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司馬懿亡 劉備自焚

“可是,我們都走了,先生你怎麼辦?萬一敵軍衝了進來……先生,慈還是留下來,保護先生吧”太史慈見諸葛亮竟然讓他二人都到前方去,一時間不由得急了,說道。

“去吧,如果連我這裡都不安全的話,那誰在我的身邊也沒用,太史將軍,相信我”諸葛亮淡淡的一笑,說道。

“子義,走吧,諸葛先生乃是高人,這麼分配,必然有其道理在,我等還是遵從先生的安排吧。”對諸葛亮用兵,呂蒙已經心服口服了,見狀哪裡還敢放肆,勸了太史慈,趕緊回到陣前,準備聽候諸葛亮差遣。

“去吧”諸葛亮揮了揮扇子,對猶豫着的太史慈說道。

“是”

“大旗傳令,八門金鎖陣之矢陣。”諸葛亮淡淡的說道。但是隨着他的一聲令下,四萬餘將士紛紛動了起來,一聲聲大吼之聲傳了過來,就見整個大軍如同一個箭矢一樣,瞬間形成,朝司馬懿的主戰場刺了過去,爲首的兩員大將,徑自朝司馬懿的中軍大旗殺了過去。

“軍師,三千鐵騎被困請軍師發兵救援”

“軍師,魏延將軍失手被殺,三千鐵騎全軍覆沒”

“軍師,諸葛亮大軍殺來……”

那司馬懿還正在收集麾下大軍,原以爲自己的三千鐵騎雖然不能擊敗諸葛亮的四萬餘兵馬,但是若是阻攔一段時間,讓自己從容收拾戰場還是綽綽有餘的,沒有想到半個時辰未到,就聽了三個敗報連續傳來,連一點準備時間都沒有給他。

“怎麼這麼快?”司馬懿面色大變,望着前方,果見前方有一支大軍殺了過來,其形如矢,其勢如虹。隔的老遠,就見對面大旗飛舞,大旗之下,一個身着儒杉的年輕人立在馬上,少了分書卷氣,多了分雄姿英發。

“諸葛……亮”司馬懿面色蒼白,他後悔了。三千鐵騎是什麼樣的力量,他是知道的,更何況還有着魏延這般的大將沒想到對方不過四萬餘步卒,居然如此短的時間將其全軍覆沒,足見此人的用兵才能是何等的強悍。若是此人爲自己所用,就算荊州有再多的兵馬,他司馬懿也不放在眼中,彈指間將孫策趕出荊州。只可惜的是,自己卻是終和這樣的人站在了對立面。

“全軍聽令,給我進攻。”司馬懿抽出寶劍,指着前方怒喝道:“我們人多,每個人吐一口吐沫,就能將對方消滅掉。司馬朗,帶領你的人馬爲先鋒,給我衝”這個時候,能拖住對方一刻就是最好的了。司馬懿相信只要自己的十二萬大軍整頓完畢,他司馬懿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憑藉四萬餘大軍阻擋自己的十二萬有餘的大軍。只要殺了諸葛亮,滅了眼前的四萬餘步卒,荊州就能平定,他司馬懿也足可以升官加爵了。

諸葛亮是何人?司馬朗自然是不知道的,這也怪現在的諸葛亮,畢竟太過年輕,聲明不顯,司馬朗不知道很正常。爲什麼要阻止諸葛亮,他也是知道一點。又聽說諸葛亮不過四萬餘人,司馬朗他就高興了,他還以爲司馬懿這個兄弟這是給他送來功勞,當下不敢怠慢,趕緊聚集了麾下的大軍,也有近兩萬人,其中有五千的騎兵,一鼓作氣的朝諸葛亮中軍殺了過去。

位於矢尖部位的太史慈見對方黑壓壓的殺了過來,爲首一人,生的相貌堂堂,手上執着一柄大刀,面像猙獰(以爲能立功呢,急的),當頭就朝自己砍了過來。心中一驚,面色一變,還以爲對方也是一個厲害角色,手中的長槍趕緊擋了起來。

一陣金鐵交鳴之聲響過,那司馬朗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反震過來,差點從馬上跌了下來。而太史慈卻在馬上巋然不動。想一想,這司馬朗不過是書香世家出身,又怎麼會是太史慈的對手?

