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變了

朱由校沒做過父親,對於自己有孩子的概念並未有什麼感觸,甚至也沒想過自己在某一天會成爲別人父親。天籟小說

當然,就更加想不到自己會在大明朝當爹,不過,在看見牀榻上那呱呱而泣的白裡透紅的嬰兒時,他的內心似乎被人撞了一般嗎,似乎整個心都融化進了那雙寶藍色且晶瑩剔透的眼眸裡。

這就是自己的孩子?

朱由校不止一次這樣問自己,不知何時起,他現同樣裹着頭巾,膚白如雪的徐佛似乎也比以往更添了幾絲成熟的風韻。

“你受累了”,朱由校不由自主的坐在了徐佛身旁,握着她軟而無力的手,說道。

一旁的皇后張嫣則依舊面帶着微笑,愛不釋手的抱起了這小皇子。

在此刻,似乎更像是平常的殷實之家一般,而沒有所謂的妃嬪之間的警惕與芥蒂之心。

徐佛也是笑靨如花,朝朱由校搖了搖頭,意思是自己不累,對她而言,還是第一次看見當今陛下如此柔和的凝視,似乎在一刻間,她在此次分娩中所有的痛苦都值得了一般,她寧願就一直這樣盯着朱由校。

“陛下,起個名吧”,皇后張嫣這時候插了一句,笑說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正要趁着興頭上給一個小生命命名時,卻犯了難,因爲太祖高皇帝早就被定好了格式,除去姓氏是朱姓外,輩分也已經排好,自己是屬於燕王這一系,到自己這輩是由,下一輩卻是慈祥的慈,而最後一個字卻是金木水火土的規矩,自己這輩是木爲偏旁,下一輩則是火爲偏旁。

但一時間,朱由校倒也想不起幾個帶火旁的字,想了許久,才確定道:“就取名爲朱慈炯。”

皇帝陛下確定了名字,就意味着正式承認了自己孩子的皇子身份,徐佛不由得就要起身要爲朱由校行禮,朱由校倒將她按了回去,並囑咐王承恩協助皇后辦好此事。

大明皇帝陛下有了皇長子朱慈炯的消息在全國不脛而走,對於一個靠禮儀建立統治體系的華夏王朝而言,這不僅僅意味着朱氏皇朝將會在接下來的政治生活中平穩過度,也意味着天下百姓將會因此多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因爲這意味着,王朝統治有了延續和傳承。

大臣們自覺的上賀表,百姓們則也自的奔走相告,在兩京和蘇杭等大城市,甚至有文人士子百姓們自的組織起慶祝遊行。

因內閣幾位閣臣諫言陛下也以此事大赦天下,朱由校也不得不同意他們,除幾項十惡不赦之罪外的死刑囚犯該爲徒刑,流放到偏遠地區去進行改造。

同時,作爲皇帝的妹夫,駙馬都尉鞏永固,皇家工業公司的總負責人,同時又是全大明最富有商人之一的他直接給員工額外放了三個月的獎金,爲的就是慶祝皇長子的出現。

鞏永固這樣做,皇家銀行也不甘落後,開始鑄造一批紀念幣和紀念金條進行限量售,倒也也有許多中產以上的人家來購買。

軍械司和皇家兩院也了獎金,霍維華乾脆放了工部所屬工人們的一天的假,還資助其每日五銀元使其去消費。

朱由校見此也只得給文武百官也放獎金,並詔令各省督撫和布政使司可額外給其下屬官吏獎金,獎金額度和款項到時候可上報中央,由中央報銷。

南京鎮守太監魏忠賢也去觀音廟還了願,當即佈施了十萬銀元。

連帶馬士英也對鳳陽各州府縣的個體工商戶們實行免稅三天,如此以來,雖然損失稅收數百萬銀元,卻大大刺激了小商品經濟的展。

wωw✿ тт kΛn✿ ¢ Ο

從此還形成了一個規矩,每逢臘月十八,就會開始三天的免稅時間,農戶們和城鎮周圍郊區的居民開始養成習慣在這一天集中來城鎮裡賣掉農產品且同時購買年貨。

因爲這天免稅,爲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很多商家會在這天降價促銷,對於很多普通百姓而言,可以在這一天購買到平時不能企及的商品。

