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

現在,更加惴惴不安的不止是祝世昌,對於這些建奴的漢奸走狗們而言,在外是大明錦衣衛暗殺行爲的咄咄逼人,在內則是皇太極越來越高強度的鎮壓。天籟小說

以致於,現在這些爲建奴服務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法再有心思去爲這個所謂大清的盡心盡力,爲了不被自己的主子當做奸細輕易殺掉,他們只能比以前更加卑躬屈膝,變得沒有半點主見,唯旗人馬是瞻,只求能通過賤賣自己人格尊嚴的方式來求得一個苟延殘存的機會。

而且這皇太極的高壓政策並沒有遏制住這些漢奸走狗們對故國大明的嚮往,他們開始更加活躍的尋找上跟錦衣衛的聯繫方式,即便昔日對於剷除盛京城中錦衣衛眼線很積極的祝世昌也開始有意放過一些看上去可疑的人,以此希望能給這些錦衣衛們留個好的印象。

如此一來,這皇太極的大清洗使得看上去依舊平靜似水的滿清政權變得更加微乎其微,至少已經沒辦法在重新整合力量,再與大明一決雌雄。

畢竟現在這些要大清統一天下最積極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心思來想着和皇太極一起開國建元了,而滿清的貴族們也本就沒有要逐鹿天下的心思,他們本就是漁獵民族對於關內的農耕文明並不是很感興趣,而且現在漢人奴隸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也已經讓他們很滿意,所以在大明越來越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在沒有漢奸走狗的積極挑唆後,這些滿清貴族的越來越趨於保守和故步自封。

或許這些滿清貴族本質上就是故步自封的,即便在原本歷史上,他們後來坐了江山,成爲整個神州大地的主人,他們也只知道享受這個地盤帶來的福利而忘記了自己作爲統治者的歷史使命,並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用在瞭如何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上,甚至不惜對自己進行嚴苛的要求。

當然,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們還是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的,在范文程等漢奸的影響下,再加上他們本就屬於有一定漢化程度的建州女真,他們的戰略眼光自然要比保守的滿清旗主貝勒們要看得長遠些,他們知道在這片土地上要麼成爲整個神州大地主人,要麼就只能成爲被統治的順民。

而要想保守住現在擁有這遼河以北的廣袤肥沃土地的利益根本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大明是不會允許任何一個有實力甚至會挑戰自己統治地位的。

這一點,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最高層統治者們認識得很清楚,所以他們在不得不進行高壓政策的同時也依舊儘量維持表面上的滿漢平衡,心情也很是苦惱,希冀着能早日打破目前的僵局。

朱由校對於滿清現在因爲自己內部各種問題而難以再形成合力對自己大明在關外的統治出挑戰而很是滿意,雖說現在還沒有足夠充裕的力量一鼓作氣的將這滿清直接除掉。

但是,對於朱由校和大明而言,卻可以騰出手來徹底解決海疆的事,只要北面沒事,朱由校不介意和鄭氏海盜集團大打一場,以徹底清除海上私人武裝。

事實上,即便是李明睿去了泉州,並且逼得鄭芝龍承認自己挑釁朝廷威嚴的錯誤行爲,但也沒有辦法徹底治這鄭芝龍的罪,因爲鄭芝龍打死不承認是自己授意鄭芝虎做的,而對於歸附的事宜,鄭芝龍也是含糊其辭,且暗中隱約有將各處鄭氏船隊集中的跡象,同時還在其日本、呂宋、雞籠等地大量收購糧食與其他戰略物資。

即便是瞎子也看得出來,這鄭芝龍也是在兩手準備,一面與朝廷虛以委蛇一面也積蓄力量準備要與朝廷做最後的決戰。

“無論這鄭芝龍是怎麼想,是真的想歸附朝廷而暗中集結力量是爲了防止我北海艦隊吃掉他還是真的想我北海艦隊再大戰一場以保住他的海上霸主地位,

朕都沒有耐心再和他耗下去了,我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這些皇家資本今年必須要打開海外市場!

