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六八章 華夏芯片產業現狀

大賀典雄氣不氣的,方辰並不關心,又或者說在他看來,大賀典雄氣的吐血身亡纔是最好的。

而且,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此時此刻,他站在一座工廠的面前,工廠大門上赫然掛着樑溪市華晶廠的招牌,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作爲華夏“908”工程的實際執行者,也是華夏第一個批量生產三微米制程芯片的企業,更是此時此刻華夏實力最爲雄厚的芯片廠。

華晶廠具備年產一億塊芯片的能力,實際生產芯片五千多萬塊,分立器件數量更是高達一億三千萬只。

自從1986年,華晶廠開始從東倭引進5微米雙極型模擬電路工藝,以及三英寸生產線和雙列直插式塑料封裝線後,就超越了華夏半導體行業著名的南北二霸,燕京878廠和申城無線電十九廠,簡稱上無十九廠。

但可惜的是,雖然上面制定的“908”工程,堪稱華夏有史以來對半導體行業最大的一筆投入。

國家集中投資20多億元,目標是在華晶廠建成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產線。

但由於審批時間過長,工程從開始立項到真正投產歷時7年之久,而芯片行業不到兩年換一代產品。

所以到1997年建成投產時,華晶的技術水平已大大落後於國際主流技術達四至五代,月產僅800片左右,投產當年即虧損2.4億元。

然而華晶廠的衰敗,並不是在1997年才得以顯現,像朱院長這樣的存在,早在去年,就已經在方辰的撩撥之下,默認了這一事實。

可無奈的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投資也已經投資了,耽誤也已經耽誤了,即便是強行要求華晶廠下馬,這些損失也無法挽回。

所以在今年制定九五計劃的時候,朱院長就力排衆議,直接明言,華晶廠的“908”工程已經可以宣告失敗。

而且會議上,首長在參觀完三星公司的芯片生產線,用了“觸目驚心”這樣的形容詞,並表示,必須加快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

閣揆也隨之表示,半導體產業是關係到國家命脈的戰略性產業,必須堅決貫徹首長指示,要不惜代價把半導體產業搞上去!

爲了保證華夏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朱院長和衆多半導體專家們,已經重新制定了“909”工程,目標是建成一個0.5微米爲起點的芯片生產線。

慶幸的是,“909”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極大的縮短了華夏跟國際一流半導體企業的差距,光榮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要不然的話,華夏的芯片從業者們,想要追趕世界一流技術肯定會更加艱難。

不過,朱院長那邊搞的“909”工程是國家隊,是華夏國家意志的體現,顯然跟方辰沒有什麼關係,他真正的目標還是華晶廠,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來這裡。

嗯,沒錯,方辰的芯片計劃正式開始啓動了。

九月份,張靜茹在德州儀器的合同到期,他就可以退休了,而放到新加坡德州儀器芯片工廠的那批,安插到各崗位的技術人員,也可以陸陸續續回國。

在這之前,他怎麼着也要把這個地基給打好,給他們找個能安身,施展才華的家吧?

而就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整個華夏都沒有華晶廠更合適的目標,連承接“909”工程的華虹公司都不如華晶廠合適。

畢竟要知道,華晶廠現在纔是華夏實際上的最大芯片企業,擁有着最多的生產線,最多的技術工人,最多的管理人員和工程師,最豐富的經驗。

只是因爲投產和引進技術,談判等問題,導致現有技術還沒有落地,正式生產就已經落後了而已,但底子還是十分雄厚的。

可華虹公司呢?

現在還在紙面上,明年纔會正式撥款開始建設,幾乎可以說是從無到有,這顯然對方辰來說是不合適的。

再者,人家華虹公司後來幹得好好的,他插這麼一腳又算什麼?

搶功嗎?

算了吧,方辰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解決華夏缺芯少魂的問題,爲華夏在半導體行業的獨立自主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這些所謂的虛名。

說個不好聽的,就以他在華夏的名望,還真看不上這點虛名。

想到這,方辰幽幽嘆了一口氣,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半導體晶體管,開創了人類的硅文明時代,到現在已經接近半個世紀。

在這半個世紀中,由於半導體的出現,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比遠古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要迅速得多,深刻的多。

尤其是自從1958年,德州儀器和仙童公司各自發明瞭半導體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之後,發展更爲迅猛,集成度不斷提高。

從一百個晶體管組成的小規模集成,飛速的發展到,現如今由一億個晶體管組成的巨大規模集成電路,並且預計未來單片集成度可超過十億個晶體管。

可以說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作爲電子信息產業中最重要的基礎產品,更是所有3C產品的基石,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需要。

3C產品指的是計算,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

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或數字音頻播放器,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視機、錄像機、音響、影碟機等等其實都可以算是3C產品,其中都有一定數量的芯片。