“哈哈,我還以爲是什麼厲害角色,不過如此而已。”太史慈哈哈大笑,手中的長槍再次順手劃了過來,森然的槍尖在陽光下閃爍着寒光,彷彿是死神手中的鐮刀一樣,橫空而過,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那司馬朗連一絲防禦力量都沒有,就被槍尖劃過咽喉,連哼都沒有哼的一聲,屍體跌落馬下,被踐踏的粉碎。

戰車鐵騎碾過,一路之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太史慈、呂蒙騎着戰馬立在戰車中間,引導着戰車不斷的衝擊着對面的敵軍,戰車車軸兩邊都綁有鋒利的刀刃,厚重無比,凡是被這鋒刃掃過,無不被斬成了兩半而亡,而在戰車中的弓弩手不停的向前射着弩箭,不斷的收割着敵人的性命。

其實在太史慈一招斬了司馬朗的時候,這支由混亂中組成的大軍就已經面臨着崩潰的邊緣了。在司馬朗這個首腦死亡之後,是很難及時的形成臨時首領,自然不能有效的指揮大軍,從而被諸葛亮大軍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更何況,這些步卒面臨的是厚重而有鋒利的戰車以及殺的渾身是血的太史慈、呂蒙,早就被嚇的腿腳都哆嗦起來,哪裡能有效的抵禦大軍的行進。

不過,這些殘兵也不是什麼作用都沒有起到,對於司馬懿來說,這些人已經起到了足夠的作用,雖然沒有殲滅敵人,但是也爲自己收集麾下兵馬獲得一定的時間,待到諸葛亮驅趕完這些殘兵敗將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將麾下的大軍收攏完畢,這些剛剛經過一場凌亂的殺戮,以及羅縣守軍的拼死相鬥,十二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不足九萬的數字,雙眼發紅,周身殺氣沖天,正冷冷的望着迎面而來的諸葛亮大軍。

“你說什麼?兩萬大軍全滅?”集合完大軍的司馬懿再次接到了不詳的戰報,雙眼怒突,顯然,不相信這樣的結果,自己集合大軍,沒用上多少時間啊

“回軍師,兩萬大軍全部陣亡。”

死了就死了吧,現在,纔是討回血債的時候司馬懿心中冷笑一聲,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他愣了愣,猛然問道:“主將是誰?情況如何?”

軍師這是怎麼了?主將不是你派的嗎,這會怎麼就忘了?報事的軍兵很是不解的看着司馬懿,他哪知道,司馬懿當時情急下,只是見司馬朗閒在一邊,隨口吩咐而已,事後,也只是有點印象而已。

司馬懿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見軍兵沒有回話,忙四下看去,卻是怎麼看也沒看到大哥司馬朗的身影。司馬懿心中莫名的一痛,對那軍兵喝道:“說,主將是不是司馬朗?”

那軍兵沒來由的打個冷戰,不敢耽擱,忙回道:“回軍師,正……正是司馬朗將軍……”

“他現在怎麼樣了?”司馬懿急聲的問道。心中不詳的預感,越來越強,難道……

“回……回軍師,司馬……司馬朗將軍被一個叫做太史慈的敵將斬殺……”

“啊?什麼”司馬懿只覺得腦中“嗡”了一聲,眼前一黑,險些跌到馬下去。好不容易穩定了下情緒,心中卻是在滴血。魏延死了也就死了,但是司馬朗不同,那是他親生的大哥啊與司馬朗一起的一幕幕閃過眼前,司馬朗的雙眼,漸漸的紅了起來,一把抄起身邊的大槊,厲聲喝道:“諸葛亮,我與你勢不兩立來人,給我進攻進攻……停等一下”

諸葛亮望着對面的大軍,眉頭輕輕的皺了皺,但是卻沒有其他的反應。雖然雙方的力量相差懸殊,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不是對麾下士卒放心,而是對自己的八門金鎖陣放心。當下中軍大旗連連揮舞,原本緩緩前進的大軍頓時停了下來,又組成了一個八邊形的大陣,若是在空中,就會發現,這座大陣甚是奇怪,前面的四座大陣,如同一個尖刀一樣,直插敵人的心臟,大陣之中,又有八個小陣,卻是大陣中包含着小陣,大營中包含着小營,相互支撐,又相互獨立。隨時可以使用任何一個方陣進行進攻,隨時可以使任何一面進行防禦,相互勾連。

司馬懿眉頭緊皺,雖然對面不過四萬餘大軍,但是在司馬懿眼中,卻彷彿是一座高山一樣,壓的心頭難受異常。這個時候,他就是傻子也能看的出來,對面的諸葛亮已經佈下了陣勢,等候自己前去破陣。可是那司馬懿也是熟讀兵書之人,即便是受了兄長之死的影響,但是,神智還是清醒,到了此刻,他還是沒有看出面前的大陣到底是何名。

