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郭嘉奉孝 論天下勢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羣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

——《三國演義》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年幼時就以非凡的智慧著稱,人以開周姜子牙比之,稱爲“小太公”!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官至軍師祭酒,洧陽亭侯。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能在袁紹最輝煌的時候毅然離開,可見其不凡之處。爲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皆以“鬼才”稱之。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毛主席曾對此人大爲讚賞,稱讚他“才識超羣,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

果然是他,看來我沒找錯地方!

是的,黃逍此行的就是爲此人,曹操手下最早的謀士——戲忠戲志才,曹操因其死而痛惜之人,不世出的大賢。

“哈哈,志才兄,想不到你一心免俗,如今卻也是落了俗套,哈哈,”屋內又轉出一人,觀之年齡卻不甚大,看來也只和黃逍不相上下。這人出的屋門,衝黃逍一拱手,“原來是縱橫黃巾軍中,取張寶、張樑首級如探囊取物般的黃逍黃將軍,枉嘉以爲將軍必是一勇武莽漢,今日一見,卻是愧殺嘉也。某姓郭名嘉,字奉孝,見過將軍。”

郭嘉?靠!怎麼可能?我記憶中的郭嘉應該還沒我大吧?他怎麼也在這?如果沒記錯的話,他不過才十四歲啊!也正是因爲他只十四歲,所以此行纔沒有想去請他。畢竟年紀太輕,卻不想他卻也在此!

“你就是郭嘉!你應該才十四歲吧?”黃逍震驚的脫口驚呼道,一言出黃逍就後悔了。

“呵呵,看來將軍也不能免俗啊!嘉觀將軍相貌,怕不比嘉過幾許吧?”郭嘉善察人心,自然明白黃逍話中是何意思,當下臉上頗有失望,“將軍是第一次來穎川吧,卻又如何知曉嘉之名,又如何知某年紀?”

對於黃逍能知道他的年紀,他很是奇怪,畢竟,他現在還不是有那麼大的名氣,少有人知。

從三國演義……黃逍臉色一滯,張張嘴,終是訕訕一笑。

“奉孝啊奉孝!”戲志才苦笑道,“中興乃是無心之語,你這人!不給別人留點臉面也罷了,怎麼連自己也……”

“哈哈!”郭嘉哈哈大笑,說道,“某豈會不知也?乃一戲言爾,將軍勿怪!”

怪?我當然怪,他奶奶的,我不過驚呼一聲,至於這麼落我面子嘛!你以爲你是我啊?我雖然十五,可哥的心理年齡已經過四十了!“奉孝言笑了,方纔莫怪,想我也年方十五,焉能以年齡輕之?輕人者,莫不是輕己乎?有志莫問年高,嘉之名逍早有耳聞,世人稱“小太公”,卻是轟雷貫耳!”

“哪裡,將軍卻是謬讚,些許薄名,安入將軍之耳!方嘉失言,還乞勿怪!”

“哈哈!怪,我焉能不怪?我要怪志才、奉孝,莫非只在門口招待與我?”黃逍打趣二人。

“這卻是忠之不是,貴客臨門,忠卻阻之門外,忠疏忽,莫怪,請,快請!”戲志才臉色一紅,多少有些不自然。

見他們這麼好說話,黃逍好像頓時回到了後世陪朋友喝酒時一般,笑着說道,“你二人,一失禮,一失言,逍很小氣,自然要怪,失禮失言者,罰酒三杯即可!”

戲志才眼睛一亮,笑着說道,“好好好!某失禮某失禮,認罰認罰!”

郭嘉哈哈大笑,挖苦道,“如此這般你莫不是會多多‘失言’?黃將軍,你要罰他三巡不得飲酒纔好!”

“那般便是苦煞我也!”戲志才嬉笑說道,“某觀將軍乃厚實君子,豈會同你這般!”

郭嘉無奈說道,“交友不慎,交友不慎,你與嘉處年餘,如今連一句言某好話也無……唉!”

“俗!俗!”戲志才嬉笑道,“奉孝,你又是落了俗套矣!”

衆人談笑着落了座,關羽三人自問不善此套,遂三人自成一席,於旁邊一席上吃起了酒食。黃逍三人分賓主坐下,黃逍一拱手道:“二位,莫要再以將軍稱我,若不棄,喚我表字中興即可!”

