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荊州諸葛 太史子義

長沙府大廳內,衆將雲集,呂蒙、徐盛、丁奉、黃蓋、韓當、張沼、魯肅等人都分列左右,周瑜辭掌帥印,而孫策則是端坐在一旁,下面,則是站着一人,羽扇綸巾,唯一不協調的就是那份年輕的臉上卻是有着一對閃爍着睿智光芒的雙眼。

“謹得臥龍先生之助,方有今日的大勝,謹代主公謝過臥龍先生。”周瑜朝諸葛亮和諸葛謹兄弟二人拱了拱手。

在得到了荊州之圖後,周瑜立刻根據圖上的指出,打了一場漂亮的仗,一舉拿下了被劉備緊緊攥在手中的長沙郡北半部分。而這時,諸葛亮來到,經過其兄諸葛謹的介紹,周瑜等人這才知道,這就是贈圖之人,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之爲臥龍鳳雛之一的臥龍,也正是諸葛謹先前所說的二人之一

“大都督過譽了,這一仗,勝在知敵,勝在突然,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以後想勝,卻是沒有這麼容易了。”諸葛亮淡淡一笑,說道。

“哦?臥龍先生此言是何意?”周瑜不解的問道。

“大都督難道沒有發現,自這次戰後,劉備在各處調兵譴將之事?”諸葛亮問道。

“確實是有這跡象,但是,爲什麼先生說以後再想勝,就難了呢?”周瑜有些不解的問道。

“呵呵,大都督,當局者迷啊”諸葛亮搖了搖羽扇,笑道:“劉備之所以調兵譴將,還是因爲他已經察覺到了大都督掌握了他的兵力部署,如此之做,乃是爲了混淆大都督的視線,讓大都督摸不請劉備大軍的動態而已。大都督以爲,知敵的情況下,尚是勝得艱難,難道不知敵下,豈不是會更難上幾分?”

“什麼?這……”周瑜也不白給,聞言頓時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不過,知道了又怎麼樣?周瑜抓起面前的地圖,苦笑道:“本以爲得了先生之助,能一舉打下荊州,實想不到,一戰就被劉備看穿,辜負了先生美意也”

“非是他劉備有此能,實在是劉備再得高人相助爾”諸葛亮淡淡的說道。

“高人?不知這人爲誰,還請先生告之”周瑜一醒,連忙問道。

“我在來此的途中聽說,劉備在南陽新得一軍師,複姓司馬,名懿,字仲達。聽南陽傳聞,這調兵譴將之舉,悉數出自他之手筆”諸葛亮說道。

“先生是南陽人,有此知機卻不爲奇,只是,這司馬懿又是何許人也?”魯肅不待周瑜說話,當先問道。

“司馬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爲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爲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爲氏。楚漢間,司馬昂爲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爲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爲郡,子孫遂以爲家。自昂八世,至東漢安帝時,生徵西將軍鈞,字叔平。司馬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潁川太守司馬雋,字元異。俊生南陽令司馬防,字建公。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五子,司馬懿排第二,南陽人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不可多得之人才也”諸葛亮輕搖着羽扇,慢聲說道。

“比之先生之才,如何?”周瑜問道。

“不相上下”諸葛亮說道。

“如此倒是難纏,難怪這次攻打劉備,比以往費事許多,想來,便是此人之事,可恨”周瑜恨聲說道。

“若是論統兵之道,江南名將之中,恐怕無出大都督之右者了。”諸葛亮聞言嘆息道:“大都督用兵非常人能比之,又豈因一司馬懿而止步耶?”

“先生誇獎了。”周瑜擺了擺手笑道。

“不,亮此言並非阿諛之詞。”諸葛亮面色冷峻,擺手道:“一般的統兵大帥爲勝利而求勝利,他們或精於戰陣,或精於武力等等,他們也許會學會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勝利,這類的統帥只要熟讀兵書即可;二流的統帥他們會利用天時地利等因素來影響戰局,從而獲取勝利,這一類的統帥非但熟讀兵書,還要有一定的領軍經驗,非十數年之功才能做到;而一流的統帥,天地風雷,日月水火、山川河流等等都能爲之所用,非數十年之功,戰場經驗豐富者才能做的到;而絕世的統帥,諸如太公望、張良等人,這類統帥非人力能爲之,而是軍事奇才,這類統帥,他們的目光已經不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他們也許不能使天地風雷、山川河流爲之己用,或許連攻佔城池都不會,但是卻能在翻雲覆雨之間,改變整個戰爭的走向。所謂善戰者無赫赫戰功,就是這個道理。亮以爲大都督已經具備了一流統帥這些條件。亮一直在南陽,對於荊州以及江東之事,亮也是知曉的。孫將軍曾在吳郡一帶打敗過劉備,但是又在轉瞬之間,形勢逆轉,大敗於吳郡,麾下兵馬所餘者,十去五六,但沒有改變局勢,還使的江南局勢糜爛,一場戰爭的勝利是很難改變整個江南的局勢的,因爲孫將軍本身就犯了一個大錯誤。”

