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氣憤的劉備

關羽與趙雲一戰不分勝負,這使得趙雲名氣一時間快要超越關羽,只因趙雲比關羽要年輕很多。

關羽今年47歲,趙雲36歲,兩人都有可能突破絕世,但是趙雲機會肯定要比關羽大的多。

百姓們開始稱關羽爲刀聖,稱趙雲爲武神。從這兩個稱呼中可以看的出大家還是覺得趙雲更強一些。

趙雲率領自己六千益州精騎離開了,沒有對揚州百姓有任何冒犯,他就是來和關羽比試的。

而關羽回到建業城,看到赤兔馬已經累不願起身,再過幾年他如果再與趙雲對上,很可能就不是趙雲對手,況且益州星將衆多,張遼、許褚如今都算益州武將,劉辛手下超一流數量超過二十人,真打起來他關羽用什麼抵抗。

趙雲離開了,無論怎麼說都是關羽才擋住了趙雲的進攻,除了關羽無論是劉琮還是孫策,都很難地方趙雲的兵鋒,因此這一戰之後關羽之名傳遍大江南北,無數關羽的事蹟被傳出,關羽已經是天下名氣最大的武將了,這其中曹月娥、貂蟬與關羽的故事被很多人說起。

關羽名氣大,劉琮就更不可能收了關羽的兵權了,張允與蔡冒也希望關羽能夠給劉辛帶來一些麻煩,到時候他們好有更多的籌碼,一時間荊州所有人都在爲關羽造勢,可以說關羽的名氣都是被符合自己利益的諸侯與世家炒起來的。

關羽似乎成了對抗劉辛的一杆旗幟,雖然劉辛與關羽自己都不這麼覺得,但是還是有很多世家這個時候轉投關羽,對此關羽一邊高興一邊擔心自己的大哥劉備,劉備在荊州如今可是無兵無權,把一切交給關羽自己深陷襄陽無法離開,他關羽如今像是要自立,儘管這一切都不是關羽想要的。

身在吳郡的孫策心裡一直有一統揚州之志,而孫策對關羽也很是佩服,同爲武將關羽敢於與劉辛對抗,這天下如今很少有人敢明着與劉辛爲敵。

孫策派遣使者來到建業尋找關羽,他希望能夠與關羽和平相處,並且表示孫策有奪取揚州西部各郡的想法,那些郡縣現在都在益州劉琮控制之中。使者提出希望能夠讓孫策的兒子孫邵與關羽的女兒關鳳定親。

關羽的女兒關鳳今年只有八歲,但是其刀法已經練的有模有樣,相貌非常不錯,被關羽喜愛。而孫邵今年十三歲了未有定親,這個時候雙方如果能夠結親那對關羽、孫策來說都是好處。

孫策的使者話剛說完關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大哥劉備,他如果讓自己女兒與孫策結親,那麼至劉備於何地?這天下就會知道自己與孫策結盟,如此一起對付荊州,他大哥還在荊州呢!

關羽給使者的回答是“虎女怎能嫁犬子”,這讓使者傳給孫策以後,孫策暴跳如雷。

孫紹沒有像他的爺爺孫堅,父親孫策一樣從小習武,他性格懦弱不喜與人爭鬥,孫策對之也是不喜。可是關羽你直接罵人家孫紹是犬子這不是連孫策一起罵了嗎?孫策那可是江東霸王。

十月孫策從吳郡起兵三萬進攻丹陽郡原鄉縣,關羽看到這裡領一萬五千大軍前去抵擋,他必須留下一部分兵器維護建業治安,防守北方徐州五斗米道可能出現的攻擊。

孫策與關羽大戰一百回合,孫策不敵太史慈前來助陣,關羽一人與孫策、太史慈大戰二十多回合最後寡不敵衆退入原鄉縣城,孫策領軍向原鄉縣發起進攻,他們一方一流武將超過十人,孫策與太史慈都能纏住關羽,讓另外一個人領軍攻城,結果只是三天時間,關羽兵力損失五千多人,已經有些扛不住了。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

