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重生一九零二

一路風塵僕僕,李睿終於又回到了李家堡,現在的李家堡變化很大,其一是面積擴大了好幾倍,人口有十幾萬,比縣城的人口還要多呢!如果李家堡不是位於羣山老林中,也不會發展成現在這般規模。李家堡這十幾萬人的流民都是在爲李家堡工作,現在李家堡有,肥皂廠,造紙廠,紡織廠,鋼鐵廠,麪粉廠,還有養殖廠等等好幾十個工廠,這十幾萬人就靠着些工廠養活呢。護衛隊現在也擴大了不少,有將近一萬人,這幾年李睿沒少往李家堡走私武器,還弄了十幾門75mm火炮,105mm榴彈炮。現在的李家堡儼然成爲了西南的安樂之地,有西南小江南之稱。

“少爺,李管家今年年初走了,幸好少爺你回來了,不然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少夫人這幾年很是辛苦,特別是這一年,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搭理的”李大寶、李二寶,還有各位管事分別向李睿彙報了目前的工作。

回到家的李睿和妻子彭蘭一翻恩愛過後立即對家中產業進行了一次視察,家裡的產業現在有李凱掌櫃負責具體經營。

視察之後李睿總體感覺比較滿意,李家堡現在主要出產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通過長江水道和滄瀾江銷售到周邊地區,每年盈利高達五百多萬兩。另外茶山、桐油的出口方面,每年也能有一百萬兩左右的盈利。

現在的李睿覺得時間太少了,他要正分多秒的去抓住每一分鐘,爭分奪秒的去建設自己的工業,現在的李家堡大部分的工廠都屬於輕工業,重工業只有槍炮基地,小型鍊鋼廠。以前李睿沒錢,也沒這方面的技術工人,現在有了這方面的人才,也有了錢。李睿很快給鄧飛、謝方、張敬曉、陸兆銘、吳越幾人分配了任務,建立起自己的合成氨工廠、化肥廠、三酸工廠,還有飛艇、飛機制造廠,飛艇、飛機都是李睿在歐洲之秘密加工的零部件在運回來組裝。現在李睿也沒有生產發動機的技術工人和設計人員,不過李睿已經着手開始培養了。蔣百里先去了護衛隊訓練軍隊並開始着手組建參謀部。

李睿迫切的想要着十幾萬人都變成技術大拿,所以他把車工、鉗工、銑工等工種分爲學徒、一級至八級共九個級別,學徒每月五十文,一級工每月一銀元,到五級每升一級加五十文,五級以上每升一級加一個銀元。

李睿知道有一種辦法,能夠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將一個腦子不笨的文盲培養成熟練的*作工,如果有高小以上的文化基礎或者聰明好學一點,更是隻需要半年多的時間,李睿所知道的方法正是歷史上天朝建立後能在蘇援的短短几年時間裡面打下根基的關鍵......

當時蘇聯專家來天朝教學,那些工廠大都是全新的,甚至常常是隻有硬件設備,而*作人員的水平則慘不忍睹,別說高工了,往往連普通技工都沒有一個,天朝接受培訓的技術工人事實上沒有任何技術,都是才畢業的中學生水平。正常情況下,蘇聯專家不培訓個幾年到十多年這樣一個廠是不可能投產的,當年怎麼辦?國家建廠任務比什麼都緊,蘇聯專家數量和時間都很有限。天朝人的解決辦法就是——分包!把教學內容徹底分解,一個人的課程派十幾個小組來學習,上課的時候每個小組各自只聽其中的很小的部分,實習的時候也是這樣,最後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面,每個小組就熟練掌握的任務範圍內的技能,再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短暫的磨合整個廠就具備的投產所必須的軟件要求。

就靠這種類似蟻羣效應的取巧辦法,天朝在幾年內就培養出了幾百萬高級技工,蘇聯撤走後工業雖有鎮痛但是迅速恢復並且全面開花複製(當然升級就困難多了)。天朝就是人海戰術搞工業化,一個高級技工要十多年一點也沒錯,但是具備一個高級技工全部能力的組合技工羣只要幾年甚至幾個月時間。當然這樣搞的代價是人力成本暴漲,但是天朝的特點就是不計成本的工業化,錢是唯一不需要考慮的東西!

而現在工業建設的直接目標是爲了支援將來的立國之戰,屬於戰時經濟性質,同樣是不計成本的工業化,所以這一絕招立刻就被李睿用上,並收到了令人驚歎的效果。要知道現在纔是1907年,全球科技水平還很初級,對於工人的要求也相對低不少,因此培訓的速度自然更快,李睿就是用這種方法在國外培養了七千名產業工人,現在就等這也人歸來,培養更多的工人。

李睿現在這麼做就是爲了讓人這些技術工人努力學技術。他培養的這些人研發能力很弱。

學校李睿也進行了改革,小學四年,中學兩年,技校兩年。六至十歲開始上小學。李睿把所有的課程都壓縮了,這樣也節省教育費用,也能讓這些孩子多多動手。這是多培養實用型的人才,如果有天賦極佳的學生就有李睿,鄧飛、謝方、張敬曉、陸兆銘、吳越這十幾名正品大學畢業生來帶,每個學科都成了一個班有,機械班,化學班,醫學班,農業班,軍事班等幾個學習、工廠,實驗幾頭跑的班級,這個就是最初的雲南大學的前身。

