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

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爲國際社會提供了可供借鑑的“中國模式”。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協同發力,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闢了道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速、發展動力轉換與我國更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影響力顯著提升相互交織,新形勢下改革與開放的意義更加凸顯,如何進一步以改革開放提升發展水平、激發經濟活力成爲我們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

新常態下更需要改革與開放提供動力。改革與開放同爲推動力。改革與開放從來就不是各行其是的兩條路,始終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雙引擎。現階段我們面臨着加強內部治理與參與全球治理的雙重任務,這對改革管理體制、擴大開放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化解矛盾、應對挑戰,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製度支撐;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擴大開放、優化配置全球資源,釋放壓力、分享紅利,爲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開闢廣闊空間。改革與開放也互爲促進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經驗表明,通過開放倒逼改革,在開放的過程中對標國際,尋找差距,不斷檢驗和調整相關的制度和法律法規,能夠使發展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新常態背景下,深層次問題逐步暴露、突破利益藩籬的阻力更大、實現制度創新的難度增加,迫切要求我們以擴大開放爲手段,推動改革不斷深入,形成接軌國際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同時,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國際經貿規則創新發展,開放的尺度進一步加大、開放的風險進一步增加,迫切要求我們以深化改革爲手段,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體制機制,爲擴大開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與開放的相互依賴性更強,相互支撐作用更加明顯,進一步實現改革與開放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我國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

以全方位開放推動寬領域改革。當前,一系列國際經貿新規則,已將全球的開放合作推向更高層次,開放的領域更爲廣泛、開放的觸角更爲深入,已然觸及各國內部治理體系的方方面面。從目前態勢

看,推動全方位開放已成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我國一方面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全方位參與各種區域貿易安排與合作,以自由貿易區建設爲重點,加快推進協議開放,接軌國外先進制度,改革市場準入、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推進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等新議題領域的改革進程,探索實踐國際經貿合作新規則,推動國內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的決定,以園區開放和產業開放相結合的模式,擴大自主開放。逐步放開外資准入限制,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探索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制度、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等重點領域的制度創新,爲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我國實施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歷史性地實現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創新、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的相互協調、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的有效銜接、國民待遇和公平待遇的平等共享,是以開放倒逼政府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有益嘗試。下一步,我們必須加快實施以自由貿易區爲代表的協議開放和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爲代表的自主開放,形成雙輪驅動,將全方位對外開放與全面深化改革有機結合,並不斷推向深入。

以深層次改革促進高水平開放。我國對外開放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深層次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實現高水平開放的必然要求。一是以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爲目標,深化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質量效益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大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二是以創新開放型經濟管理模式爲目標,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完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制度,繼續深入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形成各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社會公衆參與監督的外商投資全程監管體系。三是以形成全方

位開放新格局爲目標,加快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放寬境外投資限制,簡化境外投資管理,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爲重點,加強產業投資合作,完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管理體制,實現對外投資與國內發展的統籌協調。四是以深度參與和適時引領國際經貿新規則爲目標,加快重點領域管理體制改革。着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新常態下實現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須加快深層次改革,建立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體制機制,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

總之,改革是我國“發家致富”的重要法寶,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具體說來,全面深化改革作爲一個系統工程,當前就是要嚴格按照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二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三要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落實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四要深入研究並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有序推動民營銀行發展。五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六要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作用。七要完善跨部門的統籌機制,加強對財稅、金融、土地、城鎮化、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推進,既制定方案又推動落實。抓好重大改革頂層設計,也要充分調動地方和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章完)

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三、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三、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二、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確指向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三、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