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戰局激化

捷克公國同俄羅斯的戰爭拉開序幕的時候德國人正在繼續往凡爾登方向悄悄結集兵力,隨着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英法聯軍終於弄清了德軍的真正意圖。這個時候霞飛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爾登增兵。但到2月21日,法國僅有兩個師趕到凡爾登。

而這一天,德軍開始向凡爾登進攻。德軍炮兵團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然後發起了衝鋒,凡爾登戰役的序幕拉開了。德軍的1000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着,輪番的衝鋒一浪高過一浪。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拼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纔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陣腳。

戰鬥對於法軍來說是艱苦的,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1萬人,270門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軍的進攻。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德軍未在頭天一舉拿下凡爾登已經失去了戰機,雙方都在向凡爾登增兵,擺開了決一死戰的陣勢。

激戰到4月,隨着援軍陸陸續續的到來,法軍的兵力已與德軍相當。德國人急了,由皇太子親征並首次使用了毒氣彈,但法軍仍將德軍的攻勢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法軍抵擋住,而到秋天,法軍開始反攻。

對於西線戰場的事情恩斯特已經無暇關心,數以幾十萬的俄羅斯陸軍瘋狂的衝擊着捷克公國的邊境,只是他們的瘋狂註定是無效的。

5000門大口徑火炮、超過3000架戰鬥機、轟炸機、數萬輕重機槍、13萬精銳的皇家陸軍,對於俄羅斯帝國來說捷克公國的邊境毫無疑問就是深淵級的副本而此時的玩家“俄羅斯”背後沒有奶媽、前面沒有坦克甚至他自己都是殘血狀態。

連續月餘的攻擊,俄羅斯的陸軍只在戰場上丟下數萬的屍首,捷克公國的邊境就如同一座大山牢牢的穩固在那裡一絲不動。前世這個時候北洋政府已經開始派遣幾十萬的華裔勞工,但這一次北洋政府是站在同盟國一方的。

新鮮的血液填補不進來而舊的血液只能拼死而上,國力互相削減之下不要說法國和俄羅斯就是殖民地遍佈全球的英國都開始喘息起來。他們想要暫時停止一下戰爭的進度,可是凡爾登戰役牽扯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根本無法停止。

這個時候俄羅斯帝國也不能停止,因爲攻打不下捷克公國就無法威脅到德國,歐洲的戰局就這樣來回的重複着,誰也不能退後、誰也不能休息,因爲一旦休息的結果必然就是滅亡,不單單是自己而是整個同盟國(協約國)的滅亡。

東方這個時候應該大喘一口氣?如果說東方其他殖民地的獨立分子可是稍稍放鬆一下,但對於北洋政府來說卻絲毫輕鬆不得,尤其是剛剛登上皇位的袁世凱這個時候他甚至已經焦頭爛額起來。

蔡鍔的南方護國軍已經連續攻陷多個省份,同時全國各地的倒袁風潮也甚是激烈,就是袁世凱信重的嫡系軍隊也同樣開始不穩定起來。他們的心中袁世凱是英雄,而竊國自己做皇帝明顯不是英雄應該做的事情,他讓太多太多的人失望。

皇帝並非沒有可能,但是那需要時間積累,畢竟這不是五代十國時期、這不是元朝末期的生靈塗炭,雖然這片土地同樣遭受太多太多的苦難,但袁世凱尚未獲得人心這樣的情況下皇帝之位他怎麼可能坐得?

