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

左都御史見朱由校氣得臉色變得很差,而兵部的盧侍郎也捏緊拳頭恨不得揍這個黃道周,他便知道是時候是自己這個御史出來了。

“陛下,微臣有本彈劾少詹事黃道周居心不良,悖逆聖恩,圖謀不軌,竟爲韃子開脫,請陛下治黃道周重罪!”

左都御史曹思誠爲了改變朱由校對自己的印象,說着就直接跪在了地上。

這架勢一般就意味着該御史寧願冒着被殺也要往死裡彈劾所彈劾之人的意思。

負責朝廷言論的御史們見此都有些愕然,但見自己老大都跪了,自然也得跟着跪下來:

“請陛下治黃道周重罪!”

“請陛下治黃道周重罪!”

六部尚書侍郎們見此也跟着跪了下來,他們都是唯朱由校馬是瞻的,既然人家御史們已經彈劾了,他們自然也要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國子監祭酒和翰林院的官員們也跟着跪了下來,原因無他,工部左侍郎徐光啓兼管着翰林院,而國子監是因爲國子監祭酒劉宗周也跪了倒是有些稀奇。

現在唯獨還站在朝中的就是這些由新科進士們遞補的六科都給事中和給事中們。

但這時,已經兼掌吏科都給事中的管紹寧先跪了下來,其他給事中見此也跟着跪了下來。

就唯獨史可法還筆直地站在那裡,很是礙眼。

錢謙益等閣老自然也跪在了地上,但他這時候他卻看見了史可法還筆直地站在這裡,心裡就着了慌。

錢謙益一想到這史可法是自己提拔的,要是陛下因此遷怒自己可不好,便忙跑了過來硬是將史可法直接撞倒在地:“臭小子,還不跪下!”

史可法淬不及防的被錢謙益推倒在了地上,且念在錢謙益還是自己的恩師,也只得屈膝而跪。

但他還是有些驚訝,他沒想到這在前朝阻止陛下出京幾乎就很順利的事情怎麼在這個時候卻遭到了羣臣的反對?

朱由校這時候,站了起來,嘆了口氣:“民意不可違呀!”

……

黃道周看着滿朝堂的大臣都彈劾自己,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了。

而且,讓黃道周沒想到的是,這些大臣玩的也還是當年東林黨玩的套路,通過集體威逼的方式逼朱由校重懲自己。

偏偏這位平素表現得很是獨裁的陛下此刻卻表現的很是軟弱,還說出民意不可違的話。

這是民意不可違嗎,這滿朝堂上沒一個老百姓,好嗎,全身一羣唯你馬是瞻的諂媚之臣啊。

而且讓黃道周更沒想到的是,剛被朝廷召進宮裡當國子監祭酒的劉宗周,這個以理學著稱的清流官員,還是自己的摯交好友,居然也跪了下來。

不但如此,還有錢謙益那個無恥之徒,居然硬把史可法按在了地上!

這種事也就只有錢謙益這樣的無恥閣老做的出來,黃道周是又氣又急。

“自己就成的要做一個孤臣嗎?”黃道周也有些慌了起來,因爲這劇本沒有按照他想象的場景走,倒頭來竟成了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

“黃道周,你可知罪?”

朱由校現在很喜歡看着這黃道周被一羣大臣圍攻的樣子,他甚至都有些可憐他了。

在他的記憶裡,從萬曆甚至追溯到正德以來,似乎少有的羣臣都站在自己這一邊,來圍攻跟自己作對的大臣。

如今這種羣臣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場面倒也算得上是破天荒。

黃道周自覺的把烏紗帽放在了地上,手不由得抖動起來,他第一次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立無援,到底是這朝堂之上全身不忠不義之徒,還是這朝堂之上就自己一人沽名釣譽,無事君之心?

“徐光啓!”

朱由校喝令了一聲,徐光啓忙站起身來:“臣在!”

“你掌着翰林院,今日黃道周悖逆朕意,妄解孔孟聖人之學,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你等翰林院記錄實錄時務必多花筆墨記載此事,並將此事刻碑於翰林院內,着日後學子們觀瞻此人之私心。”

朱由校說着又命李明睿將此事刊載於京城各大報紙,併火報於《大明日報》總編纂部,着即全國行。

同時,朱由校又命京城七品以上官員,地方五品以上官員俱上折痛批黃道周心懷不良,枉顧百姓生死之罪,並同步連載於各大報刊之上。

衆官員知道,陛下這是要讓自己等表忠心啊,光跪下來求陛下懲處黃道周是不夠的。

而黃道周也是額頭生汗,他本以爲陛下最多是將自己罷職了事,卻沒想到陛下要讓自己臭名遠揚,且留於後世。

“許顯純,傳命錦衣衛,立即趕赴黃道周家,查抄其家,其所有本人所撰寫文集全部銷燬,其手砍斷,此等沽名釣譽之徒人不配再掌文房四寶,留書於後世,那樣只會荼毒於後世!”

朱由校說完,黃道周就栽倒在地,他算是明白了,陛下這是要把自己徹底搞臭啊,還不讓自己留文字辯解。

一直追求揚名於後世的黃道周怕了,忙跪下來,磕頭在地:“陛下,微臣知罪了!”

風骨很硬的黃道周總算是服軟了,開始朝朱由校求情了。

朱由校心裡說不出來的暢快,有時候重要的不是真理在誰的手裡,而是承認這個真理的這個人到底有多少。

當一個人被羣體所孤立時,他就一定會感到恐懼,而黃道周現在就是這樣。

“拉下去吧!”

政治是殘酷的,朱由校可沒打算就此罷休,揮手後,兩錦衣衛就進來將黃道周拖了下去。

“陛下!”

黃道周的吶喊聲至今還回蕩在乾清宮的大殿內,而在大殿內的朝臣沒有一個人爲他求情,誰都知道,誰在這個時候求情誰就是找死。

既然朝臣這麼支持自己,朱由校也自然不能一直這麼冷厲,便笑道:

“愛卿們都起身吧,大家繼續議事,不過,朕得先說一句,在朝重臣言之時,誰也不可隨意打斷,包括朕也是如此,若耽誤了朝廷大事,朕定不輕饒!”

朱由校此言明顯是在爲自己的這些重臣長眼,意思是大官們說話,下官們就別亂插嘴,重臣們也忙躬身:“謹遵陛下旨意!”

劉宗周、史可法等雖心有不快,但也知道,接下來,自己也只能當聽衆了,也許只有等自己成爲六部九卿時,才能隨意在朝堂上言。

不過這好像很難,除非自己也要唯陛下馬是瞻,如同那位敢以自斷子孫爲代價向陛下表達忠義的錢閣老一樣。

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爲有個好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韃子掠京畿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五百九十七章 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兩百六十一章 詔令各地藩王進京參祭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見皇后張嫣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國擴張到奧斯曼附近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三百零三章 下獄(上)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上架感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三百二十章 白磷彈發射與路障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上架感言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一百九十四章 骯髒的孔府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時代的漢文化擴張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兒郎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滿滿的韃子第兩百八十二章 胡編亂造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活捉皇太極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見癮君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五十五章 軍官生第五百八十五章 盧象升與楊嗣昌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三百九十五章 讓伽利略來大明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