第114章 向北突擊

感謝書友未來走出迷茫、szxhsdcy、寂寞寥無趣、書友090713121834027投票支持!感謝書友1999存在 、雨ψ緣各打賞100幣!我的朋友,謝謝你們!

看完中央和總部通報的情況後,劉一民才知道自己未雨綢繆、下了那麼多功夫做項英和葉挺的工作,現在看來基本上都白費了,皖南新四軍還是掉進了**和日軍的陷阱中。

從蘇北與葉挺長談到在西安六屆六中全會上見項英,這都過去多長時間了,新四軍軍部仍然留在皖南的雲嶺地區。劉一民想想就想罵娘!

但是,劉一民現在顧不上罵娘了,要是眼睜睜地看着皖南事變悲劇發生,那他就不是劉一民了!

劉一民心裡明白,這也不能全怪葉挺、項英,最早把新四軍軍部設在皖南,是國共雙方商定的。新四軍隸屬第三戰區序列,不要說軍部撤離皖南了,就是葉挺、項英要離開皖南,也得向顧祝同請假,否則就是違犯軍紀,有顧祝同說的沒有葉、項說的;而且,皖南戰略地位重要,一般情況下中央也下不了徹底放棄的決心。雖然自己早就對主席說、對葉挺和項英說新四軍軍部留在皖南危險,但危險沒有真正到來的時候,稍微有一點戰略意識的領導,誰會真正捨得放棄這個戰略支點呢?可惜,等危險真的來的時候,再想主動捨棄皖南都很難辦到了。

從電報中可以看出,葉挺、項英爲了執行渡江北上任務,做了很多工作。他們先後選擇三條線路渡江:

第一條線路是北線,即從軍部所在地雲嶺直接向北經銅陵、繁昌過長江。這是皖南軍部與江北指揮部的交通線,葉挺、張雲逸率江北指揮部渡江時即沿此路線經過。這條路優點是路程較近、羣衆條件較好,不經過國民黨防區。沿途所經地區爲我三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的活動地區。缺點是需經過50華里的敵佔水網地帶,還得穿越長江敵僞封鎖線,不利於大部隊渡江。葉挺、項英於11月中旬派軍部原總兵站站長張元壽和參謀張雲龍等率領一些幹部和部分戰土組成先遣偵察分隊偵察渡江路線,收集船隻,並在江北無爲東鄉臨江壩成立了以曾希聖爲指揮,張正坤、孫仲德爲副指揮的渡江指揮部,負責北渡的準備工作,準備全軍在12月中旬突然北渡。可惜,國民黨一邊明令新四軍由銅陵、繁昌北渡,一邊密令李品仙調集兩個師到桐城、廬江、無爲一帶,控制渡口,修築工事並搶去我收集到的部分船隻。就這還不算,國民黨故意在報紙上宣傳我軍由銅陵、繁昌北渡消息,導致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西尾壽造增兵,加強了沿江地區和大江上的巡邏與戒備,使我“暗渡”長江計劃落空。我軍再向銅陵、繁昌前進,勢必撞上日僞軍加強後的防線,即令我軍能夠突破日軍防線成功渡江,也逃不過李品仙兩個師黑洞洞的槍口。此路不通!因此,12月14日,陳毅、**在致項英並報中央的電報中說,“日軍已在三支隊附近增兵,在沿江的沙洲掃蕩。桂軍在江北備渡口築工事,搶奪我收集的一部分船隻”。“此種情形如繼續發展,實有礙我軍之轉移。全軍向江北轉移,據各方考查恐難做到。將來只能一部移江北,大部還須經江南”

第二條線路是東線,從駐地經涇縣的馬頭鎮、宣城縣的楊柳鋪、孫家埠、畢家橋、郎溪、梅渚鎮、南渡鎮至簣橋、水西地區,然後進入蘇南之敵佔區,從鎮江附近渡江。這條路線是皖南軍部與蘇南部隊的交通線,沿途曾設過兵站,有一定羣衆基礎,12月初的時候軍部1800名非戰鬥人員曾從這條路到蘇南轉而渡江北上。但是,顧祝同在這裡部署有第52師和第108師兩個師的兵力,並且不准我軍從此通過。而且,蘇南的三支隊副司令譚震林報告,蘇南日僞軍已知道我軍要從此地渡江,開始了大掃蕩,此路也不通!

