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偷懶的絕招

“哎呀呀,休昭,你可算是來了啊!”看到遠道而來的董允,馬謖心中那叫一個開心啊。臉上笑得花都開了,一張臉猶如抽筋一般。

看到馬謖居然是親自出柴桑城相迎,董允也是着實有些受寵若驚,當下連忙作揖道:“卑職前來赴任,怎敢勞軍師出迎呢!”

“唉,休昭,你我乃是舊識,何必這麼拘束呢!”看董允這副架勢,馬謖心中樂得都快開花了,當下拍了一把他的肩膀,這才和他一同進城。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原本馬謖以爲,自己被劉備任命來總督江東的事務,基本上是要步諸葛亮後塵,陷入暗無天日的辛苦勞動之中,但是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馬謖轉念一想,卻又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馬謖突然意識到,自己雖然接了諸葛亮的任務,但是並不意味着自己必須要像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才能把事情搞定啊!再者像關羽、李嚴他們這些坐鎮一方的大佬,也沒有一個個忙得幾乎沒有自己的私生活,可是照樣把事情全部都搞定了。因此馬謖打定了主意,決定還是要找一些人來幫助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全都是由自己一個人來扛。

作爲一個穿越者,馬謖先知先覺的優勢雖然已經基本上沒有了,但是在識別人才方面,無異於是開了作弊器一般。因此左思右想之下,馬謖就向荊州的關二爺申請,把原本效力於他的麾下,蜀漢四相之中唯一一個還沒完全嶄露頭角的董允給調了過來,協助自己打理江東的政務。

此刻董允只是一個小小的典農校尉,故而關羽也沒當回事,當下一口應承了下來,都沒有向劉備申請,就把董允轉調爲典農中郎將兼領丹陽郡丞,過來柴桑協助馬謖打理事務。有了董允之後。馬謖就把軍務和民政分開,董允負責民政方面,自己則是抓一抓新兵招募工作。除此之外統兵則是由趙雲他們親力親爲。

如此一來各司其職,倒也是各得其所,平日裡各展所長。等到戰事真正開啓之後,自己再居中統一調度。這樣就免去了一些麻煩。對於他這樣的見解,趙雲等人也都是深以爲然,而董允得到一展身手的機會,自然是對馬謖感激不盡,與此同時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了。

在上任之後,董允很快就展示了他身爲蜀漢四相之一,那出類拔萃的內政能力。初至柴桑之時,董允並沒有着急施行什麼政令,反而先是領着數名自荊州跟隨而來的文吏,四處走訪民間,瞭解民情。由於丹陽平定未久,郡內還有一些死忠於孫氏乃至曹操的不軌之徒或是細作。尚未來得及清除。董允帶着一幫文弱書生隨意走訪的舉動,着實讓馬謖爲他捏了一把冷汗。不得已之下,馬謖只好從自己的親兵之中,挑選了數十名精銳士卒,貼身護衛董允他們一行人的安全。

不出馬謖所料,從開始走訪瞭解民情的第四天起。董允一行接連遭遇了兩次刺殺,分別是來自孫輔的舊部和曹操的人。幸虧刺殺者的能力有限,整個刺殺的籌劃也不甚完善。自己派去的護衛們又應對得當,才使得每次都能夠有驚無險地渡過難關。到了第六天,馬謖正準備出面阻止董允繼續這一危險的舉動時,他卻自己停止了外巡。問及原因,卻是一連五天的走訪,董允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基本上掌握了丹陽的基本狀況,不需要再拋頭露面了。

接下來,董允就開始有條不紊地針對丹陽的現狀,施行起相應的政略來。這第一步便是安撫百姓,收拾民心。得益於劉備這些年來還算不錯的好名聲,以及當年荊州軍在廬江、淮南之地也都是善待百姓,因此江東的百姓對於劉備取道孫輔和孫權而成他們的頂頭上司,並沒有什麼牴觸情緒,或者還有些欣喜。

