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

兩次工業革命都是由西方國家發起,漢國本土的工業基礎也是在德國、法國、奧匈帝國諸國科研人員人員的協助下建立起來,但是單純的跟在西方國家後面,做個亦步亦趨的模仿者,始終難有大作爲。

“當前世界,西方諸國在科技領域佔據主流地位,本土在鋼鐵、艦船建造等主要工業領域方面,仍然要向西方學習,但是在某些新興領域,本土也要利用國家發展二十餘年奠定的技術基礎,迎頭趕上,力爭在與西方國家的競爭中,取得技術優勢。”

大朝會結束,無關的政府官員被打發走,剩下數十人皆是本土軍政核心高層人員。

“譬如水下作戰技術,依我看,就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軍事領域,完全值得政府投入一定資金進行實戰性研究。”

李明遠邊說邊將目光看向海軍部部長陳森,詢問的意味不言而明。

“按照陛下指示,海軍部於1882年投入資金和抽調數十名科技人員,組建潛水艇研究部門,開始從事潛水艇技術驗證性研究,

目前經過七年研究與實驗,在借鑑、吸收法國“潛水員”號潛艇以及英國“諾德費爾特”潛艇的技術基礎上,已經完成第一代本土潛水艇的建造任務。”

因爲擔任海軍部總長的職務,軍銜剛剛提升爲海軍中將的陳森對海軍內部各項事務都非常上心,生怕工作出現遺漏、疏忽,給李明遠和衆多陸海軍同僚留下不稱職的印象,進而失去海軍總長的位子。

“本土建造的潛水艇技術性能如何?能夠在水下航行多長時間?”

“第一代潛水艇一共建造了兩艘,採用蓄電池和壓縮空氣發動機雙動力系統,下潛深度16米,水下航速6節,續航能力70海里。

水上發動機功率58千瓦,航速7節,續航能力300海里。

每艘潛水艇裝備一具水下魚雷發射管和一挺建業六年式重機槍,理論上具備在水下對敵方海上軍艦發動襲擊的能力。”

“航速太慢,航程太短,敵人的軍艦不可能一動不動的漂浮在海面上,等着潛水艇攻擊。”

李明遠對本土自行建造的潛水艇性能很不滿意。

“發動機功率是限制潛水艇航速和續航能力的主要因素,你們要多與從事內燃機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溝通、交流,把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動力系統問題,多向科研人員們反映,儘量提高潛艇發動機機械功率,同時,在潛艇建造過程中,即要主動借鑑、吸收西方各國合理的技術經驗,也要敢於大膽嘗試新設計、新方案,比如法國作家納爾遜的《海底兩萬裡》中對潛水艇的描述,我看納爾遜的想法就很新穎、很大膽嘛,你們都可以去讀讀這本書,然後按照書中描寫雙層艇體結構,進行驗證性實驗,看看使用雙層艇體結構的潛水艇與單層潛水艇相比,性能會不會更加優越。”

“是,陛下,臣回去以後便讓人翻譯凡爾納的《海地兩萬裡》,然後給每個科研人員發一份。”

陳森恭恭敬敬回答道。

“也用不着這麼麻煩,長安大學圖書館中就有一批翻譯的圖書,等今天會議結束後,你直接派人到長安大學借調過來就可以了。”

十九世紀末,法國和美國在潛水艇領域都處於領先水平,而在霍蘭三型潛艇未研發成功之前,法國民間科學家制造的性能普遍比美國、英國先進。

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馬力)的壓縮空氣發動機作動力,速度爲2.4節,能在水下潛航3小時,下潛深度爲12米。

188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動力推進,航速6節,續航力約80海里。

早期潛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體上掛帶的定時引爆炸藥包或水雷。1866年,英國人R.懷特黑德製成第一枚魚雷。1881年,T.諾德費爾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諾德費爾特”號潛艇,首次裝備魚雷發射管;同年,美國建造的“霍蘭”Ⅱ號潛艇安裝有能在水下發射魚雷的魚雷發射管,這是潛艇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發展。

