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

七月十日,劉永福帶領剩下七百餘老幼青壯抵達錦普,親自拜見孫彬表示投靠之意。舊日好友回心轉意、投靠國防軍。孫彬十分欣慰,當下授予劉永福第七獨立營營長職務,統領四百名士兵,而沈福山則被抽調至廣寧軍總部任職,負責協助孫彬管理兩省地方事務。

下龍之戰和隨後進行的佔領安南北部沿海三省的作戰行動讓廣寧部隊繳獲了不少武器和物資,這些繳獲武器中除了留下一千三百支性能完好的老式火槍,其他武器都賣給了吳亞終換取他控制區內的華人青壯。

人賤槍貴,流落在安南的華人流民總數超過百萬,在孫彬和國防軍沒有抵達安南前,農民武裝頭目和安南部隊都視普通華人流民爲獲取利益的工具,農民武裝頭目在面臨安南軍隊圍剿時,召集控制區內的華人流民,發放一些簡陋的冷兵器讓他們充當炮灰消耗安南軍隊的力量,然後再率領手下核心武裝發起反攻,打破安南軍隊的圍剿。

華人流民都是一窮二百的底層百姓,當農民軍武裝頭目利用流民炮灰佔領安南一處地方後,流民的待遇絲毫不會得到改善,繳獲的財務被農民軍高層瓜分,控制區內的田地依舊交給當地豪強以換取他們的支持,而普通流民爲了生存,在農民軍頭目的組織下,租種當地大戶的田地,繼續受到地主的壓迫。

倘若農民軍頭目給普通華人流民還留有一條活路,那麼安南軍隊則是要置他們於死地,安南軍隊打不過組織起來的農民軍武裝,碰到小股華人流民往往全部屠殺乾淨,然後用他們的人頭向上頭冒領功勞。

濫殺無辜,冒領功勞是安南部隊常用的手段,上面官員爲了安撫部隊,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矇混過去,也因爲安南軍隊的濫殺,導致各支華人流民結寨自保,和安南部隊作戰時也十分英勇。

特殊的戰亂環境造就了安南境內華人流民吃苦善戰的能力,百萬華人流民中青壯佔到近一半數量,那些身體病弱的老弱大多在戰亂中死去,因此要想在安南招兵難度不大,困難的是糧食物資和武器的缺乏。

安南地少人多,百姓普遍貧困,官府稅收有限,糧食物資因爲戰亂短缺嚴重,而武器面臨法國封鎖,獲取難度大。

在一般的華人武裝勢力中,三五百人的青壯能夠擁有一二十支後膛槍已經算是非常不錯,而像吳亞終這樣聚衆萬人的大武裝勢力,手中後膛槍數量攏共不超過三百支,其中還有一百支是孫彬派人送給他的禮物。

兩千多支老式火槍性能雖然比不上後膛槍,和主要使用冷兵器爲主的各農民軍武裝相比也是了不得的大手筆。而孫彬爲了多招攬一萬多華人流民,甘願付出兩千多支火槍和吳亞終交換,消息傳到其他地方華人流民口裡,都對孫彬交口稱讚,也由此引發了投奔廣寧軍的遷移大潮。

公平交易,各取所需,孫彬通過付出兩千支淘汰火槍的代價,在安南各部華人勢力中打響了名聲,收穫了南里奧格蘭急需的華人人口,而吳亞終則獲得了武器糧食,表面上看兩方誰也不吃虧,而實際上因爲吳亞終挫劣的手段,麾下旁系武裝都對他深感不滿。

吳亞終獲得糧食和火槍後,直接大手一揮,把一千五百支火槍分配給麾下嫡系部隊,然後把剩下的五百多火槍和嫡系淘汰的磨損嚴重的五百支遂發槍分配給旁系部隊,而糧食也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只發放足夠三五天食用的糧食給旁系部隊。

