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戲忠獻策 巧取雲中

爲求意見,水夢新建本書讀者羣:77547999。喜歡本書的朋友請加此羣,有什麼意見也好直接說與水夢,再此先謝過朋友們。

若是朋友們感覺水夢的書寫的還算可以一看,就請多多的支持下水夢,至今,水夢也是很少求些什麼,今天厚顏求下收藏、推薦。打賞不敢求,全憑大家賞,謝謝大家了。

“關某素聞雲中之地民風頗爲彪悍,然這一路行來,盡皆投降者多,關某甚是懷疑,莫非傳言有誤不成?”關羽北出涼城入雲中郡,取武進、經戚樂,沿途各縣多是望風而降,也由此,關羽甚是疑之,只做傳言有誤,以問戲志才。

“呵呵,關將軍莫非無仗可打,憋悶的慌?”戲志纔打趣道。

“軍師哪裡的話,關羽安能以己而廢公耶?只不過沿途而來,諸縣皆不戰而降,又聽聞雲中民風以表喊著稱,是故有此疑也,軍師莫要打趣關某。”關羽心道,怎麼什麼都瞞不過這個戲志才,看來三弟言其多智卻不爲妄言也!

武將者,自是熱血,又焉有不好戰之理·

戲志纔好笑,卻又不點明,見其所問,言道:“雲長,你焉能不知,爲民者,爭的不過是一口吃食裹腹、一襲衣裳暖身罷了,誰能給予他們溫飽,自然其心會向着誰,此乃民心所向爾!主公勤政愛民,素有仁慈之君的美稱,更兼雁門之繁華,天下爲民者,誰人不向往之?想這雲中郡,比鄰雁門,更是如此,每年,自雲中遷往雁門者,難以計數,此乃民心所驅,主公之名所致!再彪悍的民風也比不得生存重要,今我等大軍來收其境,又有何故不早降呢?”

“聽軍師一言,關某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矣,今方知,此皆主公之名所致也,關某佩服!”佩服,當然佩服!舉國上下,其他州郡,無不是十稅七八,唯有黃逍開天闢地只十稅二,其他州郡,百姓苦不堪言,唯有雁門,黃髮垂髫,怡然自樂!關羽心道:非他人,若關某爲民,亦選如此之人治下!

“主公大才啊,只這收民心一事,我等就難忘其項背,然主公於政、于軍皆通,若再有士名,天下還誰能出其右?只不知主公學識如何,我等每每問之,其只是笑而不答,然觀其卻一手好字,忠料主公必是有學識之人,只是不爲世人所知罷了!”

“志才……咦!前面有人來!”關羽正要答話,忽聽前面馬蹄陣陣,當下不再言語,閃目觀去。

只見遠處一溜塵線,待得近了,才見得分明,卻是一探馬飛馳而來,到得關羽近前,急勒坐騎,馬上人翻身下馬跪倒,“報!”

“有何軍情,速速稟來!”莫非有仗可打?最近可是憋的慌啊!

“稟將軍,雲中郡太守王昶,據得城郭,不豎降旗,望將軍斷之!”探馬回道。

“哦?王昶嗎?如此,某倒要看看,他如何個不降法!”關羽興奮,終於可以動手啦!

戲志才饒有意味的看了一眼關羽,說道:“王昶此人,忠卻知曉,其姓王名昶,字文舒,太原郡晉陽縣人,開得硬弓,擅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雲長尚需小心纔是。”

“哦?關某視其如插標賣首爾,哼,擅使大刀,可敵得過關某手中的青龍刀否?某倒要會他一會!着人,前往雲中郡城與某送信,哼!降則萬事皆罷,如若不然,休怪關某大刀無情!”

戲志才滿臉笑容的看着關羽,點點頭,心道:都說關羽與人爲傲,如今一見,果不其然也,請將萬不如激將也!

卻說王昶在雲中郡,聞聽關羽率大軍,號稱兩萬,來襲雲中郡,便欲引麾下七八千人馬,準備迎敵。“關羽欲圖我雲中郡,尚需衆位全力助我,以退其兵!”王昶顧左右道。

“大人,此萬萬不可也!”

