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麥種

聽到人說“刑獄”、“父母”、“老父母”,連蔓兒不覺得放慢了腳步,順着說話的聲音看了過去。就見茶攤裡一張桌子旁邊坐了兩個人,都是三四十歲的年紀。說話的那個人,看那穿戴打扮就像是街市上混跡的幫閒之流。

這年代都說父母官,一般管知縣叫做老父母,管縣丞叫做父母。

據連老爺子所說,連守仁這個縣丞,只是管着清點軍戶的事情,再有就是辦理知縣交代給他的那些不討好的差事。聽這人說,連守仁要分管這一縣的刑獄了?!

“這是啥時候的事?”與那幫閒相對而坐的書生打扮的男人就詫異地問道,“不是說,咱們這位父母,是立不起來的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是以前的事了,你還不知道,昨天咱們這縣城裡,辦了一件喜事?”

那幫閒這麼說着,就湊近那書生,壓低了聲音不知說了些什麼,這兩個人的臉上就齊齊露出怪相,怪笑了起來。

“……一樹梨花壓海棠……”那書生就怪模怪樣地道。

連蔓兒聽得一肚子的狐疑,又不好站在那裡不走,就想要藉着進茶攤喝茶,繼續聽一聽。

五郎卻不同意,板着臉,拉了連蔓兒就朝前走了。

連蔓兒後知後覺,想到這肯定是五郎也聽到了那兩個人說話,尤其是那一句梨花壓海棠什麼的。這一句,可以算的上是“豔詩”。五郎是純情少年,對此怕是很不感冒。那兩個人在五郎眼中,應該就是猥瑣男的形象。

五郎當然不肯讓連蔓兒進茶攤去喝茶,怕那兩個猥瑣男的對話,髒污了他妹妹的耳朵。

不聽就不聽吧,真的有什麼事,那也已經早就發生了。她現在即便聽到了什麼。也於事無補。

雖然八卦之心沒有得到滿足。這麼一想,連蔓兒也就釋然了,依舊高高興興地逛街景。

太倉縣是棉花產區,張氏逛了兩家鋪子,見這裡的棉花又好,賣的又比青陽鎮上便宜。腳步就有些邁不動了。

今年一家大小的棉衣都有了,那明年那,後年那?棉花這個東西買來了,放在那裡也不會壞。棉衣有了。棉被、棉褥子的棉絮也該換一換,再添置些新的。除此之外,還有連枝兒的嫁妝。

“……四季的衣裳,棉衣這個肯定得有,還多準備幾套被褥,這都得用棉花……”張氏就在那自言自語道。

一般嫁女的嫁妝裡面,要講究四鋪四蓋。

“娘。我爹不是讓咱把給我姐辦嫁妝的錢帶來了嗎,這棉花比咱那賣的便宜,那咱就買唄。”連蔓兒就道。

這話正說到了張氏的心坎上。

“行,那咱就買。”張氏笑着道。

孃兒幾個就商量着,將上好的棉絮買了十斤,這種棉絮是彈好的,一斤一個棉花套,也就是棉團。然後是彈好的棉被套、褥子套,這種是將棉絮按照標準的棉被和棉褥子的尺寸彈好了。到時候只需要在上面縫上紗襯布,再縫上褥子面和被面就成了。

這種棉被套和褥子套,厚度和重量是不一樣的。

張氏選了兩斤的薄棉被套六個,六斤的中等厚度棉被套六個,還有八斤的厚棉被套六個,褥子套則是買的二斤的十個,四斤的八個。

棉花這個東西佔地方,就是有三郎幫忙,她們娘幾個要拿着也非常費力。而且要拿了這些棉絮。接下來也不能再逛街了。

那掌櫃的很有眼色,就問這些東西都送到哪裡去。連蔓兒她們買了這麼多。算的是大主顧,店鋪裡的夥計負責送貨上門。

“東城老王家大車店,地字第八號房。”連蔓兒就報了鄭炳武住的大車店的房間號,“掌櫃的,我們買的不少,給我們個折扣吧。”

連蔓兒習慣地殺價。

“這是遼東來的老客兒吧。”那掌櫃的就笑道。

“你咋知道那?”小七就問。

“幾位一進門,這說話的口音,我就聽出來幾分。還沒敢確定,你們一說老王家大車店,地字第八號房,這我就確定了。”掌櫃的笑道,“遼東來的老客兒,都住老王家大車店,那個地字八號房,就是專門給遼東的熟客準備的,你們是跟着老鄭家的人來的吧。”

雖不是信息年代,但是這個八卦傳播的速度,一點也不遜色。

“你這鋪子和老王家大車店,不是一個東家吧?”連蔓兒就問。

“不是一個東家,也差不多。咱們的東家是朋友,遼東來的老客兒到了太倉,住店就是老王家大車店,要買棉花,就是我這德記老店。”掌櫃的就道,“幾位就放心吧,這東西一會管保給送到,價錢上,就按遼東老客兒的熟客價,去零留整,再給你們一個折扣,九五折。成百上千斤的買,也是這個折扣。不爲掙錢,就是爲交個朋友。”

