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六九章 只有大投資才能救芯片

大體來說,想要完整的製造一片芯片,需要芯片設計,製版,芯片加工,封裝,測試,包裝等六個主要環節。

可這麼多的環節,數百家企業,幾十萬的從業人員三十年來,獲得的投資就十億美元。

方辰突然有種莫名的心酸,真是太少了,少的都有些可憐了。

他的手上有一份資料,詳細的記載了全世界,以及各國對半導體行業的投資。

從半導體晶體管被髮明那天算起,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全球對半導體行業的持續投資是3745.6億美元,其中美國最多,大致投入了1149億美元,東倭投入了1020億美元。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東倭這1020億美元,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纔開始投入的。

這也就意味着,東倭這十五年的投入,就已經差不多趕上美國三十多年的投入。

然而這也是爲什麼,東倭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能超越美國,問鼎半導體第一大國的原因。

但可惜的是,總所周知,東倭是個不完整的國家,所以自從九十年代初期,美國反應過來,意識到東倭的威脅。

一邊積極的聯合加強技術開發工作和增大投資,另一方面對東倭打出各種生產設備禁運和技術禁止使用等等的牌,很快便再次輕而易舉的超越了東倭。

接下來的便是南高麗和灣灣這兩個地區。

這兩個地區基本上都是六七年前,八十年代末期纔開始發力的,不過因爲投入金額比較多,南高麗這幾年投資了485億美元,灣灣投入了360億美元,所以已經逐漸在國際半導體市場上,慢慢嶄露頭角。

並且灣灣已經列計劃,準備在未來的十年中,累積投入673億美元來建設投資五條8英寸生產線,以及二十四條更加先進的12英寸生產線。

畢竟根據現有的科研進度,預計最遲1999年,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就研發成功了,到時候不但可以加工製程爲7納米的芯片,並且生產成本預計比8英寸生產線,再降低30%到40%。

然而在前世,華夏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正是由張如京的中芯國際在2004年所建立的。

可以說張如京憑藉一己之力,將華夏的芯片生產線從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十一年,縮短到了五年。

想到這,方辰再次幽幽的嘆了一口氣。

說真的,以總投入十億美元,佔據全球半導體總投資的三百多分之一。

就使得華夏半導體產業只落後歐美十年左右,產能還能達到0.2%,他真覺得國內的半導體科研工作者們盡力了,甚至還超常發揮了。

畢竟,看看那些所謂經濟實力,科研水平跟華夏差不多,並且現在人均收入遠高於華夏的那些國家,哪有什麼所謂的半導體產業,就算是把全套的圖紙和加工技術,設備給他們,他們都用不了。

不過話說回來,華夏在半導體的投入,不如美國和東倭,南高麗,甚至不如灣灣一個地區也就算了,這連很多企業都不如,那就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說到芯片企業,自然不得不提到英特爾,英特爾在去年一年就投入了四十億美元,是華夏三十年半導體投入的四倍。

然而正是這樣的大額投資,才使得英特爾持久佔據芯片第一製造廠商的地位。

並且也正是因爲十年計劃的673億美元,使得灣灣超越南高麗,並且跟世界平均技術水平,從過去的相差一兩年,變成了一兩個季度。

甚至在某些芯片大饑荒的年份,作爲代工企業的臺積電,其利潤居然超過了英特爾,簡直就是屌絲逆襲的典範。

不過,通過這些事例,方辰領悟到了一點,想要在半導體超越那些先發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投資力度要大。

如果連投資力度都無法超越這些企業,那想要在技術和規模上,超越這些企業,那簡直就是在癡心妄想。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道理也誰都懂,但芯片企業這玩意實在是太費錢。

就如之前所說的那樣,建一條芯片生產線的投資就已經要高達十二億美元,想要建設一個完整的芯片研發生產鏈,沒個兩三百億美元,根本下不來,比建設個三峽大壩的費用都高。

別說以華夏現在的國力而言,根本就燒不起,就是在歐美,東倭這樣的發達國家,都是比較肉疼的,而像南高麗和灣灣這樣的存在,更是可以稱之爲孤注一擲,賭上一切了。

然而更關鍵的是,英特爾等美國企業,包括東芝等東倭企業,這些已經在市場佔據領先地位的存在,僅僅正常銷售所得到的利潤,拿出來一部分,就足以支撐這些研發建設投入了。

也就是開始正循環,良性循環了。

而南高麗和灣灣這樣的新玩家,憑藉着美國和東倭的技術轉移,再突擊大規模的增加資金投入,就差不多能追趕上世界一流水準。

最不濟的話,也可以給英特爾他們這些頭部芯片企業,做代工,掙一些辛苦錢。

總而言之,即便這些新玩家,在走上正軌之後,也可以靠着企業的利潤和一部分的額外投入來保持自己不落後。

可華夏這邊,說真的,別說擎天芯片公司能夠追趕上這些頭部企業,形成良性發展,方辰自己都不知道,擎天芯片公司什麼時候能自給自足。

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畢竟要知道,華夏想要發展芯片行業,除了資金投入問題以外,還要面臨一個像南高麗和灣灣,甚至包括東倭都不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各樣各樣的設備禁運,技術不給授權使用,不能收購其他芯片相關企業等等。

