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是華夏的樂器。

古簡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爲五絃,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有標誌音律的十三個徽,亦爲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古琴被視爲高雅的代表,亦爲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衆器之中,琴德最優。

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古簡記載琴的創制與華夏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伏羲作琴,一弦,長七尺二寸。”

“神農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爲琴。至五帝時,始改爲八尺六寸。虞舜改爲五絃。”

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也盛興於民間。

古琴的音域爲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

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

“靜”可以說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爲“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這裡的“靜”還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靜。

散音鬆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爲天地人三籟。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樂三音交錯、變幻無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萬壑松風、水光雲影、蟲鳴鳥語及人情複雜之思和宗教哲學之理,盡能蘊涵表達,故有“昔聖人之作琴也,天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之說。

古琴具有最優異的品德,最適宜君子作爲修養之具。

琴音的鬆沉曠遠,能讓人雪躁靜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氣象,體驗內心的祥和喜樂;琴樂的潔淨精微,能讓人感發心志、瀉泄幽情,化導不平之氣、昇華心靈意境。

歸根結底,就是以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來養成君子“中和”的品德、達成“樂教”的目的。

尤其是道門“大音希聲”、“至樂無樂”的思想,在古琴中能得到最好的體現。

琴音的低緩悠遠、縹緲入無,讓人由撫琴聽琴而進入一咱超乎音響之上的“無聲之樂”的意境,體驗到“希聲”“至靜之極”的境界;聖人將這種虛靜的、通乎天地萬物的境界稱爲“天樂”,“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乃是一種天人相和、無言而心悅、超乎音響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古琴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時有超過一千種,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託,即“右手八法”。

輪、撥、剌、撮、鎖、如一、滾、拂、雙彈等,左手的上、下、進復、退復、吟、猱、罨、跪指、掏起、帶起、爪起、撞、牽、全扶、半扶、齪、間勾、轉指、索鈴等。

古琴的右手彈弦亦有手指之別與指背甲彈與指面肉彈之別。

右手的彈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承擔的。

一般說來,大指與中指力度較強,食指與無名指較弱。

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餘四指彈奏,這四指的彈弦又各分指背甲彈和指面肉彈兩種。

前者音色比較輕、薄、亮,後者音色比較重、厚、實。

以指甲肉別之,輕而清者,挑摘是也;輕而濁者,抹打是也。

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濁者,勾託是也。

外弦一二欲輕則用打摘,欲重則用勾剔;內弦六七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劈託;中弦三四五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勾剔。

抹挑勾剔以取正聲,打摘劈託以取應聲,各從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彈弦出音。

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異。

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與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與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兩種。

一般說來,名指按弦其音溫厚穩實,大指則清脆明亮;肉按者溫厚穩實,甲肉相半者則清脆明亮。

就右手的彈弦來說,其強弱變化的幅度十分寬廣。

由於古琴有效弦長,振幅廣闊,故同樣一種彈弦技法,可以彈出極輕柔飄忽的音,同時也可以彈出非常沉重剛烈的音,這全憑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

實際上,古琴彈弦的四指本身也是有着力度差別的。

一般說來,大指的託、劈和中指的剔、勾尤見力度,而食指與名指則相對地要柔弱一些。

四指中,用肉彈與用甲彈效果又有不同。

肉彈所出的音線較粗,甲彈則較細;如果用力相等,那麼較粗者體積大,單位壓強小,故以強度勝;較細者體積小,壓強大,故以力度勝。

古琴演奏時可以根據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選擇適當的彈弦技法,其選擇的餘地相當大。

左手按弦技法也會對力度造成影響。

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異可以造成力度的變化。

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則有大指與名、中指之區別:用大指則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名、中指則柔和溫潤,音線較爲粗、鬆。

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則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的區別: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線細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溫潤,音線較爲粗、鬆。

音線細而光滑者,其質感密,其力度強;音線粗、鬆者,其質感疏,其力度弱。

何粗何細,何強何弱,演奏時也可以根據音樂表現的力度要求來選擇適當的按弦技法。

古琴發音的張力除了來自左右手的技法與使用的力量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左手運指的速度。

一般來說,速度越快便越見力度,反之,則越是鬆弛。

但是,更重要的還取決於速度的變化狀態。

左手在使用綽、注等技法時,其運指通常是非勻速的,即變速的,它們或者呈減速度狀態,或者呈加速度狀態。

勻速運動所形成的軌跡是直線的,而減速運動和加速運動則是拋物線或反拋物線的。

直線形不成張力,只有拋物線纔是富有張力的線條。不同的是,拋物線的軌跡是由緊張趨於鬆弛,而反拋物線的軌跡則是由鬆弛趨於緊張。

趨於緊張者剛健有力度,趨於鬆弛者則平穩、舒展。

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張力的音線。

古琴在以綽、注方式出音時所形成的軌跡大部分正是拋物線或反拋物線的,因而極富張力。

古琴調式有三十五種,按五聲音階定弦,正調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絃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爲指板,沒有柱和品。

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十三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爲嚴格。

第八百三十八回 長生訣第五百八十八回 惡循止欲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八百七十六回 一字追魂斬第五百零五回 輪迴(二)第六百八十八回 玄絲劍第六百二十六回 命不欺第八百八十三回 受死第四百七十回 雲煙第六百八十七回 沙漠行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五百三十三回 壞於根第四十一回 三英解封臺第一百八十六回 醫仙第八回 來世情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八百七十三回 絕無塵第四十三回 王者天下第二十二回 鬥起餘情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一百六十九回 心誠則靈第二百一十三回 仙路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九百三十回 聖蹟第二百八十七回 太極陰陽圖第八百九十八回 幸活第二百八十九回 命門第七百五十回 封印罐第四百四十二回 祁道人(二)第六百五十四回 替身第一百四十五回 三清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六百六十三回 變化之術(四)第七百零八回 太危來(五)第八百二十六回 破後立第九百四十四回 計中計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八百零九回 寒威(二)第五百三十一回 好壞心第二百八十五回 劫後餘生第五百一十一回 兼道第六百五十回 逆境生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二百五十三回 道不同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六百二十六回 命不欺第十一回 牽心一見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七百七十一回 冥錢度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七十四回 鬥出極境者第六百二十五回 教從善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二百三十回 宿命第八百一十五回 死戰第一百八十二回 因果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六十四回 血刀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二百五十五回 德行第五百一十八回 天數第一百零四回 仙島丈人第三百一十七回 酒興第三百六十八回 五術第六百四十七回 惡誡第二百零八回 鏖戰第八百三十六回 絕望谷第一百四十六回 鬥而遭殃第六百五十一回 控萬物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一百回 姬族之衰第八百六十四回 血刀第五百七十二回 修道歌(三)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一百九十六回 截殺第五百三十六回 人之初第一百八十七回 雷仙第四十四回 王無罪歲第七百五十一回 狐醫第二百三十回 宿命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六百二十回 老者第九百五十五回 孔宣第三百四十七回 自我強第一百三十三回 衆仙怒第五百一十五回 風水術(四)第二百八十一回 生肖第四百二十二回 風泰和的心第三百三十二回 沉睡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七百三十七回 鳳雷鬥(四)第八百二十九回 鎮殺四方第五百二十八回 惹靈第二百六十二回 夢虐第一七十一回 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