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滿清落幕

皇帝的車隊從復興門開出緩緩向頤和園駛來,接到通知的頤和園已經做好的接架的準備。

就在大門外不遠的一處茂密的草叢中,一雙眼睛正盯着正在減速的車隊。他緩慢的低下頭,將中間那輛後的後門擺進了瞄準器當中。

車隊停穩,侍衛們紛紛列隊警戒,各大臣也從車中出來。草叢中眼睛的主人只是臉上露出了一些蔑視的笑容,這個地方他找了很久,雖然視野不太開闊,但卻隱蔽。他看着自穿漢人龍袍的李明走下車來,在一隊侍衛的護衛下向頤和園走去,直到李明走進頤和園,關上大門,他也沒有開槍。不是沒有機會,只是他沒有開槍而已。

車隊再次緩緩起動,紛紛開始調頭向兩側停靠。這一下眼睛猛的一跳,然道那個真的是真皇帝?眼睛明白,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

皇帝的坐駕總是最後一個才動的,不過這次它沒有靠邊,只是前進了幾步開到大門口再次停了下來。眼睛鬆了一口氣,就知道那賊人沒這麼大膽。瞄準器裡,他看着真李明一腳跨出車門,一彎腰身子就出來了。於是他輕輕釦卻了扳機。“砰”的一聲,槍響了。

真正不怕死的也就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人,越有錢的人其實越怕死,這話沒錯。尤其對於一國帝王來說,要是沒幾個替身那實在是不可能的。李明有替身這全國人民都知道,而且不止二三個。滿清必竟統治中國二百年了,再不得人心也總有幾個忠心的。尤其是當前這個朝代更替,滿漢衝突最劇烈的時期,就算是冷兵器時代也有暗箭強駑,何況已經全面熱武器化的中國。萬一大臣裡有一個刺客。李明就死定了。

這個時期的中國,原有滿清勢力在李明的左右下已經頹廢,失去中央大義的滿人再無力支持整個中國。而漢臣們一但失去李明這個領導者。各部各地方爲爭中央大權必然刺刀見紅。而失去自己原的實力的李鴻章等老臣也無法駕馭以嚴復爲首的新貴,而新貴中嚴唐林等人各自間是有一定矛盾的。文臣和武將也有衝突。武將中海陸空與參謀本部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只是這些矛盾因爲有李明在,所以並不突出,加上李明本身在軍中巨大的聲望,所以眼下只是小矛盾而已。軍隊穩定,朝中的政爭也就是小事而已。但只要李明一死,這些矛盾就會變成衝突。那中國真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地步了。敢在田莊臺上陣搏殺的李明哪裡會怕死,只是他現在死不得。

所以李明的替身不時的在各個場合現身,包括復興門前勸降善耆的也是替身。真的李明也就出火車那一下。一路走來都是替身頂在前面,替身時不時的還會走出車裡,擺着皇帝的架勢不時與百姓攀談幾句。雖然漢臣們將京城裡梳理了數遍,但誰敢保證就真的完全清乾淨了?這麼做就是想試試看這京城裡還有多少沒有發現的刺客。

目前看來好像沒有問題。李明放下心來,可當他才跨出車門,甚至還沒有聽到槍響胸口就受了重重一擊。如同一個重拳,一下子將才探出去半個身子的李明打回了車裡。

皇上遇刺――

大臣們一片驚慌,侍衛們雖然慌亂但長期以來的軍事素養告訴他們要做什麼。一部分人迅速背對着車,肩並肩的排成兩組人牆,另一部分人開始向四周搜尋。黃明華僅僅短暫一個失神過後。很快憑着那僅有一聲槍聲就立刻指出了刺客所在的方向。

眼睛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李明被擊中,只是看不到到底死了沒有。不過也不可能看到了,侍衛們將車圍的死死的。他不可能再有機會了,而且大量的侍衛已經朝他的方向衝了過來。這個位置是很隱蔽,但沒有退路。眼睛放下了手中的槍站了起來,將槍背到了背上,就如同平時訓練完成的那樣,很自然很輕鬆。

