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

大明宮建極殿,李明遠正身坐在宮殿前方,身旁站立着幾名貼身侍衛,下方則坐着近百名官員、將領。

“帝國創立,以前的那套老規矩要改一改,官員之間直接以職務相稱,大人之類的稱呼以後就不要提了。”

李明遠目光注視着下方的官員,繼續道“變革維新,關乎國家發展大計,那些落後時代的陋習惡規改剷除的全部要剷除掉,同時,土地移民政策是國家穩定的根本,不容動搖,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要嚴格處置非法佔有土地的涉事人員,對於那些思想頑固不化、官商勾結侵吞國家土地、或者土地面積超過規定上限,未按時繳納土地增值稅收的新地主,該查辦的查辦,該流放的流放。國家創立十餘年,國民數量雖然略有不足,但是也不需要一些破壞國家發展的蛀蟲。”

宗族和舊式大地主階級是阻礙工業化發展的最大阻力,晚清時期,大陸地區的洋務運動遲遲不見效果,與佔據地方主要資源的保守地主們,有很大的關係。

舊式地主只知道把錢財、家業替換成土地,一心擴大土地面積,利用土地剝削僱農,沒有發展實業經濟的心思和想法,大量社會閒置資金被侷限於土地上,政府即使想要發展國家經濟,也缺乏必要的起步資金,再加上晚清政府嚴防治下百姓開化謀反,因此,洋務運動從一開始便淪爲八旗貴族、官員士紳貪腐的工具,根本不可能獲得應有的效果。

漢國新建立於異國領土之上,來自同一個地區的新移民,通常會被分散安排在不同的聚居點,一定程度上阻斷了宗族勢力的發展,不過舊式華人依賴土地的習慣在短短十年間,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糾正,

較早移民發家的華人家庭差不多都購置了五六百畝上好耕地,耕地、林地、牧場等各種土地加起來超過國家擁有土地上限的的家庭也不再少數,但是受限於舊式習慣影響,擁有五六百畝、兩三千畝土地的新興地主們,還想獲得更多土地,而且對於超過國家規定上限部分的土地面積,不少人是想盡辦法偷稅漏稅,地方政府每年處理與土地有關的偷稅漏稅案件不下七八百起。

指望新興地主們遵守國家規定,自覺退還多佔有的土地或者按照土地面積正常繳稅不大可能,因此從國家政府層面,加強執行強度和力度,持續強化對類似案件的處置與監督,然後在初始階段,以政府爲主導,建立以國營重工業企業爲主,私營輕工業企業爲輔的混合工業體制,逐步扭轉國民對土地的不正確觀念,在每戶農民擁有一塊麪積適中的土地基礎上,將他們的精力吸引到工商業發展方向來,促進國家經濟保持健康穩定狀態。

“啓稟陛下,督察院、安全部派駐各地方州縣的官員,依照陛下指示,正準備進行第二階段整肅行動,相信經過爲期一年的全面整肅行動後,本土的官場、經濟風起會大爲好轉。”

“官場整肅的行動不能有絲毫放鬆。”

李明遠點點頭,開口道“第二階段的整肅行動開始後,吏部、戶部等各部門機關也要派遣一部分官員進入各地方州縣,協助督察院、安全部兩部門的偵查工作。”

“是,陛下,臣下一定會盡心配合督察院、安全部的調查取證工作。”

吏部、戶部兩部部長共同表態道。

“官場整肅、查處非法侵佔土地、偷稅漏稅兩方面要持續執行下去,其他方面的發展問題也不能放鬆。”

李明遠吩咐身邊侍從取出一張巨幅地圖,掛在宮殿西側的牆壁上,解釋道“阿根廷戰爭之前,政府先後在吳州北部、剛果發現一批金礦、銅礦、鐵礦等大中型礦場區,不過當時國家實力弱小,爲了避免礦產區招致列強國家干涉侵吞,只能先作封存處理。