“哦諸葛先生但請說說,策何處有錯?”孫策玉面一紅,虎目一動,灼灼生威。顯然是對諸葛亮的話感到非常惱火。

一邊的周瑜見狀,面上露出一絲苦笑來。他又豈不知孫策的脾氣,諸葛亮這麼說,孫策不火纔怪之所以沒有發作出來,也可能和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有關吧一想到這裡,周瑜哈哈大笑道:“謹不過弱冠之齡,讀過幾本兵書而已,當不得臥龍先生如此誇讚的。瑜自從奉主公之命來荊州,誠惶誠恐,每日都憂慮不已,生怕因爲自己的年輕識淺,完成不了主公交代的任務,這個人榮辱是小,若是壞了主公之事責任重大。今日得先生之助,方取了小勝。也罷,今日就請臥龍先生幫我們分析一下這荊州局勢。”

“遵大都督令。”諸葛亮自然知道這是周瑜給他的機會,當下也不推辭道:“荊州局勢,犬牙交錯,孫將軍、劉備大軍還有張繡,三者交互在一起。孫將軍兵馬雖衆,但是佔地之廣,分兵之多,再加之世家雖多,但是相互提防、相互利用,交州新平,諸多的因素在內,才維持此刻一平衡之局。劉備大軍卻是目標明確,欲奪得整個荊州。至於張繡,至如今,也是隻求自保爾按照孫將軍當初的決策,逞一時之能,可惜的是,卻沒有注意到自身的力量。一來沒有力壓鎮壓劉備、劉表,使之力量不能集中;二來支軍冒進,所以最後失敗了。但是自孫將軍病好以來,一來出兵神速,打了劉表一措手不及,二來沒有直接面對二劉的聯軍,而是出其不意冬其必救之策,直擊劉表之要害,堅其心,鼓其志,囂其焰,間其軍,使之其將帥離心,使之與孫將軍相鬥,無力抵抗之。而孫將軍病重期間,連連堅守,按說,以江東的實力,不當如此,乃是堅其心,鼓其志,囂其焰爾待敵我力量發生逆轉的時候,平定荊州,天下鼎足三分不過覆手之間而已。”

衆人聞言面色一陣大變,那孫策等人更是相顧失色,諸葛亮雖然寥寥數語,但是所講正是江東一直以來的所有動靜,而諸葛亮不過是在瞬間之內,就將所有人的謀劃說的如此清楚,甚至更是提出了他們沒曾想過的鼎足之勢

“幸虧臥龍先生不是劉備、劉表一方,若不然,我等一直以來的謀劃就被擊的粉碎矣”周瑜嘆道。

“當不得大都督誇讚。”諸葛亮掃了大廳內衆人一眼,見了衆人驚訝的模樣,自然知道自己已經初步獲得了衆人的認可,但是若是想真正的得到衆人的認可,融入到孫策的麾下,那就必須拿出一番真正的本領來。若僅僅是剛纔的一番話來,諸葛亮僅僅只能是作爲一個合格的謀士,這不是諸葛亮想要的,他要想有機會會一會天下才能之士,就必須領兵打仗,以一場又一場,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自己要掌控軍權,要想掌握軍權,就必須得到周瑜、孫策的允許才行,當下雙眼不由自主的望着周瑜,他知道,周瑜在孫策心中的分量,得先讓周瑜認可纔是

同時,諸葛亮也知道,這周瑜也並非用人,其才其能,比之自己也不遜色太多,想要得到他的認可,那也必須要拿出點真才實料纔可

“臥龍先生休要着急。”周瑜在得到荊州圖時,就知道繪製這圖之人不簡單。諸葛亮能來此,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周瑜也能猜到,其是來頭自家的,對於這樣的人,周瑜也不是疾賢妒能之人,自然想給予其最大的利用化,當下擺手笑道:“如今我軍麾下有大軍九萬八千人,尚有俘虜七千人,合起來就是十萬五千人,計有騎兵一萬五千人,步卒五萬四千,弓弩手兩萬五千,水軍一萬一千人,如果是臥龍先生掌兵,當選何樣的兵種?”