他看着用槍指着他的侍衛們,這裡有一同訓練的戰友,有一起吃飯上課的夥伴,甚至其中一個還是他曾經上鋪的兄弟。如今立場變換隻能冷槍直指。他是個孤兒,如果不是禮親王爺看他可憐施捨他一碗飯菜。也許他早就凍死在街頭。父母生了他,但禮親王纔是他的再造之恩。他發過誓要報禮親王的大恩大德。他是漢人,但他心向着禮親王。在他看來,反正這條命是禮親王爺給的,就當還給禮親王爺就是了。

他看着曾經的戰友夥伴和兄弟,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就向他剛剛出任務回來見到他們一樣,笑的很自然,只是少了擁抱,多了冷漠。他沒有說話,對面的兄弟也沒有說話,只是用疑惑和仇恨的眼光看着他,好像在問他這是爲什麼?沒有爲什麼,這只是一個承諾,他一向是一個守信的人。他從腰間拔出手槍,指着自己的頭,輕輕的說了句:別了,我的兄弟們。然後如同扣動步槍那樣扣了動手槍的扳機,只是輕輕的一下。

慈禧已經病榻纏綿了四個月之久,她知道自己的身體快要不行了,全憑藉着一口氣硬撐到現在。宮外的槍聲她聽到了,宮外人羣的喧鬧她聽到了,她謀劃已久的計劃終於執行了。環中環,套中套。年紀青青的再有眼力,也不會是久經政局變換的本宮之手。李明你不是天子,就註定了你登不上這九五至尊之位。

慈禧很想大笑,但實在沒有足夠的力氣笑出來。低笑了兩聲之後喚來侍女,她要進藥她要吃東西她要養好身子她要重新收拾這破碎的滿清江山。侍女應了聲很快出門找太醫去了,還需要通知御膳房給太后備食。皇上說了,依然要把她當太后一樣伺候。

侍女出了門,慈禧這纔想起來她還躺在牀上。躺在牀上如何處理國事,躺在牀上哪有太后之威儀,天下亂局怎麼能上一個還躺在牀上的太后來處理,至少應該是坐着的。慈禧鼓起勇氣。強撐着慢慢的爬起來斜靠着。而就這以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讓慈禧氣喘如牛。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爲了大清江山社稷的延續,再苦再累也千值萬值了。

慈禧喘了良久總算喘穩了這口氣。久等了的藥也送過來了。大門推開,慈禧卻一臉驚訝。因爲端藥的不是別人,正是李明。

“你沒

死?”

“對不起,讓您失望了。”李明將託着藥碗的盤子放在一旁,然後上前爲慈禧拉了拉被子:“天寒地凍的,您要保重身子纔是。”說完,搬了張椅子坐在了牀邊。

“你爲什麼沒死?”慈禧緊盯着李明,不依不饒的問道

“相比冷兵器而言,槍支無論準確性還是威力都大了許多。這就是時代進步的表現。時代在進步,科學也在發展。出現了矛,自然會有盾出現。可你還沉浸在騎射當中,卻不知道有種衣服叫防彈衣。新時代已經把你拋棄了。”

哈哈哈……慈禧笑着笑着突然哭了起來:“先帝將大江的江山社稷交到哀家手裡,本想着好好的傳承下去。卻不想被你哀家手裡騙了出去,哀家對起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呀――”

“你這話咋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卻實則不然。你想着把大清的江山傳承萬年,可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是在自毀大清的江山社稷。我看過同治帝的起居注,來的時候又翻了翻光緒的起居注,其實這兩位帝王都算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人。他們心裡也有着學習列強強兵富國的想法。如果他們能正真掌權,必然會爲自己的理想奮鬥。加上李鴻章張之洞這些忠心老臣,我相信大清必然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你在做什麼?一場政變將咸豐留下的顧命大臣一掃而空。架同治爲傀儡將大權在握,到了光緒時期亦然。即便是我替光緒的頭幾年,即便是我在田莊臺生死之戰之時,你還在想辦法制衡我。同治光緒,一個是你親兒子,一個是你親外甥。結果一個寧可流連煙花之地最後染病而亡,一個生生被你氣的落水而死。大清僅有的兩次復甦的機會,卻被你生生給斷送了。對於大清王朝而言,這是你的原罪。當然了。對朕而言你還是有功勞的。平楊洪,定回捻。穩定國家內政,確保國家完整統一。發展海軍和工業,最後平穩的交接給朕,出於這點,朕還是感謝你的。”