現在時間又過去幾年,本土地區局勢安定,吳州的科拉萊斯大礦場可以着手進行開採。而駐紮在巴塔哥尼亞地區的部隊,前不久傳來消息,說是在晉州(聖克魯斯省)發現幾處金礦、銀礦,我已經命人派去探查覈實,如果發現的金礦、銀礦儲量規模達到開採標準,正好派遣一部分工程兵和民兵前去協助開採事務。”

“巴塔哥尼亞地廣人稀,本來官府組織移民的時候,就很少有百姓願意到那裡居住,現在,既然巴塔哥尼亞駐軍在壽州發現了幾個金礦、銀礦,不如把這個消息擴散出去,吸引百姓移居到壽州、金州、西州等南部邊遠地區。”

戶部部長張光海出聲建議道。

“光是金礦、銀礦還不夠,要想讓百姓長久留在巴塔哥尼亞,還要選擇合適的地區供移民居住。”

李明遠停頓一會,回憶着葉成林彙報的有關巴塔哥尼亞各地區的自然環境,然後右手拿着教鞭指着地圖上面的幾個點道“內格羅河以南的巴塔哥尼亞中南部地區,降雨量逐步減少,多沙漠、赤壁環境,可供移民居住的地區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在當前條件下,內陸地區比較適合移民居住的地區爲阿根廷人早年建立的幾個定居點,

聖卡洛斯、艾斯克爾、拉斯普盧馬斯、拉斯紐埃斯、聖胡利安以及阿根廷湖附近的埃爾卡拉法特,這六個定居點周邊自然環境適中,擁有適合移民居住生活的水源、草原等資源,可以作爲巴塔哥尼亞內陸移民的第一批安置據點。”

教鞭向右移動,指向巴塔哥尼亞地區大西洋一側沿海地區。

“布蘭卡港、別德馬、羅森、德塞阿多港一直延伸到火地島北部的馬爾維納斯羣島周邊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早在1832年的時候,美國人爲了偷獵當地漁業資源,和阿根廷人在馬爾維納斯羣島上發生衝突,美國人燒燬了阿根廷人在島上建立的移民據點,並且派軍艦到阿根廷沿海地區挑釁護航,導致阿根廷人佔領馬爾維納斯羣島的行爲失敗。

根據繳獲的資料顯示,1878年以前,阿根廷人每年在巴塔哥尼亞地區捕獲的漁業水產品總量約在1.7萬噸左右,如果加上烏拉圭、美國、巴西等國非法獵取的份量,巴塔哥尼亞大西洋沿海地區,每年的漁業水產品產量當在2萬噸以上。

漁業水產品是國家重要的出口資源,幾個月前,因爲政府忙着接收阿根廷遺留勢力,沒有精力干涉巴塔哥尼亞沿海的漁業捕撈活動,導致美國漁船、巴西漁船任意出入近海地區非法捕撈,

但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坐視其他國家的非法捕撈活動,本土南部地區願意遷移的百姓和從大陸、南洋地區遷入的百姓,要儘快安置到巴塔哥尼亞沿海、內陸等聚居點,使得華人口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

同時海軍派遣一部分軍艦連同近海護衛船隻,定時巡航巴塔哥尼亞海域,發現非法捕撈的外國漁船,立刻進行抓捕或者驅逐行動,保衛本土近海地區的漁業資源利益不遭受其他國家破壞。”

“陛下,如果碰到英國人的商船怎麼處理?”

“一視同仁,不過,如果英國商船行爲不是太過分,儘量以驅逐爲主,以避免事態擴大,招致英國人報復。”

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軍機構重組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第三百四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百九十四章 經濟危機與機遇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海防總督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一百六十八章 安南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三十七章 發現山洞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特列里奧斯易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一百九十九章 軍政分離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四十三章 城門迎接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開啓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合演習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遊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婚 完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三十五章 物資清單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