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開國大典

天地之始曰洪,百族之替曰荒。自此,我族便常駐九州,以息開萬載文明。

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周公定禮,我族承上天之好生之德,接厚土寬廣之胸,言仁德以治世、虛懷若谷以求賢,存上善若水之心、行厚德載物之道,至今已五千年不絕。

想我先祖,以血肉開蠻荒,以兵戈之利以衛家國。張騫始出西域,被匈奴扣留十年依然“持漢節不失”。蘇武更被囚禁二十年,縱容淪以牧羊爲生依然持節而立。漢使旌節上的毛落光了,吹落在匈奴的腹地。可縱然他們頭髮蒼白,但心卻如堅如磐石,他們寧折不彎的氣節至今還在傳唱。寒冷的北方一直是征戰的沙場,可敵人都說有岳家軍在,我們打不了勝仗。可嘆英雄遭忌,讒士高張,一縷忠魂終於消散在西湖之傍。然而血色夕陽中,我依稀見到,有人把它插進土壤,那是將軍用過的,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決定與城共存共亡,丟掉了性命,守護了信仰。殘酷的殺戮,如山的屍骨,並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終有一天,它還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光。

我華族從來沒有放棄追隨先賢的腳步,二百年後的今天中華再次崛起。火炮的轟鳴是爲我族奏響的禮炮,槍林彈雨是爲我族灑下的禮花,今日向上天奏表,我族已驅蠻夷復我中土,再續我大漢正統。

山河猶存,百代不傾,社稷猶存,百載不滅,泱泱大國。何以不興!從今日起,我族以黃帝爲紀年。黃帝紀年第4602年,我朝代清而立。定國號爲華,號“中華”。寬袖繫帶。雲鬢華裳,再興我漢邦禮儀。

歲月崢嶸,江山不老。天佑中華,盛世未央――

隨着一屢青煙嫋嫋升起,中華代清而立的消息上奏於天。初升的太陽將溫暖的陽光灑向大地,金色的光芒刺破了蒼穹。天壇外肅立的衆人一臉嚴肅,即便凌烈的寒風也壓不着火熱心,臉上洋溢着興奮的鮮紅。

二百年了。二百年了!二百年的屈辱,二百年的忍耐終得正果。今日終可以奏明上蒼,我大漢失國二百年終得以復。所有人都靜靜的等待着皇上奏明上蒼之後,再宣諸與世,我中華便可明正言順行走於世。

不一會,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身着明黃五爪金龍袍的皇帝走出祈年殿。皇上抱拳而立,長鞠而下:“改朝更元已奏明上蒼。此後,願我天下百姓、諸臣衆卿與朕齊心同德,共創新中華――”

“喏――”文武百官、侍衛宮人全部盈盈下拜。

“砰――”閃光燈閃起。將君王與朝臣互拜的一刻永遠的記錄了下來,也記錄下君臣同心同德的一刻。

伊爾庫茨克城上,庫羅帕特金正舉着望遠鏡看着城外一片忙亂的中國軍隊。才吃完早飯。庫羅帕特金就被侍從告之,城外的中國軍隊異動頻繁,結果他在城上舉着望遠鏡看了快一個鐘頭,也沒見到中國軍隊有進攻的可能。也許今天是中國人的新年,他們在搞一些慶祝活動吧。在寒風中吹的瑟瑟發抖的庫羅帕特金把值守的軍官給罵了一通,就縮着脖子回房間裡取暖了。結果還沒等他暖和過來,值守軍官又立刻通知他中國軍隊要進攻了。庫羅帕特金氣壞了,他怒氣衝衝的再次上城後,不等他痛揍值守軍官就被中國人的舉動給驚呆了。對面的中國軍隊整個軍營已經徹底安靜了下來。並且把炮口全部露了出來。

“難道中國人打算用勝利爲自己慶祝新年嗎?”庫羅帕特金命令值守軍官做好一切防禦準備後,自己跑到防炮洞裡躲了起來。

“預備――”炮一師一團長盯着左手上的手錶開始讀秒:“3、2、1――”高高舉起的右手猛的落下:“放――”

“放――”赤塔城外的炮三團長下達了炮擊命令。

北到新西伯利亞城外。南到格爾巴什湖前線,所有中國炮兵指揮官在同一時刻下達了炮擊俄國的命令。呼嘯的炮彈在隆隆的炮擊聲中飛進俄軍駐地。前線陸軍用敵營中的爆炸爲中華的成立喝彩。

