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

運輸華工的行動持續了兩個多月時間,在這期間,李明遠拿出大筆繳獲的銀元和一部分庫存黃金,用高於市價一點五倍的價格僱傭運輸商船,英國、荷蘭、比利時,甚至正在的平叛的西班牙商船來者不拒,只要船隻噸位高於五百噸,李明遠都出錢僱傭。

運輸華工看似利潤薄弱,其實從加勒比海域到南里奧格蘭跑一趟船,利潤在百分之兩百以上,而且南里奧格蘭方面是以市價的一點五倍價格支付僱傭商船費用,各國船隊的利潤率只會更高。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航海業成功最賺錢的暴利行業,從早期的非洲三角貿易,到稍後的掠奪殖民地的礦產資源,出海的歐洲商船隻要能夠成功往返一趟,獲取的利益往往是幾倍甚至十倍。

進入十九世紀,英國爲了穩固殖民地秩序,從殖民地獲取更多利益,宣佈禁止奴隸貿易,稍後法國、美國、荷蘭等國相繼其後廢除奴隸制度。

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資源豐富,人口數量稀少,沒有了奴隸貿易,礦場和種植園得不到充裕的勞動力,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後的美洲國家找到一個替代方法,以契約勞工的方式騙取華人出海,充當新的勞動主力。

每年近十萬的華工出海促進了南美和大陸之間的航海貿易,數百艘苦力船滿載華人航行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把從大陸騙取的華工運輸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海水過處,皆有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漂泊流浪是被動的無奈選擇,在航海過程中,一艘苦力船上往往裝載三四百華工,他們擠在苦力船下層,每個人肩膀相接,沒有躺下來休息的地方。

空間狹小、居住環境惡劣,許多華工在途中死在船上,然後被丟下海成爲魚類的食物。

能夠活下來的古巴華工都經歷過難以想象的苦難和艱辛,而在回到南里奧格蘭的途中,李明遠不希望他們再遭受出海時的折磨。

高出市價的價格僱傭商船,李明遠同時要求每艘商船不得搭載超過標準人數的華工,而且要保證船上華工有休息的地方。

要用盡量少的時間完成運輸華工的行動,不可能給華工提供非常好的船上環境,不過一人之地的休息面積,乘船華工的飲食和身體健康卻要得到基本的保障。

在南里奧格蘭的時候,李明遠一直關心着運輸華工的行動。

第一批大規模運輸船隊帶着二點五萬華工返回後,爲了提高運輸效率,從各個國家僱傭的船隻不再以大船隊方式統一行動,而是以十幾艘大中型船隻組成小型船隊,一旦上船的華工人數足夠,小型船隊就立刻出發。加勒比海域盤踞的大規模海盜勢力被陳森等人剿滅,小規模的海盜對付攜帶武器的運輸船隊構不成威脅,分散的小型運輸船隊航行在加勒比海域不需要擔心。

大筆花錢換來大部分古巴華工安全抵達南里奧格蘭,滯留在古巴島上的小部分華工也集結在十多個臨時安置點,將在隨後一個月內離開古巴島。

大部分巴西士兵被釋放,他們以前從事的建築工作交給先期抵達的華工負責。

新京(阿雷格里港)地區,一棟棟中式木屋整齊排列在舊城區外面,木屋外圍,一道兩米多高的新砌城牆環繞一圈,將舊城和木屋包裹在內。

新京是南里奧格蘭的行政和軍事中心,巴西人建造的城市面積狹小,容納不了匯聚在新京附近的駐軍和退役士兵,因此,新的城市擴建工作在普魯士專家抵達後很快啓動。

新的城市佔地面積約七平方公里,主要規劃爲普通百姓住宅區、軍隊駐紮區、政府部隊駐地、輕工廠商業街區四個區域,至於手下將領要求建造王宮的請求,李明遠則沒有答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工業、運輸華工……建國初期要投入大量資金的地方很多,這個時候修建王宮得不償失。

