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變天了

清國皇帝還要繼續戰爭。這個消息將四國公使震的暈頭轉向,紛紛向國內報告清國最新的動態。

而當光緒的話傳了出去,首先就是來自民間的一片喊打喊殺聲。泱泱大清天朝上國,打不過西洋列強也就算了,誰叫他們的船堅炮利。可被一直都看不上眼的小日本從朝鮮一路打到遼東,曾給予厚望的幾十萬精銳淮軍被打的丟盔棄甲,那心裡別提多窩火了。失望之餘的人們卻突然發現一支新軍在皇上的帶領下不僅頂住了日本的攻擊,還反手將日軍打敗。正當高興之時,日軍又從山東半島的最東端一路向西如入無人之境,二萬多日軍僅半日打誇了七萬清軍,心的那股火再大人。然後又是皇上的新軍以少打多,再半日山東日軍全敗,連日本的將軍們都被打死了。

還是皇上聖明,偷偷買下了這麼一支艦隊,轉手就將日本水師全部打沉。已經沒有了水師的日本,不就已經被大清的太平洋艦隊打到求和了地步了嗎!

這下子心的窩着的火終於有地方可以發泄了,如今的日本就是秋後的螞蚱,蹦答不了幾下了。既然如此,那還議個什麼和呀,就應該打回去。叫東洋那羣矮子瞧瞧,惹我泱泱大清的後果。

似乎民間正愈演愈烈的反擊之聲,也觸動了朝廷清流文人們的神經。也開始紛紛上折,要求朝廷調集各路部隊反攻。此時,以慈禧爲首的朝廷發出對前線將士的賞賜的旨意,卻偏偏沒有提及反擊之事。相比堅決反擊的皇上而言,朝廷再一次大失民心。清流文人們私下也不斷詆譭,雖然沒人敢明說慈禧這個太后,但世鐸、孫毓汶等太后一黨的官員卻被受指責。

英國公使歐格訥卻信心滿滿的坐在光緒皇帝爲他安排的舒適的房間內。等着清國皇帝來找他。因爲他看穿了清國虛弱的本質。

清國貧弱,中央政府每年收入只有8000萬兩白銀,才相當於500萬英鎊。就這麼點錢不僅要供養過於龐大的官員體系,還要養着幾百萬毫無做爲的滿族人。清政府每年幾乎沒有財政結餘,就算是美國人借給清國的三千萬美元不僅要用在鐵路的建設上,還要購買一支龐大的太平洋艦隊,可以肯定這筆資金早就已經花光了。而這場已經延續了九個月的清日之間的戰爭,即使清國在國內發行了一億兩白銀的債券,相信也已經花完了。歐格訥始終堅信,清政府再也沒有堅持打下去的理由。

可隨着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清國皇帝自始至終沒有找歐格訥商量過任何關於結束戰爭的話題,反到是來向歐格訥詢問,清國欲再次向英國購買兩艘最新式的威嚴級戰列艦的可能性。清國還有錢嗎?

錢當然是有,只是卻不能再過多的投到眼前的戰爭上去了,該爲戰後考慮了。軍隊要整頓擴編。工業要建設,鐵路公路網也不能停下……這都須要錢。可能從日本手中扣出多少戰爭賠款還是個未知數。

“既然日本人已經發出和談的信號。那咱們應當順坡下路,也表達出願意和談的信號。但朕確表個要繼續戰爭的態度。是不是都不理解朕的做法?”同樣溫暖的房間內,光緒神態隨意的說道。

唐紹儀、林啓兆、王士珍等人紛紛點頭。日本已經全面潰敗,再打下去不過是徒增損失,實在得不償失。

“通俗的說,談判和菜市場買菜是一個道理。無非是個討價還價和過程。現在朕已經開價了,現在就等着日本來還價了。”光緒深深的嘆了口氣:“大清打贏了日本,本應當是佔據着談判的主動權。可日本確有世界第一的英國支持,而我們什麼都沒有。所以相比之下。大清在日本面前依然還是個弱國。弱國無外交,要是讓他們和日本同聲聯氣,向我大清施壓,這場戰爭我們還是輸了。所以爲了爭取談判的主動,朕擺出與各國進行商業合作,就是爲了將西方各國拉到大清身邊來。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對日談判中爭取主動。”

“皇上,是不是讓朝鮮聶士成部再動動。這幾天日本一直沒有動靜,微臣認爲必須主動出擊,把日本人給逼回談判桌上來,不能給日本人過多的思考的時間。”唐紹儀小心的提醒着,他實在猜不透皇上的想法。

“具體你們商量着辦吧。”光緒緩緩的站了起來,平靜的看着窗外:“該回京了。”