“大清都亡了,何必還說這些沒用的。”一直嗚咽的慈禧說話了:“你怎麼處理哀家和大清王朝。”

“大清王朝到春節那天就會正式宣告結束,一個新的王朝將在大清的基礎上建立。而你將在這碗藥後因病不治而亡,你的諡號還是孝欽顯,朕依然會依太后禮繼續把你安葬在東陵,也保證不會破壞任何一座清帝王陵墓,這是朕能爲你們滿族做的唯一事情至於其它的,你收起心思吧”

慈禧斜斜的靠在光緒身上,不愧是久經政局考驗的老人,在知道結果後很光棍的說:“拿來吧。”

“這裡面加的是大學堂醫藥系剛剛研製出來的新藥。放心,不會有任何疼痛,喝下去很快就會睡着,只是再也醒不過來而已。”李明說完,端起藥腕坐在牀上。一手扶起慈禧,一手將藥碗:“不管怎麼說,這些年你對朕的幾個孩子總還算是不錯。朕就最後盡一盡孝心,親自送你上路吧。”

藥碗端到慈禧嘴邊,慈禧張開嘴。李明還沒來得及將藥倒入慈禧嘴裡,卻不想慈禧突然擡手將藥碗扣在李明臉上。李明一驚,立刻收手退開。藥碗打翻在慈禧的牀上,慈禧更是咚的一聲音後腦勺撞在牀沿上。

李明呸了幾聲,擦去一臉一身的藥水,淡淡的說:“人呀,還應該存着些善念。幸好朕給你加的不是砒霜之類,不然你這麼一手朕的臉就算是毀了,說不定眼睛還得瞎了。只是裡面加的這種藥需要服下去纔會有效,否則就是拿它洗澡都沒事。你看,你又不知道了吧。你還有件定肯定不知道,大臣們前段時間還在爲如何寫清史爭吵。朕就讓人特意調查了一下滿族的由來,發現當年周滅商之後,現在北京這塊地方的一些商朝遺族因不願意服從於周。一部分退往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另有一部分退往東北與當地土著通婚,經過幾千的演變最後形成了滿族。這麼算來滿族也是我中華一員。中華幾千年歷史講的就是良善。當然了,哪個家族還沒幾個敗家玩意兒。你們滿族就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族中的敗家子。老話說的好呀。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既然滿人亡朕之心不死,那就沒必要存在了。”

李明頓了頓,原本平靜如常的臉上突然陰冷萬分:“來人,再去熬一碗藥,然後送太后上路。”說完,李明再無留戀的轉身離開。只留下慈禧大呼知錯,求李明放滿人一條活路的哭吼。

周明暢。孤兒。原皇家禁衛營內衛連少尉士兵。半年前調任中央偵察團二連一排長,一月前在偵察鄂木斯克時失蹤。這是刺客的基本資料。

“特種部隊在執行任務時都會配防彈衣,作爲曾經的內衛士兵不可能不知道朕在外出都會穿上防彈衣。按理來說以他的槍法,應該等朕走出車中後一槍命中朕的頭部纔是,爲什麼他偏偏選擇打朕的胸口?”則從慈禧房裡出來,禁衛營代營長黃明華立刻上前請罪,並呈上調查到的刺客資料。可李明關心的卻是,作爲知道內情的內衛連士兵,爲什麼選擇這樣幾乎沒有殺傷可能的刺殺方式。

“卑職檢查過皇上的防彈衣,着彈點稍稍偏離心臟位置。從開槍點到防彈衣的着彈點進行彈道分析。卑職等人一致認爲即使皇上沒穿防彈衣。這一槍只能殺傷無法斃命。周明暢是有名的神槍手,故卑職等人認爲周明暢不應該犯下這種錯誤。”話才說完,黃明華就跪下了:“卑職等護駕不利。請皇上降罪。”

“如此看來,這個周明暢並無狙殺朕之意。算了,反正朕無大礙,此事就此了結。周明暢按戰死例,正常撫卹其家人吧。”

另一間殿內的慈惠自從得知皇上遇刺起就惶惶不安,她不知道姐姐到底做了什麼,但刺殺皇帝失敗必然遭到血腥的報復卻是千百年來如此。慈惠惶恐的等待抄家滅族的軍士,卻不想她等來的是挺着大肚子的皇后和兩個歡快叫她奶奶的孩子。