“中興既能免俗,我二人敢不從命?”戲志才笑着說道。

“正該如此!”郭嘉一邊喝着酒,一邊看着黃逍,說道:“我二人卻不知中興兄因何來到此處,據我所知,汝應在穎川黃巾戰場上方是。”

“黃巾氣數乃盡,已不成氣候。今得朝廷之命,卻是欲雁門赴任。”

郭嘉、戲志才聞黃逍所說,震驚的互相看了一眼,心中皆道,此人端是不凡,難怪此等年紀就有如此之名,眼光也是不差,一言中地,言出他二人對黃巾的看法。

“嘉卻是聽說,那雁門乃一苦寒之地,戰亂不斷,嘉觀中興,卻是欣然之色,莫非不懼乎?”郭嘉按捺心中的震驚,問道。

“爲將者,自當平定戰亂,安定邊邦,還黎民一朗朗乾坤,縱是苦寒又如何?逍寧馬革裹屍,也不願享那富貴,淡百姓疾苦!”

“中興端是好情操,百姓之福也!”戲志才站起身,對黃逍一禮,道:“然中興只言黎民,爲何不言大漢朝廷?”

“哼!大漢朝廷,逍不恥也!觀天下之亂,自古以來無外乎帝、臣兩者。帝若賢,則朝堂清明,多君子,少小人,上行下效,政績顯然,乃是首重之重;若君昏而臣賢,好比一木,枝粗而杆枯,日後必有大禍;若是君臣皆賢,便是百世強朝,諸般不敢犯;反之,則是禍期不遠,徒苟存也。東漢前期經濟凋敝,百廢待興,到了中期以後,外戚、宦官勢力逐漸擡頭。在這一歷史時期,世家以自己的活動爲東漢政治的鞏固和清明做出了貢獻;另一方面,世家又以自己的私學教育爲東漢政權籠絡和培養了大批英才;東漢‘貴名節、重義氣’,處於社會上層的世家們卻是爲社會起了表率的作用。然後期社會形式日益嚴峻,政治黑暗腐朽,在這種情況下,世家也產生了分流,他們中的一部分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同黑暗腐朽勢力鬥爭;而另一部分則明哲保身,甚是同豪強勾結,囤積居奇,割據稱雄;還有一部分選擇了隱居山林,以獲自己精神上的純潔與安寧。此也世家、彼也世家,大廈將傾,便是言此也!依逍之想,大漢,氣數已盡!”

“中興直言不諱,世家之患,我等二人亦知天下亂世,乃至於此。然中興言大漢之忌諱,不怕我二人告發?”郭嘉習慣性地端着酒碗,連連點頭,卻被黃逍最後一句話驚的不輕,酒水灑了一身。

“你們會嗎?”黃逍輕笑的看着二人。

“哈哈!知我二人者,中興也!來,爲你我三人相識,幹此一碗!”戲志才和郭嘉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此人甚妙啊!

放下酒碗,戲志才毫沒形象的一擦嘴,對黃逍說道,“卻不知中興觀這天下大勢將如何?”

考我?不過,這個卻是考不得我,哈哈!二十一世紀來的人,還怕這個?黃逍微微一笑,道:“黃巾之亂,只不過是亂世之始也。朝廷發榜募兵,卻更造成羣雄擁兵自重,黃巾之亂結束,羣雄逐鹿之始也!弱肉強食,皇室威嚴再是難存,大好中原,誰人爲主未可知也!”

“高!中興兄真一語中地,觀天下於胸襟,卻是大謀也。想汝欣然引軍雁門,怕不只是平定邊亂這樣簡單吧?”戲志才微笑着打趣道。

這人,果不負其名啊!一眼就看出我的意圖。“哦?志才兄卻是如何以爲呢?”

“依我看,中興定是想以雁門爲根本,欲收匈奴以壯自己勢力,他日來圖中原,可是如此?”戲志才死死的看着黃逍,一字一頓的說道。

“志才之謀,逍佩服!果瞞不得兄。”

“呵呵,中興卻是謬讚了,如若不是汝這般視大漢於無物,我也斷不敢這般猜測。”

“見一斑而知全豹,逍佩服!”

“中興兄卻是說笑了,先前兄一番言語,正是嘉與志才這些日來所論,然卻不甚清晰,比不得中興之言明朗。嘉敢問一句,國,如何強?”

黃逍擾擾頭,這卻是難到他了,算了,想到什麼說什麼吧!黃逍苦笑道,“逍胡亂言語幾句,志才、奉孝莫怪……卻說大漢盛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是當時國情使然,取其學說統御天下罷了,那諸般學說豈會皆不如於儒家學術?逍思量若是要國強,必要融匯百家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求同存異,用於國,用於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爲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爲君者心存臣民,爲臣者心憂君民,爲民者心思國家,此便是強國之道!”