因皇長子的出現這一件喜慶的事如果擱在之前,自然是下面的孝敬上面,但今年開始卻是換了一下,由上面給下面的孝敬。

似乎在無意之間,人們會現整個社會已經在生改變,從前那種尊卑秩序在逐漸被淘汰。

朱由校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一點,作爲一個在沒有明確的等級的國度裡生活的他看來這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真正讓他不可思議的事,自己真的把歷史改變的越來越不一樣了,因爲按照正常的歷史,自己這個朱由校皇帝是不應該有子嗣的。

不過,有了皇長子就並不意味着大明的政壇從此後會一帆風順。

新的事物的出現往往意外着新的事件新的鬥爭的開始。

遠在滿清盛京城做駐清特使的劉宗周和史可法兩人也得知了當今天子有了皇長子的消息,兩人還宴請了滿清的上流階層貴族,其中包括皇太極等人,並向他們傳達了這一喜訊。

雖然對於皇太極等滿清貴族而言,這算不上是什麼好消息,甚至還算不好的消息,因爲這意味着大明的凝聚力會加強一些,但他也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祝賀。

而劉宗周和史可法或許是爲了王朝延續的考慮便上奏疏諫言當今陛下立即確立皇長子爲太子。

這一道奏疏也得到了遼東經略王在晉和大學士盧象升和總兵官毛文龍的支持,總之整個遼東體系的實權人物們都選擇了聯名上書,諫言陛下確立皇長子的太子。

而在朝的文武官員們也積極響應儘早確立太子。

但朱由校卻因此感到一股巨大而無形的壓力,這一幕似乎在萬曆朝就重演過,他不由得擔心朝政會不會又開始陷入因爲儲君的混亂中。

朱由校不想如此草率的確立儲君,隨着蒸汽時代的到來,生產力的提高,自然經濟的解體,大明的變化日後會更加展,尤其是在自己百年之後,這就意味着此時的儲君在日後將要面臨比自己現在面臨的還要嚴峻的現實。

“對於確立儲君的事情,朕理解諸位愛卿的想法,但立一國之儲君乃國之大事,不可草率,我大明曆朝歷代有多少次國勢受損都壞在了這上面,如今皇長子不過剛剛出生,其品行是否優劣,是愚笨還是聰慧,有何才能,朕尚且不知,諸位只怕也尚且不知,若這就將我大明之後百年國運交於此連奶都未斷的幼兒肩上未免太輕率了,所以此事休得再提!”

朝堂之上,朱由校直接就這樣回絕了朝臣們,而朝臣們也不敢違拗君王的意思,但這時候卻有一禮部的官員站出來詢問道:“啓奏陛下,既然不提早確立皇太子,何不盡早封爲親王,以被他日確立太子之選時之準備。”

錢謙益和李明睿等都因此而點了點頭,暗贊此人所言實乃明智之舉,當今皇上既然不肯提前確立太子,身爲大臣倒也不能也不敢苦苦相逼,但是若提前封皇長子爲親王卻是可行之事,日後若真有了什麼變故什麼的,還能直接確立儲君之位。

但朱由校可不這麼想,自己好不容把天下的藩王給削減了一大半,其控制的田產追回了三分之一,其俸祿供養也大幅度減少,如今自己再重新立一位親王可如何是好,難不成又得給他上萬畝田產和高額的俸祿。

“封王自然是可以的,但以朕看來,爲不再出現天潢貴胄侵吞民田民產之事,封王就不必要再分封地,地方有良臣猛將輔治之則已夠了,何必再添一掣肘,而爲使朕之子孫後代不再因爲自己是皇室血統而好逸惡勞,不思進取,朕決定也不輕易授予他們什麼親王郡王,無論其長幼次序,一切唯才唯德是舉,待其十五歲出閣後才考究其是該封何等爵位再說。”

朱由校這麼一說,羣臣也不好再說什麼,唯獨這時候李明睿站了出來,道:“陛下所慮的確是遠見卓識之慮,但皇長子作爲陛下之子的同時也是我大明未來天下依舊是太平盛世的保障之一,既然不確立其爲儲君但也因如信王朱由校一般有一親王之虛銜,這也是爲了江山社稷長遠之計着想。”