日本東京大本營

如今的東京寒風四起,呼嘯的北風夾雜着冰冷的雨點從天而落。厚實的房屋和點燃的炭火,似乎都無法抵擋刺骨的寒冷。坐在室內的權掌一方的高級官員和幕僚們,在這個下着冷雨的冬日裡,全都變得麻木了起來,呆滯的眼神中透出的都是絕望。

中日之間的這場戰事進行到現在,海陸軍的全面潰敗讓整個帝國都陷入了一種空前的迷茫情緒當中。這場原本節節勝利的戰爭,爲什麼只是一次失敗就導致整個帝國的崩潰。

從牙山開始,帝國軍隊就追着清國軍隊攻擊。千里追擊,一直打到清國內地,打到清國滿族人發家的奉天城外,還在遼河、在田莊臺包圍了清國的皇帝。北畏子大敗,也就是這一次,節節勝利的帝國第一次敗了。原本一次軍事上的失敗並不算什麼,重整兵力再戰也就是了。可是也就這一次,帝國就如同掉進了失敗的漩渦。

榮城灣戰敗,海軍全軍覆沒。遼東戰敗,全軍被困。一路挺進天津的第二師團僅用半日就擊敗了清國七萬大軍。同樣也是半日,剛剛大勝的第二師團還來不及笑出聲音就被全面擊潰。

在朝鮮,失去統帥的第十旅團將帝國用盡力量一天得來平壤再次僅用半天就送了回去。傷亡不過300餘人的第十旅團第一次出現了成羣結隊舉手投降的帝國士兵。

帝國是失敗了,但第十旅團軍心士氣竟然渙散到向清國軍隊投降的地步,簡直是讓整個帝國子民都不敢想象。那是決不能容忍的恥辱。

但事實不容得你去設想什麼,事實已經發生了。帝國這是怎麼了?

清國這個衰老的病人,明明已經被帝國軍隊一腳踹倒。清國這個腐朽的國家明明已經在帝國的兵鋒下面開始搖搖欲墜。就要到了崩潰的邊緣。當整個帝國都在等待着清國最後屈服的時候,當整個帝國都在等待着帝國的國運登上東亞之巔的時候。清國,這個衰老的病人、這個腐朽的國家卻出人意料的站了起來,清國皇帝的親征、清國皇帝親自爲三軍斷後的舉動,如同一支強心針打在這個即將死去的古老國度的身上,反而讓他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都要強大。陸軍敗了、海軍沒了、帝國的勇士舉手投降了。

如同海盜般的太平洋艦隊日復一日的攻擊着帝國的海岸線,沒人知道他們下一刻會出現在什麼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光顧過的地方只有一片狼藉,只有一片灰燼。帝國的海岸線已經空無一人,曾經茂密的森林在燃燒。曾經繁華的城市已經倒塌。

外面的低級軍官們還在叫囂着玉碎,但所有人都明白,戰爭已經失敗,但卻不甘心投降。國民地指責已經無法忍受,議會的彈劾已是鋪天蓋地。帝國軍隊也是狂躁不安。整個帝國都陷入了憤怒與沮喪、不甘與絕望,無力還要叫囂的矛盾心裡。

帝國的明天該何去何從?

末代幕府最後的大本營。現在的日本皇宮。

內室裡。明治天皇靜靜的看着伊藤博文堅定的臉色,良久沒有說話。

“伊藤君,你真的考慮好了?”

“是的,陛下。帝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失敗,總要有人負起全部的責任。做爲首相的我責無旁貸。”伊藤博文低下了頭:“爲了帝國的未來,讓所有責難都加在我一個人的身上吧。這樣帝國才能心無旁鶩的前進。”

明治點點頭轉身離去。然而伊藤博文心中明白,這將是他政治生崖中最後的謝幕。他只能在最後的政治生命中,爲帝國未來地國運做出一個最明智地選擇。許久之後,身着黑色禮服地伊藤博文才緩慢的站直。悵然若失的默默離開。腳步聲中,顯得無比沉重而艱難。

這場日清之間的這場戰爭,帝國已經盡了全力。二十多年的維新努力,掏光了國民口袋中地每一枚銅板,精心謀劃、整軍經武的奮力一博,依然沒有能夠改變自己地國運。即便是隔海相望地那個老大帝國已經到了最衰弱地時候,帝國最終還是失敗了。

清國依舊腐朽,清國依舊弱懦。但帝國依然然沒能擋住這個弱懦腐朽國家的奮力一博,就因爲清國的皇帝。他對世界大勢瞭如指掌,他看穿了帝國致命的軟肋。一個人,當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地命運?