遇到孫策與手下太史慈,程普、黃蓋、凌操、呂蒙、蔣欽、陳武這麼武將,儘管他的士兵武器裝備要強與孫策,最終也是抵擋不住。

關羽知道不能撤退,如果撤了揚州四郡就亂,他讓城內所有百姓與自己一起登城防守,拆了百姓的房屋用於守城,就這樣堅持可十多天時間,損失士兵上萬人,百姓五千人,依然在原鄉縣城一步不退。

劉備得知這一切,求見劉琮希望荊州可以出兵幫助關羽,劉琮請張允、蔡冒等人一起議事,結果張允與蔡冒都不願出兵。

張允等人又不是真的要與劉辛敵對,如今關羽成了反劉辛的旗幟,那是他們做給益州看的,要是出兵幫助關羽,打敗孫策關羽必然勢力越來越大,劉備在荊州聲音也會越來越大,益州可能會以爲荊州這是要與他們越走越遠,所以大多數荊州世家官員都不贊同出兵。

“雲長乃天下第一武將,那孫策要想拿下雲長大軍可是沒有那麼容易,我覺得還是再等等看,要不我們與益州商會商議下,詢問下他們意見。”劉琮讓所有謀士一起商議是否營救關羽,蔡冒開口說道。

“二弟已經堅持十日時間,孫策手下武將衆多,士兵也都甚是精銳,如今原鄉縣一萬五千守軍只剩下五千,如果我們不出兵,雲長最多還能堅持三天時間。”劉備說着眼淚已經流了下來,關羽危機揚州北部四郡如果沒有荊州支援,必然會丟,到時候他劉備就會失去所有根基,沒有了地盤往不了兵,那他就只能完全依附其他諸侯了。

張允蔡冒等人都不說話,劉琮多次詢問也沒有人回答,過了一會兒張允終於開口。

“大公子劉琦在南郡與荊州世家交往甚密,武陵郡、衡陽郡衆多世家已經投靠大公子,如今我們與大公子的矛盾越來越大,雙方隨時都有爆發衝突的可能。

麒麟商會有意讓我們雙方坐下詳談,但是要求是讓大公子劉琦做荊州牧,這明顯是向着大公子。如若我們向揚州出兵,那大公子必然會趁此機會拉攏到荊州更多世家,進軍揚州對我們來說得不償失。”張允如此說,其他官員也有開口表示贊同,對於他們這些官員世家來說,向外擴張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荊州纔是他們的根本。

“關羽所在揚州四郡,不願與益州商會通商,也是拒絕百姓離開,益州趙雲領兵前往建業城與關羽大戰二百回合不分勝負,那益州必然重視關羽的威脅,我們本就屬於益州附屬,這個時候救關羽是不是應該詢問益州的意見?”蔡冒開口道。

先詢問益州意見,關羽豈能等到那個時候。劉備聽到這裡收住眼淚也不哭了,他起身向在坐所有人行禮。

“既然如何,我劉備不能看着二弟深陷危難而不顧,今日就親自前往原鄉縣解救二弟,只不過我手中無兵,還望諸位能借兩萬精兵於我,等解了二弟危機,我必領兵回來。”劉備向張允說道,他知道如今荊州是張允主事。

“兩萬精銳?玄德說的容易,當時玄德不願荊州派遣官員前往揚州,揚州四郡聽起來已經歸順荊州,其實與以前無異,你劉玄德與孫策發生衝突,與我荊州何干?”一名荊州世家家主看着劉備問道。

劉備聽到這裡神情不由一頓,他輕蔑的看了向他開口質問的荊州官員一眼站起身來。

“我劉備前來荊州,是爲了與荊州一起拯救天下蒼生,匡扶我漢室江山,在坐諸位眼睛要是隻能看到當下這一點利益,那劉備來荊州算是打擾了…”劉備正說着張允也是突然起身。

“拯救天下蒼生?你劉備治下百姓過的什麼日子,益州百姓過着什麼生活,你劉備心中不知道嗎?膽敢厚顏無恥說出這樣的話。

我荊州百姓算不上富裕,但是已經衣食無憂,所有苛捐雜稅免除,而你劉備呢?百姓每年所交之稅怕是天下之最了!