“步兵”諸葛亮望着周瑜,雙眼精光一閃,見過賢臣,但是沒有見過這樣的賢臣。這十萬多的精兵之中,總的可以分爲騎兵和步兵,騎兵雖多,但是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按照諸葛亮的想法,周瑜的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行全面進攻之策,畢竟,時不我待,天都的黃逍局勢已穩,徐州被破在即,若是江南不得穩定的話,可以說一子錯,全盤輸的命運,周瑜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如今,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的穩定江南的局面可是,荊州不比他地,有六地三水一分山之說。荊州水軍之所以得以甲天下,也不是浪得虛名,足見其河道縱橫。騎兵雖然厲害,但是在荊州境內,騎兵並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而用水軍,雖然說江東的水軍也利,但是比起荊州還差着一籌,諸葛亮要證明自己,最佳的辦法就是使用步兵,完美的執行周瑜心中的猜想。當下諸葛亮也顧不得多少,也知道周瑜猜到了自己的來意,遂開口說道:“若是亮,只消四萬步軍,就可打下劉備”

“好,本都督做主了,給你”周瑜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將四萬餘兵馬給了諸葛亮。雖然諸葛亮是諸葛瑾的胞弟,但是到底是一個剛剛來到之人,誰知道他的心性如何,雖然他剛剛將江東諸人數個月的謀劃說的一清二楚,但是也並不一定就表明着他是一個帥才,就算他是一個帥才,但是並一定,他就能安心爲江東效力。周瑜居然一見面就讓他當副帥,還一見面就將四萬步卒交給他來使用,簡直就是大膽若非孫策等人知道周瑜並無他意,恐怕早就認爲周瑜和諸葛亮相互勾結,要壞江東的好事了。饒是如此,還是用異樣的眼光望着諸葛亮。

“臥龍先生,是不是……”周瑜示意的看了看孫策,笑道。

“呵呵,”和聰明人辦事,就是簡單諸葛亮滿意的一笑,絲毫不理會周圍的目光,面色沉靜,望着周瑜說道:“不急,亮還需兩人和一物”

“要何人何物?”周瑜問道。

“他,他.”諸葛亮分指武將列中兩人,接着說道:“還有大都督的印信”

“住口,諸葛亮,你好大的膽子。”潘璋面色一變,忍不住喝道:“諸葛亮,大都督對你恩寵有加,一介村夫,就將四萬主力大軍交與你使用,你居然還想要大都督印信,你想做什麼?”

潘璋暴跳如雷,聲音響徹大廳,衆人也紛紛望着諸葛亮,即便是諸葛瑾此刻也不禁大爲焦急,暗中埋怨諸葛亮糊塗顯然都認爲諸葛亮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大都督印信是什麼,那是統領江東在荊州所有力量的憑證,此物若是落在諸葛亮手中,而諸葛亮又心懷二心的話,恐怕不但江東在荊州之事隨之湮滅,就是孫策等人的性命也難以保存。

周瑜好奇的望着這個被人稱爲臥龍的諸葛亮,卻見他面色沉穩,眼神中閃爍冷靜的光芒,絲毫沒有潘璋的怒喝和衆人的懷疑而有所影響。過了好半響,周瑜放棄了,高人就是高人,目光深邃而睿智,周瑜根本就不能從其中看出什麼來。當下拍了拍手,哈哈大笑道:“臥龍先生就是臥龍先生,周瑜佩服。要想指揮這四萬餘大軍,是要有點東西,來人,取我的佩劍印信來”

片刻之後,果見下人捧着周瑜的佩劍印信走了出來,周瑜取了過來,站起來,走到諸葛亮身前,道:“臥龍先生,這是瑜的佩劍印信,另外,呂蒙也歸臥龍先生節制,只是這位將軍……”

諸葛亮先前指出兩人,一人正是呂蒙呂子明,而另一員戰將,卻是排在了最末,很抱歉,周瑜對此人,並沒有什麼印象,只知道,軍中有這麼一人而已。

“劉備麾下有二將,一名甘寧甘興霸,一名魏延魏文長,不才,討要兩人,以敵劉將”諸葛亮笑了笑,說道。

“呂蒙將軍武藝出衆,抵擋這二人之一,自然不難,只是這人……”周瑜有些遲疑的說道。往日征戰,能抵擋甘寧這二人者,呂蒙是其中之一,然其他衆將,多是遜色,唯有孫策纔可,這人是誰?難道諸葛亮認識他不成?

