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王家

重生在豆蔻年華 寄居王家 都市言情 大衆 網

施興中和沈素梅辦婚宴那天,霍家老爺子見到自己孫子重孫子都去赴了宴,才偶然想起這件事來,恍然說:施家的小子老婆死了十幾年了,終於肯再找個媳婦了。然後在霍錦文回去之後關切的詢問了幾句施興中新娶的媳婦怎麼樣,人品相貌是不是拔尖。得到自家兒子肯定的回答後,霍家老爺子思索了一會兒,就直接命令兒子:施家新娶個媳婦不容易,三伏天來着,也別讓施興中每天往公司跑了,乾脆放他幾天假,讓他和媳婦去度蜜月去吧。

別看霍老爺子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經歷過那個鐵血風雲的時代,但是新社會的信息該接受的也一點都沒拉下,該懂的,他也都懂一點。

霍錦文笑着應了,轉身就跟施興中打了電話,傳達了霍家老爺子的旨意。施興中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確實是很高興,他去年年假未修,又奔赴Z省忙建築工程,算起來也有一年多沒有休息過了。現在和沈素梅正是新婚,他也想什麼工作都不做,好好休養幾天。幾乎是剛剛掛斷電話,施興中就在心裡定了主意,他想帶着沈素梅去歐洲度蜜月。

但是轉念想到家中的兩個女兒,他又有些苦惱了:他和妻子去度蜜月了,施穎和蘇夏呢,也要不要一起跟過去?想了半天之後,施興中還是覺得,與其將兩個女兒單獨放在家裡,不如就將蜜月改成度假,一家四口集體出行好了。

施興中徵詢式的問了沈素梅的意見,他是微微覺得有些歉意的,和妻子出外旅行,卻不得不顧慮到家中的兩個女兒,如果迫不得已要帶着兩個女兒一起去旅行……他希望沈素梅不會覺得太膈應。出乎施興中的意料,沈素梅卻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

她那個年代出生的人意識裡本就沒有新婚必須要度蜜月之類的想法,甚至她的很多同輩人,如果是嫁到比較傳統的家庭裡,結婚第二天早上就要早早的起牀做飯打掃家裡,伺候公公婆婆,而生完孩子連月子都沒做完,就要幫家裡幹活了。所以當施興中一開始扭扭捏捏的跟沈素梅提出來想和她一起去歐洲旅行的時候,沈素梅着實是呆了半天,她可從沒想到自己老來俏,還一下子俏到底了。

臉部燒灼的拒絕了施興中的提議,沈素梅對他說:“咱們倆都一把年紀了,你平時工作又忙碌,男的有假期,呆在家裡休息休息,陪陪孩子們多好,爲什麼非要去外面呢?蜜月旅行我也聽說過,可那都是年輕人才玩的東西,咱們倆還是不要去湊這個熱鬧了。”

本來施興中對蜜月旅行是不怎麼堅持的,可是看到妻子這麼扭捏的拒絕,臉上暈染的紅撲撲的,居然有了幾分少女一般的羞澀,再聽她說辭,倒像是從小到大都沒出去旅行過的。施興中立刻就覺得憐惜了,原本不堅定的立場也變得堅定了:既然你沒出過國,那咱們就一定要出去轉轉了!人不能一輩子都沒出過自己的國家,見識過外面的天地,這樣的話,人生也顯得太過狹隘沒意義了!

沈素梅尊重施興中的意思,聽到這裡也覺得有些心動。夫妻倆合計了一會兒,就在晚餐時候將施穎,蘇夏兩姐妹叫到了一起,施興中開口說:“公司給我放了半個月的假期,我想帶你們一起去歐洲轉一轉,就當是度假了。你們有什麼想法沒有?沒的話,我一會兒就打電話訂機票了。”

蘇夏挺感興趣的:“去哪個國家?”剛說完這句話,她突然狐疑的看着母親和施叔叔:“不會是公司給您放的蜜月假期,您改成全家一起去度假了吧?”

