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要

連守信和張氏都吸了一口氣。小七的兩眼立刻亮起兩隻金元寶,五郎和連枝兒還算淡定,不過面色也都微微有些發紅,那是高興的。

“這還得去掉武老闆的寄賣錢吧。”高興過後,連守信說道。

“嗯,按着四百八十兩算,去掉兩成的寄賣錢,咱能拿三百八十四兩銀子。姐,我算的對不?”小七就說道。這一點的數目,小七不用算盤就可以算出來了。

連蔓兒點頭,小七這賬算的不錯。

“咱種十年的地,也不一定能出這老多錢啊。”連守信感嘆道。

“就是這錢,咱恐怕也只能掙今年一季的。”五郎就說道。

一家人就都沉默下來。這件事,連蔓兒心裡也考慮過。如果不能夠控制住玉米種子,那麼這如此高價的嫩玉米,她們也真的只能賣這一季。

那麼要控制住玉米種子嗎?

這應該很難,即便有沈家的幫助。玉米種子在本府,也許沈家是獨一份,但全國來說,卻未必。首先皇家就有,而皇家怕也不單單將玉米種子賞給了沈家。就算沈家控制了本府的玉米種子,卻難控制別處的玉米種子流入。

而且,控制玉米種子,也不是連蔓兒的本意。她的本意,是從自家開始,將這種高產的作物推廣開去。

當然,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推廣的過程中,她也算計好了,她最大限度能取得的利益。

簡單地說,連蔓兒心地善良,但卻不是普度衆生的菩薩。她沒想獨佔玉米種子,她想讓更多的人吃飽飯、過上更好的日子,同時這一點也不妨礙她打算在此過程中。先讓自己家過的更好,比別人家都好。

落實到玉米這件事上,她的具體打算就是先賣嫩玉米掙一筆錢,然後再通過賣玉米種子。再掙一筆。

嫩玉米賣的錢越多,對於將來賣玉米種子的推動作用就更大。

武仲廉和武掌櫃之所以答應兩成的寄賣費用,玉米種子是連蔓兒從沈家得來的,這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是老道的生意人,並沒有只着眼於寄賣費本身,他們還看到了金玉米將爲他們酒樓帶來的聲譽和客流。可以預見。當酒樓裡開始出現金玉米之後,武仲廉的酒樓肯定會成爲本府最知名、最受追捧的酒樓。

這種無形資本將會帶來怎樣的利潤,簡直無法估計。

而連蔓兒也需要通過武仲廉的酒樓銷售渠道,來推廣玉米,這將讓玉米種子的身價倍增。

“咱菜園子這的玉米要看,那咱地裡的那些玉米那,我看地裡那些玉米也都開始結穗了。”張氏說道。

“看,都得看。”連守信就道。

“爹。咱自己看不過來,得僱看青的吧。”五郎就道。

“對,我明天就找人。”連守信就道。

“姐。咱園子裡的玉米賣完了,還接着賣地裡的不?”小七就問,“還是把地裡的玉米咱都留着做種?”

“等把園子裡的賣完了,地裡的,撿先熟的,再賣上一二百兩銀子,剩下的,就都留作種子。”連蔓兒道。

地裡的玉米比園子裡的玉米種的晚,結穗和成熟當然也就晚了一些。連蔓兒心裡覈算着時間,地裡的嫩玉米應該也能賣上幾天。但也就是幾天,之後就不能賣了。一來,還是物以稀爲貴,即便有的賣,也不能賣的太多。二來,地裡的玉米多。到了夏末初秋的時候,玉米成熟的極快,也就幾天的工夫,嫩玉米就會長老,煮着吃就不好吃了。

而且……

“這還得看沈家那邊咋給咱回信。”連蔓兒想了想,就說道。如果沈家不管,那她們就可以自己做主,如果沈家管,那她們就得依從着沈家的意見。

沈家應該不會放着這件事不管,這一點,連蔓兒很肯定,她不肯定的是,沈家會怎麼管。

不管怎樣,作爲“第一個吃玉米的人”,她該得的好處,沈家是不會少了她的。

轉天,不僅自家的菜園子裡,就是田地裡,連守信也搭了窩棚,僱了看青的人。這個時節、高粱、糜子的青杆也都長起來了,正在開始結穗,莊戶人家也都開始下地看青,所以連守信的舉動,在衆人眼中並不顯得突兀。

從沈家得的種子,種出來的玉米在酒樓裡賣了大價錢,這也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

周氏帶着連秀兒、古氏和連朵兒從縣城回來了。

周氏和連秀兒裡外的衣裳都換了新的。

“這都是我大閨女給買的、做的。不是我自己說嘴,我大閨女,他誰也比不上。”有來串門的人,周氏總會引她看自己的衣裳,然後就將連蘭兒誇讚一番。

周氏回來的這天傍晚,吃過晚飯,連守信依舊去了上房。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吃過飯,看看連老爺子,跟連老爺子嘮嘮嗑。周氏出門回來了,連守信更要過來看看。

連守信不僅自己過來,還帶了張氏、連枝兒、連蔓兒、五郎和小七,一大家子都來看周氏。

“不管咋地,你奶出門今天回來了,咱做晚輩的,去看看。這個是禮數。”張氏私下裡跟幾個孩子說。

連蔓兒沒說什麼,張氏是體面、講究禮數的人。吳家那麼願意和她家結親,不能不說和連守信、張氏的這些品質是很有關係的。

這是連守信和張氏的優點,有見識的人看到了,並且因此敬重他們。

不過,也有的人,不僅不會因此而看重他們,反而不把他們當一回事。也許是覺得不管怎樣,他們都會守這個禮數的緣故吧。

周氏就是這樣的人。

看到連蔓兒一家進來,一個個笑着向她問好,周氏就板起了面孔,鼻子裡輕輕地哼了一聲,算是應答。

“娘,你老出門這幾天,看着比以前還精神了。”張氏就笑道,“我大姐家裡都挺好的吧。”

