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時期。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提質增效升級,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實施品牌戰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一)實施品牌戰略是新常態下我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戰略選擇

品牌是質量、創新、標準以及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商業模式諸方面綜合內涵的集中體現,在市場競爭中發揮着關鍵作用。現階段,我國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絕大多數產品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進入以品牌體現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深化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充分揭示了發展品牌經濟的現實意義,指明瞭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藉助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廣闊的國內市場,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世界工廠”地位。但隨着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開始下降,人力資源成本快速上升,經濟發展中“人海戰術”的邊際效應在遞減。與此同時,企業競爭以價格競爭爲主要策略,以滿足大衆排浪式消費,也不利於維持我國長期競爭力。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8000美元,已進入品牌消費時代,高端品牌需求旺盛;但在另一面,國內供給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國內消費總體不旺,但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以上,2014年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佔到整個社會消費總額的3.5%以上,導致財富國際轉移。品牌競爭反映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實質上是搶佔市場、爭奪資源的競爭,先發國家往往通過品牌壟斷,打壓後發國家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大大超越了簡單的價格或質量競爭,更是對我國產品市場向中高端邁進提出了嚴峻挑戰。

世界發展經驗表明,品牌經濟以品牌爲核心,整合各種經濟要素,帶動經濟整體運行效率提升,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級形態,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崛起的過程中,都相繼伴隨大規模品牌化的過程,這一階段也是綜合國力、質量效益、國民福祉提升比較快的時期。例如,“德國製造”是高質量的象徵,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品牌形象,帶動了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躍升。目前,我國雖然是一個產品大國,但卻是一個品牌小國,品牌創建意識和能力總體不強,自主品牌出口比重略高於10%,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與此相關,多數產業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微笑曲線”底部,資源、環境代價大,產品附加值低,賺的是辛苦錢、血汗錢。這也是我國人民“勤勞不富裕”的重要原因。低要素成本優勢趨於弱化表明,現階段我國要提高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必須深入持久地實施品牌戰略,努力使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新常態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從主

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性。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壯大品牌經濟,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層次由中低端向高端邁進,提升中國製造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提高我國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在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實現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二)實施品牌戰略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發展品牌經濟,市場是根本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潛心專注品質提升,通過做優品質、做強品牌,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從各國實踐看,發展品牌經濟僅靠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在實施品牌戰略中的導向作用至關重要。

從國內實踐看,一些地方通過持續實施品牌戰略,在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早在2005年,浙江省就明確走品牌發展之路,引導企業確立品牌意識,積極倡導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經營品牌,做到無牌貼牌變有牌、有牌變名牌,注重培育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着力打造品牌大省。10年來,浙江出臺一系列促進品牌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品牌創建,品牌大省建設成效初顯,知名品牌總量在全國位居前列,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山東省青島市20世紀80年代通過“創金花”活動創建品牌城市,擁有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啤、雙星、青島港等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品牌企業,品牌經濟總量接近全市工業半壁江山,成爲全國知名的“品牌之都”,大大提升了城市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安徽省近年來實施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4105”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大力促進品牌經濟發展,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從國際經驗看,許多發達國家通過政府有效引導,重視推進國家品牌建設,成功實現了向製造強國和經濟強國的轉型。德國製造、日本製造曾經是質量低劣的代名詞,但兩國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逐步在國際上形成了良好品牌聲譽。德國實施質量和品牌促進政策,嚴格制定實施質量標準化制度,大力資助和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保證了產品品質,確立了“德國品牌、質量一流”的國家聲譽。日本實施“品牌發展支持事業”國家戰略,制定“好設計商品選定”制度,並確立知識產權立國戰略,推進產品和服務的高附加值化,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水平。美國設立波多裡奇國家質量獎,通過國會立法、總統頒獎,推動質量品牌提升。在品牌戰略和產業政策的持續發酵下,這些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保持了經濟的長期增長,同時還有效輸出推廣了本國的文化和價值觀。

