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

建立正規軍校在李明遠一力主張下通過。

隨營學堂改名爲陸軍軍官學堂,學制暫定兩年,第一批學員以部隊中表現優秀的連排級初級軍官爲主,後續正規化後,學員招收改變爲自主考試的模式,招收範圍從部隊擴大到,所有具有一定讀書基礎的適齡青年都可以報名參加軍校考試。

軍校組織方面,設立軍政部、教官部、作訓部、軍需部、軍法部五大機構,同時在五大機構之上設立校長、教育長、教務長三職,負責管理軍校整體運行。

校長一職關係重大,李明遠打算親自兼任,而教務長一職的責任是在校長缺席時,代替校長行使管理軍校的義務。

國防軍中最適合擔任教務長職務的是劉樸,不過劉樸明確表示退出現役部隊後,暫時沒有合適人選。

教育長是僅次於校長、教務長的軍校第三人,職責範圍涉及軍校訓練的各個方面,需要有過硬的軍事技能和豐富的軍事經驗的將領才能擔任,國防軍成軍時間尚短,部隊軍官普遍年輕化,缺少有足夠軍事底蘊的將領,因此,對於教育長的人選,李明遠打算邀請普魯士陸軍將領擔任。

南里奧格蘭和普魯士在完成一宗大規模工業交易後,建立了正式的官方聯絡,在新京城中,普魯士將舊有的商業代表機構和軍方聯絡機構合併爲普魯士駐南里奧格蘭使館,並且派駐專門的外交官員負責處理兩國商業和軍事交流等事務。

在國防軍中,有兩百名普魯士軍官按照交易協定幫助華人訓練軍隊,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深入部隊一線參與士兵訓練的兩百多普魯士軍官已經工作了近十個月時間,距離一年的合同截止時間只剩下兩個月。

兩百多普魯士軍官分配到近四萬國防軍部隊中,平均一個普魯士軍官要負責管理兩百名士兵的訓練,在實際訓練中,因爲語言和文化習俗的不同,國防軍士兵和普魯士軍官發生許多矛盾,這些矛盾上報後,被李明遠全部壓了下來,兩百多普魯士軍官也在李明遠支持下,按照普魯士部隊的標準對國防軍進行戰術、操列、行進等方面的訓練。

接受新式軍事教育的改造過程是痛苦和艱難的,一千多名國防軍士兵在訓練中因爲牴觸教官訓練被處罰,還有三百名士兵嚴重違反訓練軍規,被開除出野戰部隊,轉到警備部隊服役。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適應過程,李明遠憑藉在戰爭中樹立的威嚴壓制住國防軍中的反對意見,經過十個月的訓練,原本散亂無章、依靠士兵拼命效死作戰的國防軍完成了向近代化國家蛻變的第一步,班、排、連小規模部隊作戰戰術,營團級中等規模合成作戰等戰術演練已成爲國防軍各部隊的基礎戰術素養要求,師級和萬人以上的會戰部署向、協調等戰術也模仿的有模有樣。

國防軍的訓練成果在李明遠眼中是卓有成效的,在視察部隊進行軍事演習時,擔任訓練任務的普魯士軍官常常誇讚華人士兵的服從性和堅韌性,認爲在部隊整體戰鬥力方面,國防軍具有成爲像普魯士陸軍一樣的強大陸軍的潛質。

對於普魯士軍官夾帶自我吹捧的肯定,李明遠只是微微一笑,沒有發表更多的意見。

華人具有吃苦耐勞、順從的民族特性不假,同時因爲滿清兩百多年的統治和腐儒士紳的洗腦教育,尚武和血性的民族精神缺失一樣很嚴重。

由金錢、優良裝備武裝起來的部隊只能保證戰鬥力的一個方面,具有流動性的社會上升通道和堅定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信仰纔是保證戰鬥力的根本。

全軍分田地以後,跟隨李明遠的華人擁有了成家立業的基礎,經濟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文化方面,南里奧格蘭禁止留髮辮、裹小腳,廢除流傳兩千年的娼妓制度,禁止強迫婦女賣淫。

三項改革制度中。廢除金錢鼠尾髮型和裹小腳沒有遇到多大阻力,國防軍在南里奧格蘭立國,不用擔心滿清政府的限制,剃掉辮子沒有心理壓力,而南里奧格蘭不多的女性都是歐洲白人後裔,她們沒有裹小腳的習俗,廢除裹小腳對她們沒有影響,可是廢除娼妓制度卻招致大部分華人的反對,包括國防軍中的一些軍官,都認爲食色性也是人之本性,南里奧格蘭男女性別比例原本就大,再宣佈禁止***豈不是讓那些沒娶上媳婦的華人青壯憋出毛病。

國內沸沸揚揚的反對意見,李明遠不能一點也不考慮,最後再三考慮下,做出一定性的妥協,廢除妓女制度的決定不變,在法令下達當日起,漢人和苗、侗等同屬華夏支系的華人女性不允許賣淫,未歸化的白人和其它亞洲民族女性需要在政府部門備案後,才能從事***活動,而且一旦外國女性選擇歸化爲華人,則失去相應資格。