慈惠沒有看見向她施禮的楊棗兒,只是流着淚抱着兩個孩子。這邊親親那邊親親,哪個她都捨不得。可她心裡明白。這也許會是她最後一次見到兩個孩子,當分別之時將成永別。

“兒臣見過母后。”李明一臉笑意的走了進來:“兒子離京多時。未能晨昏省定已是不孝,還請母后見諒。”

慈惠一臉詫異的看着李明,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明會這樣說。

李明沒有理會一臉詫異的慈惠,到是對李恬說道:“爹爹不在恬恬乖不乖,有沒有惹奶奶生氣呀?”

“哼。”李恬一臉不屑的說道:“我纔不像爹爹一樣不聽話,老惹的奶奶生氣。恬恬可乖可聽話了,奶奶是不是呀。”

慈惠聽到後連忙點頭稱是,只是淚水無論兩個孩子怎麼擦也擦不乾淨。

“嘿,死丫頭。怎麼說話的。”李明假裝生氣的說道:“兩個人都下,你們幾歲了不知道,幾十斤重的人坐在奶奶腿上,把奶奶腿都壓麻了,一會兒奶奶走路摔跤了怎麼辦。下來,下來――”

男孩就是聽話,李純聽到後立刻跳了下來。李恬卻反手抱住慈惠的脖子說道:“恬恬不重,奶奶最喜歡抱着恬恬了。恬恬也喜歡抱着奶奶。”

“你都是小學生了耶,是大姑娘了還撒嬌呀。”李明不管不顧將李恬抱了下來,對李恬說了句站好嘍。

“沒事沒事,恬恬不重,哀家再抱會吧。”慈惠說着話,一伸手又將正在撒嬌的李恬給抱了回去。只是眼中的淚又流了下來,李恬怎麼擦也擦不乾淨。也許是慈惠低聲的嗚咽讓李恬心有所應,李恬也哭了起來。

“奶奶就是想你們呀,恬恬不哭了,奶奶也不哭了好嗎?”慈禧低聲安慰李恬。

“都是爹爹不好,爹爹又惹奶奶生氣了。爹爹不乖。”李恬一默眼淚,整個臉就跟花貓似的。

“不是。母后。兒子剛把人抱下來您又抱回去,我這當爹的很沒面子的。孩子都上學了,不能再這麼寵着了。”李明一臉不願意的向慈惠各種抱怨。但沒有再伸手把人抱下來:“跟您說好了呀,這是最後一次。以後不能再抱着了。”

“以後?皇上在說以後?”慈惠好像明白什麼了。

“對呀,從明天起算。不管你是抱的動,還是抱不動,都不能再抱着了。都這麼大的人了,您也不嫌抱着累。”

“好了,母后喜歡抱就讓她老人家抱一會嘛。又不是要您抱,可累不着您。”一旁的楊棗兒看不下去了,孩子能有個奶奶疼不挺好的嘛。就是自己的爹爹非要留在寧波當先生。母親雖然很想來看看外孫,但只能留下照顧父親。

“想要我抱,門都沒有。”李明一臉不樂意的坐在一旁:“都寵着吧,現在就敢跟老子唱反調,大了以後還得了。等大了管不了,倒黴的還不是我這個當爹的。”

就在李明與楊棗兒和慈惠深入淺出討論孩子的教育時,侍衛來報:西太后慈禧薨了。慈惠一楞,立刻跑了過去。她看到的是慈禧安祥的面容,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樣。慈惠一聲哀嚎爬在慈禧牀上大哭起來。李明無所謂,只是裝模作樣的表現出悲哀的表情。下旨行太后喪禮。其實慈禧的藥中僅僅多了一味叫安眠藥的西藥,只是劑量很大而已。

