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整頓三

逆流航行半天時間,幾個混入勞工隊伍的安全部情報員,搭乘蒸汽小輪船抵達目的地。

趁着輪船停靠的間隙,幾個安全部情報員舉目四望觀察周圍環境。

河岸西面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

東面一側位於原始森林邊緣區域,一小塊一小塊的灌木林和野草雜亂無序的在平地上面鋪展開來,視線向遠處延伸,入目遍是濃郁的綠色與朦朧的霧氣雲煙。

河岸東面一側的平地就是他們要整理的土地,如果不出意外情況的話,這羣工人要在腳下這片土地勞作兩年時間,直到將荒地開墾爲規整的種植園爲止。

第一批次上岸的兩百餘名工人攜帶簡易的斧頭、柴刀等工具走進森林,繁茂旺盛的樹枝綠葉遮掩了森林上部的天空,沒有一絲風能夠穿過枝葉組成的封鎖線抵達森林內部,

燥熱、封閉的原始森林就像一個大悶箱,折磨着下面的兩百多號勞工。

黃豆大小的汗珠從額頭上面滴下,墜落在破舊褪色的粗布草鞋上,汗水匯聚之下,連帶着草鞋也變得溼漉漉的。

阿根廷北部的原始森林,氣候條件接近熱帶地區,自然環境比之大陸南方的兩廣閩南地區更加酷熱溼悶,普通的大陸華人剛剛抵達這裡的時候,都要經歷一個爲期半年的適應階段。

義興航運公司的掌櫃管事們沒有閒心給名下勞工們適應時間,遠洋運輸船隻抵達南美,經過必要的衛生檢查和移民登記,僅僅休息兩天的華人移民們便要體驗爲期兩年的僱傭勞工生活。

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改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從大陸逃難而來的華人搭乘運輸船到南美,尋求活下去的希望,每天揮汗如雨像牲口般在種植園勞作,就像被剝奪情感的提線木偶一樣,沒有休息娛樂時間,沒有時間思考未來的出路,有的只是爲了自己或者家人能夠活下去,努力堅持忍耐。

蒸汽機械的轟鳴聲帶來了科技的進步,給普通百姓套上了有組織、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然而和古典的農業社會相比,華人勞工們失去了田園牧歌式的古典農村生活,失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在,失去農閒之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寧靜。

以某種方式而言,建立在普通華人勞工,掙扎求生之上的工業發展是特定時期的歷史退步,是國家建立初期,積累原始資本必須付出的血淋淋代價。

依靠壓榨本國底層百姓獲取工業發展的原始資本,是一個有良知國家領袖迫不得已的選擇,但是倘若對底層百姓的犧牲付出視而不見,建國十年之後,依舊把工業建設的成果完全歸功於君王和國防軍的貢獻上面,不及時制止商人和某些有功之士,竊取普通百姓用血汗積攢的國家資本,進而任由他們成爲壟斷階級和新的既得利益者,那麼新的統治秩序不可避免的陷入早前的歷史漩渦,遲早會被底層百姓的不滿和憤怒推翻。

原始森林下面的腐葉朽木不知道堆積了幾百年或者上千年時間,厚厚的腐葉足有近半米來深,華工們走在上面,就像踩着一層又一層的棉花牀墊。

厚厚的腐葉層裡面往往生存着不知名的毒蟲、蛇蟻。華工們在原始森林勞作的一個下午,就有八人因爲被毒蟲叮咬受傷。

華工受傷人數過多,繼續命令工人們勞作可能導致更多傷亡事故,因此,負責監管這批勞工的管事們暫時中止了開墾任務,給了兩百多號華工們一個難得的休息時間。

傍晚,十多堆篝火在河岸附近孤獨的燃燒着,一羣羣勞累了半天的華工們三五人聚在一起,身上只批了一件遮身的粗布短褲,興致頗高的半躺在清澈的河水裡,用清涼的河水清洗着身上的汗水與疲勞。