“我土埋半截子的人,啥精神不精神的。”周氏淡淡地應了一句。

張氏也沒生氣,她的性子,當着面總做不到對長輩橫眉冷對,而她也沒期待周氏能給以正常的迴應。周氏從來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態度。她盡到了禮數,周氏怎樣,是周氏的事。

而周氏的這種態度,已經是空前的好了。

“你大姐她們都挺好,老四,你大姐和你大姐夫都問起你那。”周氏就對連守信說道,“你大姐上次來接我,着急忙慌地,也沒顧上和你說啥話。你大姐讓你有工夫進城……”

說到這,周氏擡眼掃了張氏母子幾個人一眼。

“……帶着你媳婦和孩子,去她家住幾天。”周氏垂下眼皮,又接着說道。

“啊。”連守信笑着應了一聲,就問周氏,“娘,我大姐給秀兒說的親事,看的咋樣?”

連蘭兒接了周氏和連秀兒進城,就是去相親的,這回來了,那相親的事自然已經有了結果。

周氏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娘,是沒看成?”連守信就問。

“……你大姐給介紹的這戶人家吧,那家庭條件是沒的說,咱這周圍十里八村的,也沒有比得上人家的。”周氏就道,“那孩子也不錯……”

連蘭兒給找的,那自然是好的。既然這樣,怎麼沒成那,連蔓兒看着周氏,等着她的下文。

“啥都挺好的,就是和媒人嘮嗑,提到那家的大兒媳婦,和咱秀兒屬相犯克。這要兩人碰一塊,就得家宅不寧。她那屬相,是克秀兒的。我一聽,這就算了吧。咱也不能爲了秀兒,就讓人家先休一個媳婦。”周氏道。

竟然是因爲這樣的原因而親事不成的,連蔓兒的眼珠轉了轉,若有所悟。

“四哥,”連秀兒坐在炕上,招呼連守信道。她手裡擺弄着一條猩紅的帕子,帕子一角拴着一副銀三事兒,連蔓兒幾個一進門,連秀兒就把銀三事兒擺弄的叮叮噹噹的響,她還時不時地看連蔓兒和連枝兒兩眼,顯然是去縣城得的新玩意,特意在連蔓兒和連枝兒跟前顯擺。

連蔓兒幾乎能讀懂連秀兒眼睛裡的意思,吳家給連枝兒的定禮裡,就有金銀三事兒,她連秀兒進了一回城,也弄到了。

親事不成,連秀兒似乎一點也不難過,反而是心情很好的樣子。再想想剛纔周氏說的話,連蔓兒心中不由得佩服連蘭兒。

“四哥,我在縣城就聽說了,你種的啥金玉米,可值錢可好吃了。”連秀兒繼續對連守信說帶,“四哥,啥金玉米,你咋不送些過來給我和咱爹、娘嚐嚐?”

“我和娘回來的時候都答應給金鎖和銀鎖了,要送金玉米去給他們吃個夠。”

聽到吃個夠三個字,連蔓兒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

“四哥,你咋不說話,啞巴了?”連秀兒見連守信沒回話,就追問道,“你不是心疼東西,捨不得給我們吧?”

“你沒看人家都不敢說話了嗎,你還問啥?”周氏立起眼睛,怒向連秀兒道,“人家那是賣錢的,你看人家眼睛裡,咱像是值那個錢的嗎,你就敢開口朝人家要。”

周氏罵完連秀兒,立刻斜眼看向連守信。

第651章 盛夏第964章 心疼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732章 夜半第735章 勉強第370章 勸第663章 身前身後事第27章 美人如玉第409章 說親第85章 沈六第73章 還禮第579章 葉兒的勝利第399章 割煙第615章 送禮第503章 富業第984章 奉承第461章 各執一詞第732章 夜半第977章 隨禮第242章 新鋪子第38章 鍋碗瓢盆第1005章 姑嫂第406章 厚禮第482章 節節高第679章 反擊第373章 分家的代價第920章 微露意第254章 上墳第238章 趙秀娥的如意算盤第927章 整治第908章 逐客第709章 進城、進城第691章 覺悟第754章 商議第195章 孝心第564章 中傷第五百十一六章 改換門庭第550章 周氏的剋星第841章 告狀第526章 責問第396章 中秋第927章 整治第694章 非禮第633章 諾第36章 家法第67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55章 一鼓作氣第173章 開業大吉第370章 勸第1002章 消息第222章 主動歸來的媳婦第441章 離開第509章 夏末第756章 要求第819章 留吃飯第774章 串門第221章 沈老夫人的要求第374章 忍無可忍第191章 交鋒第485章 四月天第502章 雨過天晴第584章 宮燈第257章 種菜第986章 忙中偷閒第825章 上元夜宴第168章 自作自受第83章 沈家惡少第26章 人上人第235章 田莊計劃第755章 告誡第990章 入套第93章 妙計第1006章 意外的事第814章 訛上第530章 對策(二)第711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499章 禮第883章 最像母親的兒子第939章 千里爲媒第185章 指桑罵槐第459章 疑點重重第657章 新財路第468章 拜牌樓第867章 泡影第364章 威脅第622章 牧場第976章 起意第761章 回禮第556章 賊贓第913章 都盼着好日子第659章 喜事第13章 雞屁股第54章 分家第594章 佈施第915章 順水推舟第940章 錦上添花第633章 諾第785章 情與理第151章 酒宴第828章 特別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