第三條線路是南線,就是從駐地向南開拔,經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腳附近的寧國、郎溪,繞道蘇南的溧陽,然後待機北渡。這條線路缺點是部隊缺乏偵查,地形不很熟悉,優點是南線只有第四十師一個師三個團,即令發生意外,以皖南新四軍主力打三個團,也有衝過去的把握。而且,葉挺也曾親自去見顧祝同,請求通過此路線繞道北上。顧祝同信誓旦旦地保證用人格擔保該路線沒有日僞軍,是安全的。

歷史上新四軍軍分會在12月28日最後決定的路線就是南線。結果,將新四軍軍部9000名忠勇將士送進了上官雲相的伏擊圈。

雖然葉挺、項英做了這麼多工作,但是他們耽誤了時間,錯過了渡江北上的最佳時機,使得原本可以很順利的秘密北渡成了泡影,給新四軍造成了絕頂危機。

當然,新四軍之所以延遲到現在還未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來電,要送八位同志要到皖南來隨軍北撤。鑑於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重要性,葉挺和項英只得等他們。結果來的不是8個人,而是30個人。歷史上,這30個人27日到雲嶺,項英28日召開新四軍軍分會,研究北撤路線,下令總動員,1月2日下大雨,4日部隊纔開始行動。

今天已經是12月27日了,上官雲相的四十師已經在茂林地區的關隘星潭一線部署就緒了,如果葉挺、項英仍然抱有南下安全的幻想或者是以爲可以用新四軍六個團去突破四十師三個團佈設的防線,皖南事變就不可避免了。

劉一民繞室徘徊,思慮再三,起草了中央並轉葉、項、劉、陳的電報。

在電報中,劉一民寫到:“十萬火急!皖南我軍現已陷入國民黨第三戰區包圍圈,危在旦夕!任何以爲國民黨可能不會有消滅新四軍軍部的決心的想法都是犯罪,是對皖南我軍近萬名忠勇將士的生命不負責任!蔣介石不會放皖南我軍撤離皖南渡江加入蘇北戰場,一定要將皖南我軍消滅在該地區。皖南我軍現在已經不是轉移渡江北上,而是突圍,是生死搏殺的突圍!當務之急,不是在選擇從那一條線路走的問題上討論、議而不決,而是搶時間,立即走!時間決定皖南我軍勝敗!趕在顧祝同和上官雲相徹底封死突圍通道前突出重圍,我軍全盤皆活;否則,死路一條!

當前形勢:雲嶺新四軍軍部東面是已經完成集結的**第52師、108師,東南方向是**第62師,南面是**第40師、第79師,西面是川軍第50軍的新7師、144師和116師,北面是日軍第15師團部隊,李品仙兩個個師也已趕到桐城、廬江、無爲控制渡口、搶奪我軍船隻。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如我軍在雲嶺按兵不動,就以違抗軍令爲名,從東、南、西三面殺來,攻佔雲嶺,徹底消滅我軍;如我軍向北出動經銅陵、繁昌渡江,**主力就從三面壓來,將我軍逼迫之日僞軍的長江防線,借刀殺人,即令我軍突破日僞防線渡江,也會找到李品仙部打擊,此爲南壓北阻之計;如我軍向東經蘇南渡江北上,將遭到第52師、108師的截擊,即令我軍抵達蘇南,也會遇上正在蘇南掃蕩的日僞軍,還會被尾追而來的上官雲相所部夾擊;我軍如向南,看似相對安全,其實萬分兇險。南面的黃山山區是第三戰區的大後方根據地,兵力雄厚,顧祝同之所以拍着胸脯以人格擔保安全,實際是陷阱,誘我軍南下。一旦我軍進入茂林地區,一旦下雨,河水大漲,我軍處於兩河之間的山區,進,攻不克,退,過不了青衣江,只有覆滅一途。