與此同時,海軍艦船同時拉響汽笛,只是他們的敵人還遠在非洲,所以他們打出去的只是禮炮。火車、汽車、輪船……只要能發出聲音的全部鳴響,大街小巷裡的人們全部聚集在一起,聽着先生們在大聲的宣讀朝廷的通報。

“我朝代清而立,定國號爲華,號‘中華’。”十點整,李明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人鄭重宣佈。隨後,城樓下響起低沉的號角聲音,一支支受閱軍隊排着整齊的隊型從建國門穿過。他們全都是第一批衝出國境線的軍隊,他們爲全軍前鋒向敵境突進。如今征戰半年以久,正好在換防之時調回參加閱兵。

九,爲陽數的極數,諧音“久”。所以皇帝自稱“九五之尊’”,國設“九鼎”,皇帝周圍要設“九卿”,朝廷設三省六部等等,祭祀等重大禮儀慶典也均要以九爲基數。所以走在受閱軍隊第一位的軍陣,正是八十一人排着九九陣列在三位軍官的指揮下,沿着十里長安街踏着整齊的步伐向開安門城樓進發。這是中華第一支依仗隊,卻不是專職依仗隊。他們由換防回來的軍官組成,最小的也是少校。這次他們仿古例頂盔貫甲、腰配長劍、手執長矛,在長安街兩側無數百姓的見證下,將在中華成立的第一次閱兵中第一個受閱。

天安門廣場上,琴、箏、簫、笛、絲竹、鼓等樂器齊聲奏響,組成了宏大的音樂。三千宮娥隨着音樂翩翩起舞,長袖飄逸,絲帶飛舞。這正是唐時歌舞的集大成之作――《霓裳羽衣曲》。

這一刻,代表柔美的舞曲與代表鋼強的軍隊相互輝映。

隨着依仗隊的腳步聲越來越近,龐大的舞陣中一名宮娥踏着舞步,揮舞着三丈長的絲帶從舞陣緩步而出。這時所有人才注意到。她裝扮的與其它人不同,是一個山鬼的裝扮。

踏着舞點跳到場中央的山鬼停了下來,豎而直立面朝東方。在那裡。一支軍隊正在走來。

“立定――”依仗隊在剛剛進入廣場的地方停下來。山鬼抖着長長的袖子向依仗隊走去,邊走邊唱:“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伕,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領隊張嘴應和:“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伕況瘁。”

另兩位副領隊接着唱道:“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

隨後整個儀仗隊齊聲應呵道:“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啓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山鬼這時裝着一副尋找人卻找不見的模樣在軍士堆裡東尋西顧,最後哀傷的跪坐在地上哀哀的唱歌:“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所有將士捶着胸口大聲怒吼道:“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就在城下儀仗隊唱着《出車》一問一答之時,城樓上的各國公使紛紛打聽下面說的是什麼意思。

“他們說的是:國家多事多難,戰事十萬火急。天子召集他們去遙遠的地方作戰,他們心甘情願的開赴戰場,不管多麼艱難,他們都無所畏懼。”李明站在城樓上向他們解釋:“他們當年走的還是楊柳依依的好時候,如今歸來卻是雨雪霏霏。家人,山鬼都找不見往日熟悉的面容。他們不後悔,如今大獲全勝。正是歡慶的好時候。”李明越說越顯的激動起來,臺下正好問答結束。李明跨前一步,大吼道:“傳令,卸――甲――”

廣場上的舞蹈停了下來,代表着祥和的禮樂也停了下來。“咚、咚、咚――”沉重的鼓聲響起,而且越發急促起來,舞陣中756名宮娥揮舞着絲帶向隊列跑來,她們九個一排紛別向軍士行禮,而後將軍士們身上的鎧甲輕輕解下,疊起來捧在手上。

將士們靜靜的站在那裡當鎧甲卸下,任由宮娥們爲他們卸甲,這是遠征將士們應得的榮耀,現在由他們代領。甲冑卸了下來,山鬼的舞蹈也停下來,山鬼深深朝將士們一鞠躬後,與衆宮娥一併退下。而在他們眼前的是,一條紅地毯從遠方延伸而來,正好停在他們的腳下。而此時的皇上,已經下了城樓,安坐於白馬之上,檢閱大軍。

“皇上威武,中華威武。敬禮――”領隊大喝一聲後,踏着正步走上地毯。

步兵、騎兵、炮兵,海軍、空軍、武警,一支支受閱軍隊從天安門前通過。也許是訓練的時間還短,他們的步伐並不是很整齊,隊型也有些歪斜,李明甚至還能聽到城樓上觀禮的外國使節和代表的切切低笑。

