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

刑部尚書蘇茂貞此時站了出來,全場頓時一靜,陛下剛纔有意提高他們這些高級文官的地位,讓蘇茂貞心裡很是受用,要知道他雖貴爲刑部尚書,但刑部在六部之中相對權重較小,因而他並沒有受到享受到過高級文官在中下層官員面前該有的尊嚴。

如今,朱由校一這麼說,他的聲音也不由得洪亮了些:“陛下,刑部目前共審決重犯一千四百五十四人,其中斬立決五十餘人,凌遲一人,斬立決中有四十餘人爲朝廷命官,重刑重罰比天啓六年重了些,但眼下時值多事之秋,重典方能治世,陛下當繼續以嚴治世!”

“蘇尚書所言甚是,朕當勉勵之。”

由於東林黨大部官員的落馬,因而纔出現了重懲處死的五十餘重犯中朝廷命官佔了絕大部分的結果,但朱由校沒想到的是這位刑部尚書蘇茂貞卻是個很會體察朕心的人,雖提到了自己刑罰嚴峻卻也替自己做了辯解,這纔是老成之言啊。

此時的朝堂倒是難得的出現了君臣相宜的場面,恍惚間就回到了弘治朝時期的朝堂,大臣們公忠體國,作爲皇帝,朱由校也給他們應有的面子。

工部尚書霍維華巡視在外,因而工部便由工部左侍郎徐光啓代理部務。

徐光啓作爲技術型官員也不會說什麼拐彎抹角的話,向朱由校報了軍械司已產了多少槍械火炮,現在產量提高到多少,另外工部又花了多少銀子修了多少河堤橋樑以及今年的預算後就退了下去。

工部管着全國工程,因而很好撈錢,因而朱由校才提醒了幾句工部官員當潔身自好後也沒再多說什麼。

接下來就是左都御史曹思誠報告今年各省道御史彈劾了多少人,且因此罷免了多少,然後國子監祭酒劉宗周也稟報了國子監的學子學業情況。

朱由校也沒有難爲這二人,且還誇讚這二人這兩句,尤其是曹思誠,朱由校可沒想到這個左都御史如此會見風使舵,一見自己不高興,就立即對黃道周採取攻擊,本來想換一個人執掌都察院的朱由校現在反而想讓曹思誠在都察院多幹幾年。

一次朝堂盛會就這樣順利的結束,朱由校感到很滿意,沒有東林黨的朝廷的確要順心得多。

開完朝會,朱由校便要選派重臣負責對滿清的議和事宜,因兩宋軟弱,和議之事頗多,而到了現今大明,便有了寧願皇帝被活捉也要死守京師,且再立帝王與韃子拼殺一事。

和議對於剛烈大明朝而言似乎就是一件難以啓齒之事。

但朱由校並不想如此偏執,和議只是一種權術,用之並不代表懦弱,不用也並不代表剛硬,宋雖輸金帛於遼金,卻依舊是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即便是對外戰爭也能做到常勝而少敗,其敗亡也非和議所造成。

如今大明內部矛盾重重,行將就木,財政已經入不敷出,軍隊腐朽不堪,雖還沒有出現崇禎時期流寇遍地走,韃子入關若旅遊一般四處劫掠的狀況,但不得不承認危機仍在,朱由校要做的就是與韃子和議獲得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期,讓積重難返的大明朝緩過這股勁來。

朱由校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了李明睿,並讓李明睿代筆在報刊上傳達這樣的觀點,而同時又讓盧象升和錢謙益等寫文章爲自己奧援,全面的闡述爲何要與韃子和議,和議究竟能帶來哪些好處的觀點。

誰也沒想到的是,這觀點一經報刊刊載,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朝中大臣還有士大夫們可以自己在滿清入住中原時毫無壓力的自斷其成爲滿清之臣,但大明朝廷卻不能爲了什麼權益之計與塞外蠻夷和議。

國子監祭酒劉宗周率先向朱由校遞了摺子,在得知朱由校已經於翠屏山和皇太極密談過後,他也不好明着斥責朱由校,只是委婉提出朝廷尚有數十萬兵馬,又何必懼一韃子而與其和談,陛下既能率禁衛軍擊退韃子就能派大軍進剿東奴。

