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

四月初,阿根廷戰事的影響逐漸擴散到整個歐洲範圍內,各國政府相繼發表對阿根廷戰事的看法。

四月一日,英國政府對外發布公告,明確表示將出兵支援阿根廷政府,同時英國政府還對歐洲其他國家做出鼓動,號召法、德意、奧等歐洲強國抽調兵力與英國組成聯軍,共同對漢國進行軍事打擊。

英國政府的戰爭宣言猶如一塊石頭投進沸騰的開水中,使得歐洲民間的輿論更加激烈起來。

在英國政府的鼓動下,不斷有來自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民間人士宣佈出於種族情懷,加入支援阿根廷白種人的行動中,接着,另有圖謀的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率先響應英國政府的號召,答應出錢、出人、出力支持英國政府的正義行動。

當然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軍事、經濟實力遠低於大英帝國,長途遠征派出幾千人或是上萬人的正規部隊,對意大利和比利時政府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

從歐洲到阿根廷的距離比到北美洲的距離要遠出不少,而在臨近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地區,阿根廷人自顧不暇,很難對歐洲援軍提供充裕後勤保障,而佔據拉普拉塔平原一部分領土的巴西帝國則忙於國內鎮壓國內的黑人叛亂,同樣無法對歐洲援軍提供太多的物資供給。

除去阿根廷、巴西帝國客觀的經濟情況外,兩國政府相對落後的軍事工業體系也無法對聯軍進行完善的武器供應。

要知道巴西帝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那些大型礦場卻大部分掌控在英國手中,少部分新進勘探的礦場也因爲佩德羅二世擴充軍事力量,被巴西政府或是抵押或是低價賣給了美國、法國等歐美國家。

以巴西爲代表的南美國家雖然在表面上擁有裝備不遜色於歐洲一般國家的軍事裝備,但是南美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建立在數額龐大的外購上面,像是鐵甲艦、重型火炮、加特林機槍等武器全部是從歐洲列強手中購買得來,而真正產自本土的武器類別卻十分有限。

造成南美洲國家軍事工業落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便是南美國家內部的因素,南美洲獨立時間與美國相比晚了半個多世紀,同時在獨立過後,南美各國複雜的種族、經濟、政治局面,使得執政黨派無法延續性的執行某一項對國家有利的工業計劃。

而那些政局相對穩定的國家,比如巴西、智利兩國,則是因爲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兩國政府不用大力發展見效慢的工業體系,便能夠利用利益巨大的礦產資源從歐洲國家換取最新的軍事裝備,因此,沒有迫切建設工業體系的外部壓力,巴西、智利兩國的軍事工業水平便長期停滯在獨立建國的初期階段,對重型武器和配套彈藥的需求主要依賴於英法等歐洲強國的出售。

另一方面,南美洲殖民地獨立得益於英法兩國肢解西班牙殖民體系的戰略目的,而達成這一目標之後,獨吞南美利益的英國也不願意看到另一批發展潛力巨大的南美國家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進而成爲他們在經濟上的競爭對手,因此,壓制南美洲國家的工業發展,將南美國家打造成資源供應產地便成了英國一直着手進行的戰略規劃。

意大利、比利時兩國在英法德主導歐洲大陸事務的背景下只能打打醬酒,跟在三大列強背後撈點微末利益,因此,當阿根廷戰事在歐洲的影響逐步發酵以後,經濟、軍事實力落後主要歐洲強國的意大利、比利時把目標對準在漢國身上,希望藉助英國對漢國發動軍事打擊的有利時機,奪取漢國在歐洲的幾塊殖民據點。

漢國原本在非洲有三塊分散的殖民地,後來經過和德國的協議,漢國將位於喀麥隆的殖民據點交換給德國人,而去掉已經移交給德國人的喀麥隆殖民據點,漢國在非洲還剩下剛果、基斯馬尤和姆特瓦拉三塊殖民地。

三塊殖民地中,姆特瓦拉位於英德殖民勢力包裹的坦桑尼亞,意大利、比利時兩國無法插手干涉。

而基斯馬尤位於索馬里南部,意大利曾經因爲奪取基斯馬尤據點被據點內的漢國部隊打敗,因此眼瞅着有機會報當初戰敗的一箭之仇,意大利便上趕着參與進來。

和基斯馬尤、姆特瓦拉兩個小小的殖民據點相比,剛果纔是漢國真正重視的殖民地,在剛果河沿岸地區,國防軍利用征服的黑人土著爲開拓先鋒,不斷增強漢國在剛果的軍事實力。

漢國不聲不響開拓剛果殖民地的行動沒有引起英法兩大殖民強國的注意,但是作爲最要有意將剛果納爲殖民地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他卻在歐洲近期的局勢中看到了從漢國手中佔領剛果的希望。

