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活着的傳奇

原來自從三年楚漢戰爭結束,高祖皇帝鼎定中原,席捲天下的戰火漸漸熄滅,天下恢復安定之後,那些本來被戰火趕的“背景離鄉“,到處流浪,沒有居所的各大學派傳人們,終於能安下心傳播學問了。

首先跳出來的開山立派的是儒家,然後其他各家紛紛跟進。

只是儒家因爲膽子更大,步伐邁的更快,同時有着更系統的傳授模式,因此,漸漸開始壓倒其他諸子,在士子中佔據了主流位置。

儒家是怎麼幹的?就以胡毋生的情形爲例,以公羊春秋第六代嫡系傳人的身份,在麓臺廣收天下士子,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概不拒絕,正是因爲此,他可謂“桃李滿天下“,像公孫弘等後來的大臣都出自其門下。

胡毋生的師弟董仲舒,在廣川一帶開宗立派,同樣廣收天下士子。

在魯地,詩經的當代傳人申公“德高望重“,門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劉戊就曾在申公門下聽課,後來孝武皇帝“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趙綰、王臧都是其門下弟子。

濟南人伏生則是另外一個傳奇,他是經歷過秦末戰火,倖存下來的老知識分子,手裡保存着《尚書》的原本殘卷,總計二十九篇。伏生在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時,就已經“名震天下”。晁錯是怎麼出頭的?就是因爲被太宗孝文皇帝,任命爲使者前往濟南探視伏生,並請其到長安享福。爲何這種好事,竟然會落到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晁錯頭上?因爲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不能愉快地交流……

原來伏生是老一輩的知識分子,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方言,而漢家的大臣們,講的則是關中的官話,雙方都不懂對方的言語,相當於“雞同鴨講”……所以,懂得戰國時期一些齊國方言的晁錯,被當時的朝堂大佬們強迫着,派去完成這個任務。由這件事可以看出,就算在這西元前的時代,能掌握一門語言也是很重要的!

這些頂級的大儒,固然風光。可其門下弟子就未必了。從高祖皇帝后期,就開始慢慢復甦的文化界,發展到今天,培養出來的各種學者,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這麼多人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可能獲得舉薦,從而出任官僚。

於是,這些人有的選擇停留在各地諸侯王的王宮附近,以希望能獲得諸侯王的看重,從而實現夢想;野心更大的,就直接來了長安,並停留了下來,形成了長漂羣體。話說回來,能有資格來長安,做個長漂的,最起碼都是地方上的小地主階級。否則,他們連函谷關都進不了,更別提到長安了!

但是,長安作爲大漢皇朝的神都,這些長漂想在長安生存下來,那可是需要毅力的。

舉個例子,孝武皇帝時,著名的勵志故事的主角朱買臣,曾經就是長漂的一員,他在沒發跡前,在長安怎麼活下去的?

根據史書記載,朱買臣甚至一度要靠在長安老鄉們施捨才能活下來。

另一位孝武皇帝朝的大臣公孫弘,也曾是長漂中的一員,不過他運氣好,沒混多久就碰上了皇帝實行新政,撈了個官當。

主父偃也當過長漂,但比公孫弘慘了點,還是靠着投靠衛青,纔不至於被餓死。

這些都是混出頭的,那些沒混出頭的人,無疑還要更悽慘,就算你再有才華,要是不能碰上了幾個熱心的老鄉幫忙,那估計一輩子都出不了頭。

絕大部分的長漂,據劉病已瞭解,大部分都是在長安靠着給人抄寫書信,做些雜事,勉強維持生計。這些人在長安流連不去,靠着打零工賺錢,湊到了幾天的伙食費後就出門,在各個公侯親貴大臣的府邸門口,投遞他們寫的詩賦、策文。希望着有一天能得到某位貴人看重,從此在仕途中“扶搖直上“。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會稽人嚴忌靠着幾篇詩賦,成功的打動了劉武,躋身爲樑王親信,還被授官。通常,每當傳出這樣的好消息後,就刺激着那些本來都快堅持不下去的士子們,咬着牙齒,繼續堅持留在長安。

但這樣幸運的事情,概率畢竟太小,劉病已就曾經聽過這樣一件事,在某個藩王的宮裡,就有十幾個在長安實在撐不下去了,不得不另尋出路,然後被藩王招徠來的士子,每當藩王問及他們在長安的那些漂泊生活、艱難歲月時,這些人通常都是“淚流滿面“、辛酸不已。

劉病已心裡明白,大漢皇朝用人制度主要靠舉薦,而且需要的門檻太高,此輩中人少有能跨越者……他們長期得不到朝廷重視,長此以往,難免心中怨懟叢生,於我漢家社稷不利!