說真的,如果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方辰寧願花錢去國際上,收購一家二流的芯片公司,最起碼這種公司技術成熟,8英寸生產線什麼都有,想要追趕英特爾他們,也容易一些。

不像華夏這邊,即便是收購華晶廠,最先進的生產線也不過是5英寸這種老掉牙的,幾乎快要淘汰的玩意。

但不管怎麼說,方辰有一點很確定,那就是不管投資芯片行業在未來會多麼的艱難,花多少的錢,他都會持續不斷,堅持的投資下去。

並且更確定的是,華夏芯片行業一定會突出重圍,站到世界之巔,並且引領世界發展。

方辰的眼中,綻放着耀眼的光芒。

“九爺,咱們進去吧?”

見方辰站在華晶廠的門口,半天遲遲不動,吳茂才忍不住開口道。

方辰點了點頭,對着吳茂才說道:“你給華晶廠的趙廠長打個電話,說我已經到門口了。”

說完這話,方辰直接朝着華晶廠的大門走過去。

還沒等方辰走進去,看門的大爺二話不說,就將大門給打開了。

方辰詫異的看了看門大爺一眼,然後到也沒說什麼,笑着點頭回應了一下。

看門大爺也趕緊衝着方辰笑了笑。

雖說他不認識方辰,而華晶廠也有外來人員必須登記的制度。

但他做了三十多年的門衛,早就練就了一雙毒眼,來的是什麼人,什麼身份,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就方辰這器宇軒昂,龍行虎步的架勢,以及周圍環繞的這些秘書,保鏢,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方辰是大人物。

說個不好聽的,前年省里老一過來考察的時候,氣勢都沒有方辰這麼足。

再者說了,就算他拿不準方辰的身份,方辰身後的那幾輛豪車,以及有特殊含義的車牌,他還是認識的。

這樣的大人物,恐怕連他們廠長都要小心伺候着,他一個小小的門衛去攔人家,裝什麼周亞夫,細柳營,那他真是腦子有病。

他素來看不起那些,所謂只認工作證,不認人的門衛。

那就是傻子。

一個好的門衛,必須要有鷹的眼睛,一眼看出來對方是什麼身份,然後迅速做出放行還是不放行的決定來。

而他毫無疑問,是絕好的門衛。

至於說,方辰爲什麼有車不坐,他反而覺得這更突顯了方辰的身份地位。

也就是那些,剛剛算個人物沒多久,骨頭沒有三兩重的,整日裡才需要坐在車裡,用車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

但想着想着,尤其是看着方辰的背影,他的眼眶中不由冒出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水珠。

有些許的感動,更有些許的感慨。

華晶廠已經好久沒有來,這樣的大人物了。

他從華晶廠建廠的時候,就已經在這裡工作,自然也經歷過華晶廠最輝煌的日子。

八十年代初期,由太宗親自牽線,東倭的芯片工程師來到了華晶廠,使得原本在國內毫不起眼的華晶廠,突然的,沒有一點徵兆的,站在了華夏芯片舞臺的中央。

當時國產電視芯片量產難度大,導致彩電供給不多,完全滿足不了老百姓需求。

所以國家計委在1978年時就給華晶廠下了任務書:2.76億元,引進東芝5微米產線,裝配500萬臺彩電。

對於東倭企業而言,這是一樁好生意。

東芝正在DRAM芯片領域與美廠酣戰,急需資金購買各類設備,以充實“軍火庫”,而5微米產線,對華夏企業很重要,但對於東倭已經是即將被淘汰的“落後產能”,不必擔心新技術泄密。

隨後,華晶廠還承擔了“531”工程的使命,向全國傳播芯片技術的火種。

“531”工程即普及推廣以華晶廠爲基點的5微米技術,同時開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

那時各路考察團紛至沓來,而華晶廠不僅送技術資料,還外派工程師支援。

廠長趙洪金甚至大手一揮:到華晶廠學習,除了吃飯要錢,住宿不要錢!

並且當時,全國生產了近8000萬塊芯片,華晶廠佔比達到40%。

也正是因爲如此,華晶廠一躍成爲當時我國產能最大、工序最全、首傢俱有現代工業大生產特點的集成電路生產廠。

那時候的華晶廠,無疑是輝煌的,甚至偉大的。

不但企業紅火,職工收入高,娶媳婦,嫁姑娘的時候,人家一聽是華晶廠的,立馬就高看一眼,送上一大筆彩禮,或者厚厚的嫁妝。

而且各路兄弟企業的科研技術人員,工程師都跑到華晶廠來學習技術,至於說前來考察學習的各級領導幹部,更是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他這個把門的門神,雖然沒撈到什麼大好處,但平日裡煙啊,瓜子,花生,各種各樣的零食水果,到也沒少往家裡帶。