交換出去的青壯旁系武裝佔了絕大部分,而輪到分配武器物資的時候,每支旁系武裝只分到很少一部分。

矛盾不是一天積累而來,吳亞終意圖放棄安南根據地,反攻太平府的已經招致大部分人的不滿,而分配物資武器時又不加遮掩的偏向嫡系部隊,旁系農民軍武裝的不滿積累到一個臨界點,只需要一個引子,爆發的其他農民軍武裝頭目們就會把吳亞終炸的粉身碎骨。

這個引子沒有讓農民軍頭目們等太久,葉成林奉孫彬的命令,暗中潛進高平城中,聯絡了三四個有交情的農民軍頭目,幾人一番訴苦交談,達成了趕吳亞終下臺的決定。

七月十四日夜晚,爛醉熟睡的吳亞終被護衛叫醒,告訴他底下的人全都反叛,城裡面只有四百多守衛吾亞終的農民軍士兵還在繼續抵抗。

щшш. ttk an. co

部下反水,吳亞終一直擔心的事情成爲現實,不待他召集分佈在城內其他區域的嫡系增援,

陸之平、黃付盛等農民軍頭目帶領的部下就攻進內宅,俘虜了吳亞終。

吳亞終被俘,還在抵抗的農民軍武裝迅速放下武器投降,短短一夜時間,終橫雲桂、安南邊境數年的吳亞終淪爲俘虜,失去了對高平上萬華人武裝的控制權。

吳亞終在農民軍中名望深重,因此被俘虜之後只是被軟禁了起來,沒有被當衆處死,吳亞終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是失去對部隊的掌控,即使以後能夠逃出去,也不可能對其他人造成威脅。

順利接收吳亞終留下的地盤,陸之平、黃付勝等農民軍頭目按照事前約定,四千願意投靠廣寧部隊的農民軍武裝帶着兩萬老弱離開高平省,趕往廣寧軍控制的諒山省。

而陸之平、黃付盛兩人被剩下近五千農民軍推舉爲正副統領,負責統帥留下來的農民軍武裝。

處理完內部的權力分配,陸之平、黃付盛兩人接受葉成林提出的意見,主動投靠順化朝廷。

七月二十日,順化朝廷和農民軍達成招安協議,農民軍退出北江、河陽兩省,順化朝廷承認農民軍對高平省的控制,策封陸之平爲高平總督,黃付盛爲副總督。

陸之平、黃付盛被招安消息傳出不到三天,黃崇營接着被順化朝廷冊封爲從三品指揮使,負責原本的根據地老街省境內的孟康、保勝兩縣,其他一些被招安的華人武裝根據勢力大小,紛紛被冊封爲正四品管奇、從四品宣慰使、騎都尉、五品防守尉等安南武官職位。

困擾安南多年的華人武裝紛紛被招安,安南軍隊得以抽出更多力量對付境內本土叛亂勢力,七月末,最後一支成規模的叛軍被擊潰,安南軍隊成功收復被叛軍佔據的省份,平叛作戰隨之結束。

第二百二十七章 剛果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二百七十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文彩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一百四十一章 機器設備類別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六十八章 演習開始前第三百八十五章 風華正茂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組第三百四十二章 閱兵與大婚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頓風暴 完第五十二章 落日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四十八章 滲透戰術教學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十四章 山谷伏擊一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進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飛龍島危局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險者的天堂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馬尤二第四十七章 閒聊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南變故 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叢林槍聲第四百零七章 少壯派軍官 二第五十四章 狩獵第六十九章 總統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四章零四章 大朝會 完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使普魯士與增援華人海盜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七十三章 俘虜達丁尼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戰上第二十六章 激戰三第九十七章 和談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末路 完第二百一十章 洪門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尋釁海軍十年建設(書友北風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一百五十章 整體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四百二十三章 潛水艇第七十五章 遭遇玻利維亞土著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歧與共識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四百四十七章 航運業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巴拉圭亂局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關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軍艦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南洋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將 下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遠征結束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國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況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洋局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第二百四十章 巴塔哥尼亞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個十年計劃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三百三十章 投靠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國人 二第二百六十 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