當前,我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各行業的研發能力、技術裝備、工藝水平、營銷手段等已今非昔比,隨着勞動力代際更替和教育培訓水平的提高,勞動人口素質持續提升,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國內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個性化、高端化需求日趨明顯,現階段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品牌化發展的產業技術條件、勞動力素質保證和市場需求牽引。可以說,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品牌核心競爭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順時而爲、順勢而爲,也必定會大有作爲。這需要各級政府在發展實踐中樹立品牌導向,堅定不移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品牌經濟。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引領經濟新常態,邁向發展新境界。

(三)實施品牌戰略要營造以質量效益爲中心的政策環境

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首要的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傳統思維定勢,轉變粗放發展方式,切實扭轉盲目追求總量、普遍急於求成的發展傾向,使質量、效益、品牌成爲各行各業的價值追求,推動中國經濟由大變強,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整體躍升。

加強品牌發展頂層設計。從當前實踐看,我國品牌經濟意識在加強,但品牌戰略導向不夠聚焦、力量相對分散,遠沒有形成品牌經濟效應。“十三五”時期,我國應堅持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制定國家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品牌發展的統籌謀劃和綜合協調,使發展品牌經濟成爲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建立完善國家品牌發展推進機制,促進各方面資源向品牌發展聚焦,形成體系,協同推進。高度重視和推動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並逐步主導品牌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形成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體系。特別是在佈局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把培育中國本土跨國公司作爲一項重要任務,支持和引導中國品牌企業走出去,在輸出優勢產能的同時擴大中國品牌影響力。

促進品牌戰略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技術創新是自主創新的起點,但落腳點是產品創新、品牌創建,否則就會形成“兩張皮”,難以充分實現市場價值。各級政府應增加政策供給,確立強有力的品牌導向,堅持創新創優創牌並舉,把創新的驅動作用和品牌的引領作用更好結合起來。重視並制訂品牌培育和提升計劃,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作爲種子選手,從多方面扶持和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同時着力培育一批細分市場品牌,形成品牌培育梯次格局。總之,要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力爭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創建一大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國內深度品牌,帶動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當前,假冒僞劣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爲仍很普遍,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抑制了自主品牌培育和成長,這與以往“重准入、輕監管”的治理思維和方式有關。要以簡政放權改革爲契機,在提高市場準入標準的同時,不斷加強對市場運行的事中事後監管,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僞劣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爲,規範並引導企業誠信經營,以質量贏得市場和消費者信賴,放眼長遠維護企業品牌形象。重視運用大數據實施市場監管,加強信用信息運用和失信懲戒,構建品牌維權機制,營造有利於優勢品牌生存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

不斷增強中國品牌自信。品牌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當前,工業文明理念在我國還不夠深入,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如精品意識、工匠精神、誠信理念等,傳承和創新不夠,缺乏久久爲功的恆心。要大力倡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融合現代工業文明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各行各業下大氣力把產品做專做精做優,在全社會弘揚以誠信爲核心、視質量如生命的價值取向,大力提升中國品牌內在品質和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我國也有不少產品與“洋品牌”差距不大,差的是消費認知的“臨門一腳”。要加大中國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引導國內消費者破除對“洋品牌”的消費誤區和迷信,增強公衆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和自信心,爲中國品牌“走出去”積累口碑。

(本章完)

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四、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三、穩中求進的關鍵在穩定預期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五、努力實現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二、深刻認識新常態蘊含的辯證關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拓寬視野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一、穩中求進折射治國理政新境界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二、振興實體經濟要着力推進製造業轉型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二、新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五、多措並舉振興實體經濟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一、以深化改革開放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一、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爲主要出發點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五、走出一條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道路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五、做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大文章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三、加強糧食產能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二、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二、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五、以機制體制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四、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一、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三、努力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難題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一、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四、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第六章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_四、在調整優化結構中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五、堅持穩中求進 邁向全面小康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一、去產能要統籌兼顧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四、政府和市場並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五、創新政府監管方式 加快發展新經濟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三、將品牌戰略作爲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二、應該怎樣去庫存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一章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大邏輯_三、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第八章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_二、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爲主要方向第九章 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_二、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一、壯大做優提升實體經濟 培育增長新動力第三章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_一、新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發展之道第五章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_五、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補齊經濟發展短板第十章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_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七章 着力振興實體經濟_四、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中國製造新名片第四章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_一、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刻內涵第二章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_四、“穩中求進”導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