皇帝岌岌可危不說,他對於自己盟友們的支持力度也不由有些縮減,十幾萬的勞工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而就是這些支持也全部被恩斯特吞沒,這也是捷克公國壕溝挖掘的如此快速、陣地如此穩固的原因。

18萬的華裔勞工大部分都是青年,隨便訓練一下他們就能夠充當預備役,簡單來說捷克公國的邊境上不單單隻有13萬精銳的陸軍還有超過20萬的預備役士兵。

東方:

當馮國璋幾位軍方大佬聯合向袁世凱發電逼迫他退位、取消帝制的時候,袁世凱終於支撐不下去選擇妥協,世襲制的總統提上議程這一次倒是沒有太大的反對可是大部分人都清楚,袁世凱的子孫後輩想要繼承總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皇帝這一件事已經導致袁世凱的地位不穩,這個時候的他尚且搖搖晃晃何談他的子孫後輩?能夠保證一方軍閥就已經非常不錯,總統那是癡心妄想。

4月德國和法國正激戰的時候,當大部分省份都宣佈獨立的情況之下袁世凱不得已任命段祺瑞爲國務卿並且重新組織內閣。

同月四川幾個地區選擇獨立,同時段祺瑞開始逼迫袁世凱交權,燕京政治局勢開始複雜多變,街道上的行人就是走路也開始小心翼翼起來彷彿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會捲進什麼風潮當中爲此喪命。

5月南方也開始進行一些動作,他們同樣公佈征討袁世凱的宣言,惱怒之下的袁世凱還是使用暗殺的手段泄憤但結果非但沒有如同他想象中的那般順利甚至更讓南方地區脫離掌控,英雄的地位瞬間掉到極點。

刺殺不單單隻有袁世凱在使用,日本人同樣不甘心丟掉東北開始對外籍軍團指揮官連同北洋政府東北實際掌控者張作霖動手,可惜同樣未成功。同前世不同,這一次張作霖並非選擇沉默而是命令超過10萬的東北軍隊壓迫高麗半島。

這個時候實際上袁世凱是不希望多生事端,可是面對張作霖被刺殺的事情他這位“英雄”怎麼可能選擇坐視不理?咬着牙袁世凱同意張作霖壓迫日本的行爲,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決定一旦戰爭結束一定要撤去張作霖的職位。

同其他軍閥不同,對於東北的掌控袁世凱還是最強的,畢竟這裡十餘萬軍隊都是他的嫡系,而即便對張作霖的軍隊他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事情總是多變的,戰役結束時這些十餘萬嫡系早就成爲張作霖的私軍。

這些嫡系對袁世凱並不忠誠?並非如此而如果不忠誠也算不上什麼嫡系,真正的原因是6月份時袁世凱在憂慮中病故,這才導致十餘萬嫡系軍隊全部成爲張作霖的私軍,當然袁世凱的病故不要說對亞洲地區就是全世界都頗有影響。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英國也不安穩,首先是愛爾蘭的起義讓英國政府很是繁忙,而就在事情還沒有解決的時候日德蘭戰役爆發,德國和英國首次進行正式的海戰。

袁世凱的死亡讓同盟國丟掉自己的東方盟友,因爲新任大總統黎元洪並非親德一系,值得安慰的是外籍軍團在東北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爲張作霖第一時間就對外籍軍團表現出友善的態度並劃撥幾個地盤任由外籍軍團走動。

張作霖的友善也並非毫無由來,他渴望獲得捷克公國的支持,太多的想法不敢有他最大的要求就是東北三省能夠掌控在他的手中。對於這樣簡單的要求捷克公國自然不會拒絕,畢竟外籍軍團還需要張作霖的支持。

這個時候俄羅斯同捷克公國的戰爭正當高潮,外籍軍團想要回到西伯利亞地區是不可能的,前往捷克公國更是不現實他們唯一能待的地方彷彿就是東北三省,張作霖肯容納他們倒是省去捷克公國很多的麻煩。

黎元洪在這片土地上的影響力甚至還不如袁世凱,因此他雖然獲得大總統的職務,可是多方的妥協讓這片土地重新到軍閥割據的狀態,蒙古的扎爾格朗圖和東北的張作霖就是典型的例子。

實際上支持張作霖和扎爾格朗圖對捷克公國也有利,扎爾格朗圖抗拒俄羅斯、張作霖抗拒日本,有他們在多多少少能夠拖住俄羅斯和日本的一些軍力不讓他們有機會登陸歐洲。

對於遠東的事情恩斯特並沒有太多的心思,雖然邊境穩如泰山但是德國方面的確不是很妙,先不說凡爾登的攻守情況,這個時候英法企圖以攻代守進攻德國的防禦並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上。