尤其是在智能化越來越厲害的現代,對芯片的需求就更多,要求也更高。

而想要生產芯片,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龐大的財力。

比如說芯片所採用的主要基片材料,晶圓片,其生產線可謂是十分昂貴,尤其是國際上最新的八英寸生產線,僅僅一條生產線的價格就達到了十二億美元,也就是一百來億華夏幣。

要是六英寸生產線的話,到是便宜不少,兩億美元就夠了。

五英寸的話更便宜,六千萬美元不到。

只不過,方辰既然想要成爲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爲華夏的芯片安全,國家安全保駕護航,並且掙到鉅額的利潤,那自然是要上8英寸生產線才行。

再說了,不就是一百億嘛,他兜裡又不是沒有。

至於爲什麼大規格的晶圓生產線這麼貴,並且方辰要執意上大規格的晶元生產線,則是因爲芯片生產製造的一個典型特點。

晶圓片的直徑越大,就產量越大,生產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浪費面積小。

同樣一塊芯片,如果用8英寸晶圓片切割的話,成本會比用6英寸晶圓片切割,便宜30%到40%。

並且最重要的是,晶圓片越大,其所能加工的電路設計線寬,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製程就可以不斷的縮小,使得芯片內部可以容納更多的晶體管,隨之電路的工作頻率不斷提高。

如果對手機有了解,看過那些手機廠商發佈會的人就會知道,2012年左右的手機芯片製程還在22納米,也就是0.022微米,然而等到2018年左右,手機廠商們就已經喊出了7納米來,並且預計未來會逐步升級到5納米,3納米。

這些手機廠商們所謂的7納米,5納米,就是芯片製程。

至於製程爲什麼這麼重要,首先要知道製程是什麼。

如果把芯片比喻成城市,那晶體管就是一個個小房子。

芯片的工作狀態就是,電子通過從晶體管的源極流入晶體管的漏極,然後由柵極作爲開關,來體現0和1。

柵極開了,讓電子通過就是1,關了,不讓通過就是0。

而柵極的最小寬度就是我們所謂的芯片製程。

柵極的寬度則決定了電流通過時的損耗,表現出來就是手機常見的發熱和功耗,寬度越窄,功耗越低,所以對於芯片製造商而言,主要就要不斷升級技術,力求柵極寬度越窄越好。

六英寸晶圓片只能加工1.2微米到350納米的製程,而八英寸晶圓片則可以加工0.5微米到130納米的製程。

在英特爾發佈的奔騰處理器,已經進入到350納米制程的情況下,再去搞什麼六英寸晶圓片。

難道方辰不怕擎天芯片公司也落得個跟華晶廠一下的下場?

剛剛投產便技術落後,生產出來的芯片價格昂貴,根本無法銷售?

但可悲的是,別看方辰現在嫌棄六英寸晶圓片嫌棄的要死,可偌大的華夏,連一條六英寸生產線都沒有。

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還是三年前,跟飛利浦合資投產的,而那時候,距離世界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誕生,已經過去了十年。

而剩下的另一條五英寸生產線,則就在華晶廠。

除此之外,華晶廠還分別擁有一條四英寸生產線和三英寸的分立器件生產線。

正是靠着這三條生產線,華晶廠才能傲視羣雄,成爲華夏技術最爲領先的芯片企業。

而據方辰的瞭解調查,現在世界全世界,分別擁有246條四英寸生產線,164條五英寸生產線,287條六英寸生產線,252條八英寸生產線。

也就是說主流的四英寸到八英寸生產線,全球一共有949條,可華夏四英寸以上的,一共纔不到十條左右,六英寸以上的一條都沒有。

在全球芯片生產的版圖中,華夏的芯片生產量只有全球的0.2%左右。

並且就連“909”工程,所定的目標,也是力爭華夏芯片產能,在千禧年的時候,達到全世界芯片產能的1%,擁有一席之地。

可即便只是1%這樣的小目標,也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根據專家測算,等到千禧年的時候,全球芯片的銷量將高達一千六百多億片,即便是1%,那也要達到十六億片才行。

而現在全國的芯片產量,只有三億片左右,想要達到1%的小目標,需要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0%才行。

其實華夏的芯片起步並不算晚,在世界上第一塊芯片誕生之後,僅七年時間,華夏就研發出了第一塊芯片,比東倭僅僅落後三年。

芯片的產量也是如此,華夏芯片產量達到百萬級的時間,落後美國六年,東倭三年。

千萬級的時候,也只有十年和八年。

可到了億級,就要落後前兩者將近二十年,至於說五億級,預計至少25年左右。

畢竟要知道美國在1972年就已經實現了五億級芯片產量,而華夏現在的年芯片產量才三億片而已,預計快的話也要到兩年後才能達到五億級,這可不是二十五年的差距,又是什麼?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因爲經濟原因,財政原因,技術原因,以及國際上對華夏的“禁運”等等。