可隨着,華晶廠承接了“908”工程,一切都變了。

從1990年,“908”工程正是開始實施。

頭兩年吧,華晶廠依舊十分熱鬧,雖然各路兄弟企業的人少了,但顯然各級領導幹部更加重視。

平日裡,只能在電視裡見到的大人物,沒事就跑到華晶廠。

可是兩年過去後,這一切悄然發生了改變。

兩年時間過去了,華晶廠纔剛剛通過經費審批,可以正式開展新的技術引進,以及生產線引進工作。

大概是因爲時間拖的太久了,“908”工程遲遲沒有動靜,那些各級領導幹部來的就逐漸開始少了一些。

當時,他還想着,既然經費已經審批過了,那一切都會變好的,華晶廠還能重現過去的熱鬧,甚至比過去更加輝煌。

但誰能想到,技術引進又經過反覆論證,足足談了三年,直到今年的五月份,纔剛剛跟美國朗訊公司,談妥了引進6英寸生產線,以及0.9微米芯片的生產技術。

如果再加上,至少兩年的建廠時間,預計到1997年,“908”工程才能正式投產,盈利。

他聽廠裡的工程師們說,要是1997年才投產的話,恐怕黃花菜都要涼了。

到時候,華晶的技術水平將大大落後於國際主流技術達4-5代,投產以落後,生產出來的芯片,絕對沒人要,生產一片虧一片。

但他其實是並不相信的,他親眼見證着,華晶廠從默默無聞到曾經的輝煌,所以他怎麼也不相信,華晶廠真的會失敗。

第七六八章 這一仗,一百二十億夠不夠?第一三七章 暴風前夕第二八零章 飛機採購第一零一五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千一六六章 索尼和飛利浦發難了第三百零三章 回嶺南第九七七章 華夏第二富豪第三一七章 抉擇第五八一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八六四章 還沒開始,便轟然結束的大學生活第四四三章 飛機要回國了第三一八章 百死不悔第三三八章 雅賄第九一四章 風光的麻生俊第三十三章 不給上帝面子第一千二八七章 不能解決的BUG第一千三一九章 坐井觀天第一千二五六章 光彩事業促進會第一千四八二章 吃過虧就是不一樣第三六八章 到嘴的肉第八七三章 被迫的建言獻策 (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九章 一個億第八三二章 方辰好大的胃口!第五十七章 偷聽第四五七章 科技重獎第七八六章 04機實驗局正式開通第一千三一四章 方辰的心,連太平洋都裝不下第四五三章 真是個錘子第四六四章 驚喜還是驚嚇第九零二章 要麼罷免,要麼閉嘴!第五七七章 “好心”的方愛軍第三九七章 不還價第八二四章 留華爲一命第三二四章 小霸王死了!第四八五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七一五章 不速之客第七一六章 收爲己用第一千五二零章 拔一毛而利天下第一千四五三章 易主第四九七章 徹底笑不出來了第九十一章 這廝真醜第六三八章 天上掉餡餅(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票!)第二零七章 膨脹了第八九九章 一槍崩死方辰算了第六五一章 敲打黃一和第四二七章 太聰明第五二二章 暗箱操作 (爲本人暱稱以存在盟主加更11/12)第一零二九章 壟斷香江電影的內地發行權第二零九章 冷板凳第一千一七一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六六四章 霸王龍肆虐第一千一四九章 華夏的石油危機?第五四一章 無足輕重第八九七章 那還玩屁啊!第一千五五九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三章 錢!錢!錢!第一千三一九章 坐井觀天第一千零八七章 喪事喜辦第三十三章 不給上帝面子第六五三章 一隻只能任人宰割的豬!第一千四六三章 偷着樂吧第四四六章 符合方辰的身份地位第四三九章 投案自首(‘Q午夜銷魂Q’生日快樂)第一千三七七章 小孩子才做選擇第三九一章 方辰就是妖孽第四三三章 好多記者第一千一七八章 前往國外工作的機會第八零二章 華夏通信界的焦點第五三四章 驕兵悍將不可敵!第一千四一零章 華夏電信業務的半壁江山?第九六四章 這叫私房錢?第五十七章 偷聽第一千零六五章 蓋達爾和丘拜斯突然來訪第一千五四一章 爲未來計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才一塊錢的授權費?第一五三章 鴻門宴 (首訂三十加更!求訂閱!)第一千四九三章 資本的偉力!第一零一九章 沒得選第六六零章 先搶過來再說!第二一零章 極其放肆第六六七章 可憐!可笑!可恨!第一千六零六章 不容有失第二百零一章 佛系老闆(第四更,求訂閱!)第九百章 窩囊氣第九二一章 有圖有真相第一千一七四章 現實逼的方辰不得不這麼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死鴨子嘴硬第二九六章 方先生第一千四三九章 死也要問個明白第七三六章 狐假虎威第三二四章 小霸王死了!第一千六零六章 不容有失第六十四章 還差了點意思第一千四八七章 金融風暴第一千三七一章 時也命也第九八一章 加倍,超級加倍!第八六一章 他什麼時候窮的就剩下一百億了?第七一一章 再窮,也就窮到這份上了第八五九章 犯嘀咕第四八八章 緊密無間(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