王昶尋聲望去,卻見乃是自己的部將裴潛,王昶素知裴潛此人多智,遂問道:“文行因何言不可耶?”

“大人,想那關羽,在河東郡,過三關斬七將,勇不可擋。張揚大軍足一萬人,尚懼其威名而只圍卻不敢攻也,大人斷不了輕敵。想我雲中郡城高池深,今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待彼軍無糧,不過一月,自然退去。更兼其遠來,久攻不下,軍心自然懈怠,待其軍心一怠,乘勢擊之,關羽可擒也!”

“文行果不負其名,雲中有你,乃大幸也,全依文行之意行事!”王昶大喜,當下盡着軍士上得城牆,以作守護。

這時,忽見遠來一馬,奔至城下,望上便叫開門。王昶疑惑,遂令軍士開得城門,放入問之。問明方知,此軍士乃關羽所派,來此言明其意。

王昶大怒,叱道:“若不是兩軍相戰,不得斬來使,某定叫你有來無回,今令你回去告訴關羽匹夫,我雲中郡,只有斷頭將軍,斷無投降將軍!”言罷,令人責其五十杖,放出城去。

那軍士回得營帳,將王昶之言盡數告於關羽,關羽大怒,“豎子怎敢無禮,某今就讓他做斷頭將軍,且看某青龍刀是否鋒利!”臥蠶眉倒豎,丹鳳眼圓睜,緊咬銀牙,引一營破陣營人馬來雲中郡城下搦戰。

王昶見關羽引軍而來,自城上令衆軍百般痛罵。關羽大怒,揮刀望城上殺去,幾番殺到吊橋,要過護城河,又被亂箭射回。直至傍晚雲中城內卻全無一個人出,關羽忍一肚氣歸還營寨。

次日早晨,關羽又引軍去搦戰。那王昶在城敵樓上,一箭射向關羽頭頂,不想關羽自聞其善射,早有準備,見箭來,揮青龍刀擊落。關羽擎刀怒指王昶,狠聲道:“如此雕蟲小技,莫要拿來獻醜!若拿住你這廝,關某定親自食你之肉!”至晚卻又空回。

第三日,關羽引了軍,沿城去罵。原來雲中城乃是一個山城,周圍都是亂山,卻是依山而建。關羽自乘馬登上山頭,下視雲中城沒,只見王昶軍士盡皆披掛,分列隊伍,伏在城中,只是不出;又見城內民夫來來往往,搬磚運石,相助守城。原來這王昶也是勤政愛民之士,在百姓之中名勝甚好,多得雲中百姓愛戴,故多願助之。關羽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席地而坐,欲引王昶出城迎敵,然王昶之是附之一笑,並不理會。又罵了一日,依舊空回。

關羽回得帳中,皺眉沉思,心中附道:想某這般終日叫罵,可恨王昶這廝,端是好脾氣,只做不出,卻是如之奈何?咦,軍師呢?何不去問軍師!三弟曾言,若有事不決,可問其,某怎卻忘記了?定是被氣糊塗了!軍師如此多智之人,也許會有良策也不一定!

想到這,關羽再也做不住,急衝衝出得大帳,望戲志才大帳大步而來,待到了近前,輕聲問帳外軍士道:“軍師可在帳內?”

那軍士見是關羽,忙回道:“稟將軍,軍師不在帳內。”

“哦?不在帳內?汝可知軍師往何處去了?”

“小人乃一守護軍士,並不曾得軍師受意,不過,卻是能夠得,軍師好象望深山中去了。想此刻也快回來了,往日皆是這般時刻回來,要不將軍在此等等?”

望深山去了?去深山又做什麼?關羽心中甚是疑惑,“如此不必了,待軍師回來,着人通知我便是。”

“雲長來忠處,可是有事找我?”