除了明確頒佈的法令法規,在日常生活中,李明遠也以復興秦漢華夏文明的口號做出許多規劃,比如實行漢服樣式的改革,吸收西方國家和後世服裝樣式將寬口長袖的漢服改造爲方便製作和穿着的新式漢服,同時保留一部分古典漢服作爲民族禮儀服飾存在,用做重大慶典和國家祭祀的禮服。

還有鼓勵退役士兵養殖馬匹,將每年八月十五日定爲踏青節(南美春季爲八月),在踏青節時組織南里奧格蘭各地的賽馬活動,同時實行村民聯保制度,鼓勵華人學習火槍射擊技術,允許華人保留槍支武器防身。

以民族復興爲目的的法令政策紛紛雜雜有上百項,其中最李明遠最重視的就是最近頒佈,由他親自參與書寫的《論我的民族信仰》。

《論我的民族信仰》一書是李明遠吸收後世民族形成理論,寫作的一本系統論述國民特性改造和重塑的專業性書籍,

書中主要內容歸納爲三個方面:

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領袖。君主是國家的代表,代替國民行使國家權利。廣大人民要尊重君主,聽從君主和國家的領導。

三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樸素真理,建立以進化論爲基礎的哲學體系。以進化論爲理論依據,鼓勵國民樹立尚武、尊崇科學知識、獨立自強的個人價值觀念。

民族的纔是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未嘗有民族內訌分裂,壓制主體民族而強大的國家,

奧匈帝國是一個以德意志人爲主體的國家,在將捷克、匈牙利等民族糅合成一個國家後,國家統治者爲了做到所謂的民族平等,規定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同樣爲官方語言,在德意志人和少數民族混居的地區,優先選拔少數民族作爲官員和公司職員。

奧匈帝國壓制主體民族、過分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不僅沒有獲得他們的認同,反而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意識:“你們不是說要民族平等嗎?既然是民族平等,我們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不過分?中央政府不能干涉我們的軍事政治,我們要擁有獨立的自主權,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政府……”

民族平等的口號喊出來後,少數民族便要求更多“合理”的要求,而作爲中央政府,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受困於複雜的民族問題,一次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奧匈境內的少數民族加入敵對國與奧匈帝國作戰,奧匈國內的各少數民族政府也陽奉陰違,抗拒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結果顯而易見,奧匈帝國戰敗解體,各少數民族達成了獨立建國的要求,而原本是國家主體的德意志人只剩下一塊小小的奧地利,散亂在其它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德意志人成了新的少數民族,不過不同的是,新成立的那些國家可不會把德意志人當做大爺高高捧起,而是毫不猶豫的驅逐出境,兩種迥異結果卻是令人唏噓。

李明遠來自後世,見識多了各種關於民族問題的鬧劇,什麼漢族是文化民族,宣傳漢服是極端民族主義啦,說復興漢族的人是憤青傻瓜了,各種奇聞異言大行其道,反而有十多億人口的漢族成了輿論上面的弱者。

當時的李明遠不過是一個朝不保夕的僱傭兵,沒有能力也沒興趣與那些人爭論。

不再其位不謀其責,國家大事自有官員們負責,一個普通的僱傭兵即使再憂心國事也不過是多此一舉,不僅不會被人理解,反而遭到其他人的笑話。

而重生來到一百多年前,李明遠成了一國領袖,手中有了改變華人命運的力量,自然不願意後世的事情重新在自己一手建立的國家重演,因此,結合工業時代的要求,配合華夏先民留下的優秀文化傳統,改造出一個統一和適合華夏民族的民族信仰就成了十分必要的事情。

《進化論》自1859年出版至1869年有十年時間,其中提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被很多西方國家推崇,而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殖民帝國已經在幾百年前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論我的民族信仰》自書寫至正式成書歷時約五個月時間,在創作期間,爲了讓普通的華人能夠理解書裡的內容,李明遠先後刪改三次,去掉了大量複雜不易理解的部分,將一些專業性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出來,到了最後成書時,二十多萬字的初稿只剩下七萬字。

第一版發行日期定在八月十日,經過二十多天發行後,在國防軍部隊中引起不錯反響,兩天前,由李明遠和國防軍高級軍官共同商議決定,將《論我的民族信仰》作爲軍隊必讀讀物,列入規劃中的軍校教材,同時在國內的普通華人中進行推廣閱讀,在每個華人定居村落設立一個宣講員,負責爲華人們講解《論我的民族信仰》的知識內涵。

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一百六十四章 下南洋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九十九章 玻利維亞事了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三百五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二百九十二章 留美幼童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四十章 夜謀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穩定人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二十章 傳遞情報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匯聚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變故 二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軍機構重組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三百二十一章 和談成功,戰爭結束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二百四十一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二百零四章 延遲的南洋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面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一十章 大勝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國士精神第七章 羅林山第二百零六章 祭拜先烈第二百四十六章 巴西黑人叛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三百八十章 童子營制度推廣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四百零六章 少壯派軍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一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設第三百八十三章 南太平洋島嶼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四十八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九章 葉成林第四百四十四章 工業產業以及航運業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業母機、貴族制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政變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三百八十四章 排華與覺醒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離準備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聖菲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無煙火藥第二章 開始複習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永福歸順第八十三章 談判破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應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