大本營的大門被推開了,一股刺股的寒風吹散了剛剛聚集的一絲溫暖。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看着首相面無表情的走了進來。

“陸奧君,請轉告英美大使。只要清國太平洋艦隊能停止對帝國的攻擊,帝國願意撤回全部在清國的軍隊。另外轉告駐華公使小村壽太郎,請他先期與清國進行接洽。稍後,我本人將前住清國與清國和談。”說完,伊藤博文轉身看着窗外。窗外,雨依然在下。

1895年1月1日,清國光緒皇帝在錦州登上火車,隨同的是戰時錦州留手處的全部官員和參謀部全體將士,自然還有四國公使。當然了,那個當初賣掉全部家產支持兒子打仗的葉赫那拉?婉貞自然也在同行之列。皇帝回京自然是要通報朝廷的,朝廷大小官員自然也要擺開架式歡迎。以翁同龢爲首的帝黨官員們自然是最高興的,皇上攜百戰之兵回京,這朝廷這天下就要不一樣了。

1月3日下午3時18分,皇帝專列緩緩的停靠在北京火車站。當初在這裡,光緒帶着八千將士決死出征。今天得勝而歸卻是黯然神傷。

站臺上,光緒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聽不懂的話:“當初從這裡走的時候,就沒打算還能再回來。天隨人願,朕還是回來了。”

良久,纔有人反應過來。皇上親征,以八千未經戰火考驗的弱旅迎着數萬高歌勝利的日軍而去。內無可援前無助力,皇上當真是準備埋骨田莊臺的呀。

京城東門外,彩旗飄揚、人頭攢動。人們紛紛在東門外慾一睹皇上得勝的英姿。可等到天黑還不見皇上鑾駕前來,前去一問才知道,皇上鑾駕停在火車站內,而皇上離開了。沒人知道皇上去了哪裡,去幹了什麼。

而慈寧宮外,以世鐸和孫毓汶爲首的後黨官員全在跪求在大門外。皇上回京了,他們該何去何從還要聽太后的旨意。可太后一整天只是聽戲賞花,一個都不見。

深夜,當所有宮門都關上之後。東門外,皇上的鑾駕才遲遲開來。進城後,皇上直奔慈寧宮,而慈禧也很有默契的在等着皇上到來。太后揮退了所有宮女太監,與皇上二人談至天明時分。

第二天清晨,文武百官齊聚養心殿東暖閣,皇上也如期而至。結果讓人大失所望的是,皇上沒有得意洋洋的發表長篇大論,反到是一如平常。寇連材一句:有事奏報,無事退朝。讓在場所有包括翁同龢在內的帝黨官員們都不知所措。唯有世鐸左右環顧後,才小心翼翼的奏報。奏報內容還是一如往常的是各地急於朝廷決斷之事。光緒也不生氣,反到是問起了衆臣的意見。

能當廷決斷之事均已決斷,尚有憂慮的扣下摺子,稍後再議。日漸升起,時至中午。世鐸才報上山東一帶受戰火襲擾後的遍地瓦礫。

“此事下午再議吧。諸位是否還記得朕在田莊臺之時許下的天子詛咒。”說着,光緒直直的看着孫毓汶:“朕在田莊臺拼死拼活,朝廷卻在與敵議和。就連禮親王爺都頗感不快,唯有你孫大人是力主議和。”也不等孫毓汶跪下,光緒接着說:“湖南巡撫吳大微帶兵三萬從山海關出發到錦州用了七天,而三天後就全軍抵達天津。看來這個吳大微很聽你孫大人的招呼,增援確實很有力呀。”

孫毓汶跪在地上,開始爲自己辯解。無論他如何呼天搶地又能有什麼用,光緒只是一揮手。刀光一閃,呼號之聲驟然停止。當冷峻用木盤託着孫毓汶的人頭進殿時,光緒一皺眉頭:“拿去扔了,把外面的垃圾清理都乾淨了,搞的髒死了。”

孫毓汶殿前斬首,他的鮮血染紅的地面,隨後抄家全部屠殺一空。大夥都明白,這天,變了。(未完待續……)

第121章 不拋棄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408章 凱旋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413章 北方戰事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300章 四十章 一聲巨響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00章 二十五章 錢錢錢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158章 煩心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00章 二十八章 要麼投降,要麼滅亡第121章 不拋棄第127章 交換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121章 不拋棄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84章 意外相逢第27章 紛亂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17章 戰場練兵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356章 日本大屠殺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92章 血滴子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78章 計較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27章 紛亂第6章 朝堂之外第54章 驚喜連連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19章 差事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43章 誰是誰的無間道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36章 教育與品牌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47章 開學之日第174章 欺人太甚第76章 針鋒相對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01章 北洋艦隊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407章 追擊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32章 水師議事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9章 新軍新學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429章 表演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45章 海軍準備第198章 過年了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63章 有錢了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265章 對準英國的軍艦,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