“亮也不認識他,但是,據亮觀之,其有大將之才”諸葛亮難得得停下了搖扇的動作,沉聲說道:“這位將軍,卻不知將軍名姓?”

那人越衆而出,抱拳稱道:“末將複姓太史,名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本是揚州刺史劉繇麾下,後被主公擊敗,慈方降主公麾下”

“臥龍先生說你可敵甘寧、魏延,你可有把握?”孫策冷聲問道。

“區區甘寧、魏延,自可當之”太史慈毫不畏懼,挺胸昂然道。

“大言不慚,那甘寧、魏延,我自當之,尚切勉強,何況汝乎?”孫策怒道:“也罷,你切接我一搶,若是能當得,我便信你,若是當不得,休怪我軍法無情,治你個譁衆之罪來人,取我槍來”

“慈願領教主公高招”太史慈不卑不亢,拱手說道。

不多時,手下軍兵將孫策的霸王槍擡來,孫策抓在手中,顫了兩顫,冷聲說道:“你用什麼兵器,自取來,若你不敵,將死在我之槍下,還是想好再動手”

“謝主公好意,慈也用槍”說着,太史慈,走到一軍兵近前,笑道:“兄弟,借槍一用”

說話間,伸手抓過士兵手中的長槍,連抖幾個槍花,這不過是最常見的普通長槍,一入手,太史慈眉頭不由一皺,隨之釋然,一招而已,將就一下吧持槍望廳中一站,傲然道:“請主公賜教”

長槍斜指,氣勢天成,只這一分氣勢,就贏得了滿堂的喝彩周瑜不禁奇怪的看了看諸葛亮,太史慈介紹完自己後,周瑜已經知道,諸葛亮完全不可能與太史慈有過交集,但是,其能一眼看出太史慈的不凡,諸葛亮,不簡單吶

感受着太史慈的氣勢變化,孫策也收回了先前的那分輕視,點點頭,說道:“我收回方纔所說的話,太史慈是麼?好,小心了,看槍”

如果說,太史慈對先前孫策所說還有不滿的話,那現在,經孫策的這一句話,已經悉數冰融雪化,孫策之所以能稱霸江東,和他的這份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長槍一順,太史慈沉聲說道:“主公,請”

太史慈一身武藝,加之有百步穿楊的絕技,可以說是少有敵手,但是,一直以來,莫莫無聞,即便是到了江東,也不曾受到重用,沒有機會出頭,而如今,自然是一個好機會想到這,太史慈的精、氣、神完全提到了最佳,只待孫策這一槍的刺來

“喝”孫策大合一聲,手中霸王槍,直直的刺出。沒有一點的花哨,只是刺而已但是,這一槍,快、準、穩、狠兼備,足見江東小霸王之名,非虛

“來得好”太史慈眼中精光一閃,雙手一合長槍,槍尖一點孫策大槍的槍身,將之撞偏,隨之合身而近,長槍如同毒蛇一般,順着霸王槍的槍桿直上,電刺孫策的前心

“好槍法”孫策神情一凜,單手握住霸王槍槍尾,猛然一顫,將太史慈的長槍震開,隨後連退幾步,退出了圈外,揚聲大笑道:“哈哈哈……珍珠蒙塵,策之過也今日若非諸葛先生指出,策還不知我軍中尚有如此大將之才,哈哈……”

高手過招,一招就知深淺雖然只是一招,但是,孫策卻是感覺到,這太史慈的武藝,只是他之上,不在他之下現在,孫策看諸葛亮,卻也順眼了幾分

“恭喜主公再得一員虎將”周瑜也沒想到,太史慈武藝竟然如此之高,能得一向狂傲的孫策如此之贊,當下也是大喜,出聲賀道。

“恭喜主公”衆人也紛紛賀道。

“此全賴臥龍先生之福啊,臥龍先生……”孫策心懷大慰,笑道。

“亮當不得主公如此之稱”諸葛亮沉穩的面容上露出一絲異樣來,俯身拜倒,雙手託着周瑜的印信,道:“亮必不會辜負大都督厚望,爲主公取下劉備和司馬懿二人的腦袋來。”

