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礦場到手

1869年一月二十三日,烏爾基薩政變成功的消息傳到南里奧格蘭,李明遠隨即啓動事先準備好的應對方案,一月二十六日,南里奧格蘭宣佈阿根廷部隊無故侵佔邊境有爭議地區,國防軍將發起收復國土行動,宣言公佈幾個小時後,準備妥當的第二混成旅士兵在八門105 毫米榴彈炮支援下,發起攻佔聖哈維爾鐵礦的作戰行動。

聖哈維爾因爲在七年前發現鐵礦成爲阿根廷部隊的一個駐軍區,不過當地的常住人數只有兩千軍隊和一千多礦場工人,沒有修築常備的永久性工事。

第二混成旅部隊發起進攻後,一天之內佔據聖哈維爾除了鐵礦之外的所有地區,而除了五百多駐紮在鐵礦外面的阿根廷部隊被消滅,剩餘一千五百士兵和一千多工人全部龜縮在鐵礦廠區的工事內抵禦國防軍士兵的進攻。

鐵礦場裡留有阿根廷修築的一道應急工事和兩座碉堡,一千五百阿根廷士兵和緊急組織起來的一千礦工嚴密佈防在礦場的三個主要進出口,兩次試探性進攻失敗後,第二混成旅指揮官放棄強攻,而是把分散的八門105毫米榴彈炮集中起來,專門轟擊一處礦場入口。

炮聲不間斷轟鳴,在半個小時後,炮兵部隊用三個基數的炮彈轟破阻礙在入口的一處堡壘,然後一個營的突擊部隊立刻從突破口發動進攻,擊敗試圖再次組織陣地的阿根廷部隊,爲後續部隊奪取了一道行軍通道。

倚仗的碉堡和防禦工事被突破,鐵礦場區的阿根廷部隊很快喪失繼續抵抗的信心,在國防軍士兵全面進攻和招降口號宣傳下,一千多阿根廷士兵和礦工迅速放下武器投降,聖哈維爾戰鬥歷時十個小時結束。

完整接收聖哈維爾鐵礦場,第二混成旅部隊停止前進,暫時駐紮在鐵礦場擔任防護任務。

聖哈維爾鐵礦場入手,李明遠立刻派出代表和阿根廷人談判,給出用聖佩得羅西部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換取聖哈維爾方圓兩百平方公里的條件。

國防軍在一個突然時間加入戰爭,導致阿根廷部隊還沒有抵達聖哈維爾,戰鬥就已經結束。

國防軍奪取聖哈維鐵礦和烏爾基薩奪取安特列里奧斯省先後發生,外部還有巴拉圭挑釁,阿根廷總統薩米恩託和米特雷考慮再三,被迫答應國防軍的土地交換條件,用以穩定阿根廷國內局勢。

兩地交換是在暗中進行,李明遠在得到阿根廷方面的迴應後,於一月三十日撤出聖佩得羅西岸地區守軍,轉交給費爾納手下部隊。

交換協議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除了米特雷等人擔心樹敵過多的因素外,烏爾基薩和費爾納的支持態度也佔據重要影響。

華人部隊介入戰爭,阿根廷方面最壞的處境是喪失一部分領土,不會對他們的統治造成直接危害,而費爾納尤其是烏爾基薩重新掌權,他們的反對力量纔是對米特雷兩人最大的危害。

如果兩人執意與南里奧格蘭開戰,無論戰爭結國如何,都會給烏爾基薩奪權創造條件,因此,在表面上並不吃虧的領土交易上面和華人死磕和維持自身統治兩個選擇面前,米特雷和薩米恩託理智的選擇了後者。

領土交換過後,阿根廷立刻宣佈收復聖佩得羅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於聖哈維爾則一筆帶過,模糊處理。

領土交易在阿根廷方面的故意淡化下很快消失在輿論之外,而和巴拉圭的爭奪戰爭則佔據了阿根廷人的主要注意力。

伊斯提加力送出的親筆信成了攪動巴拉圭政局的一顆石子,小洛佩斯看到他的來信後,稱王改制的心思迅速在心裡紮根,伊斯提加力的信先是傳閱到巴拉圭幾個主要將領手裡,然後政府官員、普通士兵也得到更改國家制度的消息,實行君主制在短短一週之內成了亞松森街頭最炙熱的消息,普通百姓和基層官員都在討論實行君主制的利弊,發表自己的意見。