若不然,我大明國庫就會再次陷入虧空狀態,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立即擬道旨意,將李明睿給朕召回來,就讓熊文燦一人先跟這鄭芝龍耗着,犯不着讓一個堂堂內閣大學士在泉州陪他鄭芝龍喝茶!

另外,着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和徐光啓親自去一趟津門巡查北海艦隊和大明船政局,問問他們還有何需求,尤其是戰備資源和技術改進方面。”

朱由校很果斷的向在西暖閣值班的幾個司禮監和內閣的人吩咐道,語氣顯得有些着急和氣惱。

這也沒辦法,朱由校實在不願意再這樣與鄭芝龍耗下去了。

雖說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等爲朱由校賺了不少錢,而朱由校也抄了不少人的家,並靠着皇家銀行也圈了不少錢,甚至還通過在鳳陽地區實行商稅改革收了不少的錢,但朱由校花出去的更多!

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學院、大明船政局、皇家軍事學堂、大明海軍學堂、軍械司等機構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朱由校砸無數的錢進去,不但如此朱由校還讓工部做了不少的水利和交通大工程,這些浩大且需要不少人力參與的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財力的。

不但如此,朱由校還直接免除了徭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減免賦稅,然後還把大量的士子文人趕到西部去搞教育搞開前期也了不少的錢,同時滅掉了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卻不再像當年的明成祖朱棣一樣直接回來,而是非要將漠南蒙古也變成大明的一個承宣布政使司,這樣一來,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政體系建立都花了不少的錢。

朱由校現在就跟隋煬帝一樣,到處搞工程,到處搞建設,同時還拼命的擴充軍隊,普及底層百姓的教育度。

只要財政收支這條鏈有丁點的失衡,那整個大明的社會秩序就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社會矛盾就會突然回到天啓七年時的激化狀態,甚至比天啓七年還要更嚴重!

或許如此一來,朱由校還真的會成爲一亡國之君,甚至還會跟隋煬帝一樣,本來是想改動一下僵化而沒有任何生機的社會格局卻落得個好大喜功的罵名。

爲了避免這種的情況的出現,所以朱由校不得不着急地要打破目前的僵局。

有時候朱由校想想也覺得自己挺憋屈,從天啓七年到現在,自己還沒有過一天的踏實的日子,賺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錢,好不容易壓制了文官集團,讓皇太極老老實實的在關外舔傷口,也徹底抹掉了關寧軍的存在感,如今卻又不得不收拾鄭芝龍這個大海盜。

爲此,在軍隊擴張和強化方面,朱由校也已經將重心放在了海軍方面,以至於禁衛6軍在天啓九年和天啓十年並沒有得到太大規模的擴充,甚至還精簡裁汰了不少原本就名存實亡的衛所兵,並讓戶部和兵部將他們都由軍籍改爲了民籍。

而禁衛海軍即現在的北海艦隊則在半年內直接擴充了兩倍,鄭和號蒸汽機船在海戰中的出色表現讓整個大明軍界都因爲這個神奇的鐵甲船而激動起來,並因此大明船政局開始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加緊建造第二艘蒸汽動力戰船。

但朱由校給大明船政局的指標是務必在天啓十一年春節之前造出四艘蒸汽動力戰船,再加上的和已經建好的,大明必須在天啓十一年擁有六艘蒸汽動力艦。

同時,兵部還按照朱由校的指示命令其他船塢加緊建造其他傳統戰船,以充實海軍實力。

反正,朱由校決定最遲在天啓十一年底的時候要與鄭芝龍徹底攤牌,自己要用武力去擴寬自己的財路。、

對於朱由校的這個決定,禁衛軍系統和皇家資本的人是絕對支持的,他們已經是托拉斯資本的既得利益者,擴張已經是他們本能的利益需求,所以對於鄭芝龍,他們是巴不得立即打纔好。

李明睿的突然離開泉州也引起鄭芝龍的警覺,他也意識到朝廷似乎是不想再和他玩下去了,不過鄭芝龍也沒有因此表現出半點擔憂的行爲。

正如朱由校所料,他鄭芝龍也開始做好與朝廷大打出手的準備,畢竟要讓他放棄自己在海上絕對的權益,他是辦不到的,即便他自己願意,他的部將們也不會答應。

鄭芝龍甚至已經開始着人想辦法通過現在的日本海峽繞道朝鮮,然後聯絡上此時的大清國,即皇太極的政權。

很明顯,鄭芝龍爲了自己的利益,也開始有了要做漢奸的心理準備,或許他並不認爲這是在做漢奸,只是爲了更好的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而已。

