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

ps:第二百章已屏蔽,

國防軍部隊創立之初是一個融軍事作戰、民事生產爲一體的軍民混合體,除野戰部隊爲純粹的軍事部隊外,警備部隊、預備役民兵、隨營學堂、後勤部、軍醫院等部門在滿足部隊職能外,還同時兼任民事職能。

而實行軍政分離後,以往軍事、民事混雜不清的狀態便需要做出改變。

釐清軍事將領和政府官員職能是實行軍政分離的第一步,將隨營學堂從部隊中脫離出來,改建爲陸軍軍官學校,則是軍政分離的第二步。

教育是民族國家發展之根本,世界上未嘗有不重視教育而國家強盛的例子。

建國之初,南里奧格蘭百廢俱興,李明遠將掌握的有限資金和資源投向幾個重要的工業項目上面,延後了基礎教育的普及與公辦學校的建立。

而隨着近兩年時間過去,鋼鐵開採、冶煉、武器加工等工業領域取得初步進展,限制教育發展的教師隊伍也因爲一批批自願移民的華商到來有了合適的人選,可以說當下的南里奧格蘭具備了發展教育的基本條件。

先軍事後民事,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南里奧格蘭的教育體制籌建同樣按照國家安全的需要調整先後順序,因此,在計劃中的辦學教育中,陸軍軍官學校爲最優等級,公辦基礎學校爲次一等級。

陸軍軍官學校劃歸總參謀部管理,學校教官和學員都屬於現役軍人,而基本公辦學校則由政府中的教育部進行管理。

教育部、財政部等政府行政機構正式設立已經有一年時間,但是真正發揮相應職責的機會卻很有限。

財政部副部長爲孫彬,不過孫彬出使南洋後,財政部的工作一直由劉樸兼任,而教育部副部長雖然已經有人選,但是因爲南里奧格蘭教育工作遲遲未開展,所以教育部副部長趙延只是空頂着名號,實質上卻忙着另外的工作。

“陸軍軍官學校的教育內容要與西方現行軍事教育接軌,學校缺少軍事教官等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現在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陸軍軍官學校的架子搭起來。

劉樸,你既然還擔着參謀長的職務,籌建陸軍軍官學校的事情就由你負責,在我從巴拉圭返回之前,儘量先把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批學員的問題解決。”

“隨營學堂有一百多名優秀畢業學員,職下推薦把他們作爲第一批軍校學員進行培養。”

“把他們和其它部隊應考者一起考察,能者上,劣者下,不要對他們有更多優待。”

“職下明白。”

“趙延,你是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長,你認爲籌建多少所學校爲好?”

結束軍校的話題,李明遠轉而對趙延提問道。

“殿下,南里奧格蘭現設立有新京、河西、永安、長寧、河套(佩洛塔斯)、興安(帕蘇豐杜)一京五縣,加上即將設縣的

若因維亞、弗落里亞諾兩縣,總共擁有八座縣城,依職下的看法,南里奧格蘭的讀書人數量雖然增加許多,仍然達不到在每個聚居地建立學堂的標準,所以先集中新移民中讀書人,在每個縣城設立一所初級學堂比較符合國內形勢。”

“劉樸,南里奧格蘭現在有多少未滿十八歲的華人?”

南里奧格蘭沒有適齡的上學華人孩童,因此李明遠把學堂目標人羣設定爲十八歲以下的青年華人。

“十四以上、十六歲以下華人三千人,十六歲以上、十八歲以下華人兩萬人。”

劉樸詢問身邊幕僚後,回答道。

“八所初級學堂,每所學堂教授五百名學生也不過四百人。”

李明遠輕聲呢喃,眉頭不由得皺起道“不行,十八歲以下的華人有兩萬多人,四百個學生名額太少。

趙延,想想辦法把學堂數量增加一倍,達到招收一千名學生的標準,你能不能辦到?”