雖然看上去像是八門金鎖陣,但是,現在司馬懿已經看出,這大陣與自己認知的八門金鎖陣有些不同,但是,具體是那裡有什麼不同,司馬懿還真就看不出來

“軍師,如今該如何是好?”公孫範輕輕的說道:“軍師,如今我軍已經剿滅了羅縣守軍,對面得的諸葛亮不過萬餘大軍,我軍只要坐鎮羅縣,據城而戰,有城防之利,使的對方陰謀不成,就是大功一件。”

“你的意思就是現在退兵?”司馬懿面色一動,僅僅的盯住公孫範,雙眼中殺機隱隱而現,顯然若是公孫範再說下去,或許性命都難保。先不說自己想會上一會諸葛亮,單就大兄司馬朗身死,想讓他司馬懿退兵,就辦不到,更何況兵力足是敵軍的兩倍以上,這麼就退軍,他司馬懿也就不用混了

“不敢,不敢。”公孫範面色一變,他是被諸葛亮所懾服,不過四萬餘大軍,居然連續擊潰己方兩道防線,直取中軍,滅己方兩萬三千大軍,其中騎兵就有八千,前後連一個時辰都沒有用到,足見此人的不凡,如今對方又擺下了這麼一個奇怪的陣勢,面對自己的近九萬的精銳而面不改色,顯然是有了足夠的把握能擊敗己方,這個時候不退,更待何時,一旦己方近九萬驍果被擊潰,從此荊州之北無可用之兵,自家大軍丟失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公孫範實在是不敢想象,這一戰要是敗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了。

“公孫將軍,你知道羅縣的潰兵還有多少嗎?我告訴你,還有近兩千之衆,這些都是百戰老兵,精銳之士,這個時候進攻羅縣,這不到兩千人勢必會拼死阻攔,而諸葛亮必定會使大軍在後面渾水摸魚,這樣一來,你可知道結果會如何?恐怕,即便是能攻下羅縣,大軍也損傷過半了吧?到時候,荊州再也無一人是諸葛亮的對手,若是不趁機在他實力稍弱的時候擊殺此人,從此荊州北半部再也不在主公掌握之中了。”司馬懿嘆了口氣道。

司馬懿也不是沒想過退兵,面對這樣的未知的大陣,他有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只是他知道這個時候一旦退兵,自己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了。如今正是在亂軍之中,己方兵多將廣,對方兵力較少,自己尚有幾分勝算的時候,與諸葛亮決戰,這樣纔有可能擊敗諸葛亮這個很似軍事奇才的人。

“搖動大旗,傳令全軍,給我進攻。”司馬懿面色陰狠,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謀劃,居然被一個諸葛亮所破壞,他哪裡能忍受的了。想那諸葛亮還不如自己的年齡大,比自己還小着兩歲,這且不說,還是一村夫,敗在這樣的人手中,叫他情何以堪?

“這個時候才知道反擊,已經遲了。”諸葛亮輕搖了搖羽扇,淡淡的一笑,望着迎面而來的近九萬敵軍,不見有半點緊張之色。戰爭打到如今的模樣,勝利已經不是司馬懿能阻止的了。可以說,一開始的混亂,他就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這就是戰略和戰術的區別。也許司馬懿可以贏的一兩場戰爭,但是卻改變不了大局。

迎面而來的司馬懿大軍,很快就衝到大陣之前,很快就撞擊在大陣之上,太史慈、呂蒙立在矢尖之上,手中的長槍、大戟不斷的揮舞着,收割着一個又一個的性命,在他們二人的身邊,尚有數千個真正的精銳,每一此攻擊,都帶去了一片又一片的司馬懿大軍將士的性命。

“轉”在中軍看的清清楚楚的諸葛亮,輕輕的喝道。就見大旗飛舞。整個大陣瞬間就轉動起來,彷彿花瓣綻開,露出一道道縫隙來,原本成箭矢尖模樣的矢形陣如今已經變成了圓形陣,一邊抵擋着外部的進攻,卻又通過一些細小的縫隙,放出一批又一批的敵人進入陣中,不斷的化絕對劣勢爲絕對優勢,不斷的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四萬餘大軍好像是張開血盆大口的惡魔一樣,不斷的吞噬着這些司馬懿大軍,不斷的減少着對方的有生力量。

