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

隨着報刊在大明的傳播,報童的這個職業也是應運而生。天籟小說

從晚明以來,自耕農便大量破產,而在江南這等富庶地方更爲普遍,大量無地百姓涌入南o京、蘇杭等地,伴隨而之的也有許多流浪的孤兒,在此之前,許多孤兒只能靠着乞討度日,而如今有了報童的職業,倒也解決了不少報童的生存問題。

朱由校看見一身着短衣的男孩挎着個布包一邊喊一邊叫着,便也有些興趣對王承恩道:“去買一份。”

朱由校說着就問向一旁的魏忠賢:“這些賣報的孩童有多大的年紀,賣報有多少收入,能活得下去嗎?”

“回陛下,也都不過是在十二三歲,大都是一些窮苦百姓的孩子,與其讓他們去給城裡的大戶們打長工沒白天黑夜的熬,還不如臣將他們召集起來賣報,他們給大戶乾沒有錢只能管一頓飯,而我們《大明日報》是按照賣報份數給錢的,一個報童一月下來也能得個五六兩銀子,足夠他們貼補家用或者自己生活了。”

魏忠賢回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到底還是孩子,還是得以學業爲重,你魏忠賢既然能想到用他們來賣報謀生,也要在學業上多多資助他們,我大明的千秋基業能否一直傳承下可不是靠的你這個沒把的傢伙,而是他們,明白嗎?”

“微臣明白,微臣已經出資在南o京城建設了好幾傢俬塾,免費提供給這些窮困百姓家的孩子讀書,而且報童也是從這些孩子中選的,他們每天就只是放學後賣賣報”,魏忠賢這麼一說,朱由校便沒再說什麼。

而這時候,王承恩則已經丟了一枚銀錠給那報童,然後拿了一份報紙就往朱由校這裡走來。

朱由校看見這《大明日報》,倒也與之前的《大明日報》改進了不少,字體明顯要細了不少,內容容納量也就增加了許多,甚至還配上了插圖,便不由得笑道:“可以呀,魏忠賢,這字體細若蚊蠅,看來皇家工程院對印刷技術的改進對你們大明日報的幫助也不少啊。”

朱由校說着便下旨去《大明日報》所在地,對於《大明日報》,可以說是朱由校在江南最大的功臣,這些年來爲自己的政治宣傳做了不少功勳,朱由校來江南不能不去看看這位大功臣。

魏忠賢自然是萬分高興的,他來到江南後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了《大明日報》,並使得自己雖然離開了京城,但在政治和文壇上從未降低過自己的影響力,甚至現在他還成了大明思想界的主要掌控者。

因爲《大明日報》的日益壯大,魏忠賢也有了自己的一大幫文人集團,甚至一些文人現在不但不再罵他爲閹豎,反而將他視爲文壇領袖,而魏忠賢現在也附庸風雅,拼命的刷自己的威望,也開始大張旗鼓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等到了一處三進院落,魏忠賢就先來到了朱由校跟前:“陛下,這裡就是大明日報了,因現在招的編纂先生太多,微臣的鎮守太監府已經住不下了,便做主買了一處宅邸專門供給大明日報。”

朱由校倒是忽略了這個問題,當初他只是給魏忠賢提了個要辦一個報社的旨意,也沒有告訴魏忠賢具體怎麼做,或者做好後該給大明日報什麼樣的地位,這也跟他作爲皇帝事務繁多有關係。

現在想來,魏忠賢現在能將自己的一個想法變成現實,且還讓《大明日報》還在諸多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得不承認,魏忠賢還是有很強的領悟力和執行力的。

不過,現在《大明日報》的確還有諸多問題,比如現在的《大明日報》雖然已經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口舌,但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行政和職能定位,到現在也只是鎮守太監府的一個不明確的附屬機構,很多時候更像是魏忠賢的一個私人作坊。

朱由校擡頭看了看,見這宅邸倒也算得上是宏偉莊嚴,一座黑漆大門上掛着一塊“大明日報”的匾額,匾額下是魏忠賢自己的題跋,便笑道:“專門撥座府邸給大明日報,倒是很好的事,但這匾額上的字可不夠分量,不過,我說魏忠賢,你也不知道找個大儒來題個字,用你自己的題跋可就掉價了。”

聽朱由校這麼一說,魏忠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陛下說的極是,臣本來是想請一幅陛下的御寶的,但又怕有所冒瀆。”

朱由校聽了卻是無語地瞪了魏忠賢一眼,他可沒什麼好的書法造詣,轉身對李明睿道:“李明睿,你來題這四個字吧。”

李明睿是內閣大學士又在文壇上享有盛名,且最近這段時間又是大紅大紫的人物,因而由他來爲《大明日報》題匾額倒也合適,魏忠賢見此也是欣喜不已,忙命人準備文房四寶伺候。

於是,衆人便走進了《大明日報》所在的宅院,剛來到前院的大影壁前,朱由校就聞到了一絲油墨味,等到由魏忠賢帶着進入一處書房,且等着李明睿題寫“大明日報”四字時,朱由校還讓魏忠賢彙報大明日報目前的基本情況。

“回稟陛下,現在大明日報主要是分成四個組,一個是採編組,主要是收集各處有用的消息;一個是文編組,主要是負責收集各類來遞文稿並建議審覈修改;一個是排版組,負責把要上報的各類文章和消息排版和配圖;然後是校正,修改錯誤之處,接着就是印務,印務印刷好後就遞給報童或由運送組將報刊送到訂閱人手中,主要是各級衙門和書院以及各鄉紳家。”

魏忠賢說着又道:“這所有組的編纂先生加起來光在南o京一處就是數百人,但每天依舊忙不過來,現在訂閱報紙的是越來越多,而且在蘇杭淞揚等地也有了分社,規模也就更大。”

“現在大明日報主筆是誰?”朱由校不由得問道。

魏忠賢忙回道:“張岱,此人在文壇上久負盛名,文筆和才華自然是卓越的,且是無所不通,微臣花了重金才請了他當這大明日報的主筆,但此人也有股傲氣,不肯變通,前些日子因爲臣要讓他爲羅記糧鋪在大明日報上寫一句廣告一事,卻被他嚴詞拒絕,還憤然離去,大罵我掉到錢眼裡,將本爲庶民一窺王朝政事的報刊給變成了賺錢工具。”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殺李永芳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五百一十章 讓祁彪佳去西伯利亞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三百一十三章 楊嗣昌的意見第四百零二章 當古典軍隊遇上近代化步兵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兩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變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許官員經商(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輕視與重視的不同後果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五百零五章 準備讓倭國消失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十一章 朱由校不好對付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一百四十九章 閣老納小妾(一)(第三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一百九十章 欲蓋彌彰的孔衍聖公府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二章 紅丸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兩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麼死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五十九章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