李明上輩子雖然沒到過現場看過閱兵,但也是從電視上見過。整齊劃一的動作,萬人一聲的步伐,衡平豎直斜成線的陣型確實好看威武。但僅僅只是好看而已罷了,僅僅看上去威武罷了。而問題,就在他們的臉上。

李明更願意看着這羣歪歪斜斜的軍陣。步伐不整齊、隊型不嚴整那又如何?他們是軍隊,又不是依仗隊。他們每個人的臉上張揚的顯露着對戰爭的渴望、他們面目扭曲着的猙獰、他們眼中兇光必露,他們殺氣沖天,這纔是軍人,這纔是軍隊!軍人就是要殺人的,軍隊就是爲殺戮而設立的!一個沒有殺氣的軍人算什麼軍人,那只是打手!一支沒有殺戮**的軍隊算什麼軍隊,那只是依仗隊!軍隊從設立的第一天起,就要時刻準備好去殺人、去屠戮。李明有幸親手締造了這支一軍,並帶領着他們在爲國征戰。

看着一支支走過的軍隊,看着一面面招展的旌旗。從軍陣的肆意宣泄的殺氣讓這個冬天似乎更加陰冷,此刻李明的心裡卻如火般熱烈。卻讓城樓上觀禮的各國使節代表們閉上了他們的鳥嘴。

他們不是不相信東方理論中所謂“氣”的說法嗎?他不是不是信“氣”這種縹緲的東西嗎?如今卻在城樓上感受到這股隆隆的殺氣,讓他們從心底不寒而慄。

一陣寒風吹過,英國公使竇納樂打着寒蟬。低聲音的向身邊的美國公使田貝說道:“這是一羣魔鬼。如果不再限制他們,總有一天他們會把整個世界踩在腳下。”

田貝無所謂說:“不會的。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只是,我們應當要正視這個國家了。”

田貝無所謂的態度是有道理的。美國遠離歐亞大陸,有兩洋天險爲屏障。美國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還有着世界上最強的工業能力和最豐富自然資源。即便是美國在外受挫,最多是退回美洲本土,整個美洲還沒有可以與美國匹敵的敵人,美國人還可以一樣過日子。

英國人則不同,狹小的不列顛島嶼無法滿足他們自身生存的需要。他們在全球都有利益需求。現在的歐洲已經擁擠不堪,美非已瓜分殆盡,唯獨在亞洲英國還有龐大的利益。印度是最主要的一個,而中國則是發展就快速的一個。一但中國真崛起,以中國皇帝自私的性格決不會安心讓英國人在中國拿走利益。還不算強大的中國在虛弱的時候就頻繁對外爭戰,一但中國強大起來,這可不僅駐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他還是世界第一大種族呀!全世界有的華人數不勝數……竇納樂望着城樓下一一通過的軍隊憂心忡忡。

中華開國閱兵,檢閱的不僅僅是本土軍隊,還包括藩屬國軍隊。蘭芳(當然現在還叫南洋華人自治軍)、呂宋、琉球、朝鮮。就是全國只有一個步兵團的阿努依共和國都派出一個連的軍隊參加受閱。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在中國西南高山旁的廓爾喀也派出一個連參加受閱。廓爾喀人天生勇敢剽悍,1813年及1816年。英國軍隊在印度曾和廓爾喀人發生過兩次小規模的戰鬥,雖然英國最終贏得了勝利,但廓爾喀人的戰鬥力卻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15年,英國皇家軍隊的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人組成的戰鬥營。1851年,英國人爲加強對印度的統治,開始組建第一個廓爾喀營。在英軍中的廓爾喀僱傭軍忠誠地爲英國效勞,但自從中國政府加強了中廓關係後,英國對西藏的侵蝕變的艱難起來,更隨着中國的屢戰屢勝。中華皇家軍事學院和更名爲中華皇家學府的大學堂開始接收各藩屬國學生後,越來越多的廓爾喀人響應廓爾喀政府的號召離開英國軍隊。當中國政府開始爲廓爾喀組建第一支正規軍後。英軍中的廓爾喀戰士的忠誠度開始直線下降,這讓英印軍指揮官很是煩惱。

藩屬國軍隊是受命而來。不來不行,這也是藩屬國向宗主國表示忠誠的一種方式。除此外,中國政府還向英美法德等國發出邀請,邀請他們的軍隊來參加閱兵。但他們感覺讓自己國家的軍隊在外國接受外國元首的檢閱,搞的好像他們國家在向中國臣服,難道說他們已經到了象那些藩屬國一樣需要中國皇帝來檢閱的地步了?因此,所有國家都予以婉拒。中國政府很惋惜,因爲他們正是打算這樣委婉的宣傳。