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董允在徵得劉備的同意後,乘熱打鐵連頒佈了兩道法令,其一就是減稅,即自從明年其,丹陽全郡糧賦交納比例,由孫權、孫輔統治士氣的八抽一(八分之一),降爲二十抽一(二十分之一)。自後年起,糧賦交納比將維持在差不多十五抽一(十五分之一)。乍一看,這樣一來江東諸郡未來數年內的賦稅將會大減,但是據董允估計,在種植了西川的優良稻種,以及推廣更爲先進的農耕技術之後,丹陽之地的糧食單產量至少可以做到翻倍,因此稅率雖然低了,但是賦稅的數目並不會因此降低,反而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其二,董允施行仁政,規定江東諸郡內,凡是五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歲以下的孤兒,皆由郡府以布帛米肉進行瞻養。這兩令可說直接觸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受惠極大,料想推行下去,必然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當然,無論是減稅還是贍養令,雖然能夠儘快地收攏人心,但是都需要有雄厚的財力物力,作爲政令實施的基礎,否則根本無法維持下去。但所幸的是,當初爲了抗擊孫權以及荊州的大軍,前丹陽太守&揚州牧孫輔,在短時間內數次徵收了大量的錢糧物資,當然不免苦了百姓了。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人來不及反應,孫輔一戰便即身死,丹陽在短短六七日之內,就被馬謖率軍奪取,這些錢糧物資也沒來得及轉移或是銷燬,白白便宜了馬謖,現在就可以拿來收買人心。換句話說,這個壞人由孫輔當了,好處卻是由馬謖和董允他們得到了。當然除此之外,荊州方面也可以在錢糧上,給予一些支持。

董允政略的第二步,便是將已在荊州和益州等地施行得比較成熟的“亭裡之法”,推行到江東諸郡。一者爲重新統計郡中人口戶籍,二者也是爲了徹底安定郡中治安。亭裡之法原本是是從東漢時期開始實行的一種基層民衆管理制度,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的保甲制度。江東由於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戰亂頻繁,百姓時而逃亡,時而遷進,原本的亭、裡、什、伍幾乎已經被廢棄。因此不得不像昔日在南中和武都郡一樣,重新施行亭裡之法。

第三步,則是鼓勵百姓開墾荒蕪土地。董允特地頒佈政令。宣佈凡是新開拓的土地,第一年之內不徵收任何賦稅,但是多餘的糧食必須上繳。再往後三年之內只徵收一半的賦稅。土地在封建時代一直都是宗族豪門的命根子,但是飽經戰亂之後的江東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等待開耕的無主之地。一旦這些地被流民所耕種之後,再配以早已經在其餘諸州施行完善的攤丁入畝之法。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元氣。

第四步,則是鼓勵那些隱匿居住在山中地百姓,包括山越族人(注:江東的丹陽、吳、會稽三郡都有山越族,但以會稽和丹陽爲主)出山定居。規定凡是出山定居的山越人。皆可由郡、縣府載入戶籍,分配未墾土地,且三年之內賦稅可以減半。這一舉措,不但可以增加江東諸郡的戶籍,更可以消除禍亂治安的賊盜之源。鑑於有嚴鵬這種典型,以及當年攻打豫章時候的合作,彼此之間早已經建立了頗爲牢靠的誠信關係。有了這個前提,相信山越各部下山。也只是時間問題。

蜀漢四相果然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董允的內政才能,在這一整套政略措施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而且他也充分考慮到江東各大宗族豪戶的利益,將政令推行的難度,也降到了最低限度。當然。政令推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是至少在馬謖看來,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精兵良將屯於江東諸郡的險要之處。勤政的的文官們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撫着各地士民之心,更多隱藏避亂的士人們前來投奔,逃亡在外的百姓們開始迴歸田園,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一切的一切,都蘊含着希望。

而董允在忙碌不停的同時,馬謖也沒有閒下來。得到關羽的支持之後,新兵的招募開始有條不紊地忙碌了起來。在起先的七八日之內,募兵的情況還是遭遇了馬謖意料之中的窘境。久經戰亂的百姓對於戰事實在是沒什麼好感,因此應募者寥寥無幾,而那些宗族大戶似乎也是還在觀望,一時間絲毫不見動靜。

就在馬謖對這個自己提出的募兵方法產生深深的懷疑時,情況卻突然好轉起來。在第九日這一天,竟有一百三十餘名青壯要求應募入伍。意外之餘馬謖進行了篩選,發現其中有些人都是家中的獨子,並不符合徵兵的要求,因此將他們勸退回家。沒有想到,這一舉動反而大大贏得百姓的信任,應募者與日俱增。