你一直在我荊州周旋爲自己謀取好處,蠱惑我主劉琮,今日我要是殺你,那也是理所應當。看在你與我主同宗的份兒上,我不殺你,你走吧!”張允看着劉備怒斥道。

劉備看到在坐所有人都是一臉不善的看着自己,就連劉琮看到張允生氣也都不敢再言,他知道今日如果自己再敢賣弄口才,張允必然會殺了自己,便起身一個人除了將軍府。

出了將軍府,這荊州已經沒了劉備的容身之處。他回府上帶上自己一隊親衛不敢停留,出了襄陽城向揚州方向快速奔去。

劉備先是到了建業城,看到城外已經開始混亂,五斗米道在得知關羽已經被孫策圍困在原鄉縣,他們鬧起來更大膽了。張魯不向百姓收取任何稅收,只是以教派的名義收取教費,有錢的交的多,沒錢的不用交,所以百姓們大多都偏向與五斗米道。

劉備看到這裡召集建業城所有兵力,帶着所有官員武將家卷就去原鄉縣救援關羽,結果很多士兵看到這裡都悄悄逃走,原本兩萬多兵力等劉備到了原鄉縣外,就剩下不足一萬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 【百夫長符】第五百零一章 蜀郡水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都是蜀郡子民第九十二章 商隊到來第八次二十章 永生不死第六百三十四章 公孫瓚與張繡第六百九十六章 商人的方式第二百三十九章 熱血第五百零七章 佔領廣漢郡屬國第三百九十章 名聲遠揚第七百二十六章 第二名絕世第二十四章 王小花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飛(一)第二百零二章 劉虞的要求(打賞加更)第五百零三章 益州南部現狀第一百三十三章 劉備碰壁第三百六十章 收穫的喜悅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底第六百五十四章 關羽戰呂布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排與出發(打賞加更)第八百零四章 摘果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郭嘉到益州第五十九章 與張家莊合作第一百三十三章 劉備碰壁第八十五章 戰鬥第五百九十四章 張飛(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劉表使者第八章 將星第三百六十六章 出發第五百八十二章 教育系統升級第七百八十七章 錫蘭島第二百五十二章 全部拿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利益使然第三百七十二章 蜀郡世家的囂張第五百六十五章 顏嚴投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鋪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政令如雨第六百八十九章 馬騰鬆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劉備再敗第四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六百五十三章 決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五年之後第五百四十七章 自領益州牧第六十五章 方便麪第二百四十三章 發展(新年加更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城外演武第七百零七章 孫策拜會第四百八十二章 劉辛到來第七百八十章 舉國歡慶第七百五十五章 衆將重聚第二章 金手指第五百二十二章 嚴綱入章武據點第七十三章 周泰歸順第一百七十八章 袁綱的困境(800月票加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險瀆騎兵在鮮卑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氣境】第四百四十五章 初平二年第四百九十八章 商業協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氣境】第六百一十六章 張允買牛第九十一章 晉升家將(加更求票票)第二百六十九章 崔淗的改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懼一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歸家(打賞加更二)第四百七十章 黃權來投第一百九十章 春來(打賞加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被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姜力歸順第五百二十章 成功背後付出的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劉辛的目的第三百三十六章 開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恢復正常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家莊議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投靠第二百七十六章 寶馬第二百六十九章 崔淗的改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各縣總結第一百九十一章 探路第六十三章 糧回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紹到來第三十五章 急迫感第二百一十五章 三道軍令第七百三十三章 所有皇子都着急第六百三十五章 公孫瓚之死第五百七十一章 最大的對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劉備與孫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呼羅山峽谷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軍隊改編第五百七十五章 穩步發展第六百四十章 郭嘉走訪第五百三十九章 195年第六百九十六章 商人的方式第五十一章 第二套房第一百九十八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百二十六章 聯軍撤退第五百一十八章 亂的根本第七十章 赴張家莊第三百六十三章 利大於弊第七百零八章 指點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