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爲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不僅關係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提高,而且關係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增強。我們黨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要求各級黨委深刻認識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一)突出“加強”和“改善”,牢牢把握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證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奪取勝利、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關鍵所在。越是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越是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肩負着治國理政重任。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只有發揮好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才能把握好發展的大局大勢,確定正確發展方向、制定發展戰略、統籌各方面工作、協調各種利益、理順重大關係,才能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長遠規劃,制定並執行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爲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證。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之所以停滯不前,掉進“中等收入陷阱”,很大原因就在於搞多黨制,各政黨彼此競爭、互相傾軋、輪流執政,併爲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謀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陷入混亂、舉步維艱。我們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增強戰略定力,不斷提升戰略思維能力、統籌施策能力、搶抓機遇能力、依法執政能力、防控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揭示了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規律。面對新常態,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既保持定力又積極作爲。應當看到,一些幹部對新常態認識不到位、適應不主動、行動跟不上。着力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切實改變不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觀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本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引領“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我國發展的重要理念。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提高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相互貫通、相互促進,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核心目標在於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提升黨的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是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是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和長期性的重大任務。要將黨的制度建設擺在國家治

理體系建設的關鍵位置,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制度、領導制度、監督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建設,充分發揮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爲重點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工作本領,提高黨和國家機關工作效能,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二)突出“牽頭”和“抓總”,牢牢把握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

黨的領導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的統一。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於地方黨委來說,就是要當好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突出“牽頭”和“抓總”,關鍵是要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環境上下功夫。

抓好科學決策這個重中之重。決策是黨領導發展的重要環節。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黨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決策對了,事半功倍;決策錯了,南轅北轍。要站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高度,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科學、長遠規劃,爲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正確方向,提供基本遵循。特別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研究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決策難度越來越大,“拍腦袋”不行,“開老方”不行,“越底線”更不行。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加強對新的發展理念的學習研究,加強對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分析研判,增強決策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把深入調研、民主協商做紮實,摸清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數,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癥結所在,廣泛開展社會協商,認真聽取羣衆意見,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把務實苦幹、接續奮鬥做到位,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和發展耐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決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抓好羣衆路線這個重要法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需要黨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更需要黨團結動員廣大羣衆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只有堅決走好羣衆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才能把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把黨的正確主張轉化爲羣衆的自覺行動。一要知民心。羣衆想什麼、盼什麼,我們要心中有數。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決不能自說自話、關起門來搞發展。二要惠民生。只有讓廣大羣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羣衆纔會有主人翁意識,纔會相信黨、擁護黨,聽黨話、跟黨走。要切實解決好羣衆關心關切的實際問題,實現羣衆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求,滿足羣衆對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各族人民羣衆,增進理解、認同和支持。三要聚民力。積極搭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等平臺,鼓勵羣衆大膽探索實踐,發揮首創精神,激發創造熱情。對羣衆創造的鮮活實踐經驗要及時發現、不斷提煉、積極推廣,把蘊藏於廣大羣衆之中的智慧和力量挖掘出來、釋放出來。

抓好厲行法治這個有力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要加快構建統一透明、規範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着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和問題,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解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爲,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個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環境。着力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係,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重大改革於

法有據,實現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

抓好乾部隊伍這個骨幹力量。“打鐵還需自身硬”。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爲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要用好思想建黨這個傳家寶。切實加強思想教育,補鈣強骨、固根守魂、凝神聚力,守住護好建黨、強黨、興黨的生命線,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正能量。要樹好選人用人這個風向標。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把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放到經濟建設主戰場鍛鍊,提高謀劃推動發展水平。要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加強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健全改進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突出“制度”和“規範”,牢牢把握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權

制度帶有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穩定性。用制度來界定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責,用秩序來規範各級黨委以及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行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要把黨的領導更好地體現到治國理政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決策制定、體制運行之中,體現到管理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務之中,使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更好。

進一步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工作體制機制。從領導體制上,強化黨委決策和監督作用,不斷完善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制定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加強黨的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好與人大、政府、政協班子之間的關係,健全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機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轉變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支持政協加強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從工作機制上,推動各級黨委加強對全局工作的通盤考慮,合理劃分工作層次、工作重點、工作職責,構建各方負責、分類實施的推進機制,努力形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的“動車效應”,凝聚起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健全完善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着力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加強和改進對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嚴格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保證權力不被濫用。實行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相分離,對直接掌管人財物等部門和崗位的權力進行限制,壓縮和規範各種權力的自由裁量空間,降低權力失控乃至腐敗發生的機率。更好發揮黨內外專門機關的監督作用,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真正做到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構建堅強有力的工作落實機制。決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只能是紙上談兵。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以健全機制爲手段,從激勵和約束兩方面提升執行力,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建立對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執行力的督導機制,嚴明督促檢查、績效考覈和問責制度,強化考覈結果運用,把執行情況作爲幹部提拔任用和單位評先表優的重要依據,嚴肅處理不執行、假執行、軟執行的行爲,切實打通政令不暢的阻塞,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本章完)

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四、以政府爲主提供基本保障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三、以市場爲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三、調整宏觀調控政策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三、新發展理念是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四、新常態下經濟工作應有新思路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