否決修建王宮的建議,李明遠繼續住在巴西人留下的城堡裡,劉樸、孫彬等人則把住宅安在城堡附近,方便他們向李明遠彙報國家事務。

木屋外圍的工地上,約一萬多先前抵達的華工在搬運水泥、磚塊,修築城牆。

水泥廠和磚廠建立在十多裡外的一座山腳下,由普魯士專家指導華工建設起來。

一萬多華工一部分負責從十多裡外運送磚塊水泥,一部分負責攪拌水泥、建造城牆。兩部分華工分工明確,廣闊的工地上面到處是有序的勞動場景。

李明遠穿着普通的黑色軍裝,和孫彬等人來到工地查看。

工地中央是一處二十多平方的水泥堆,十多個華工正一邊潑水一邊用鐵鏟攪拌石灰。

李明遠走到水泥堆前,發現十多個華工都是光着腳踩在水泥上勞動,當下制止道:“水泥有腐蝕性,大家穿上鞋子,不要光着腳攪拌水泥。”

話聲落下,十多個正在勞動的華工目光一齊聚集在李明遠一行人身上,穿着軍裝,身邊還有不少護衛,華工們把李明遠當成了一個國防軍軍官。

“大人,官府給我們每人發了一雙布鞋,布鞋都是新的,我們不想把布鞋弄壞了,所以乾脆光着腳攪拌水泥石灰。”

一個戴着白色頭巾的漢子開口解釋道。

水泥具有腐蝕性,布鞋踩在水泥漿裡很容易損壞,李明遠明白這個道理,不過看着華工們爲了節省一雙鞋子,光着腳勞作,他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修築城牆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總是光着腳勞動對你們身體傷害很大,這樣吧,我讓工廠製造一批防水膠鞋給你們,以後你們穿着膠鞋勞動不用擔心腳被3水泥腐蝕。”

“世子,什麼是膠鞋,職下怎麼沒有聽說過?”普魯士人幫助成立的工廠有紡織廠、製衣廠、布鞋廠,不過卻沒有連着廠。因此,孫彬感覺奇怪不解。

“沒有膠鞋?巴西是橡膠原產地,從橡膠樹中提取的橡膠可以製造膠鞋、輪胎等多種基礎工業產品,南里奧格蘭屬於巴西,理應生長有橡膠樹。”

李明遠先是詫異,然後慢慢思考,才明白事情的關鍵,巴西人爲了壟斷橡膠生產的利益,禁止橡膠種子流出到其他國家,這個時候橡膠只有巴西纔有,其他國家想要獲得橡膠原料,只能向巴西購買,後來1876年英國商人偷偷從巴西帶出幾千枚橡膠樹種子,移載到馬來半島,纔打破巴西人對橡膠的壟斷。

橡膠原料來源有限,汽車等機械還處於探索階段,歐洲國家因此沒有發展出系統的橡膠產業鏈,膠鞋也沒有投入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1839年美國人固特異發明了橡膠的硫化法,解決了生膠變粘發脆問題,使橡膠具有較高的彈性和韌性,橡膠才真正進入工業實用階段。因此,天然橡膠才成爲重要的工業原料,橡膠的需要量亦隨之急增。

膠鞋生產工藝簡單,而橡膠的彈性問題也被固特異在三十年前解決,阻礙膠鞋大規模生產只剩下原材料問題。

橡膠壟斷在巴西人手裡,歐洲國家想獲取大量橡膠原料花費成本高,無法形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可是這些問題在李明遠眼中恰好是優勢,南里奧格蘭和聖卡塔琳娜州在巴西境內,當地環境適宜橡膠樹生長,他不相信四十點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沒有橡膠樹。

橡膠生產加工生產技術已經成熟,隨着工業化進城加快,往後的一百多年,橡膠都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工業原料。距離橡膠移載到其他地區並且形成大面積的種植園規模最少還有十年時間,南里奧格蘭剛好利用橡膠流出前的時間差,大規模發展橡膠工業,利用先發優勢確立橡膠工業的優勢地位,這樣一來,即使橡膠種子提前被其他國家獲得,也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規模化種植,滿足工業生產需要。

無意中的視察工地讓李明遠發現了一個可以給南里奧格蘭帶來巨大回報的新產業,草草和工地上的華工閒聊幾句,李明遠回到住處,立刻安排人手探查南里奧格蘭境內橡膠分佈狀況。

搜尋橡膠情況的人手派出去不久就帶回了李明遠想要的消息,在新京西面叢林中,分佈着上千株野生橡膠樹,派往其他地方的士兵也先後帶回發現橡膠樹的消息。

新京西面一處樹林裡面,李明遠和劉樸、孫彬等人穿過士兵開闢的小路,繞過遍佈的灌木叢,來到一棵高大的橡膠樹下面。

“世子,這就是您派人尋找的橡膠樹?”