施興中老臉一紅,沈素梅也覺得有幾分不自在。兩口子對視一眼,施興中說:“我和你媽一把年紀了,蜜月不蜜月吧,都無所謂了。難得有這麼個假期,你和穎穎兩個人又都沒開學,一起出去玩玩不好麼?”

蘇夏仍在猶豫着,施穎卻已經搶先道:“爸,這事兒你怎麼不早說?我已經跟朋友約好一起去紹興玩了,機票和酒店都訂好了。”

施興中皺着眉頭問女兒:“什麼時候的事,我怎麼不知道?”

施穎走過去挽着施興中的手臂,撒嬌道:“您忘啦?五月份那時候我跟您說過的,中招後,不論我是出國還是留在國內上高中,都想和朋友一起單獨出去見見世面的,您當時還說這主意好,就同意了的。我現在雖然不準備出國上高中吧,好歹也考進了海頓……爸,您不會是想反悔吧?”

施興中微微有些不悅,看着女兒道:“爸爸沒說不同意你出去玩,年輕人出去見見世面是好事,爸爸沒那麼古板,不准你出去。可是你事先也得跟爸爸商量一下吧?怎麼機票和酒店都訂好了才告訴我?而且,別以爲爸爸不瞭解你,肯定不止要去紹興吧,說吧,還準備去哪裡,都和誰一起,準備呆多久?”

施穎微微紅了紅臉,撒嬌說:“不是擔心您不答應麼,所以想着一切都安排好了纔跟您說的……也好顯示着我長大了,能安排自己生活了不是?我當然不是一個人去拉,和好幾個朋友呢,有五六個人,安全着呢。除了去紹興,我們還想去去杭州蘇州廈門之類的地方,一路向南吧,呆十天左右。爸,行不行嘛?”

施興中皺着眉頭,看了施穎一眼,又看了看蘇夏:“這事兒,告訴你妹妹了沒有?夏夏和你們一起麼?”

蘇夏卻是完全不知道這件事的,看着施興中難看的臉色,和施穎臉上的不自在,她主動道:“我初三要插班的學校還沒選好呢,這陣子要抓緊選學校,還要參加入學考試。新書要忙着寫,出版社都催了好幾遍了,而且王爺爺前天打電話跟我說我的毛筆字太不像樣了,還想找個時間跟我加強訓練呢——別說紹興了,就是歐洲我也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去玩。再說現在天氣這麼熱,與其出去旅遊,我還是呆在家裡吹吹空調比較好。所以叔叔,您和媽媽一起去度蜜月吧,穎穎姐去紹興旅遊,我正好在家閉關修煉,一舉三得,多好。”

施興中和沈素梅都不同意:“哪有把你一個小孩子丟在家裡的道理!不行!去歐洲或者去紹興,你自己選一個吧。”

施穎卻很小聲的自言自語道:“就是現在買機票,也跟我坐不到一個航班啊……”

施興中面無表情的斜了施穎一眼,她立刻不說話了。

沈素梅心中也爲難着。讓蘇夏跟着施穎一起去紹興旅行,她知道,蘇夏是肯定不會去的。她倒是想讓女兒和自己一起去歐洲,但是如果他們三個人去了,只把施興中的女兒丟去紹興,明白的人知道是施穎自己獨立,不願意和他們在一起。但是那些不明就裡的人聽說了,不得說她這個後母的閒話麼?可是要將蘇夏自己丟在北京,她又實在是不願意。

施興中卻主動開了口:“夏夏和我們一起去歐洲吧。”

蘇夏卻不想打攪母親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蜜月旅行,再加上她腦筋轉得快,早已經將沈素梅的爲難之處看在了眼裡,知道母親後母難爲。所以立刻笑着說:“不要,我要去跟王爺爺學書法呢。”