“嘉還以爲天下能看清者寥寥數人,不想這間便於遇到一位……”郭嘉一臉苦笑,心中卻暗暗稱奇,此人才識興致,酷似嘉,莫非是上天見嘉少有知己,特派妙人與嘉爲友?嘴上言道“想來是嘉等小看了天下英傑!”

“中興之言實在精闢!求同存異,與時共進,其意境何其深也……”戲志才搖頭嘆息道,“某等只言一朝興衰之語,中興卻直指百世存亡之道……佩服!不過,中興焉何至此間,忠卻知那雁門之路卻不通此處也。”

“二位謬讚,逍不敢當。汝二人大才,逍敬慕已久,恕逍鹵莽,唐突二位,逍此來,正是爲尋二位而來!”

“什麼!尋我二人?”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101章 汝南月旦 再不復存第449章 疲兵之策 雒城城破第532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一)第469章 臥龍鳳雛 諸葛龐統第331章 曲終分曉 兩將歸西第258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第287章 將士歸來 郭嘉主政第365章 義陽見聞 是黃忠?第99章 何爲民心 貂禪有喜第512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五)第330章 蠢極燒戈 羌王落魄第118章 殺人無罪 封建迷信第519章 死志死鬥 再逢絕路第508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一)第109章 誅殺三賊 收編白波第147章 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第365章 義陽見聞 是黃忠?第74章 出兵冀州 直取鄴城第508章 龐統算計 戰安喜(一)第101章 汝南月旦 再不復存第363章 古代毒品 無能爲力第490章 火燒顏良 戰毛城第391章 華佗出手 孫策危矣第113章 郭汜中箭李傕身亡第178章 五路司州 兵進潼關第463章 冀州戰場 戰烏丸(一)第458章 孟獲內幕 祝融出戰第73章 分析局勢 戰是不戰第517章 馬超威風 戰三韓(二)第524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三)第103章 少年郝昭 天子書信第361章 比鬥黃逍 許楮歸心第31章 驚豔一矛 血染草原第240章 信與法正 天倫之樂第212章 路上笑聲 撞見韓遂第131章 諸方動態大戰將至第519章 死志死鬥 再逢絕路第434章 先攻建平 龍頭華歆第345章 總攻壽春 城頭激戰第398章 雙方算計 大戰終結第457章 生擒孟獲 二將歸心第324章 激戰黑夜 爾虞我詐(二)第80章 勇不可當 比賽殺人第437章 無能劉璋 張鬆出使第82章 先登麴義 公孫氣極第518章 無聲林間 虎將慕容第400章 意外之人 不敗之由第260章 朱儁論政 子虛烏有第537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六)第181章 師門激戰 誰槍王(一)第561章 焦頭爛額 算計廬江第252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一)第5章 西涼董卓 百獸齊奔第465章 內部矛盾 河間攻守第249章 解決問題 設置軍妓第370章 張機搬家 再赴長社第444章 一路無阻 震驚成都第420章 會合徐庶 黃逍入陣第430章 對戰周倉 三個黑鬼第285章 各自底牌 千獸齊奔第24章 改革軍制 關羽省親第491章 各個擊破 黃袁戰(一)第401章 萬事具備 跨海東征第433章 益州內幕 馬相之亂第353章 魯肅到來 可有子女第123章 運籌帷幄 分封諸侯第382章 意投天都 突圍之戰(二)第430章 對戰周倉 三個黑鬼第44章 義釋王昶 李儒之思第257章 幽州戰局 潛入後方(六)第487章 火燒顏良 戰毛城(三)第336章 涼州尾聲 最後一戰(五)第295章 一家團聚 孃的意思第73章 分析局勢 戰是不戰第293章 水軍暴露 回到潼關第242章 水路運輸 修路大計第502章 決戰草原 鮮卑降(五)第261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一)第25章 解良辛酸 關羽危矣第519章 死志死鬥 再逢絕路第137章 陳宮急智 四面楚歌第385章 黃袁初戰 遭遇戰(一)第424章 張允大敗 江東意向第436章 任用華歆 情報組織第227章 潼關尾聲 鬥陣鬥將(七)第129章 指點徒弟 貂禪欲生第198章 全軍撤退 破陣營出第235章 涼州牧至 馬騰討官第343章 春思萌動 蹭飯來了第497章 各個擊破 黃袁戰第77章 大罵劉備 空城退敵第176章 重陽開科 爲官十類第262章 宛城風雲 曹操之死(二)第287章 將士歸來 郭嘉主政第537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十六)第152章 孫策周瑜 忽悠許劭第84章 界橋之畔 戰趙雲(一)第542章 信都之戰 北方定第28章 謀定後動 兵發虎牢第214章 心細高順 追拿韓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