針對如此險惡局面,請中央立即命令葉、項:

一、決心從雲嶺北上,在銅陵、繁昌間渡江。理由是此線路爲我軍防區和秘密交通線,雖然李品仙搶奪我軍部分渡船,但仍有部分渡船可用。我軍對此線路地形極爲熟悉,路途近,可以避開**圍擊,隱蔽接敵,在日僞防線上撕開口子,渡江北上,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與江北我軍會合。而且,日軍雖然在銅陵、繁昌增兵,但江面上僅僅是增加了兩艘軍艦,想徹底封鎖長江江面根本不可能。

二、請中央命令:從現在起,新四軍皖南部隊軍事指揮權歸屬軍長葉挺,項英起保證葉挺指揮暢通作用。原因是項英擅長游擊戰、缺乏指揮大部隊攻堅戰經驗。爲了新四軍軍部近萬名將士安全,爲了黨的事業免受重大損失,高級領導應帶頭執行中央命令。違者,嚴厲追究責任。

三、新四軍軍部要吸取長征時湘江之戰教訓,砸掉一切罈罈罐罐,每人備三天干糧,部隊徹底輕裝,集中全軍,嚴密封鎖消息,隱蔽北移,形成攻擊箭頭,28日夜間行動,一鼓作氣,撕開日僞軍防線渡江北上。

四、爲掩護新四軍軍部渡江:甲、請劉、陳立即發佈山東軍區文工團團長趙小曼率團慰問新四軍一支隊消息;乙、立即命令結束曹甸戰役的新三旅、新七旅以強硬態勢向皖東地區進軍,聯合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五支隊,威脅李品仙部,接應新四軍軍部渡江;丙、命令八路軍第一、第二航空大隊出動所有戰機,二十九日一大早趕到新四軍預定渡口,對日僞軍實施轟炸,尤其要尋殲日軍江面巡邏艦船,掩護新四軍軍部過江。完成任務後迅速飛回山東魯中南根據地,山東我軍將以強大地面防空火力掩護航空大隊戰機安全着陸。應當向航空大隊指揮員馮達飛、常乾坤講清楚,爲了救出皖南我軍,犧牲所有飛機在所不惜!

五、皖南我軍北撤的良好時機早已錯過,不能一錯再錯。如項英、葉挺到了此時仍不能戮力同心,將部隊帶出絕境,必將承擔歷史責任!請二位三思!”

劉一民本來還想着命令航空一大隊、二大隊轟炸李品仙部陣地,想了想覺得用不着,只要陳老總他們公佈文工團慰問結束曹甸戰役的新四軍一支隊的消息,第五戰區的李宗仁也好、安徽省主席兼安徽保安司令李品仙也罷,恐怕馬上就會猜想是不死山東八路軍主力隱蔽南下蘇北了。加上八路軍航空大隊出動,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嚇也把李品仙給嚇跑了!再一個,只要葉、項能按照這個方案行動,我軍就能擺脫上官雲相的合圍,只需要對付日僞軍的長江防線,北上抗日,政治上佔主動,用不着去轟炸李品仙部陣地,除非李品仙不開眼,堅決阻擊我軍。

至於葉挺、項英會不會堅決執行這一方案,劉一民一點都不擔心。葉挺不用說,原來就同意並部署新四軍向北發展,加上自己在蘇北的開導,絕對會堅決執行的。項英雖然在紅軍長征時曾經向博古建議不讓主席隨軍長征,又是王明說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但他是一個堅定的革命家,是新四軍的主要領導人,能掂得清輕重。