要說最近幾年來,利奧波德二世的運道真的有些不大好,派遣探險隊伍探索剛果內陸的行動失敗後,利奧波德二世轉換方向,先後在尼日利亞、納米比亞沿海地區嘗試建立殖民據點,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苦思前面兩次失敗的教訓,利奧波德二世決定繞過英法兩國在非洲殖民勢力強大的地區,將建立殖民地的地點選擇在了利比里亞。

利比里亞最初是作爲美國黑人的安置地存在,1847年,迫於國內愈演愈烈的匪奴運動和維護利比里亞殖民地運作的經濟壓力,美國政府同意其作爲主權國家獨立,隨後,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戰爭結束後,黑人獲得了法律意義上的自由,美國國內的黑人擺脫了過去的奴隸身份,因此,遣返黑人的行動全面終止,利比里亞也失去了作爲黑人安置地的作用。

沒有美國的干涉,剛剛解脫的美國黑人很快代入主人的角色,對利比里亞土著黑人發動持續不斷的進攻,然後把佔領區域的土著黑人劃分爲受奴隸的階級,高高在上的享受着壓迫本土黑人的快樂。

美國黑人在利比里亞的實際行動與他們在美國的表現截然不同,而且與美國近半個世紀的信息阻隔也切斷了兩國間最初的關係。

1878年三月,精心籌劃的利奧波德二世拿出私人腰包,組建了一支六百人的殖民開拓隊,打算在利比里亞建立殖民據點,但是想法是好的,可是最後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利比里亞黑人再怎麼說也是見識過白人老爺的手段,在利奧波德二世的殖民開拓隊登陸後,利比里亞黑人們先是裝作不敵潰敗的模樣,然後將開拓隊引誘至埋伏地點後,一舉打敗對方。

利比里亞黑人的表現超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預料,他原本還在考慮佔領利比里亞後會不會遭到美國人的抗議,現在好了,不僅佔領利比里亞的目標沒有達到,派出去的六百人也傷亡了近一半。

再三遭遇挫敗後,利奧波德二世對自身的實力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靠比利時王國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得到殖民地,要想從廣袤的非洲獲取一塊合適的殖民地,就要緊緊抱住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的大腿,跟在英國人背後。藉助英國的軍事政治實力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對比於意大利、比利時兩國賣力的爲英國人搖旗吶喊,法國、德國、美國的表現則各不相同,法國、德國都推脫國內事務繁多,政府沒有精力和財力支持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對於阿根廷白人的遭遇,政府表示深切的同情。

而英國雖然沒有邀請美國參與阿根廷戰爭,但是美國總統倒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全力支援阿根廷人,不過美國總統只是口上說說而已,不僅英國不願意美國擴大在南美的影響力,美國議會也駁回了總統提交參戰申請。

紛紛擾擾的歐洲民間輿論持續火熱,1879年四月七日,國防軍攻克羅薩里奧兩天後,主力部隊前進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此時,有意參與阿根廷戰事的國家在英國挑頭下也達成了幾項協議。

第一:英國向巴西提供200萬低息英鎊貸款,支持巴西政府擴軍備戰,

第二:各國按照協議規定,英國出兵1萬,巴西出兵三萬,意大利出兵1000,比利時出兵400,智利陸軍駐守國內應對秘魯、玻利維亞威脅,海軍出動兩艘鐵甲艦配合英國遠征艦隊封鎖拉普拉塔沿海地區,

第三:戰爭結束後,英國支持意大利、比利時分別獲取基斯馬尤和剛果作爲兩國殖民地,而巴西、智利則從阿根廷獲得部分領土作爲出兵補償。

……

感謝種信仰同學100幣打賞支持!

第四百零二章 大擴軍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一百零九章 巴西騎兵之殤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靈萱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三十一章 圍堵秘魯騎兵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二百二十四章 軍艦二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三家軍事造船廠第一百零四章 大戰前的休整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三百三十九章 轉型期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五十五章 打賭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美洲主導權的爭奪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變故第二百四十四章 巴塔哥尼亞 完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河內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平舊部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三百章 被封鎖弊端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七十七章 殲滅小股敵軍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二百零九章 洪春魁 完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四百五十二章 恩卡納西翁 中第一百三十章 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四百四十五章 航運業 二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國公使 補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一十三章 劃分土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四百六十一章 英國公使 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關 完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九十八章 華人獨立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