但總體的來說,華夏雖然地大,但人口衆多,科學技術在這一二百年間落後西方國家,以及工業基礎薄弱等問題。

所以上面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幾億華夏人的吃飯問題。

而當時,可謂是百業待興,一窮二白,資金匱乏,即便是改革開放後的這十幾年,吃飯問題解決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上去了。

煤炭、電力、石油、高速公路等能源交通上去了,鋼鐵產量也的確趕英超美了,甚至這幾年家電和交換機,無線通信也上去了。

可對芯片卻一直無力投資。

從1965年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華夏在芯片產業上的累積投資只有五十億華夏幣,六億美元的樣子,即便不同時期對美元的匯率不同,但充其量也就十億美元而已。

這點錢對於芯片行業這種,大投入,長週期的行業來說,根本就不夠。

並且之前也說了,建一條八英寸晶圓片生產線,還要十二億美元呢。

也就是說,把華夏這三十年對芯片行業的投入,一口氣全部拿出來,也不夠買一條八英寸生產線。

說真的,方辰都有點不知道,這三十年,華夏芯片行業是怎麼過來的。

而且還要要知道,晶圓片生產線,只是整個芯片生產的一部分而已。

第一千一八九章 談不攏就不談了第九九三章 從微軟身上咬下一口肉來第一九六章 回家第一九四章 大漩渦第二零二章 老兵 (萬更求訂閱!)第一千四二二章 貝爾實驗室第七三零章 標準大資本家的嘴臉(求保底月票!求推薦票!求訂閱!)第六五七章 降頭師?鬼降?第八零七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一千三七一章 時也命也第九七八章 這年頭,錢也是燙手的了?第六十六章 錢之一字害人!第一千四六六章 視覺盛宴第五八二章 三個人的過年第一千五六六章 搞不懂方辰第四四九章 前往天府第一零二六章 抵臨香江第一二一章 我,打錢!第九十九章 似醉非醉第一千四一一章 根服務器第三九七章 不還價第七六六章 不爭饅頭爭口氣第三六三章 拐帶人口第一千三六二章 是他們求着方辰纔對第四六九章 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第一千五七八章 完全的意外之喜第四四八章 厚顏無恥第九一六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四零零章 調令第三一一章 一點不圓潤第一千一四九章 華夏的石油危機?第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七四章 大選開始第一千三三二章 一切都是生意第九七七章 華夏第二富豪第二八九章 決定命運的時刻第八一一章 這是要退位讓賢?第八零四章 如臨大敵,兵行險着第八十章 約定第三三零 豆蔻年華第一零二一章 吾道不孤第四九二章 徹底抹去(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票!)第一千二二六章 米卡絲的效忠第六十七章 洋垃圾第五九四章 物盡其用第三八六章 有錢能使磨推鬼第二六七章 全盤收緊第一千零八五章 三姓家奴是沒有好下場的!第一千三三八章 梅地亞中心第二零四章 聚集第三三八章 雅賄第一八三章 賣的不是酒,而是金子第一千四三六章 華夏的“世界五百強夢”第四二九章 逼上梁山第一四六章 載譽而歸第五四六章 揍方辰的一頓的衝動第四四零章 流放第四七四章 新青年偶像(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第四二二章 家的味道第七六零章 這帽子太大太重第四十三章 小財神第一千五五三章 方辰的時代第三四九章 冤大頭第四二八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七三四章 把小馬哥給忘了……第六九一章 無賴嘴臉第七十五章 競拍第二八六章 睚眥必報第九零四章 索羅斯敗了!第一千五零七章 不可逾越的天塹第六五六章 你跟方辰對話不夠格!第一千四零三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第一千三七六章 千難萬難第二一四章 白撿的錢第五十二章 一出大戲!第三零九章 吃了我的都給吐出來!第九九一章 外國人就是傻!第一千五一六章 擎天電腦!第一二九章 欠收拾第九四二章 這是段勇平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第七六七章 真正的困難第二五四章 電腦學習機第九十七章 看相第九三六章 不足慮第四七六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八七五章 天字第一號大金主(三更求月票!)第八六四章 還沒開始,便轟然結束的大學生活第一千六零五章 索羅斯的伎倆第八十八 他大爺的,賣便宜了!第八九二章 真正的大決戰!第七一六章 收爲己用第七四六章 情理之中第七三七章 請老爺子出馬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八二章 扎心了第一千零六九章 最終的抉擇第一千五六一章 布什的邀請函第六八九章 要相信金錢的力量!第一二一章 我,打錢!第一零二八章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