暹羅現在是整個亞洲除中國外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們與中國早已脫離了宗藩關係,但這次暹羅軍隊還是在接到邀請下派出了軍隊。當暹羅軍隊出現在閱兵式上,歐美使節並沒有太驚訝,必竟暹羅也曾是中國的藩屬國,隨着中國的日漸強大和在南洋上越來越大的勢力,暹羅做出一些服從也是正常的。但最後一支出場的外國軍隊就讓這些使節們大吃一驚,遠在太平洋那頭的夏威夷王國竟然派出海陸兩支軍隊參加受閱。夏威夷這是想幹什麼?這是夏威夷要向中國藩屬的意思嗎?

夏威夷只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國,人少稀少,沒有自然資源,而且離中國真的很遠。所以對英法德來說,那裡除了白糖外實在沒有其它的東西,除了在清日旅順海戰出場過一次外,平時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以至於他們都忘記了太平洋的中間還有這麼一個國家。但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美國國內已經容下不現有的資本,可在擴展的道路上卻處處受挫。企圖顛覆夏威夷失敗,想搶呂宋卻晚了一手,打個古巴打了兩年之久,其間還被西班牙人把紐約給廢了。好不容易從哥倫比亞手裡拿到了馬拿馬運河的開鑿權打算連通美國東西兩岸,中國藉口開挖尼加拉瓜運河將事情拖了又拖。經過無數次艱難的談判,花了五倍的代價從中國手裡買走了尼加拉瓜運河的開鑿權,又運用了一切手段鼓動巴拿馬獨立,這才讓巴拿馬運河得已順利開工。但事情沒完,巴拿馬運河是正常開工了,且不說找不到足夠的人力,那邊的古巴又開始鬧事了。層出不窮的襲擊,多如牛毛的游擊隊,讓美國軍隊疲於應付。所有美國的農場工廠遭到破壞,越來越多的人離開美國產業,以至於大片的農場荒廢工廠停業,而相對越來越火的卻是中國人的產業,因爲那裡從來都沒有遭到游擊隊的襲擊。美國資本在向外輸出的過程變的艱難無比。美國高層在一系列的事件中發現,無時無刻都有中國人的身影,他們對中國充滿了警惕。好在兩國遠隔大洋,不會有直接的衝突。他們認爲合作比敵對更加有利,而中國政府表現出來的也是更多的善意。如果夏威夷是獨立國家也罷,至少可以作爲中美之間的緩衝地帶,可今天夏威夷軍隊居然以受邀請的名義到中國接受中國皇帝的檢閱,這個意義就有些不尋常了。必竟這個世界還沒有將本國軍隊拉到外國受別國元首檢閱的先例和說法,如果這是夏威夷向中國藩屬的信號,那就意味着中國海軍可以將前沿陣地推進到夏威夷,從而對美國本土產生直接威脅,同時美國控制的中途島也將陷入中國的包圍之中。再看看眼前殺氣騰騰的軍隊,田貝不由自主的打個了冷戰。

李明就喜歡殺氣騰騰的樣子,一支能保家衛國、開疆擴土的軍隊越是殺氣騰騰,自家百姓也越喜歡,至於讓洋人害怕,那也是讓百姓喜歡的重要一點。要是一支軍隊只能讓自家百姓害怕而洋人不怕的話,這叫家丁打手黑社會。長安街兩側滿當當的全是百姓,男的女的全部緊成一團,孩子也被架在脖子上探頭觀望。他們隨着軍陣一聲聲的口號也同樣高呼着:“皇上威武,中華威武。”

當最後一支軍隊通過天安門城樓,李明聽着依然此起彼伏的喊聲心滿意足的騎馬回了城內。盛世王朝文武兼修,展示完物力之後,就到了展示文治盛世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57章 態度第292章 同命運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99章 宣戰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86章 朝局第247章 科舉大考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133章 設伏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63章 有錢了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章 回首百年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73章 巧合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93章 馬綹子第253章 我們有槍炮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51章 佈局海外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11章 開火第398章 替代無畏號的白起級戰列艦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271章 用國貨,強國防第150章 陰霾第122章 不放棄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109章 去死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70章 留下他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259章 多事之秋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7章 紛亂第120章 牛莊之戰第300章 零七章 讀書人的節操第284章 皇后的人選第221章 信念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11章 國事方略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4章 朝堂之上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11章 國事方略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65章 新年快樂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63章 有錢了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365章 天崩第65章 新年快樂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287章 天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