關羽聞身後有人言,急回頭看去,卻不是戲志才又是何人,忙道:“關某正有事要與軍師相商。”

“即如此,請帳內一敘!”戲志才伸手一引,二人進入帳中坐下。

“軍師,我軍連日挑戰,然王昶只是閉門不出,我軍卻又如之奈何。軍師可有良策,以佔其城?”關羽方坐下,便急急的問道。

“哦?王昶只是閉門不出麼?看來其想拖垮我大軍也。”戲志才舉起手中的葫蘆,輕抿了一口酒,然後寶貝般的藏了起來,好酒!戲志才心中讚道,主公所釀之酒,真乃佳釀也!只是這量卻是很少,也不知道這仗要打到幾時,酒卻夠喝與否,看來,該求主公將此酒大規模的釀製才行。都怪那華佗老頭,居然和主公言,限我喝酒,如今只得這些許,端是苦了我也!不過那華佗老頭,卻當真是一妙手,經他一番調理,我這身體卻比先前強壯了很多,哎!主公如此之恩,我戲志纔要如何才能報答!

“拖?王昶莫非要依城池之利,拖我軍糧草?對了,軍師,方纔聽軍士所言,言軍師這兩日皆往深山中去,卻是爲何?”關羽哪知道戲志才腦袋裡想什麼,聞其所說,卻也明白些,當下問道。

“正似將軍之意。忠往深山中,皆因破敵關鍵就在這深山之中也!”聽關羽相問,戲志才這纔不做他想。

“哦?在深山中?此卻爲何,還請軍師教我!”關羽一禮道。果然有良策,不愧多智者也。

“忠這兩日,入得深山,每每問及樵夫、獵戶,今卻得一消息,此山中有一條小路,正可通往雲中城背後也。雖言是路,然多是荊棘,甚是難走,鮮少爲人所知也。將軍可着人,扮做將軍模樣,於前方討戰,將軍自引兵丁,進深山,至其後方,出奇兵襲之,雲中唾手可得矣!”

“竟有如此之路,如此,必成功矣!”關羽大喜,忽又記起一事,急道:“軍師,想關某並不識此路,如之奈何?”

“呵呵,忠早有準備,已將識路之人已帶回,將軍可着其爲嚮導,引軍往之。”

“如此,謝過軍師!”關羽禮道。

戲志才搖搖頭,道:“同爲主公效命,何謝之有,我身爲軍師,此乃分內之事,莫要言謝,快去準備吧。”

“那關某就先告辭了,雲中城內等候軍師大駕,哈哈!”

“哈哈,那忠就靜候雲長的佳音!”

且說關羽,帥善戰兵士五千,隨那識路之人,輾轉周折,卻真見識到了何爲難行之路,更可言之其不爲路也,和無路幾沒差別所在,難怪不使人聞之。不甚險峻的山,關羽帥軍足足行了一整天!若無熟識此道路者,斷難尋此路徑。第二天傍晚,關羽所帥之軍摸到了雲中城後,因王昶視線皆在前方,此後面,只餘幾名兵丁把守,王昶亦不知有通城後之路也。

卻說王昶,因前面有假扮關羽者討陣,自不做他想,坐到城頭看好戲,待得“關羽”收兵回去,其方纔下得城牆,迴轉郡守府內休息。天剛黑下,王昶正與部將說及敵軍可笑之處,忽然聽得喊殺聲起,急忙抄刀出得郡府,喝住往來軍士,急問道:“何處喊殺?”

“將軍,不知道怎麼回事,敵軍後城後摸了上來,因我軍皆在前方城牆,敵軍一路根本沒有任何阻攔,現已快殺到郡守府啦!”

“什麼?!”王昶大驚,怎麼可能!此間根本無路可通城後啊!“敵軍領軍將領是誰?”

“是關羽!”

“不可能!關羽方纔還在城前討戰,怎麼可能是他!”王昶抓住這名軍士,一臉的不相信。

“將軍,確是關羽無疑!紅面長鬚綠袍,很好認的!”

“將軍,我們中計了,前面那個討陣的根本不是關羽,是人假扮的!”裴潛在旁急聲道。

“王昶,今我天兵已到,還不早降,更待何時!”這一刻,身後陡然傳來一聲爆喝,王昶急回頭看去,只見一人擎刀望自己劈來,卻是臥蠶眉、丹鳳眼,紅面長鬚,使一把青龍偃月刀,正是關羽!