當着施興中的面,蘇夏給王文起夫婦打了電話,直接撒嬌說她想去王爺爺家寄宿幾天,和王爺爺學習書法,問劉奶奶歡不歡迎養她這個米蟲幾天。王文起夫婦兩個住在偌大的一個四合院裡,老人又喜歡熱鬧,本就覺得膝下沒有子孫承歡,孤單的很,再加上蘇夏已經認了他們做幹爺爺幹奶奶,所以在電話裡就是一迭聲的歡迎,說蘇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只要她媽媽不介意就行。

沈素梅在旁邊聽的清楚明白,也很是理解女兒的良苦用心:蘇夏嘴上說的自己勤奮好學,其實她這個做孃的哪裡不明白,女兒這是希望自己能夠好好旅行一番,也不想自己爲難呢!幾乎是瞬間的,她眼圈就是紅了一紅,但是害怕別人看見,低了低頭,就忍過去了。

將蘇夏放到王文起夫婦家裡,無論是施興中和沈素梅都是放心的,於是一家四口也定了下來。施興中和沈素梅去歐洲旅行,蘇夏去王文起夫婦家寄住,而施穎,則和朋友去旅行。

王文起兩口子是真心把蘇夏當孫女疼愛的,蘇夏剛剛送完施興中和母親上飛機,自己打了車去王家,老遠就看見劉奶奶站在衚衕門口等她。回到王家,各式各樣的解暑涼茶,綠豆冰紅豆沙酸梅湯都被劉奶奶給端了出來,生怕自己熱過頭了。

王爺爺和劉奶奶都不習慣空調吹的那個風,所以王家就沒裝空調,只是屋子裡擱着一個有了多年曆史的落地風扇,在忽悠悠的轉着。也因爲這樣,劉奶奶老擔心會熱着蘇夏了,一直問她習不習慣這樣的溫度,要不要給她鑿點冰拌冰沙吃。

蘇夏連忙說不用,又說自己沒那麼熱。其實也是,這幾年全球氣溫上升的還不算太離譜,王家又是那種老宅子的建築,哪怕是三伏天,屋子裡也滲着一種涼絲絲的感覺,只要靜坐着不動,身上就不出汗,並沒有蘇夏一開始以爲的那麼熱。而且,其實她也不怎麼喜歡吹空調風,那玩意吹多了對身體也不好。

不過蘇夏倒是對劉奶奶嘴裡的“鑿冰”很感興趣,立刻追問了起來,一問才知道王家因爲是個百年老院子的緣故,還保留着清末時候的許多建築物,包括一個能儲存不少冰的地下窖。劉奶奶年年都會在冬天往裡面存點冰,夏天天氣熱的時候拿出來做菜或者做冰點的。只是這幾年家裡也有了冰箱,許多人家都不流行儲冰這一套了,劉奶奶卻仍然這樣做的,冬天存下來的冰倒很多都拿來凍屋子了。

蘇夏算是暫時在王家住下來了,劉奶奶還特意將他們臥室對面的一間屋子收拾了收拾,給蘇夏做臥房用。這屋子以前是王爺爺的書房來着,自從蘇夏來了之後,王爺爺的書房就被挪去了收藏室。王文起對於老伴的這一不公平待遇是氣的吹鬍子瞪眼的,可真到劉奶奶給蘇夏鋪牀單收拾傢俱的時候,老爺子還是屁顛屁顛的去幫忙了,嘴裡還一面唸叨着“家裡總算又來了一個人,可以陪他下棋了”云云。讓劉奶奶好一頓嘲笑他。

住在王家,蘇夏的作息變得異常規律。早上六點起牀的時候,王爺爺早已經起來,出了門去附近的公園打太極去了。而劉奶奶也已經開始做早餐了,等蘇夏洗漱完畢,王爺爺也回了家,三個人就圍坐在院子裡的石桌上吃早點。

劉奶奶的廚藝非常的好,早餐一天一個樣兒不帶重複的。時下流行什麼新鮮蔬菜,她就能做什麼樣的小醬菜。包子餡兒有七八種的,炸貨也有七八種的花樣,粥更是天天都出新意。蘇夏吃的劉奶奶做的一種炸貨,是她以前從未見過的,就是將生麪糰發好,揉成長條狀,再撕開面團往裡面打一個生雞蛋,然後下鍋油炸。炸出來的餅外面吃着像油條,裡面又有香噴噴的雞蛋,再就幾口醃的脆蘿蔔條,味道別提多美了。