歷史上項英之所以選擇南下迂迴蘇南,是因爲當時的情況確實是南路相對安全,又有顧祝同的保證。項英的失誤在於遇到第四十師堅決阻擊時,沒有支持葉挺集中力量強攻、打開血路的建議,反而命令軍部掉頭回返,錯過了強行突圍的唯一機會。這主要是因爲項英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是遊擊專家,沒有指揮大部隊攻堅戰經驗,不願意把紅軍骨幹犧牲在強攻作戰上,想依靠皖南複雜的地形,以游擊戰對付**的圍攻。可惜的是,**兵力強大,打的又是伏擊戰,皖南新四軍很快就被打散了,項英本人在皖南事變發生20天后也死在了叛徒的槍下。現在有了八路軍航空一大隊、二大隊的空中支援,不要說是葉挺、項英這種元勳了,就是個營長、連長也知道該怎麼做。

各位書友大大:更新的有點晚,請多多原諒!

第971章 總司令來了第849章 沙揚娜拉第906章 槍打出頭鳥第1478章 一聲嘆息(續)第135章 東風第一枝(三)第449章 大鬧濟南城(四)第1139章 撲朔迷離第1061章 艱難時期第1139章 撲朔迷離第13章 西延整訓(一)第211章 晉祠(四)第1556章 嚇死汪精衛第853章 沈鴻烈走了第247章 沸騰的天津(六)第1498章 傘兵突擊(續)第698章 南打北拉(四)第843章 君能守住長沙否?第1471章 遲到的中途島大戰第386章 魯中戰役(九)第1284章 暗夜驚魂第34章 溪口之戰(三)第351章 傷逝第977章 漢奸記者和戰爭賠償第880章 日本救國軍的處女戰(續)第273章 風雨冀中(三)第978章 喜得千金第902章 磁窯殲敵(續)第1252章 死守待援第906章 槍打出頭鳥第250章 沸騰的天津(九)第669章 一個大黨問題第737章 槍下留人第743章 零打碎敲第547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五)第1022章 鬼、鬼、鬼(續)第132章 新年快樂(八)第1021章 鬼、鬼、鬼第1170章 八幡制鐵所的大火(續)第1075章 黑虎掏心第105章 聚首德陽(二)第1551章 針鋒相對(續)第407章 坊子夜話(二)第1503章 展望(續)第369章 輕取泰安(三)第201章 察哈爾派遣兵團的輓歌(三)第743章 零打碎敲第292章 冀中大突圍(二)第700章 南打北拉(六)第1062章 艱難時刻(續)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356章 龍廷會議(續)第1276章 瀋陽之夜第574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 豫西山人第1339章 亂了方寸(續)第167章 煤田(一)第12章 彭總的笑容(二)第864章 糾結的多田駿(續)第598章 卻敵第733章 喋血贛江(六)第1480章 揮師入關(續)第773章 攻佔靈璧第103章 波瀾(七)第954章 座談(續)第817章 對日貿易禁運第808章 紐約(上)第1224章 意氣風發第940章 魯西南之戰序幕第391章 東望青島(一)第367章 輕取泰安(一)第86章 樂山(二)第1205章 金蟬脫殼第499章 向北出擊(二)第600章 又見閻老西第787章 警兆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1247章 席捲關東州第368章 輕取泰安(二)第177章 發展(一)第1016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上)第107章 涪嘉戰役(二)第1374章 絕戶計(續)第911章 堅城第1452章 十三省、市第8章 湘江岸邊(一)第209章 晉祠(二)第453章 寺內壽一溜了第1356章 激戰長春(七)第577章 捷報飛來當紙錢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342章 血色臺兒莊(二)第770章 雷傑三的末日第1271章 風掃殘雲(續)第273章 風雨冀中(三)第444章 周村血戰(十)第1384章 科爾沁風暴(中)第311章 揮師東進(二)第856章 魯南戰役之動員令第755章 葉挺軍長第1008章 新年禮物第1149章 大潰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