“殿下,一所初級學堂配置十名講師,平均一個講師要教導五十名學生,而一般私塾先生教學,一個學堂爲二十名學生,再多的話也不過四十名學生,一個講師教導五十名學生已經是極限,學生再多的話,講師教學會很吃力。”

古代私塾教學每個學堂人數有限,趙延和孫彬都是落魄秀才出身,經歷過私塾先生的教學,所以對於每個學堂的學員人數限制有着直觀的認識,而李明遠則和他不一樣,李明遠小時候在農村長大,高中時擠在一個七八十人的教室裡上課,下意識裡認爲一個教書先生可以管理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名學生。

“國內初辦教育,一些困難要想辦法克服。”

李明遠輕聲安慰一句,繼續道“我明白一名教書教導五十多個學生的難處,不過南里奧格蘭的情況有些不同,聽課學員年齡偏大,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紀律性比適齡孩童強很大。

你要多做做教書先生們的工作,讓他們體諒國家的難處,努努力,每個教書先生負責七十個學生,再增加七所初級學堂,使學堂總數達到十五所。”

李明遠雖然用商量的語氣和趙延說話,可是說話的內容卻不容他更改,趙延猜想到李明遠心中的急迫感,只能接受任務,同時向李明遠爭取更多的授權。

“殿下,新移民的華人讀書人大部分選擇到政府部門做官,要想招收到足夠數量的教書先生,需要殿下授權職下強行徵兆新移民,希望殿下恩准。”

“初級學堂只是教授學生基礎的文化知識,爲了多增加幾百學生名額,使用強制手段徵兆教書先生於情於理不妥。

趙延,你的要求有些過分了。”

趙延硬着頭皮說完話,立刻遭到劉樸的反對。

“劉大人,職下也知道強行徵兆移民擔任教書先生不妥,可是不這樣做,職下確實招不到殿下要求的人數。”

劉樸一直是趙延的頂頭上司,面對劉樸的訓斥,趙延無奈辯解道。

“南里奧格蘭剛迎來海外華人兄弟們的移民潮,強行徵兆新移民對南里奧格蘭的聲譽影響不好,強行徵兆就算了。”

李明遠擺擺手制止住兩人的爭執,換了一種口氣道“實行初級教育不僅是讓兄弟們讀書寫字那麼簡單,新京城外、河西縣等地的鋼鐵廠、槍炮廠都需要有知識的工人操作,而這些工人除了先期挑選出來的華人學徒工人,一部分重要崗位工人都需要從初級學堂挑選合格的畢業生擔當。

現在的世界是科技主導的世界,哪個國家重視教育,重視科技,哪個國家才能崛起,滿清統治下的大陸閉關鎖國,即使進行洋務運動也只是表面上裝裝樣子,不可能真正使國家強大起來,我們國防軍千辛萬苦獲得一塊容身之地,更要迎頭趕上,學習西方科技技術,不能像以前一樣,把洋人的科技當做奇技淫巧,只學到皮毛而沒有學到核心。”

“職下目光短淺,沒有體會到殿下的苦心,還請殿下恕罪。”

劉樸、趙延見李明遠神情不虞,急忙彎腰行禮道。

“有能耐有知識的讀書人想做官不願當個清水教書先生是人之常情,一次招收一百多名合適的教書先生難度不小。”

李明遠將兩人挽起,心中思考片刻後,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我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可以規定新入職的教書先生教書滿一年後,有資格申請調任政府行政部門工作,而且對於教學工作良好的教書先生,政府在招收新官員時給予優先錄取。”

“教書先生有做官的資格,這樣一來,想應聘當教書先生的人一定會更多。”趙延附和道。

“學堂缺少教書先生主要還是因爲南里奧格蘭讀書人數量太少,職下希望殿下加大從南洋和大陸地區招收讀書人的規模,減輕國內人才缺乏的局面。”

劉樸比趙延考慮的更多,聽完李明遠的話後,直接建立道。

“孫彬在南洋乾的不錯,這件事還是交給他去辦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糧食自足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員選拔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七十六章 衝突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六十七章 會見威斯特上校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軍機構重組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九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四百五十五章 強盜的邏輯第二百零七章 洪春魁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軍競賽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百三十章 德國人 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內部不穩的巴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鮮女性移民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二百一十九章 教育發展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戰略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三百三十三章 醫藥領域現狀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二百一十四章 經濟貿易合作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戰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航運業 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國人的反擊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七十章四章 離開秘魯第九十四章 決戰前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八章 巴拉圭危局 完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整頓 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後發展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三百七十五章 年度發展彙報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八章 戰後總結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三百四十九章 1880年的結束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