早餐完了後,遇上天氣好的時候,蘇夏會搬個躺椅坐在院子裡看書,思索自己的文章,王爺爺就出了衚衕口跟衚衕裡的一些老爺爺們下棋局廝殺,劉奶奶則收拾屋子,縫縫補補些東西。到吃了午飯後,就到了王爺爺操練蘇夏的時候了:圍棋,象棋,書法,國畫,古文修養。不把蘇夏給累趴下了,王文起誓不罷休。

蘇夏本來還哀嚎着,自己早已經過了可以雕塑成才的那個年紀了,怎麼王爺爺還對她這麼狠。沒想到王文起自有一套說法:學無止境,雖然蘇夏現在過了學習的最好年紀,但是也不算太晚。他王文起的幹孫女自然不能一點國粹修養都沒有,琴棋書畫不要求樣樣都會,但起碼得精通一兩樣,否則以後和別人比起來,自慚形穢的還是她。

說着說着,王文起又將話題從蘇夏身上扯到了現在的教育體制上面……內容不便表述,總之,蘇夏是聽了整整一下午的天書。從懵懂不解到恍然大悟,到佩服的五體投地,再到憂慮的無以復加,最後聽的雙眼冒蚊香圈兒恨不能立刻暈倒……要不是後來劉奶奶說王爺爺時不時會在家裡發這麼一次飆,蘇夏還真的會被嚇到。不過既然知道了真相,她就表現的淡定多了。

其實想想也是,現在的人功利心太重,學什麼都是奔着以後的利益去的,古代傳承下來的那些傳統文化,特別是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那些東西,除非爲了某些目的,很少有家長從小這麼着從琴棋書畫上面培養子女了。所以使得現在的好多孩子,特別是有些老師家長口中的好學生好孩子們,其實除了腦袋轉的快點,成績好點,其他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

想想以後如果有人問起她的特長來,除了學習和寫作,竟然找不到其他的長處了……一這樣想,蘇夏就覺得自己有點一無是處,甚至悔恨起來自己人生的這麼多年到底是怎麼被浪費掉的。所以王文起再怎麼狠心的訓練她,她都不說半句怨言了。好歹有個國寶級的老師,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她就安心享受吧,還嫌棄什麼呢。

來王家拜訪的客人很多,能進得了大門的卻極少。王爺爺常常裝不在家,讓劉奶奶出去打發客人,其實他自己則在裡屋喝着茶水,一邊悠閒自得的鑽研棋譜,一邊指揮蘇夏寫字畫畫:這裡着力太重了,那邊不要渲染的那麼厲害,下筆時候太刻意了,字會寫的沒有風骨等等之類。

蘇夏所見,每天都有來家裡拜訪的客人,但是王爺爺親自見的,一個多星期也不一定有一個。不過有個客人,也不能說是客人,倒是常常來王家,說是看望兩位老人,蘇夏卻覺得……這人分明就是巴望着劉奶奶的一手好廚藝,來蹭吃的來的。這人就是霍錦文。

霍錦文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來,來了就被王文起拉進棋局裡,不殺一局就不給飯吃,等滿足了王文起的棋癮又填報他自己的胃之後,又會匆匆的離開。看起來是趕的很,蘇夏卻看的出來,他很享受在王家度過的時間。有時候霍錦文進門的時候是陰着一張臉的,顯然心情並不好,但是走的時候,卻往往變得淡然寧靜,像是已經調整好了心態。

蘇夏想,或許是因爲人人心裡都有一個烏托邦。這個地方可以是風景優美寧靜的郊外,也可以是自小長大的一片記憶,無論在外界受到了什麼樣的刺激,無論心情怎麼樣不好,回到自己的烏托邦裡面,總能及時的療傷治癒,整裝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