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打烏米

346-二更,求粉紅。******張氏出來看見了,又往院子裡瞧了一眼,就看見周氏踩着一雙小腳從上房出來,也進了園子。“……誰也沒有你心狠啊,秀兒不是你親生的閨女?這天都要黑了,你還讓她掰煙叉。這是她能幹的活嗎?”周氏看見連秀兒蹲在那掰煙叉,就心疼了。所謂的掰煙叉,就是將旱菸上長出來的小枝杈掰掉,免得耗費營養,影響了大旱菸葉子的長勢。幹這個活,需要蹲在兩條旱菸壟之間,身上、臉上都會被旱菸葉子刮到,手上也會沾上旱菸油,旱菸油會讓人的皮膚呈現煙鏽色,而且氣味很不好聞。

“都是人乾的活,秀兒咋就幹不了?”連老爺子硬邦邦地回道。其實,連老爺子心裡也是疼連秀兒的,他讓連秀兒幹活,他自己更沒閒着,而且還比平時乾的快,爲的就是他自己多幹一點,這樣連秀兒就能少幹一些。只是這樣的話,他不能對周氏說。而周氏,顯然也沒看出連老爺子的良苦用心。連秀兒因爲一邊掰煙叉一邊抹眼淚,手上的旱菸油沾到了眼睛上,這會工夫,她的眼睛就紅了,而且被煙油味薰的十分的難受。雖然是莊戶人家的女兒,但是因爲上面有幾個大她許多的哥哥,就是幾個侄子也比她年紀大,所以連秀兒從小就沒捱過累、做過粗重的活計。

掰煙叉,就是連枝兒和連蔓兒都不喜歡幹,就更別說是連秀兒了。連秀兒紅着眼睛看周氏,她希望周氏能帶她回屋去。周氏是想帶連秀兒回去,但是連老爺子今天的脾氣特別的執拗,她也不敢太過違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來幫着把這活計給幹了,那她就能把連秀兒給帶回屋去了。上房連守仁一家都在,可沒一個是幹活的人。東廂房。連守義和何氏和幾個孩子都串門去了,只有二郎和趙秀娥在。趙秀娥不可能來幫忙,二郎被趙秀娥禁住,也不能來。然後就是西廂房。 老三連守禮和老四連守信兩家人都在,可卻沒一個人出來爲她解圍。

“王八犢子,都心狼啊,良心讓狗給吃了。”周氏低低的聲音罵道,沒人來幫忙,她心疼連秀兒心切,咬了咬牙。就也鑽進了旱菸地裡。“沒人幹,我幹。看我累死在這,這幫王八犢子就都樂了。”周氏一邊掰煙叉,一邊罵道。這次,她罵的很大聲,故意讓幾個屋子裡的人都聽見。“你嘴裡不乾不淨地,罵罵咧咧地是幹啥?沒人讓你幹活,你屋裡呆着去。”連老爺子就道。“我不像你那麼心狠。我心疼我老閨女。 ”周氏就道,“……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沒一個心疼我這老天拔地地。

黑心尖兒,良心都讓狗給吃了。”…………西廂房北屋“咱不去?聽他奶這罵的,可越來越狠了。”連守禮遲疑着道。“不去,咱不去。”連葉兒趴在窗臺,往外看了一眼,堅決地說道。“那就不去吧,去了,還得挨頓罵。”趙氏道。西廂房南屋“他奶這個人,這個脾氣,可真是讓人沒轍。這些年。咱都是咋過來的那。”坐在炕上,張氏感慨道。周氏的罵,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洗腦。再不正常的事情,如果習慣了,也就成了自然,或者說麻木。 而生活環境的變化。讓張氏漸漸地看清了過去的生活的真面目,重新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對周氏就回不到過去那樣退讓和順從了。

“他奶那麼罵,就是個習慣。不能聽,要真聽了,往心裡去,那日子就不用過了。”連守信靠在炕頭,說道。“你聽這個罵,這又是在拿咱們那,讓咱們出去替秀兒幹活去。”張氏抿了抿嘴道,“我是不去,我還沒讓她罵夠是咋地?”“咱誰都別去,這是我爺教導我老姑那,咱去了,我爺的苦心就白搭了。”連蔓兒道。“蔓兒說的對。 ”五郎道。周氏罵了半天,直罵的累了,也沒罵來幫忙的人。大傢伙都知道,即便去幫忙,換來的也是另一頓罵。…………玉米結穗了,高粱和糜子也在抽穗,連蔓兒家的地裡僱了看青的人,張氏、五郎和小七有空閒,也會下地看看,連蔓兒和連枝兒也會趁着去挖野菜的時候,進地裡瞧瞧。

連守信更是恨不得長在地裡頭。金玉米,正如武掌櫃的預料,賣的很火。爲了保證玉米的新鮮,酒樓的人每隔兩天,就會來三十里營子取一次玉米,都是半夜來,凌晨走。 五十兩銀子的定金支完了之後,武掌櫃又親自送來了五十兩。這些錢,都被連蔓兒派了用場。蓋新房要用好木料,這件事交託給張青山。靠山屯往北,就是深山老林,那裡上了年頭的好木材多,張青山又有拜把子的兄弟在那,拿了連守信寫好的木材尺寸、用途,可以精心地挑選好木料,提前做晾乾、做防蟲和防腐的處理。

