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

琉球海戰的事讓大明嚐到了不少甜頭,至少皇家織造局和皇家工業公司在琉球是賺了一大筆錢。

但是,鄭芝龍對於他鄭氏海盜歸附大明一事卻依舊曖昧不清,熊文燦仍舊未能完全勸服鄭芝龍歸附朝廷,雖然跟朱由校對於一些條件一直不肯妥協退讓有關,但也說明鄭芝龍也有依舊要稱雄海上的心思。

朱由校不清楚南邊關於海洋權益的爭奪到底是以談判解決還是最終依舊會訴諸武力,但他不得不做好最壞打算,那就是鄭芝龍會鋌而走險,寧願與朝廷宣戰也不願放棄自己現有的勢力回鄉做個富家翁。

如果一旦鄭芝龍真的要逼得自己動用武力,那麼到時候自己在北邊的用兵就得相對減弱,要想以較少損失滅掉滿清,就不能把這些漢奸逼得太緊。

甚至可以學學太祖朱元璋,在一統天下之前對自己本來所厭惡的豪強地主是百般遷就甚至是包容,但一旦坐了天下,就可以來個秋後算賬。

而對於這些漢奸,自己也一樣可以來個秋後算賬。

但朱由校不確定日後這些人會不會趁機搞髒搞臭自己的吏治,並因爲結成新的團伙,而使得自己不好輕而易舉的秋後算賬。

秋後算賬太費腦力了,與其到時候想辦法除掉這些社會垃圾,倒不如現在想想辦法,一勞而永逸。

錢謙益因爲籌備會試一事而也在此刻來到了朱由校面前彙報,對於科舉,朱由校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改動,甚至連內容也沒有改動,只是要求會試錄取時務必將舉子們的策論擺在要位置。

畢竟直接拿科舉開刀會打亂整個大明社會的穩定系統的,也會徹底失去天下讀書人的心,甚至還會因此失去百姓們的心,因爲天下百姓現在也依舊是靠這個實現階層跨越呢。

不過,錢謙益來了這裡,朱由校便乾脆將心中的疑惑告知給了這個真太監假文官。

“事情就是這麼回事,朕不想這個叫鮑承先的漢奸能有什麼好下場,但也不能讓寒了這些投靠建奴的漢人的心,你可以何良策?”

朱由校問後就躺在了軟榻上,眯起眼來,連續數日的暴躁與不安讓他的肝火較旺,以至於眼睛也有些惺忪睏倦。

甚至現在,他也已經有些煩躁,心想也不知道這世道是怎麼回事,與明初明中名臣輩出不同,如今到了這個時候,這人才的出現率也跟氣候一樣開始變得糟糕,能拿主意的大臣是少之又少。

也就李明睿在計謀方面稍有長項,當年剷除山東孔門就是出自此人。

一想到此,朱由校現在有些後悔讓李明睿去嶺南幫熊文燦與鄭芝龍談判,畢竟李明睿那傢伙是級腹黑型的,他要是在這裡,沒準真能給自己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詭計來。

看着錢謙益一臉茫然的樣子,朱由校就更加來氣,這錢謙益好歹以前也是東林魁,但本人除了善於搞點內部鬥爭和寫幾歪詩然後不是那麼有節操以外,作爲一內閣大臣,碰到這種涉及到這種國家層次的謀略時卻不及李明睿十分之一。

錢謙益心裡本來也很竊喜,他的長處是察言觀色和見風使舵,他自然知道平素還懟當今陛下幾句的李明睿之所以還深受陛下朱由校倚重,就是因爲這李明睿在謀略上無人能及,能解決陛下朱由校很多沒法解決的問題。

要不然,李明睿進諫陛下殺掉海蘭珠一事也不會讓陛下就此輕描淡寫的揭開不提,要是換成別的大臣,即便是不死也會被配到大西部搞教育去。

錢謙益很想代替李明睿這個作用,所以現在在朱由校問了之後,他就開始絞盡腦汁的去想該如何想到個讓陛下滿意的方案,而且還得出乎陛下意料之外,不能說陛下自己都能想到的。

平素只會算計誰會升官誰要降職的錢謙益見陛下朱由校有些不耐煩起來,心中就更是着急起來,便把自己記得的三十六計都在腦海裡過了一遍。

急中生智,錢謙益最終想出了一條計策,心裡早已樂得不行,就忙急不可耐地道:“回稟陛下,以臣看,不如借皇太極之手殺掉鮑承先。”

“借皇太極之手?”

朱由校笑問了一句,對於錢謙益能有這樣的思路,他很是欣慰,也暗歎這錢謙益倒也不是一不可雕琢的朽木,如今當這內閣輔也算不是尸位素餐。

“你繼續說,如何假借皇太極之手”,朱由校說着就隨手拿起一本由司禮監挑選好了的重要奏疏來,一邊批閱着一邊聽着錢謙益說法。

錢謙益不敢怠慢,忙回了一聲“是!”就回道:“鮑承先既作爲建奴之弘文館大學士,還是副都統,想必在建奴的地位也並不遜於李永芳,若是皇太極知道了鮑承先要背叛他,那麼鮑承先就只有結果,就是被皇太極除掉!所以,陛下,我們可以讓錦衣衛故意把鮑承先有意要投降朝廷的消息透露給建奴的皇太極,皇太極暴怒之下肯定會對鮑承先處以極刑,同時也能讓其他漢奸認識到皇太極之狠毒!”

“很好,但透露消息給皇太極這事必須得安排妥當,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尤其是鮑承先,別弄得這傢伙提前得知了消息而不承認,到時候反倒暴露了我們自己,除此之外,若是這鮑承先真能借這皇太極之手而被殺,那朕是可以給他一個好的追悼會,這點虧,朕還是可以吃的。”

聽朱由校這麼一說,錢謙益也不由得附和起來,笑道:“陛下說的是,鼠兩端的人能在死後得到個好名也已經算是陛下對他的恩德了。”

“不是,這個追悼會是批評會,朕只會讓他越來越臭”,朱由校說着就又對錢謙益道:“錢閣老,得記住,做人不能做鼠兩端的人,也不能因爲水太冷而不敢跳河。”

錢謙益不知道朱由校在暗喻他之後的事,現在的他心中卻是頗爲高興,因爲陛下總算是通過他而不是李明睿解決了疑惑。

但錢謙益還是回了一句:“陛下,哪有這樣的事,不過,因水太冷而不敢跳河殉節的人真該千刀萬剮!”

“千刀萬剮好,千刀萬剮好!朕希望你記住,錢謙益!”朱由校回了一句道。

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兩百四十一章 禁衛軍兵圍籬水閣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鄭氏海盜是個大問題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四百零五章 全殲哥薩克騎兵和處理戰俘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對爪哇國採取滅國行動(第四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兩百五十五章 讓江南名士到西部去第三百七十一章 又見鄭家船隊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文人范文程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第一百九十一章 謀殺與官紳們的反對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倫威爾照會錦衣衛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先打意大利亞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零一章 對峙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四百五十四章 刑場行刑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