連蔓兒就留下了一半的貨款,說好了,一會將貨送到老王家大車店,再將餘款付清。

買好了棉花,一家人又溜溜達達地往前走。見前面有家糧店。她們不可能在這買米買糧,不過連蔓兒想知道此地的米價,就走了進去。

黍米、大黃米、小黃米、花生、豆子,還有大米的價錢都和青陽鎮上的基本持平,只是白麪的價錢卻不一樣。

這裡的白麪,有的七文錢一斤,有的八文錢一斤,當然也有九文錢一斤的。

連蔓兒將幾種白麪比較了一下,頓時知道了緣故。

九文錢一斤的白麪,是精磨的,麪粉更白、更細。而八文錢和七文錢一斤的,則比較粗,也比較黑,這是粗磨,粗過篩的小麥麪粉。

錦陽鎮的糧店中,只有一種精磨的白麪。因爲錦陽鎮,甚至青陽縣城和遼東府都不種植小麥,這精白麪都是從南方運過去的,自然是精磨的白麪利潤更大。

而太倉縣,卻種植有小麥。

連蔓兒看着手裡的粗磨小麥麪粉,就有了一個打算。

“娘,哥,小七,要不,咱買點麥種,回去咱也種麥子試試?”連蔓兒跟一家人商量。

“小麥咱那能種嗎,沒人種過啊。”張氏就道。

“就隔着四百里地,看咱來的這兩天,這地方的氣候啥的,跟咱那邊也差不了多少。”連蔓兒就道,“我看,應該能種。”

連蔓兒在三十里營子已經住了一年,據她看,三十里營子這一年四季的氣候,跟前世東北差不多。前世的東北是可以種麥子的。

“我同意試試。”五郎就道,“玉米以前沒人種過,咱種了,收成不也挺好。還有那地瓜,還是從南面藩國引進來的,南邊的福州府能種,咱種了,也照樣行。咱和太倉縣離的更近,太倉縣這能種,那咱那,也應該能種。”

“嗯,我也同意。”小七抿着嘴,點了點頭,胖乎乎的臉頰上頓時露出兩個小小的酒窩。

如果自家種了麥子,那不是說不用去買白麪,自家就能打白麪吃了。只是想到這一點,小七就要舉雙手雙腳贊成種麥子。

三比一,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就一起看着張氏。

“那就試試吧。”張氏也點了頭。

哦也,全票通過。

麥子又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需要秋天播種,生長期長。春小麥春天播種,生長期短,夏天就可以收割。

今年已經來不及種冬小麥,但是明年春天種春小麥卻完全來得及。

春小麥的產量並不高,但是夏天收割過後,只要糞肥足夠,還可以再種上一茬,比如說大豆,或者乾脆就種白菜。

對於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了足夠土地的連蔓兒一家來說,引進春小麥,豐富和改善飲食結構,並不會影響生計。而且,與其花高價買從南方運來的精白麪,自己種麥子磨面吃,更加經濟實惠、安全放心。細比較起來,這樣還能節省一大筆錢。

如果成功了,除了自家吃用,還可以賣一部分。就磨成粗麥子粉來賣,肯定大受歡迎。

連蔓兒就問糧店的掌櫃,他賣的本地麥子面是哪一種。

“兩種都有。”掌櫃的告訴連蔓兒。

連蔓兒又問了哪有賣麥種的,才從糧店裡出來。賣麥種的鋪子,就在糧店的斜對過。裡面除了麥種,還有其他各類的莊稼種子和蔬菜種子。

連蔓兒就買了五十斤的春小麥種子,這期間,五郎已經細細地向鋪子裡的夥計詢問了春小麥的種植細節。小七也在旁邊,默默地幫着記憶。

連蔓兒心裡另有打算,她記得,教連守禮木工的那位木匠師父就是河間府人,家裡種着小麥。這小麥種子買回去,就交給連守信。地裡的活,連守信總能夠一通百通,她無需操太多的心。

小麥種子,也是和鋪子裡的掌櫃商量好,直接送去老王家大車店。

太倉產棉花,相應的,棉布的價格也比錦陽縣的要便宜。

不只張氏,就是連蔓兒看着那一匹匹的粗、細、本色、印染棉布,也無法攥住自己的錢袋了。()

第593章 懲罰第811章 不消停第336章 逆轉第817章 老親第522章 原委第424章 加急信第107章 老爺子的夢想第228章 連蔓兒又有新點子第554章 變故第17章 商機第53章 治病第178章 以退爲進第860章 其樂融融第232章 趙秀娥的春天第405章 喬遷之喜第849章 背後言第49章 撞破第546章 做好人第213章 買年貨(二)第16章 野雞蛋第210章 考較第609章 將軍第453章 拜祭的問題第821章 反常第703章 滾刀肉第329章 山雨欲來第164章 包餑餑第1012章 年初一第695章 田莊第962章 姻緣第364章 威脅第615章 送禮第344章 要第713章 乾股第405章 喬遷之喜第753章 衣錦還鄉第152章 借光第93章 妙計第912章 感情第158章 叫子第664章 不要臉第967章 勸誡第193章 釜底抽薪第529章 對策第587章 再置產第155章 喪事第731章 黑手VS擔待第629章 小山居第550章 周氏的剋星第53章 治病第427章 逆襲第119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82章 債務第132章 連葉兒PK 連花兒第784章 請吃飯第301章 議親第774章 串門第143章 眼紅第74章 禍不單行第804章 身孕第935章 物以稀爲貴第182章 債務第501章 盛夏第691章 覺悟第805章 破五第664章 不要臉第651章 盛夏第941章 喜好第562章 優柔寡斷第768章 煩惱第84章 借勢第162章 打起來了第219章 休媳第438章 孝子第422章 落空第161章 勤勞能致富第950章 爲難事第939章 千里爲媒第315章 端午第212章 買年貨第625章 念園第479章 湖石第544章 忽悠番外二第648章 本性難移第918章 仲秋第512章 道賀第149章 賣酒第138章 小作坊第284章 不省心第512章 道賀第616章 熱鬧第883章 最像母親的兒子第366章 古氏回來了第568章 拜年第616章 熱鬧第681章 壓力第386章 送別第928章 巧遇第564章 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