朱由校看了劉宗周的摺子後不禁啞然失笑,他倒是想派幾十萬大軍出關蕩平東奴,可只怕還沒出京畿,各地援軍就打了退堂鼓,或者即便是去了,整個大明的北方百姓或許又要被兵匪荼毒,到時候只怕韃子還沒圍剿,後院就已起火。

李自成和張獻忠等到現在還下落不明,龐大的士紳集團和寄生蟲般的宗室們依舊在把大明王朝往深淵裡拖,小農經濟依舊在持續破產,流民數量依舊在增加,大明的軍隊依舊是腐朽不堪……

這一切的國內問題都使得朱由校沒有辦法立即進攻後金或者對其他外部勢力採取軍事措施。

朱由校沒打算立即表態,他也在思考該如何與後金這些和談,或者說自己應該對這次和談抱多大的希望,現在遼東局勢被自己弄得更爲複雜,除了後金與毛文龍,還添了個吳襄和袁崇煥,以及山海關外附近的祖大樂部。

……

禁衛軍自回京後便進入了休整期,在沒有招募新兵之前,禁衛軍這段時間也不會再有其他軍事任務。

此次在京畿附近雖然成功擊退了韃子,但禁衛軍自身也遭受了一定損失,傷亡者自然給予豐厚的撫卹,且朱由校還命兵部對這些傷亡官兵的家庭進行登記造冊,日後這些傷亡軍屬的子孫考學可優先錄取,其家庭徭役蠲免,賦稅可免三年,而傷殘官兵還能直接領到兵部每月放的補貼錢糧。

禁衛軍的官兵也沒想到陛下能給予如此豐厚的福利,一個個都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己當初堅持了下來,不然此刻還是隻能靠着在京城吃霸王餐過日子,臨到過年時還不得不去將軍家裡去打短工。

不過,禁衛軍說是休整,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休假,休假還得向上面申請通過,大部分人都得待在軍營裡進行學習和總結。各營軍官要寫報告,要進行再深造再強化,士兵們則要繼續進行文化普及。

誰也不明白,陛下爲何要這樣做,搞得大家都要考秀才舉人一般,而在休整期裡最難受的莫過於批鬥大會,一些在行軍作戰時犯了錯的官兵或集體會被請到臺上去接受大家的批評和自我批評。

很多官兵最怕的就是這個,在全體戰友面前承認自己幹過的缺德事比殺了自己還難受。

最有趣的自然就是對韃子阿敏的審訊。

阿敏屬於軍事行動時抓捕的重犯,因而朱由校沒有將他交到三法司也沒有讓他去東廠或者錦衣衛,而是在禁衛軍大營當着全體禁衛軍官兵的對其進行了審訊,由執法官湯復生主持,豐潤和玉田倖存的百姓代表們進行控訴,這樣一來,就進一步激起了官兵們對韃子的痛恨,也讓他們明白自己作爲軍人的職責是什麼。

軍隊需要總結實戰經驗教訓,而軍工生產的工程師們也得總結實戰中的各類武器的實戰效果。

炮兵營的指揮使富大海和湯若望現在幾乎就住在軍械司的火炮局,與孫元化等沒白天黑夜的談論如何讓火炮更好的運用於進攻。

常延齡現在也成了槍械局的常客,火藥局更是常常傳來爭吵聲。

朱由校也會在抽空的時候來到軍械司和皇家工程院參與軍械改進的討論,甚至有時候朱由校就成了整個討論會的主角。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五百六十章 利物浦銷煙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第四百一十章 毒酒杏花春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四百八十章 緝拿順天府尹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兩百八十八章 禁衛軍闖入楚王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極中毒氣彈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兩百五十二章 鎮壓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鋒直指澳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一百五十一章 閣老納小妾(三)第五更!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王爺,何不謀之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擊法蘭西馬賽港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封推感言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五百六十九章 斬殺克倫威爾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十三章 陛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