這一次的戰役被稱之爲索姆河戰役,他也是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模最大的戰役,雙方死在這裡的士兵數量達到130餘萬。同時這裡也是坦克徹底被重視的地方,毫無疑問它幫助提高坦克在軍隊中的地位。

英法聯軍爲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也能夠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當時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50多公里的地方穿過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築了號稱“最堅固的”防線,包括三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

最堅固的”防線守軍爲德軍第2集團軍,防禦正面寬58公里,其第一線爲9個師,預備隊4個師。隨後兵力增加到67個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了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爲主。最初投入兵力爲39個師(戰役過程中陸陸續續增加到86個師),其中英軍25個師,以第4集團軍爲主、第3集團軍爲輔,在索姆河北岸卡爾諾以北地區進攻,正面25公里;法軍第6集團軍14個師,跨索姆河在英軍右側進攻,正面15公里。英、法軍炮兵和空軍都佔優勢。採取對有限目標逐次攻擊戰法,企圖通過消耗德軍兵力達到突破的目的。爲協調兩軍行動,規定每次進攻到達線不能自行超越。

第290章 私立學校第150章 德語第134章 遠東的來客(二)第255章 憤怒的恩斯特第247章 安妮的邀請第350章 和平會議(四)第320章 瀋陽城第243章 邊境風雲(五)第83章 第二次檢閱第330章 第三帝國崛起第260章 國際聯盟第136章 鉅變第155章 克萊佩達(完)第247章 安妮的邀請第149章 克萊佩達第15章 艱難的選擇第261章 皇儲和代理大公第363章 世界第四第253章 騙局第88章 遊輪第94章 蘭亭序集第12章 博那羅蒂伯爵的委託第328章 國內的變化第270章 公主的妥協第340章 二戰前(三)第354章 莫斯科鉅變第54章 摩拉維亞的局勢第21章 空間裡的發現第277章 一日遊第257章 魔術師科波菲爾第75章 暗流涌動第119章 伏伊伏丁那(完)第47章 安德烈到來第21章 空間裡的發現第79章 三大家族第14章 女孩子不能隨便親人哦!第361章 日本的目標第363章 世界第四第159章 西伯利亞(四)第264章 間諜的作用第326章 君主政體第159章 西伯利亞(四)第366章 哈布斯堡家族的國王們第223章 交易第165章 重啓戰端第220章 加冕第326章 君主政體第330章 第三帝國崛起第24章 回到維也納第282章 緊張的會面第300章 教育問題第380章 訪問東普魯士第245章 邊境風雲(七)第139章 一戰前(二)第97章 律師的驚歎第167章 索姆河戰役第345章 俄日戰爭(三)第256章 把槍撿起來!第366章 哈布斯堡家族的國王們第390章 “科技王國”第230章 主題公園第268章 王儲第343章 俄日戰爭(一)第235章 安妮的求助第24章 回到維也納第340章 誤會第81章 糧食危機第373章 希特勒的幻想第279章 第二位公主第194章 曝光第259章 立波戰爭第118章 伏伊伏丁那(六)第59章 貧困的摩拉維亞第189章 戰爭結束(完)第213章 補償第166章 戰局激化第183章 戰爭結束(一)第87章 瑪麗昂·;拉法耶特第85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239章 邊境風雲(一)第40章 印第安人第13章 接管防務第47章 安德烈到來第155章 克萊佩達(完)第299章 1925的小資生活第272章 第一首相第142章 捷克公國(二)第163章 平靜中布拉格第20章 八國聯軍事件第64章 小鎮慶典第27章 鐵路投資第299章 1925的小資生活第295章 格洛麗亞到來第132章 戰爭前夕第390章 “科技王國”第17章 騎兵衝鋒第12章 博那羅蒂伯爵的委託第7章 博那羅蒂伯爵(上)第363章 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