雖然張青山面子大,說話管用,但是連蔓兒還是先給了定錢,好讓人爲他們做事、做的心裡安穩。還有琉璃窗,也是定了尺寸、花樣,由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兩個拿去琉璃廠,給了定錢,開始慢慢的燒製。 此外,還有磚石、砂子、新傢俱,這些也要開始準備,也要給定錢。“多虧下來這筆錢,要不等到秋下,咱就算能把房子給蓋起來,也沒這麼周正。還有屋子裡面的東西,咱也置辦不起來。”張氏道。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日,吃過早飯,過了早點鋪子最忙碌的時候,連守信就說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張氏就問。“今天打烏米。”連守信就道。“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看小七這個樣子,就是連蔓兒本來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烏米是跟吃的有關,而且還很好吃。 “那我也去。”連蔓兒正好算完了賬,就將賬本收起來道。“正好沒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你們爺幾個就去散散吧,晌午記得回來吃飯。”張氏就笑道。連守信就帶着五郎、連蔓兒和小七往地裡走,他們去的是北面趙家村那塊地,離的不算遠,只連守信提了一個籃子,爺幾個也沒套車,就走着過去的。

打烏米,自然進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烏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許多在高粱杆的結節處,從高粱葉子根部伸出來的細長的被綠色的外皮層層包裹着的,就是烏米。 進了高粱地,連守信掰下第一根烏米,將外皮撕開,露出裡面白嫩嫩的瓤,遞給連蔓兒。連蔓兒掰下來一段吃了,從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了一番,這才大概知道了,烏米到底是什麼東西。烏米,其實是高粱的一種病變,學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於種植密度過大、或者肥料沒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黑穗病的初期,烏米是白色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

若是放任它繼續成長,後期烏米就會變成黑色、膨大,不僅不能吃,而且還會感染高粱葉子,影響高粱的收成。 這個年代沒有農藥,好在烏米也沒那麼容易大面積爆發,相反,由於莊稼人的種植經驗都很豐富,烏米的出現是比較少的。只要在烏米的生長初期,將烏米掰下來,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打烏米。而這個時候打下來的烏米,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這麼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醬吃,外面裹了幹豆腐蘸醬吃,還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燉了吃。

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將一根烏米分吃了,就分散開,各自拿了兩條壟向前走,搜尋烏米。高粱葉子刮在皮膚上,有些癢癢地疼,但是在莊戶人家的孩子眼中,這根本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尋找烏米的快樂。 找到烏米,掰下來,誰也沒有再吃。“拿家去,晌午咱買上一斤幹豆腐,卷着蘸醬吃。”連蔓兒是這麼打算的。五郎和小七都同意,連守信自然更不會說什麼。將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烏米也才裝了半籃子。連蔓兒瞧着半籃子烏米,有些小小的糾結,烏米不多,說明高粱的長勢好,她應該高興。

可是她心裡的某個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烏米的。出了高粱地,爺四個又到旁邊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裡沒有烏米,玉米長的很好,結的玉米穗從外面就能看出,裡面已經開始長玉米粒了。 因爲糞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長的很好。走到地頭,連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說話,連蔓兒就在地瓜地裡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從地瓜秧的長勢上,可以估計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長勢喜人。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僅能大飽口福,還能大賺幾筆,這真是讓人高興。

連蔓兒就忍不住抿了嘴笑。“四叔、蔓兒姐,快回家,家裡來人了。”連葉兒急匆匆地從地頭跑過來,一邊高聲喊。×××………×××送上二更,求粉紅。 。

第978章 訴苦第780章 考量第319章 平地起波瀾第803章 赴宴第410章 上眼藥第472章 新的一年要有新發展第81章 生意經第833章 盤當鋪第69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410章 上眼藥第296章 矛盾第892章 除服第345章 告狀第835章 好親事第368章 蠢蠢欲動第595章 二月二第270章 兩代婆媳第746章 冬寒第248章 官司第697章 困難第632章 意想不到第338章 父母心第844章 反目第477章 又到清明第575章 決心第933章 喜事臨門第427章 逆襲第126章 連葉兒問計第38章 鍋碗瓢盆第771章 回門第193章 釜底抽薪第441章 離開第630章 飛來橫禍第175章 工資--家規第394章 搶食第901章 金榜題名第31章 誰管錢第554章 變故第97章 相看第70章 焦頭爛額第135章 全福人兒第990章 入套第394章 搶食第661章 巧遇第483章 欣欣向榮第713章 乾股第867章 泡影第985章 試探第820章 餃子餡第838章 好面子第971章 遠近第114章 白契與紅契第199章 一戰成名第89章 韭菜花第461章 各執一詞第552章 相爭第52章 拉鋸第936章 託關係第554章 變故第26章 人上人第443章 驚聞第45章 搶收第451章 錢賺來就是花用的第295章 緣由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322章 傾吐實情第426章 太倉縣衙第18章 王家藥鋪第947章 和睦第309章 麻蚶子第688章 和睦第393章 吃貨第822章 微妙了第779章 好心第275章 地瓜秧第814章 訛上第765章 送親第604章 拔出蘿蔔帶起泥第295章 緣由第484章 春夏之交第164章 包餑餑第998章 否極泰來第53章 治病第668章 好事還是壞事第331章 各有各的分法第10章 包子第28章 箭如虹第838章 好面子第436章 誰騙了誰第352章 消暑第593章 懲罰第294章 雨過天晴第587章 再置產第905章 有所求第110章 賺了銀子要做啥第300章 馬蘭花開第727章 不滿第547章 冬雪第604章 拔出蘿蔔帶起泥第643章 靈機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