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困局

葉傾懷怔了一怔,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羅子昌會搬出這麼個理由來。且他這套說辭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來之前便準備好了的。

葉傾懷雖感意外,轉念一想,卻又覺得合情合理。

一直以來,葉傾懷都十分關注此次春闈,幾度當朝發火,羅子昌若說是學子暴亂,肯定是要不到葉傾懷的調令的。

於是他便拿出了這麼一套說辭。想來,多半是顧世海授意的。

倒也是,在顧世海看來,葉傾懷如今最上心的莫過於秦寶珠,他以皇帝的心肝寶貝爲由請令,皇帝自不會允許旁人非議,關心則亂下必會同意調動禁軍。

若葉傾懷不知曉學子們的計劃,又或者她當真是盛寵貴人耽於美色的昏君,那想必此時已拍案而起,親自下令鎮壓暴民了。

不得不說,是一手十拿九穩的好謀劃。

但顧世海做夢也不會想到,本該血氣方剛的少年皇帝其實是個女子,對於美人更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他更不會想到,學子們謀劃擊鼓請願之時,葉傾懷就坐在他們中間。

“既然是罵朕的,朕得去聽聽他們都罵了些什麼,是受何人指使的。”葉傾懷說着,提腿便要往宮門走去。

羅子昌猛地移了半個身位,攔在了葉傾懷身前,半跪在地,抱拳道:“陛下,暴民不在少數,且手持兇器,刀劍無眼,請陛下慎重!”

他言辭懇切,半分沒有讓路的意思。

葉傾懷冷聲道:“怎麼?羅統領是要朕做縮頭烏龜嗎?”

言罷,她又要往宮外走去。

羅子昌半跪着又移了一步,牢牢地擋在葉傾懷身前,道:“末將不敢!但如今皇嗣凋零,還請陛下爲天下計,切勿意氣用事,以身犯險!陛下只需賜末將一道調令,許禁軍出城平亂,末將等便可將此事平息。”

他身形高大,這樣攔着,葉傾懷竟繞不開。

硬闖不動,葉傾懷換了個曲線救國的思路,道:“羅統領,朕的玉璽不在此處,朕要下調令,也要有玉璽才行。你這樣攔着,朕怎麼去給你頒旨下令啊?”

羅子昌猶豫了一下,卻沒有讓開,道:“陛下,今日京中動盪,皇城中也難免遭到波及,還請陛下少些走動,末將願替陛下去取玉璽。”

葉傾懷輕嘆口氣,道:“依羅統領的意思,朕今日看來是走不出這景壽宮的宮門了。”

羅子昌垂着頭沒有說話,姿勢卻固執着沒有動,算是默認了葉傾懷的話。

“玉璽擱在怡春宮裡。右衙衛畢竟是外臣,不便進入後宮。李保全,你替朕跑一趟吧。”葉傾懷喚着李保全,目光卻沒有從羅子昌身上移開。

“你過來,朕告訴你玉璽放在何處。”葉傾懷又對李保全道。

李保全快步走到葉傾懷身邊。

羅子昌微微擡起了頭,用餘光看着葉傾懷和李保全。

葉傾懷面色如鐵地看着羅子昌,壓低了聲音,附在李保全耳邊用只有兩人能聽清的聲音道:“想個辦法脫身,然後把所有能調動的左衙衛都調來景壽宮。”葉傾懷頓了頓,又道,“另外,給陸宴塵傳個話,就說王立鬆有危險了。”

聽到最後,李保全不動聲色地擡眼看向葉傾懷,眼中有些慌亂,似乎想解釋些什麼,卻礙於眼前的情勢壓制着沒有出聲。

葉傾懷亦看着他,目光銳利,像是穿過了他的眼底直達心口。李保全突然覺得,在眼前這個年輕的皇帝面前,自己彷彿沒有秘密可言。

這令他感到脊背發涼。

看到李保全的眼神,葉傾懷知道自己猜對了。

自從芳華姑姑告訴她,她第一次偷偷出宮時李保全向宮外傳遞過消息起,葉傾懷就一直在留意李保全背後的人是誰。

若是陳遠思或者顧世海,那她便要想辦法換個內廷大總管了。

直到後來她與顧世海在景壽宮吵架那次,陸宴塵當天下午便得到了消息,快得令她咂舌,那時她便懷疑李保全與陸宴塵有私下的往來了。

那之後,她又試探了幾次,發現李保全也不是事事都向陸宴塵傳遞,僅有的幾次都是葉傾懷有危險的時候,於是她也沒有追究。

既無危害,葉傾懷本不打算戳破,想等着李保全自行向她托出。但眼下已是危急存亡之際,便顧不得許多。

王立鬆的安危可以說是關乎局勢走向的關鍵。斷不能讓他死在雷州。

葉傾懷看着李保全的目光平靜犀利,卻又帶着幾分殷切而沉重的期待。

這是舉國相托的神色。

葉傾懷是將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李保全被她看得心中一震,透涼的血液像是燃燒了起來。