也正是在粗略瞭解了西方諸國在潛水艇領域發展的現狀後,李明遠偶然間在翻閱納爾遜的《海地兩萬裡》時,聯想到了潛水艇的雙層結構。

潛水艇的雙層結構最早由由法國科學家勞貝夫設計完成,時間再向後推進十年,1899年,第一艘採用雙層結構的潛水艇“納維爾”號潛艇在法國下水。“納維爾”號與其他潛艇不同處在於,該艇在其內殼之外又包上了一層外殼。這使得“納維爾”號既有一個酷似魚雷艇似的外殼,又有一個按照潛艇要求設計的內殼,艇員及所有裝備都裝在耐壓的內殼之中。內外殼之間的空間被充作壓載水櫃,並以此控制潛艇下潛和上浮。當該艇排除壓載水櫃中的水之後,即可像魚雷艇一樣具有良好的適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達每小時11海里,續航力爲500海里;當壓載水櫃中注滿水之後,“納維爾”又將與早先潛艇一樣,它的水下短距離航速可達每小時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數小時,其水下航速也可達每小時5海里。

納維爾號潛艇具備了現代潛艇的基礎雛形,只是受限於發動機功率問題,潛水艇的實際作戰性能大打折扣,

不過,如果按照漢國本土理想的科研進度來說,藉助李明遠的指導和特斯拉等大牛的實踐性能力,在未來十年中將部分先進理論應用於內燃機領域,那麼,將潛水的航速和續航能力再提高一個檔次,使其具備在近海海域發動襲擊的作戰能力,也未嘗沒有實現的可能。

“未來的潛水艇要向着遠洋實戰性方向發展,將數艘乃至數十艘潛水艇編組爲一個戰略單位,以無線電作爲彼此聯繫的通信渠道,以水下魚雷作爲對敵方軍艦的攻擊武器,分圍合擊,從水下打垮敵方的海軍艦隊。”

李明遠以積極的口吻向殿中官員將領們描繪了一番潛水艇的未來作戰模式,接着繼續道:“當然,立足當前技術,海軍的研究重點還是放在近海襲擊作戰方面,把潛水艇作爲短程突擊性武器,盡力做到一戰重創停泊在港口內的敵方軍艦的目標,而潛水艇戰術訓練和作戰人員培訓方面,現在便可以着手進行準備,

由海軍部和海軍參謀部配合,從海軍現役艦隊和海軍軍官學校中,挑選優秀軍官、畢業生作爲潛水艇後備軍官培養。”

“潛水艇部隊的定位問題如何解決?是否將其納入海軍正規作戰艦隊序列?”

海軍部部長陳森問出一個現實的問題。

“潛水艇部隊爲實驗性部隊,暫時不列入海軍正規作戰艦隊序列,但是潛水艇部隊的任職軍官皆按照海軍正規艦隊的標準進行任命和使用,各項待遇與海上主力艦隊同級別軍官等同。”

李明遠沉吟一會,給出對方明確答覆。

“還有,潛水艇部隊暫時按照分艦隊標準組建,潛水艇編隊主官級別與海軍三大分艦隊司令級別對等,第一階段組建一個潛水艇模擬演練大隊,下轄六艘第一代潛水艇,然後等到潛水艇技術性能改進後,再做出一定程度的編隊重組與擴大。”

第二百七十二章 羅薩里奧戰役結束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亞松森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一百七十二章 穩固發展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況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二百六十三章 鳥糞戰爭爆發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七章 羅林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洪門二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巴西帝國 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九十八章 華人獨立軍反應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鮮、日本女性移民一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七章 羅林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三百二十七章 宋卡二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四百五十五章 強盜的邏輯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四百二十六章 閒暇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國大典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三百一十九章 與民同樂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四章 軍火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