亞松森發生的事很明顯是小洛佩斯爲自己稱王改制做出的輿論宣傳,先在國內營造出百姓支持君主立憲的現象,然後利用前線勝利的消息爲自己稱王鋪路。

亞松森在進行關於君主立憲制討論的同時,一批批分散駐紮的部隊卻在暗中集結,然後就在衆人被亞松森熱鬧的局勢吸引住的時候,小洛佩斯卻在總統府與三十多名軍政高官會談。

“君主立憲制是當今各國主流政治制度,我要改行君主制不是爲了個人富貴,是爲了巴拉圭長久利益考慮,今天把各位將軍召集起來,就是想聽聽大家對實行君主制的看法,各位儘管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我都不會怪罪。”

街頭小巷關於君主制的討論他們自然聽在耳中,前幾日伊斯提加力的親筆信,在做的巴拉圭將軍們也都親自看過,不過前兩次的動作或許有試探的意味,而今天小洛佩斯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就是要逼着他們明確表態了。

“玻利維亞、秘魯、阿根廷幾國學習美國人實行共和制,結果是國內大小軍閥遍地,國家總統的選舉不是依靠平民選票產生,而是哪個軍閥勢力大、兵力多,哪個軍閥上臺。

南美州各國獨立有四十多年時間,在四十多年時間裡,除了巴西和咱們國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叛亂事件,秘魯、玻利維亞、甚至和我軍爭奪米西奧內斯省的阿根廷,哪個國家不是隔幾年發生一次政壇地震,國家總統頻頻換人,國家發展的長久規劃得不到持續執行,國家實力一直停滯在過去的水準。

所以我認爲共和制度根本不適合目前的南美大陸,我支持廢除共和制,讓總統當國王。”

拿破崙三世在法國總統位子上成功上位爲法國皇帝,現在法國沒有經歷普法戰爭慘敗,外表強大的法國是名副其實的歐陸第一大國。

法國由共和制改變到君主制,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國實力強大,綜合實力可以和英國比肩。

一面真實的鏡子放在巴拉圭將軍們跟前,他們不難做出選擇。

除了伊斯提加力在前線脫不了身,掌握巴拉圭主力部隊的將軍們都在大廳裡,他們都明確表態支持小洛佩斯加冕爲巴拉圭國王。

有六名政府官員作爲官員代表參加了小洛佩斯召開的會議,他們考慮問題比將軍們耕全面,巴拉圭獨立一來一直實行共和制,平民們習慣了共和制的生活,突然間實行君主制可能導致國內局勢混亂。

文職官員的擔心小洛佩斯有考慮到,改變制度會引起一羣既得利益階級德不滿,不過他不在乎,只要塔帶領下德巴拉圭能夠一直獲取勝利,軍隊格底層百姓就會全力支持他,而那些老頑固們如果不識時務,小洛佩斯不會手軟,會果決派遣軍隊鎮壓他們,巴他們的土地財富分給自己的親信部下,創造一個支持他的新貴族團體。

總統府會議更多的像一個形式,除了兩個官員提出些擔心的問題,其他人全部支持小洛佩斯的決定。

會議結束,小洛佩斯指派幾個親信官員將領留守亞松森,自己帶領十多名親信將領,悄悄會和五千部隊,然後增援伊斯提加力。

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突變,巴西求和!第三百零五章 基斯馬尤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一百四十章 船隊歸港,成立外籍軍團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法國反應第四百六十五章 應對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三章 佔領礦場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軍購艦方案 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四百四十二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叢林槍聲二第二百三十章 剛果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英國反應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四十四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佔據托爾蒂島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三百零一章 外交事務安排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接收軍艦第一百零八章 解決灘頭戰鬥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三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談完成,初步安定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三百一十四章 第一次和談破裂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章 留學生第二十一章 出兵阿雷基帕第一百零六章 俘獲鐵甲戰艦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少壯派 下第一百七十章 招攬華人武裝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二百三十九章 霸業之基第二章 暴動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一百八十一章 勢力倍增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三百二十五章 印度勞工問題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馬尤 完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三十二章 召見盧斯圖亞特第一百九十三章 營地失守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一百八十三章 後續一第六章 杜拉亞礦場第四百二十二章 電力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個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貧民第三百七十章 降將身死第四章零五章 蘭芳、宋卡發展情況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三十六章 敲定武器交易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暴雨下的飛龍島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平島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開啓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三百三十六章 鐵路交通第二百五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章 消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三百五十三章 尋釁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三百五十五章 輕視第九十六章攻城受挫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發展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