“好,得臥龍先生一句話,瑜也可以高枕無憂了。”周瑜此刻,再也沒有半點懷疑諸葛亮的地方,看來,司馬徽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並非空談啊單是這一份申時度勢以及識人的本事,我就不如也

“既然公謹信得過你,那策也相信你一回,莫要辜負公謹厚望,也莫要讓策失望啊,臥龍先生”孫策點點頭,神情,不復先前那般冷淡。

“必不負主公厚望”

第449章 疲兵之策 雒城城破第61章 再戰呂布 誅殺董卓第54章 巧計戲董 曹操危難第190章 夜黑風高 張繡劫營第175章 語論孫仁 生死謁語第48章 虎牢關下 戰呂布(一)第384章 甄家母女 五個女兒第393章 援軍來到 投石發威第238章 無所不知 發現倭島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447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三)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129章 指點徒弟 貂禪欲生第420章 會合徐庶 黃逍入陣第99章 何爲民心 貂禪有喜第298章 離開前夕 最後準備第302章 韓遂無奈 求救羌王第97章 黃逍收徒 趙雲打劫第15章 精選降兵 定計中郎第333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二)第566章 文官勸降 孫權主戰第426章 張允來投 荊州局勢第488章 活燒顏良 戰毛城(四)第484章 袁紹窘迫 大戰在即第418章 粉色殺機 撕破面皮第109章 誅殺三賊 收編白波第432章 兇險比試 旗鼓相當第369章 刀劈陳孫 見張長沙第529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八)第268章 茂陵城中 馬超之妹第475章 東平舒內 縱酒高歌第319章 鐵車圖紙 不睦因素第370章 張機搬家 再赴長社第261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一)第344章 敲定對策 袁術末日第458章 孟獲內幕 祝融出戰第564章 戰三江口 火燒黃祖第262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二)第361章 比鬥黃逍 許楮歸心第553章 荀氏叔侄 龐統歸順第147章 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第89章 全軍訓話 不戰屈兵第43章 戲忠獻策 巧取雲中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480章 新的一年 新的氣象第293章 水軍暴露 回到潼關第511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四)第37章 戟挑滑車 匈奴歸心第473章 落荒而逃 圍追堵截第544章 孫策之憂 臥龍之算第400章 意外之人 不敗之由第160章 拳腳雙絕 戰王越(四)第351章 迎娶二喬 煩瑣禮俗第390章 黃袁初戰 遭遇戰(六)第58章 水淹徐榮 兵返洛陽第97章 黃逍收徒 趙雲打劫第56章 滎陽大戰 虎威威武第502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五)第337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六)第535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四)第316章 徐晃揚威 生擒越吉(三)第258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第477章 八門金鎖 魏延身死第69章 洞房花燭 一刻千金第426章 張允來投 荊州局勢第527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六)第87章 言語攻心 子龍誠順第333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二)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125章 虎神行蹤陳宮之第275章 殺心瀰漫 如日中天第566章 文官勸降 孫權主戰第104章 諸侯動亂 路遇單福第464章 冀州戰場 戰烏丸(二)第473章 落荒而逃 圍追堵截第460章 生擒祝融 木鹿大王第291章 身處火海 救命玉片第315章 徐晃揚威 生擒越吉(二)第148章 巧奪中牟 戰事終平第84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一)第519章 死志死鬥 再逢絕路第301章 毒辣計策 燒糧行動第289章 糾結萬分 身陷絕境第325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三)第480章 新的一年 新的氣象第559章 孫策遇刺 孫權立(上)第274章 爾等鼠輩 羞共神州第323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一)第152章 孫策周瑜 忽悠許劭第367章 趕赴長沙 黃逍行醫第401章 萬事具備 跨海東征第465章 內部矛盾 河間攻守第24章 改革軍制 關羽省親第173章 孫策借兵 八字不和第307章 重裝初戰 以戰養戰(三)第333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二)第165章 勾心鬥角 此乃刺客第322章 借刀殺人 挑撥離間第25章 解良辛酸 關羽危矣第500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