徵召新兵的同時,馬謖還抽空拜訪了一些江東的大族。豫章郡歸屬劉備治下已有數年,人心穩定,淮南和廬江早在當年就打過交道也沒問題,主要就是丹陽和廬陵二郡的一些豪門大族。經過馬謖的親自登門拜訪,說明了來意,這些大族都是明智地選擇了歸順。

這些豪門大族,不管嘴上說得多好疼,但實際上永遠都是視家族利益爲第一位的,他們的選擇其實也都是非常現實的,所謂的“忠誠”自然也是建立在對家族有利的基礎之上。眼下孫權元氣大傷,不值一提。曹操雖然實力雄厚,但是丹陽和廬陵與曹操治下諸郡都不接壤,因此最爲現實的前途,還是投奔已經佔據四州之地的劉備。在簡單地曉以利害並且許之好處之後,丹陽郡最大的四大宗族之中,高、陳二族都明確表示願意投奔劉備,並且是各出族中私兵400人入軍中聽用。馬謖也是信守承諾,在高氏和陳氏各挑選了一名子弟,分別擔任都尉和掾吏。

另外朱氏和顧氏兩族,則是由於族中的一些子弟還在孫權麾下,因此只是低調地提供了200名私兵入軍中,卻不便讓子弟出仕。馬謖知道他們的難處,當下也不爲己甚,只是免了他們的賦稅而已。

經過馬謖和董允的努力,久經戰亂的江東大地,開始緩慢地恢復元氣。而與此同時,許昌的氣氛可就實在是壓抑得厲害了。繼曹操之後,之前大敗於壽春的曹彰也返回了許昌。這一回來,立即就是一片腥風血雨。

第157章 攻守的謀略第16章 趕一塊兒來了第248章 馬謖VS郭淮第159章 難熬的日子第121章 終於來了第19章 該來的終究要來第104章 交州之事第5章 組團忽悠來了第77章 司馬再現第21章 平定漢中第80章 曹操的反擊第29章 遭遇戰第205章 孫權的算盤第307章 又要幫忙第19章 唯一的希望第20章 襄陽遇險第53章 得意忘形第43章 馬謖真正的意第102章 重建丹陽精兵第25章 翹家的小女生第20章 各派勢力第117章 突發事件第149章 聚殲(下)第298章 關中局勢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185章 真正的較量第40章 是戰是和第85章 遭遇戰第269章 送上門的燙手山芋第21章 從天而降第154章 歷史的慣性第89章 秘密武器第22章 並不勝利的大逃亡第119章 忙碌的日子第192章 被動的局勢第153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205章 孫權的算盤第281章 人選問題第51章 意外的相識第75章 詐城又見詐城第31章 最後一搏第83章 回去並不是結束第66章 翻開新的一頁第100章 冒險的計劃第163章 生平最險之局第57章 功虧一簣第1章 密謀第41章 劫道第256章 禍不單行第246章 曹操的反撲第286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309章 乾柴烈火第264章 意外之喜第68章 西涼局勢第9章 迫不及待第40章 前去魯山第20章 襄陽遇險第84章 孫權的選擇第67章 鬱悶的那個人第18章 全面攻擊第200章 曲終人未散第13章 當頭一棒第189章 要玩就玩大的第56章 心血來潮第57章 曹操的決斷第33章 盤尾收關第273章 接二連三的喜事第197章 別有用心的大殺器第165章 心結第71章 三國第一人口販子第44章 誘敵第13章 當頭一棒第74章 致命的烏龍(二)第313章 真人不露相第309章 乾柴烈火第27章 消除隱患第40章 是戰是和第11章 西涼有事第117章 突發事件第82章 曹操的用意第20章 被困陳倉第83章 各方態勢第55章 江東驚變第203章 傀儡的悲哀第162章 激戰白馬義從第18章 再改歷史第184章 出人意料地開局第245章 唯一的隱患第55章 淮南攻略第15章 指點劉琦第87章 灰飛煙滅第274章 劉備的心思第71章 又生事端第246章 曹操的反撲第197章 別有用心的大殺器第80章 丟臉的藉口第76章 水到渠成第51章 故人重逢第41章 劫道第253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