諸葛亮面色淡然,司馬懿面色鐵青,他也沒有想到諸葛亮居然如此的厲害,憑藉這一個不知名的陣法居然撼動了自己的近九萬的大軍。這近九萬的大軍遍佈戰場的每個角落,將諸葛亮的四萬餘大軍圍在中間,卻絲毫不能耐他如何,好像是海中的礁石一樣,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還要將你撞的頭破血流。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揮動身後的大旗了,一次又一次的指揮麾下的士卒對諸葛亮發起衝鋒。

身後的公孫範早就已經嚇的面色蒼白,只見他面色蒼白,滿面的驚慌之色。這個諸葛亮簡直是太厲害了。更爲重要的是眼前的司馬懿好像已經瘋了。這前前後後,已經出動了兩萬大軍了。戰爭已經從上午打到下午了。不同於諸葛亮大軍,諸葛亮大軍是近晌午時纔出現的,那是以逸待勞,而自家的大軍卻不同,從早上開始到現在還沒有吃上什麼東西呢。就算是自家大軍再是精銳,但是這種巨大的體力消耗,就是再怎麼厲害的軍隊也有無力的時候。萬一這個時候,從旁邊衝出一隻大軍來,恐怕自己都有可能被陷進去。

“戰場之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取捨。這個司馬懿是不懂得取捨。”諸葛亮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司馬懿不過是他成名的踏腳石而已,如此人物,在諸葛亮的生命之中,僅僅是一朵浪花。諸葛亮相信,在他日後的軍事生涯中,司馬懿也不過曇花一現。這種人物,根本不值得諸葛亮去記憶。

“荊州,大局已定。”諸葛亮命人再次揮動中軍大旗,就見大陣再次變動,卻是變成了八門金鎖陣中的殺陣,乃是由八個三角形組成的中空八角陣,乃是進攻的最佳最佳陣型,以殲滅四方八方之敵。隨着大陣的運轉,雙方兵力再次糾結在一起。喊殺聲驚天動地,殺氣席捲雲霄。一方面乃是以逸待勞江東軍,以大陣相連,戰鬥力成倍增加,一方面人多勢衆,裝備也是精良,乃是劉備大軍的精銳,雙方糾纏在一起,勢均力敵,殺的不分秋色。雙方廝殺了一個時辰左右,仍然不見勝負,只是諸葛亮面色淡然,面上並無任何擔心模樣,而司馬懿卻是雙眼血紅,他是已經輸不起了,輸了之後不但荊州不保,關鍵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會落入他人之手,即便是這戰不死,他司馬懿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間?十二萬對四萬啊……

“衆軍聽令,隨我進攻。”司馬懿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要以自己的勇武來激動士氣,一舉擊垮諸葛亮的防線。在他身後還有五千精銳部隊,這是他在劉備大軍中親手挑選出來的親兵,乃是劉備軍中的精銳中的精銳,一向是作爲最後預備隊來使用的。

現在,司馬懿準備拼了,他輸不起,這場仗萬一輸了,他就一無所有

如今該如何是好?這傢伙好像是瘋了,打仗是這麼打的嗎?公孫範悄悄的望了司馬懿一眼,臉上露出一絲不安來。保住性命最好,關鍵時刻,咱還是領着親兵跑吧司馬懿要輸了,到現在,那周瑜、孫策還沒有出現,弄不好,這二人不知道躲在哪裡呢正等着在關鍵的時候,萬一來上這麼一招……算了,見機行事

“轟隆隆……”

大地傳來一陣陣顫抖之聲,天邊彷彿是在打雷一般,遠處天空之中,瀰漫一股黑煙,黑煙飛快的朝戰場席捲而來。

騎兵?周瑜?還真是想什麼來什麼啊公孫範面色嚇的蒼白,當下哪裡還敢停留,趕緊扯過馬頭,領着屬下,飛奔而走,狼狽不堪。

……

司馬懿敗了,十二萬大軍,對陣諸葛亮四萬餘大軍,居然被對方殺的狼狽逃竄。待得退回江夏郡的時候,只有五千殘兵,司馬懿自陷八門金鎖陣,身死亂刃之中這其中雖然有周瑜率領的一萬無前精銳騎兵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但是諸葛亮硬是以四萬餘大軍正面迎戰十二萬劉備大軍,不但立於不敗之地,反而將其打的七零八落,足可以證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時間,諸葛亮之名響徹荊州,既而傳遍中原。

