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

皇太極和他的八旗韃子此時就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在薊州境內亂竄。『

薊州的黃得功、太o原的周遇吉、延o綏的趙率教、山海關的滿桂、南邊的侯世祿等勤王之師開始慢慢合圍。

皇太極要想突圍出關,必須擊破其中一路,而這樣做,勢必讓他的八旗再一次減員,這是皇太極不願意看見的。

好在這些來援的明軍對韃子心存畏懼,雖有陛下嚴令,一個個也是走走停停,深怕被韃子吃了去。

此時的禁衛軍也已經到達了薊州境內的翠屏山,翠屏山的某處寺廟被朱由校臨時徵用爲了自己的行宮所在地。

禁衛軍也在這裡暫做休整,接下來對付八旗的事自然是由各地勤王援軍應對。

朱由校很欣慰,這一次韃子入關沒有出現己巳之變那樣京城被圍,韃子大搖大擺如入無人之境的糟糕狀況。

目前的情況至少讓韃子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甚至也沒有成功擄掠大量戰略資源出關,而且現在還被大量明軍包圍在了薊州一帶。

不過,此戰,禁衛軍也算是經歷了一場血與火的淬鍊,騎兵營傷亡過半,步兵營也傷亡過了五百人,輜重營也損失四五百,工兵營還算完整,炮兵營倒是零死亡,五人被利箭所傷。

但能抵擋住八旗主力連續數日的進攻,且在戰場結束後光是披甲兵的人頭就統計有上千之數,可以說,禁衛軍的第一戰之戰績已經遠遠過了現今任何一支明軍,而這一次阻擊戰也算是自與韃子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大捷。

而這次大捷則由朱由校親自指揮。

誰也沒想到朱由校和他的禁衛軍能擋住八旗韃子,那些期盼着朱由校成爲第二個朱祁鎮的文官們在知道朱由校已經擊退韃子且包圍了韃子時候,心情倒也很是複雜。

這時,寺院老僧端上茶來,朱由校先接過後就讓湯復生到近前來,問道:“各軍現在進展如何?”

湯復生忙拱手道:“延綏總兵趙率教已控制住了薊州以西,滿桂即將到達薊州,準備控制住薊州以東,黃得功也已經控制了薊州以北,另外,侯世祿部也在盧侍郎帶領下擋住了李永芳部。”

朱由校點了點頭,問道:“韃子阿敏部現在是何下落?”

“已與李永芳部匯合,也正要北來”,湯復生說後,朱由校點了點頭,吩咐道:“敦促各地勤王之師,加前進,務必在三日內到達薊州境內,毋得擾民,若經現,必嚴懲不貸!”

……

永平境內,同滿桂一起入關勤王的錦州總兵吳襄心情不是很好,因爲他已剛剛得知自己大舅子祖大壽被朝廷誅殺的消息。

吳襄很惶恐的看着帳外,他不知道自己還該不該再去勤王,王督師催他和滿桂勤王的制令還在手中捏着,滿桂部的先頭騎兵已經開拔,也就自己現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朝廷會不會也會這樣對我”,吳襄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

帳外是把守嚴格的十八重甲兵,都是跟隨吳襄征戰多年的親族家丁,其悍勇不亞於滿洲之白甲兵。吳襄現在是讓這十八重甲兵片刻不離自己的中軍大帳,究其原因,是爲了防備滿桂。

吳襄有種直覺,當今陛下應該給滿桂下過密旨防備自己,若不然滿桂手底下最精銳的兩千蒙古騎兵不會一直留在永平城,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監視自己。

這時候,一身材魁梧,與吳襄容貌有幾分相似的年輕人走了進來,此人就是吳三桂,雖年紀不過十六,但已官居千戶之職,當然目前他的任務只是替自己父親打雜,還不是日後那位獻出山海關甘坐韃子走狗而葬送華夏數百年國運的大漢奸。

“父親,範叔叔求見”。

吳三桂說後就退後一步,俄然,就是范文程掀開簾子進來,朝吳襄拱手笑道:“吳兄,別來無恙啊,範某爲見你一面,可是數日馬不停歇,直到今日纔到了你這裡。”

吳襄見是范文程,一把手就將范文程拉了進來,並向外張望了半天,見滿桂巡邏的騎兵沒在這邊,才鬆了口氣:“如今正是你我雙方交戰之時,範兄你這個時候來吳某這裡,是上門來自尋死路嗎?”

范文程笑了笑:“吳兄若想拿範某腦袋給朱由校,儘管拿去便是,不過吳兄您也得摸摸您自己腦袋還能長在脖子上多久?”

“何出此言?”吳襄內心微微一動,他也猜到范文程所爲何來,他雖然話上帶着不親不近,心中倒是很想聽聽後金那邊對於如今這朱由校的舉動有何看法。

“想貴舅子祖大將軍爲明廷兢兢業業戍邊十餘載,立功無數,到頭來卻也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那朱由校欲除你關寧鐵騎之心昭然若揭,你吳大總兵麾下領有上萬關寧精銳,難道你認爲他朱由校只會動祖大壽不會動你?”

范文程露出人畜無害的笑容,看了吳襄半晌,很是自鳴得意的捋起頜下黃鬚起來。

“三桂,奉茶!”

吳襄態度忽然又冷漠轉向熱情,朝吳三桂吩咐了一聲就親自過來朝范文程拱手道:“還請先生救我。”

讓一個近乎是地方諸侯的明朝總兵相求自己,這是范文程當秀才時想都不敢想的事,也正因爲此,讓范文程越覺得自己當年投靠努爾哈赤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什麼大明,什麼漢人,在個人抱負面前,都不過是可丟可棄之物而已。

“那鄙人就有話直說,其實吳兄應早已明白,如今大明早已沒了你關寧兵的容身之地,即便是你現在逃回遼東,也會被督師王在晉控制,倒不如直接投我大金,我大汗雄才大略,早有圖謀中原之志,可做當今之唐宗宋祖,若兄來投,定封王爵。”

“口說無憑,此乃我大汗親筆信,吳兄可親自拆看。”

范文程說着就抽出一封信遞給了吳襄,吳襄閱後卻沉思不語,他不得不承認這皇太極開出的價碼夠大,直接封王爵,這在大明想都不敢想,但說實在的,此時的後金不過是一落後的貧瘠之國,讓吳襄舍掉大明的總兵之位去做一個山寨王爺,也有些捨不得。

但現在正如范文程所說,自己肯定是不能在大明待下去的,只怕此次朱由校驅走了韃子就會對他下手,所以吳襄覺得自己不得不做出投靠皇太極的選擇,便道:“這倒也不是不明智之舉,只是現在滿桂對我監視甚嚴,不好行動。”

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兩百二十章 會見南京官僚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皇太極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極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四百一十八章 略輸一籌的錢謙益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規矩則殺之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八十八章 袁崇煥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哥薩克遇見毒氣彈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二十七章 敢要挾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亂引發的經濟波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五百九十三章 進擊瑞士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輕的皇太極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五百一十六章 身首異處 (第三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六百零四章 朕還欠你一個首輔 (大結局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唱雙簧第三百四十章 滿徑春雪因雨溼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兩百一十八章 文廟前行刑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宮 (第六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然行帝王權 (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會試第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壯膽吶喊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傳動員韃子普通民衆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骯髒的孔府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三百六十章 讓李永芳首級掛到盛京城樓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兩百七十六章 藩王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三百五十九章 別忘了薩爾滸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佈投降第四百二十四章 爪哇國對大明宣戰(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