平地附近的河水是原始森林中一處難得的消熱、休息場所,不僅華工們躺在水裡避暑休息,就連義興公司的幾個管事、夥計也選了個好地方下河消熱避暑。

華工們在河裡呆了約半個小時,約摸到了開飯時間,衆人陸陸續續從河水裡離開,穿上上衣準備吃飯。

“大傢伙靜一靜,開飯前有件事情要和大家說一聲。”

兩百多號華工都從水裡上來,一個管事站在衆人之間,開口道“今天開工的時候出了幾起小事故,有8個工人受傷,爲了大家的安全考慮,讓你們休息了半天,但是開墾種植園的進度不能拉下,我剛剛和幾位管事商量了一番,決定明天早上開始,放火燒荒,先把森林外圍那幾處灌木叢燒掉,然後再逐步向森林深處開荒,大傢伙今晚吃飽飯,好好休息一個晚上,明天早上養足精神幹活,只要你們都使出勁頭吃苦狠幹,把咱們眼前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甘蔗、橡膠、可可,說不定過了兩年,你們不僅能夠還完欠東家的銀子,還能攢下一筆私錢娶媳婦。……”

義興公司管事在篝火堆前大聲的爲華工們勾畫未來的美好生活,大部分剛來到南美,不瞭解義興公司實際情況的華工被他的話吸引,雙眼盯着義興公司管事,眼睛裡透漏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翼。

“這位兄弟,你好像不太認同管事說的話?”

人羣外圍,情報員注意到一個頭發蓬鬆雜亂、相貌斯文的漢子,在別人都認真聆聽管事講話的時候,只有他表情木然,對管事說的話一點也不在意。

“他的鬼話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再聽耳朵都起繭子了。”

漢子不屑的撇撇嘴,開口道“兩年前我就到了南美,因爲身子弱,幹不了重活,在義興公司名下的種植園幹了兩年苦力,沒有還完當初乘船的路費,這不他們又把我和你們安排在一起幹活。”

“觀兄臺的言行舉止,倒像是個讀書人,怎的落得和我等一樣到種植園裡面做苦力?”

“窮酸落第秀才一個,算得了什麼讀書人。”

斯文漢子自嘲道“滿清官場售官賣爵成風,舉人進士即使花了銀錢,都不定能買到一個實缺縣令,更何況我一個窮苦秀才。”

“兄臺也是一個苦命人,聽聞滿清朝廷治下災害綿延數年不見好轉,直隸、晉省、陝甘等五省之地皆受災害影響,受災各省百姓流連外省求生,逃荒出省者幾近千萬,也不知道這災害什麼時候結束。”

“滿清朝廷無道,天怒人怨,若不是在中原沒有活路,在下一個窮酸秀才,也不會帶着妻兒老小拋棄祖業到南美求一條活路。”

爆發於1874年的丁戊奇荒波及地域廣闊,持續時間長久,從1874年災荒只在幾個小地方出現,到1879年結束,滿清治下各地死亡百姓約2000萬人,因爲災荒影響,類似的童生、秀才等底層讀書人同樣衣食無着,流落海外求生者更是比比皆是,而漢國發展速度迅速,已經不像十年前一樣急缺底層讀書人才,因此,一些通過私人運輸船隊或者偷渡到南美的底層讀書人,便沒了直接進入政府工作的機會。…………

孫彬派出的安全部情報員們分散僞裝成勞工、商人等身份潛入義興公司內部,然後依託熟練的情報技能與經驗,不斷將打探到的消息彙總到孫彬手裡,接着再轉呈到中央政府,由李明遠親自審閱決斷。

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二百四十九 落幕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十四章 山谷伏擊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軍哨探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馬尤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二十八章 莫延多援軍投降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九十五章 戰事進行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應敵第一百零二章 斷巴西聯軍後路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四百三十三章 巴西帝國 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婚 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七章 羅林山第三百零九章 整頓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四百零二章 大擴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龜島第二百七十六章 先下一城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十四章 山谷伏擊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十二章 成立大刀隊第三百四十五章 巴塔哥尼亞開發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第八十四章 暗流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二百零四章 延遲的南洋消息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三百四十章 遠東影響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三十四章 交談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納西翁 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二百九十九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題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一百三十八章 華工移民中轉站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離準備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三百一十二章 帝國崩潰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