而自司馬懿戰敗身死之後,殘兵棄守江夏郡,迴轉南郡。周瑜乘機收攏劉備殘兵,以及戰場上的俘虜,得兵四萬五千餘人,一時間,荊州再無人能敵,當下與諸葛亮分兵,自領五萬大軍進攻南郡,而諸葛亮卻領着四萬大軍橫掃江夏郡、南陽郡,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整個荊州,除了南郡城還在劉備的手中,其餘諸地的反抗,在絕對的兵力優勢以及周瑜、諸葛亮的巧妙運作間,頃刻冰消雪融。後諸葛亮、周瑜、孫策會師南郡城,十餘萬大軍將南郡城圍得飛鳥不進,一時間,南郡城中百姓爲之不安,天下爲之震動。

南郡城被圍一月,終因兵力懸殊,補給不足,面對江東軍的瘋狂猛攻,最終被太史慈率先攻上城頭,而後,勢如破竹般攻克劉備軍防線。劉備見大勢已去,口中連連叫着“時不待我”,火燒南郡城,自殘於火海之中,大將甘寧,不知去向……

第82章 先登麴義 公孫氣極第515章 袁紹逃逸 韓瓊獻策第128章 袞州焰火 萬全之策第368章 安南將軍 攔路搶劫第325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三)第500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三)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52章 廟堂之上 敲詐董卓第62章 揚長而去 貶斥楊彪第391章 華佗出手 孫策危矣第349章 不屑之事 願爲之事第463章 冀州戰場 戰烏丸(一)第116章 四顆牙齒 擊殺董承第556章 甘寧興霸 終投黃逍第487章 火燒顏良 戰毛城(三)第259章 爲人師表 袁軍動態第302章 韓遂無奈 求救羌王第95章 雨中城外 長安已亂第116章 四顆牙齒 擊殺董承第88章 高歌一曲 軍魂所在第205章 幻舞魂芒 馬玩身死第231章 黃逍神勇 震跑馬成第74章 出兵冀州 直取鄴城第218章 張繡心盛 戰馬成(一)第201章 重重包圍 六大謀士第101章 汝南月旦 再不復存第43章 戲忠獻策 巧取雲中第541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二十)第498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一)第568章 攻克蕪湖 意指建業第88章 高歌一曲 軍魂所在第84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一)第503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六)第2章 穿越三國 易子相食第251章 王越向宛 天都公學第268章 茂陵城中 馬超之妹第556章 甘寧興霸 終投黃逍第316章 徐晃揚威 生擒越吉(三)第331章 曲終分曉 兩將歸西第438章 孔融舉薦 狂士彌衡第524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三)第290章 脣槍舌劍 滅國之策第457章 生擒孟獲 二將歸心第453章 囂張蠻王 槍挑金環第141章 巨石轟隆 唯衝鋒爾第82章 先登麴義 公孫氣極第281章 馬成攔截 續戰潼關第392章 動亂荊州 不測交鋒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204章 步戰張頜 援軍來到第129章 指點徒弟 貂禪欲生第393章 援軍來到 投石發威第4章 無冕之王 白虎中箭第110章 徐庶之計 長板之威第260章 朱儁論政 子虛烏有第75章 計得冀州 公孫來犯第197章 旋轉圓陣 虎神殺回第286章 鐵騎狼狽 抵達小山第96章 少年馬超 來拜師的第524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三)第300章 爭執不休 另有妙計第485章 火燒顏良 戰毛城(一)第126章 曹操所恃星星之火第454章 快馬輕刀 力敵三將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460章 生擒祝融 木鹿大王第13章 官賊之戰 一虎四戟第244章 災難降臨 神州浩劫第278章 算計袁軍 火焰焚天(二)第439章 一頓漫罵 折服彌衡第281章 馬成攔截 續戰潼關第134章 虎牢陷陣 對戰臧霸第451 南征南蠻 蠻王孟獲第44章 義釋王昶 李儒之思第571章 太史慈亡 掘其城基第195章 殺出重圍 陷陣喪敵第569章 人心惶惶 致敵窮途第103章 少年郝昭 天子書信第188章 謀劃局勢 黃逍舉措第259章 爲人師表 袁軍動態第112章 所向披靡追殺亂賊第461章 祝融傾心 最後一戰第367章 趕赴長沙 黃逍行醫第132章 嵩山激戰飛戟無敵第222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二)第84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一)第102章 長安難民 我叫蔡琰第145章 呂布敗逃 黃逍截殺第360章 戲忠推測 縣衙遞貼第436章 任用華歆 情報組織第336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五)第548章 伯符不安 前往災區第121章 理念碰撞 教訓蔡琰第131章 諸方動態大戰將至第91章 戰前閒話 請君入甕第229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九)第91章 戰前閒話 請君入甕第384章 甄家母女 五個女兒第435章 重歸於好 丹陽精兵第24章 改革軍制 關羽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