當然,鄭芝龍也知道自己不能指望此時的那個關外的建奴能夠給予他多大的支持,他只是爲了儘可能聯合更多的力量卻對抗大明朝廷而已。

……

也就政治嗅覺並不是很靈敏的熊文燦依舊爲了他的福建巡撫之夢想而堅持努力的與鄭芝龍談判着,而雙邊也正是因此依舊維持着表面的和諧,卻不知大戰一觸就。

現在大明差的不只是戰船也還差很多海軍人才,而這些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的去培訓與挖掘,所以現在的狀況對於朱由校和大明而言也是一種較爲有利的狀態。

朱由校也因此在這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裡,開始處理一些不是那麼重要但對於當時的士民而言卻是極具有典型性的事情。

比如李率泰這個在漢奸李永芳之子,在廣寧城破之時竟敢以毒酒逼得自己全家人爲建奴的大清殉節,這在整個大明的輿論領域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李率泰這個人是否真的是忠良值得人敬佩並希望陛下放掉這樣的人,還是這李率泰太過於自己的儒家信念而狠毒的忘卻了人倫感情,逼得自己的母親和妻子還有兒子都跟着自殺,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無情很冷血的表現。

人們對這個展開了大討論,畢竟按照儒家傳統的理論來理解,李率泰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現在在朱由校的有意引導下,這李率泰無論這樣做都掩蓋不了其是漢奸的事實,而且還是一個有奴性的人。

李率泰本人則是很懊惱,懊惱自己沒有成功死掉,卻落得個害死了全家人卻沒有撈到任何名節的遺憾。

但朱由校可不想這個李率泰能如願以償的得到名節,他之所以召回李明睿,就是要李明睿組織力量開始大肆宣傳李率泰這種舉動的罪惡面,將他直接罵成一個泯滅人性的人。

甚至,李明睿還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對李率泰進行批鬥了大會,李明睿自己親自帶着人將李率泰從詔獄裡提拉了出來,並直接給他身上掛着一個牌子:“虛僞小人大漢奸李率泰”然後將這李率泰帶到之前行刑的菜市口進行批鬥大會。

按照朱由校的要求,要想在接下來的京察中得到好的考覈,每個官員必須對這李率泰進行最猛烈的批判,甚至順天府的生員和舉人也必須前來參與,或者將直接革掉功名。

在朱由校的強權壓迫下,李率泰開始陷入了來自各方的口水罵戰中,這讓他萬分難受也毫無辦法,他甚至都沒法大聲痛罵大明以博得忠義之名,甚至在看見自己胸前掛他的牌子後,他本來完全的意志已經開始漸漸的變得消沉。

而就在這時候,一內侍宦官帶着兩錦衣衛走了來,並且那兩錦衣衛還擡着一快碑,而且碑文上還寫着“漢奸家族——李氏家族”等文字,那內侍宦官還念道:“奉聖上旨意,李率泰此人不但不思悔改還依舊心念蠻夷之邦,着實可惡,當立碑以永記其罪惡事以警示後來人,同時,當讓你李率泰學秦檜跪坐於孝陵,以反思其罪過!”

李率泰可沒想到這樣,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按道理不是應該感嘆自己不愧是忠良之臣,爲何還要刻意讓自己名聲敗壞,甚至還把自己比作秦檜。

“也不僅僅是如此,陛下還有旨意,翰林院和各大報刊當繼續批判,同時記錄進實錄。以讓後人知曉其虛僞一面!”

這小宦官說後就走了,而李率泰本人卻是直接暈了過去。

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亞開礦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談判開始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九十章 火炮第兩百八十九章 活捉左良玉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封推感言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兩百六十四章 輿論的發酵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兩百七十三章 駙馬獻寶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三百五十章 鄭芝虎敗象已現第五百三十四章 船舶運輸業的興起與懷念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