李睿來到兵工廠基地,這個兵工廠主要的業務還是生產子彈和槍支,現在的兵工廠擴大了不少,附近的幾個溶洞都利用起來了,他給自己留了一個秘密實驗室,把空間裡的數控機牀拿出了兩臺,加工一些精密的大件,組裝成了先進的衝壓機,攻克了衝壓製造技術。李睿把衝壓技術應用到了子彈、槍支生產當中。結果令人驚訝的現象發生了,子彈的製造成本直線下降了近五倍,隨後江渝又花費了大筆資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子彈生產流水線。

所謂流水線並不是人們所認爲的那種把工序拆分開來,一個工人只負責一道工序。那不叫流水線,那叫分工並行,那種分工並行在中國古代很經常出現,秦代就有了,宋代更是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所謂流水線是傳送作業,原材料通過傳送機送到工人面前,使得工人節省了搬運的。

就單件工時來說並未減少,但搬運卻大大的縮短了,要搬運往往是比較耗時的。

就算是工人搬一箱子的零件在面前,也要伸手到可能半米外的地方去拿,但流水線作業可以直接在手底下拿零件,而且這個零件製造好之後,馬上傳送到下一工序上進行加工生產。

流水線生產模式,還要有專門的半/自動化機牀,這些機牀要專門設計,而且一旦產品變動、更改的話,流水線生產設備同樣要改動,甚至是直接報廢。

因此流水線設備是比較昂貴的,而且不是都能進行流水線生產。

流水線生產技術是軍事領域爆各種‘海’的利器,二戰時蘇聯有t34海,美國有航母海,全是靠這些生產線製造出來的。

日本則被這些‘海’虐得體無完膚,日本的戰敗並非因爲資源短缺,戰爭初期日本不是獲得資源了嗎?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還是製造技術的問題,他們爆不出任何的‘海’。

子彈、炮彈顯然不會被淘汰,最少在二戰前是可以使用的,因此李睿投入了不少黑科技奮戰了幾十個日夜,終於在兩個月後,兵工廠成功的安裝了一條半自動子彈生產線,結合衝壓技術,使得製造效率提高了近十倍。

現在的李家堡佔地面積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保不準哪天就被朝廷和國外勢力給盯上了。李睿是越想越有這種可能,想想幾年前那份情報,估計現在的自己已經被他們盯上了,好在他做的其他事都是通過別人來做的,現在李睿在國外的名聲也就是一個音樂家,作家和服裝設計師,工業方面他是撇的一清二楚,現在的李家堡能保密,以後呢。現在必須要找一個安全又保密的地方秘密的發展自己的工業。

這天,李睿把蔣百里,鄧飛等十幾名和他一起回來的留學生請到了自己的家中做客,一翻吃喝之後,開始今天的正題。

李睿把自己幾年前遇到的情況說了一下“百里兄,各位仁兄。從我這件事情上,現在的英美等國已經開始在我們國家扶持傀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民族衆多有滿族,蒙古族,回族,還有我們漢族等,他們之間的矛盾重重,漢奸走狗多不勝數。大家請看這是我再國外和國內收集的地圖資料繪成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和上面所標註的個列強國的殖民地。東北地區是日俄的勢力衝突地區,新疆是英俄的勢力衝突區,長江兩岸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清政府很無能,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弄得現在我們華夏民族在洋人面前低人一等,現在的洋人視我們如豬狗,大家都是留過洋的人,這種情況我們是深有體會。大家也都知道洋務運動時期吧,那時候,我們可以造軍艦,造機械,軍力和國力都有所發展,但是一場中日戰爭下來,中國徹底的淪爲被殖民的角色。大家請看這是我在國外收集到的歷史資料,我通過分析這些資料發現,在洋務運動期間所發生的戰爭,都是列強用來摧毀我們工業實力而發生的,大家想想,列強爲什麼這麼急於把我們的工業給摧毀,我想是應爲他們害怕,害怕我們變強。他們想要一個沒有實力法抗他們的中國,一個他們產品的傾銷地。在看看現在我們所做的事情,您們覺得列強會放過我們認我們隨意的發展壯大。現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他們或許還沒有察覺,以後呢。大家都知道,要想發展重工業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內部環境和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大家也都知道雲南地處西南邊陲,緊鄰英法殖民地,還有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如果有一天我們暴漏了,英法如果對我們動武我們可以反擊回去,雲南本是內陸,他們的海軍是強但夠不着我們,只能是陸軍,所以這個倒不用害怕。假如清政府對付我們怎麼辦,我們是束手就擒,讓我們所做的一切付出東流,還是反抗。假如反抗,有列強支持的清政府,我們的的勝率有多大。在一個,我本人並不支持打內戰,打內戰不管最後是誰贏了,死的都是自己人,而且我們的國力是越打越虛。所以現在我們必須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要避免內戰,又要能夠安心的發展自己的工業。大家對這個問題各自發表一下看法。”

這次的會議議題不斷地擴大,參加的人員越來越多,有五十多人。通過認真學習了李睿等人所收集的資料,衆人也都知道了列強是不會讓中國這個人口和國土大國發展重工業的。會議也確定了爲了避免發生內戰影響重工業的發展決定在緬甸果敢地區建立根據地,爭取控制整個緬甸。並在緬甸立國。並爭取用三十至四十年的時間把整個國家發展成一個強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