作爲天子,一兩個小地主的怨恨,自然算不得什麼。但是假如是一千個,一萬個小地主的怨恨呢?當初陳勝,吳廣起義時,還只有八百人呢。

漢家江山的基礎是什麼。不是軍功勳貴家族。自秦朝開始興盛的軍功勳貴勢力,在此時已經開始衰退了。

最淺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秦代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了……

漢承秦制,雖然也繼承了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但是架不住漢家天子,給了個有大漢特色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

從高祖皇帝開始,一直到劉病己這裡,每一位大漢皇朝的皇帝陛下,都會而且喜歡幹一件特別沒節操,直接導致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逐漸消亡的事情——賜爵。

天子有大的喜事了,怎能不大赦天下,順便給天下子民加爵。

國家遇到了災難,朕實在感到傷心難過,但天下蒼生是無辜的,朕爲了體恤民情,於是再加民爵等級。

新君登基爲帝,要給天下臣民一個好印象,怎麼可以不大赦天下,再給天下子民加一級爵位?

立了個太子,朕身爲天子,立太子這種事情,當然要跟天下所有當爹的一起分享喜悅,於是再賜爵一級。

漢家歷代天子都很清楚,秦代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製造出來龐大的軍事利益集團有多可怕。

第五百一十章 騎上虎背第一百九十八章 夢寐以求的聖物第三百零八章 富貴到頂第一百六十章 諸神迷宮(求訂閱、推薦、收藏)第四百三十二章 決定勝負的起手刀第一百四十七章 表象和內涵相反的功法(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 社稷基石第十九章 27天鬧劇(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精氣神的奇異結晶(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好寵幸你第四百五十四章 無情火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動(十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路進軍的先鋒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子一經第四百八十三章 驚心動魄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園遺愛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下最懂利用環境的人(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浴血重圍(四)(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零一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二十三章 陰溝裡翻船第五百三十四章 通天徹地第四十四章 鳳凰集膠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司隸校尉第四百七十一章 誘兵之計第十一章 戰前動員(二)第二十六章 上林圍獵(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兩京制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道巔峰第一百一十二章 侵略如火、迅猛突擊(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 惡浪中的船長第一百四十四章 匈奴無上師的狙殺(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五十章 國之大利第四百八十九章 搗破蜂巢第二百一十三章 狂風捲殘雲第四百六十一章 暴怒的沙漠第一百七十章 金將授首第三百九十七章 蛟龍出海第一百五十九章 男人的癢處(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得寸進尺的色鬼第二十五章 打虎行動(十四)第八章 聊聊我我(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沸騰的戰爭風暴第二百一十六章 隨手拈來的拳術第一百九十章 得寸進尺的色鬼第三百一十五章 執劍闖宮(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至聖明君第一百一十二章 侵略如火、迅猛突擊(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頑皮的皇帝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生的好命第十九章 大破敵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教子一經第五百二十章 天命論第二十二章 劉病已當爲帝(十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禍福相依第十章 下山猛虎(二)第二十三章 我終爲帝矣(四)第五十六章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十二章 劉病已與霍成君的浪漫邂逅(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未解難題第四十二章 史上最浪漫的聖旨 故劍情深(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子之怒第二十二章 劉病已當爲帝(三)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大英雄第一百零一章 浴血重圍(二)(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十二章 劉病已當爲帝(九)第二百九十四章 可怕的草根皇帝(四)第四百零二章 縱橫無敵第三百四十章一漢當五胡第八十三章 戰場上的嗜血食人獸(下)(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強者爲王的作風(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五百一十章 騎上虎背第五百五十八章 族滅無赦第三百六十三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六十一章 鄂邑公主第四章 大難不死第十一章 漢宮比武(一)第一百六十章 諸神迷宮(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達摩克利斯之劍第三百七十七章 達摩克利斯之劍第五百一十三章 除妖鎮第四百九十八章 山裂地崩第二百三十七章 一戰定中原第七十一章 取勝之鑰(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知無不言第一百五十二章 唯一曉得寶藏處的人(求訂閱、推薦、收藏)第二百六十四章 鴆酒弒帝第二十一章 善後事宜(一)第五百零三章 金口玉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執劍闖宮(一)第十三章 神秘刺客第一百八十一章 將清白之身給你第三百四十六章 翹首以盼第二十三章 我終爲帝矣(八)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空見慣第五百七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章 霍光廢帝(十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隨手拈來的拳術第四百二十六章 斬妖伏魔第九章 戰必攻城(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惡蟹張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