他緩緩地點了點頭,答道:“奴才明白。”

然後,他擡起頭來,正碰上葉傾懷的目光。主僕二人在這一個短短的對視中,似乎道盡了千言萬語。

李保全對葉傾懷行了個禮,然後跟着兩個右衙衛的侍衛往怡春宮的方向去了。

宮門外的左右衙衛仍然在對峙着,雙方都沒有放鬆警惕。

宮裡只剩下葉傾懷和羅子昌,還有右衙衛的武衛將軍,葉傾懷對他並沒有太多印象,只依稀記得他姓徐。

李保全走後,葉傾懷沒有與他們說話,徑自走進了主殿屋裡,在書案邊坐了下來,從桌上隨便取了本書翻看起來。

羅子昌見她並無異動,也沒有說什麼,只是站在院中,時不時地看向宮門外,神色有些焦慮。

葉傾懷從書卷上方偷偷瞥了一眼羅子昌,見他沒有看着自己,她摸了摸左邊的衣袖。

玉璽正躺在她的袖口中。已經有好幾天,她的玉璽都沒有離過身了。

葉傾懷微微側過頭,余光中看到了書案側面的牆上懸掛着的寶劍。三尺見長,半掌寬,劍柄處雕刻着龍紋,通體鎏金,古樸肅殺。

帝劍“龍淵”。

大景開國聖祖皇帝葉雲寒的佩劍。兩百年前,他正是提着這柄劍,從北都一路打到了榕州南郡,用累累屍骨鑄就了這座至高無上的御座,開創了屬於葉氏的盛世王朝。

相傳,聖祖皇帝用這柄劍殺人無數,以致劍身戾氣橫生。九州平定後聖祖皇帝專門命人給這柄重劍打造了劍鞘,就是爲了封住劍中的亡魂和兇殺之氣。

從此這柄劍便被一代代的景帝束之高閣,恭恭敬敬地供奉着,再也沒有人將這柄劍拔出來過。

日子久了,宮中便流傳出一個傳說。傳說龍淵劍不能出鞘,一旦出鞘必要飲血,甚至會導致九州戰亂再起。

而此刻,這柄重劍安靜地掛在牆上,悄無聲息,像是一件沉睡着的古物。

劍柄上的光芒閃過葉傾懷眼中,在她眼中映出一道寒光。

第85章 苦心第194章 過招第70章 番外——秦寶珠2第173章 杜荊第207章 長夜第200章 鏡子第207章 長夜第137章 極刑第五十一章 危機第150章 鉗制第176章 敗仗第137章 極刑第70章 番外——秦寶珠2第75章 月夜第110章 王立鬆第142章 得意第92章 辭表第三章 畫像第80章 休朝第123章 杜正恩第137章 極刑第146章 爭執第107章 結餘第80章 休朝第192章 紅竹第192章 紅竹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159章 起火第二十五章 除夕第96章 較勁第137章 極刑第164章 肝疼第91章 因緣第107章 結餘第184章 淵源第133章 對答第102章 冤情第192章 紅竹第195章 強權第133章 對答第176章 敗仗第102章 冤情第五十五章 東臨門第五章 稱病第168章 舒窈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149章 籌謀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六章 會審第108章 遺詔第209章 戰書第176章 敗仗第六十四章 刀傷第83章 楚定國第166章 辭呈第123章 杜正恩第三十章 尋人第二章 重生第151章 兵糧第82章 天意第77章 困獸第87章 甦醒第四十五章 夜談210.第210章 返京第197章 萬壽節第94章 死水第90章 恐懼第144章 封爵第172章 意象第171章 醉酒214.第214章 戰略第五十五章 東臨門第156章 薛鬆第169章 生辰第195章 強權第80章 休朝第144章 封爵第六十八章 少東家第三章 畫像第155章 倉場第二十章 早朝第165章 珍惜第141章 覲見第105章 師生第166章 辭呈第81章 勸言第138章 宣旨211.第211章 瑞雪第87章 甦醒第五十三章 宮變第166章 辭呈第六十二章 談判第97章 惡人第十六章 鬼市第十九章 回宮第185章 高熱第196章 平等第十二章 文心堂第九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