史官在書中寫道:孝欽顯慈禧皇太后,纏病四月之久。於光緒三十年臘月十六未時薨於頤和園,薨時面目安祥。

當頤和園正爲太后喪禮忙碌之時,整個京城內外也是一片混亂。

復興門內的小院外,從豐臺大營調派來的士兵接替了中央警備旅,輕型火炮再在就位。這次不會再有勸降的喊話,因爲已經沒必要了。善耆在親自查看了院外正規軍的佈置後,一聲不發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然後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監牢裡,被捕的滿清老臣全部被拉到荒郊野外。包括世鐸在內全部無聲無息被處決。京城裡,那些戰戰兢兢活着。還以爲新朝廷會放他一馬的滿清的遺老遺少們遭到最後的滅亡。曾經在他們庇護下橫行街裡的包衣奴才們,被一個個揪出來拉到菜市口。容忍了滿清橫行二百餘年的平民百姓終於在軍隊的支持下站起來。將那些爲非作歹的惡人與給揪了出來,一併拉到菜市。

滿清勳貴們積攢了二百餘年的財富,在一個下午之間全部落入了新王朝的手中。這個時代的貴族雖然有少部分人開始向國外轉移財產,但那只是極少部分人。大量被充公的財富不僅衝實了新王朝的國庫,讓新王朝有了足夠的起動資金,那些不動產如同房屋田地之類也將成爲新朝勳貴的賞賜,成了新朝新君拉攏新貴免費的禮物。有時李明在想,在財富極度外流的新中國之後,一但新王朝重建,新王朝還能有足夠的財富來起動國家嗎?李明自嘲了一下,在新中國只是個屁民的他,且不說這是不是他應該考慮的問題。就算是,毛太祖不也白手起家了嗎?李明相信,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中國人做不到的,因爲這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民族。

京城的清理進行的很快很順利,必竟經過李鴻章等人幾個月的謀劃,所有相關地點早已監控完畢。七天後的26號,滿清慈禧太后頭七的那天,太后葬禮如期舉行,將她葬在剛剛趕工完成的她爲自己修建的東陵陵墓內。帝王將相全都出席,也就在這天所有人換上了滿清的朝服。因爲各大員回京參加新朝開國大典,所以慈禧太后的葬禮可以說是自有清以來,依清禮舉行的儀制是規模最爲盛大的一次,不過也是最後一次。正如慈禧的名字那樣:孝欽顯慈禧皇太后,於光緒三十年臘月二十二葬於東陵,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裡。隨着斷龍石的落下,慈禧這一生最後的風光也就結束了。無論後世評品如何,歷史的風塵掩蓋了她的一生。

也就在第二天的小年夜裡,往年與新年晚宴一同舉行的商品展示會被提前今天。這天所有人都換上了代表漢人新朝的漢服,除了洋人。相見的衆人紛紛疊手成掌鞠躬問候,即便是一身龍袍的李明出場,衆人也不再跪拜,這讓很多在場的洋人紛紛不解。

“這纔是我大漢正統禮儀

。”李明用煌煌之聲向各國公使解釋道。

也就是在這天,滿清最後一位太后褪下滿太后服飾,換上了新朝的漢太后服飾。也就在這天,夜空中綻放着絢麗的煙花,向世人昭示着一個全新的漢人王朝正在崛起。未完待續

ps:ps:滿清至此已經落幕,新的漢人王朝在還沒有正式成立之前,他軍隊就已經在外征戰。他是一個在滿清時代就在無數漢臣努打下的基礎之上成立的,他是一個藉着滿清外殼悄然成長起來的。這是中國歷史上傷亡最少的一次朝代更替,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安定的一次朝代更替。這樣的一個朝代更替的方式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新的王朝從君王到臣民都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他們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卻爲了再次獲得天朝上國的尊號而奮鬥。

請見下一卷:飛龍在天

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73章 “您說呢?”第226章 談判進行時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57章 競爭第32章 水師議事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85章 譁然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199章 慈禧過的揪心年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235章 大 躍 進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96章 戰爭開始了第62章 賣多少錢呢第150章 陰霾第169章 憂慮第218章 捷報頻傳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54章 驚喜連連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4章 朝堂之上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417章 鄧尼金的憂慮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7章 着手準備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133章 設伏第23章 柳暗花明第402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5章 朝堂之下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82章 演習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9章 差事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283章 離別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3章 各懷心思第300章 二十九章 開價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60章 麼蛾子第84章 意外相逢第362章 備戰第429章 表演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88章 生絲大戰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88章 生絲大戰第423章 騎兵的戰爭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171章 我是中國人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61章 主心骨第82章 演習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68章 掠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