朱由校明白李明睿的意思,如今既然朱由檢都能掛一個信王的爵位,那麼皇長子也能掛一個親王的爵位,日後若真需要臨時立某某爲皇帝時,也不好給朱由檢找到藉口。

而朱由校本來也打算日後也會讓皇子們參與具體政務,如此也好,親王只是虛銜可以將俸祿定得很低,畢竟之是象徵性的,而皇子們的具體職務的品級高低則要靠其能力了。

“愛卿所言甚是,既如此則封皇長子爲趙王,禮同一品,俸祿則也同一品官”,朱由校說道。

如此一來,皇長子便得到了一趙王的爵位,但剛出生的他依舊如一普通的嬰兒般平靜的生活在紫禁城中。

相比於原有歷史上的崇禎元年,同樣是西曆公元一六二八年的天啓八年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年爆,因爲皇家資本的席捲和鳳陽商稅的巨大補給造成國庫的充盈使得薊州和固原等九邊之地多年積欠的軍餉得到補,且因此沒有出現大的兵變。

可以這麼說,本該由此開始而越動亂的天啓八年卻沒有日趨寒冷的氣候而開始出現動亂的跡象,反而比天啓七年更顯得穩定。

流民的問題如今不但得到了解決,甚至還出現了流民不夠用的情況,在這個工業經濟開始衝擊自然經濟的天啓八年,很多百姓還是寧願選擇堅守在土地上,去收割那一畝三分地上的糧食,而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因爲蒸汽動力的大規模使用,且朝廷的默許和支持,各行各業的作坊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但卻也因此出現了用工荒。

工場主們不得不加大工錢卻誘惑這些百姓們遠離家鄉來到城鎮打工。

隨着財富的誘惑,到天啓八年年底,已經開始有許許多多百姓來到大城鎮奉獻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財富,而在京城這樣的大都市更是已經離不開這些外來人口的服務。

從最基礎的公共衛生處理到各類文化藝術的創作以及各類技藝的傳承和與創新,這些從全大明各地匯聚而來的能工巧匠們都在京城扮演着他們的重要角色。

如今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們是越的懶散了,因爲國庫的充盈,而給五城兵馬司也撥了城市管理資金。

但這些五城兵馬司的官吏和在兵部有正式編制的兵丁們卻比以前更懶,連敲詐勒索小攤小販的事也不願意再幹,更別說其他市政服務,他們同工廠僱主一般僱傭了許多無地流民編爲臨時工去負責京城秩序的維護,城市清潔的處理以及消防等。

在朱由校微服行走在京城時,就能看見許多穿着兵馬司特製服裝的百姓們在爲了一天幾分的銀元而辛苦掃着大街上的積雪,而兵馬司的官吏則悠閒的坐在一邊吃茶。

而也有這些由臨時工編成的百姓們在大街上對一些乞丐啊違規的攤販們呼來喝去。

但同時,也能看見,他們也會拼命的擡着蒸汽動力抽水機往火災事故點跑去,且拼命的搶救人員性命,還冒着生命危險去滅火。

大明真的是變了,變得他們都快不認識了。

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還有各寺監院等的官員們在進入紫禁城前看見京城裡各類新奇事物不由得都出這樣的感嘆。

不只是眼前隨處可見的玻璃窗、穿着成衣的木製模特以及各類如肥皂、香水等聽都沒聽說過的商品讓他們震撼,更讓他們唏噓的是他們手裡的年終報告奏疏,足足五寸後的奏疏,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有上萬字。

這是當今陛下給他們的任務,即要做年終總結,且朱由校已經放出消息,做的年終好壞將直接關係數萬銀元到數千銀元不同賞賜規模。

爲此,這些掌握着中央朝廷核心權力的重臣們都很認真的一邊學習一邊總結,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在他們總結後,從數據上現,大明居然也已經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洶涌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學技術獎與開戰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兩百五十九章 皇莊的性質第兩百四十八章 朕想要的不止一個第一百零一章 別怪朕心狠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會表演的李閣老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逮捕袁崇煥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三十二章 戲弄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將錢謙益打入詔獄(第五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軍陸戰隊對戰五萬土著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鴉片賣到西洋去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百三十章 全殲西洋聯合艦隊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周祚再亮屠刀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兩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動作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