孫彬看着眼前三十多米高的大樹,感覺和當地遍佈的蘇木、苦木等樹沒什麼區別。

“來,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李明遠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輕輕在橡膠樹上劃出一道口子,然後一股乳白色的粘液立刻從樹木傷口處流出。

孫彬向前用手沾上一抹乳液,剛要放在口子試嘗一下,就被李明遠阻止,

“橡膠液有毒,雖然不會致命,但是誤食之後會腹痛幾天。”

乳白色的液體就像椰汁一樣,孫彬沒想到它會有毒,趕忙把放在嘴邊的手指拿開,訕笑道:“多謝世子提醒。”

“無妨,以後小心點就行。”李明遠擺擺手,然後繞着周圍橡膠樹轉了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

“橡膠樹壽命約六十年,這棵橡膠樹樹齡約二十年,正是產生橡膠液的旺盛期,還有附近一片樹林,橡膠樹總共約有三百棵,樹齡二十年以上的有一百三十多棵。”

李明遠有些欣喜的介紹道:“巴西人只會從野生橡膠樹上割取橡膠液,不僅獲得數量有限,而且還會導致很大浪費,咱們不能學巴西人,橡膠樹是一棵搖錢樹,一定要好好利用才行。”

“世子,咱們以前都沒有接觸過橡膠樹,自己人弄會不會對樹造成傷害?”

劉樸問道。

“不用擔心,南里奧格蘭環境和土壤都適合橡膠樹生存,讓兄弟們小心一點,把橡膠樹幼苗移載在開闢好的荒地上,再定時澆水看護,樹苗就可以成活。”

橡膠樹除了對生存環境有些特別要求,移載種植方面和普通樹木差不多,不需要多餘的人工護理。

巴西人獲取橡膠液時,大多直接用斧頭砍伐樹身,幾次砍伐過後,橡膠樹大多會因被破壞嚴重死亡,或者樹木受損,橡膠液產出嚴重下降。

巴西人獲取橡膠液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做法,李明遠不會去做,而是採用一種更高效的方法,即可以獲得足量的橡膠液,也不會危害橡膠樹的生存。

這種方法是1887年,新加坡一個植物園主發明的,在原割口上重複切割獲取橡膠液,不傷害橡膠樹的形成組織區,使一棵橡膠樹可以連續幾十年提供橡膠液。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國終結第四百六十章 英國公使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南事了第八十五章 後續部隊情形第一百九十五章 破城第七章 羅林山海軍十年建設下(書友北風著)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三百六十七章 太平降將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三百一十三章 對英和談第四百五十一章 恩卡納西翁第一百三十七章 賀炎良的春天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二百三十一章 剛果四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七章 羅林山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躍發展的十年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故人相見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三缺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二百五十八章 應對與佈局第二百零二章 橡膠工業與自行車第七十九章 俘虜逃跑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起第四十章 夜謀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三百三十一章 時代印記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十六章 建國地點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的國將隕落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華 完第四百四十章 裝甲戰艦時代來臨第八十七章 戰鬥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四百五十章 戰啓第二百三十六章 德國軍官代表團第十一章 狙擊比試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卡納西翁 完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五十一章 熱血宣言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亞里卡 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國 完第四百五十六章 無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佈局與準備第二百八十六章 部署第二百四十八章 巴西局勢發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465章 無題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題第九章 實力擴增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地居民處理辦法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劉永福的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統一阿根廷第一百六十章 南洋攻略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第四十九章 商討訓練方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盜第一百八十九章 貸款博弈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灘頭第四十六章 授軍旗第一百四十二章 農業第六十一章 華人海盜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門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四百七十章 亞松森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礦產資源開採與電力第三十章 秘魯軍馬場第二百章 改造國民性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軍競賽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巡遊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第二百零五章 去宗教化第九,二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三百五十章 人口增長與融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出口貿易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