王昶驚見關羽,措手不及,勉強遮擋十餘回合,被關羽賣個破綻,王昶一刀砍空,被其撞入懷中,扯住王昶勒甲絛,生擒過來,擲於地下;衆軍向前,用索綁縛住了。

“王昶已被擒,汝等不降,更待何時耶!”

第344章 敲定對策 袁術末日第217章 馬武之後 欲戰黃逍第466章 火上澆油 出使鮮卑第309章 斷敵後路 百騎劫營第518章 無聲林間 虎將慕容第172章 鬼才之智 郭嘉猜測第282章 馬成之死 悲乎哀哉第163章 戰後柔情 戲耍獻帝第15章 精選降兵 定計中郎第249章 解決問題 設置軍妓第445章 落鳳坡前 張任隕(一)第268章 茂陵城中 馬超之妹第191章 布酬埋伏 箭雨飄搖第226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六)第416章 倭人下書 謝天之宴第238章 無所不知 發現倭島第110章 徐庶之計 長板之威第394章 何處佯攻 何處主攻第37章 戟挑滑車 匈奴歸心第58章 水淹徐榮 兵返洛陽第375章 江東危難 再提聯姻第554章 穩定國情 調整經濟第181章 師門激戰 誰槍王(一)第378章 曹軍末路 許昌尾聲(一)第380章 曹軍末路 許昌尾聲(三)第217章 馬武之後 欲戰黃逍第240章 信與法正 天倫之樂第134章 虎牢陷陣 對戰臧霸第324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二)第178章 五路司州 兵進潼關第504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第80章 勇不可當 比賽殺人第24章 改革軍制 關羽省親第237章 捕獲鯨魚 水軍戰備第313章 鐵甲戰車 黃逍吃虧第539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八)第404章 黃逍轉變 倭人海盜第12章 桃園結義 兵發穎川第441章 兵發益州 鬥將夔關第464章 冀州戰場 戰烏丸(二)第332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一)第325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三)第8章 精金之氣 虎息神決第349章 不屑之事 願爲之事第522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一)第340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九)第343章 春思萌動 蹭飯來了第84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一)第453章 囂張蠻王 槍挑金環第280章 沸盈反天 勢如破竹第428章 兵至曲阿 以逸待勞第269章 再回隴山 思得妙計第14章 戟砸張樑 皇甫朱儁第566章 文官勸降 孫權主戰第238章 無所不知 發現倭島第515章 袁紹逃逸 韓瓊獻策第280章 沸盈反天 勢如破竹第561章 焦頭爛額 算計廬江第9章 白虎歸去 黃巾起義第393章 援軍來到 投石發威第374章 左慈音訓 孫策病重第308章 重裝初戰 以戰養戰(四)第379章 曹軍末路 許昌尾聲(二)第141章 巨石轟隆 唯衝鋒爾第333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二)第340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九)第254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三)第463章 冀州戰場 戰烏丸(一)第303章 另類戰爭 經濟封鎖第149章 放鬆時刻 軍旅遊戲第272章 暴雨瓢潑 單戟救母(三)第141章 巨石轟隆 唯衝鋒爾第358章 派往各處 尋請方士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390章 黃袁初戰 遭遇戰(六)第399章 高覽歸降 熟女楊氏第364章 指點迷津 醫聖張機第426章 張允來投 荊州局勢第266章 編纂兵書 木簪書信第29章 虎威天神 血衣修羅第454章 快馬輕刀 力敵三將第416章 倭人下書 謝天之宴第160章 拳腳雙絕 戰王越(四)第247章 血色夜幕 意外身份第455章 酒中定計 蠻軍佈置第344章 敲定對策 袁術末日第26章 飛龍在天 威震河東第23章 面相之說 文武歸心第184章 戰胡車兒 前世仇怨第135章 中箭身亡 擊殺曹性第359章 譙國譙縣 許楮蹤跡第105章 徐庶來投 洛陽局勢第537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六)第139章 悍勇典韋 戰呂布(二)第327章 黃逍用計 欲破鐵車(一)第276章 幽州方向 馬賊猖獗第160章 拳腳雙絕 戰王越(四)第406章 典韋退敵 須佐之男第91章 戰前閒話 請君入甕第516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