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

戚繼光沒了全楚會館的腰牌,引得連章彈劾,結果是陛下總是有些法子,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要罵是吧,要彈劾是吧,去薊州親自看一看,再開口說話,而不是空口白牙。

讓彈劾的言官們、清流們、翰林們、朝士們,親自到薊州吃三個月的苦,深入瞭解之後,再拿出證據來糾劾,用事實說話。

主要是言官彈劾的內容實在是有些讓人啼笑皆非,把十歲的小皇帝都給逗笑了。

彈劾的第一個罪名便是戚繼光殺良冒功,這是一種完全站不住腳的臆想,戚繼光統帥的南兵,真的殺良冒功,早就倒了,絕對等不到現在,多少人視戚繼光爲眼中釘,肉中刺?

戚繼光平倭,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倭患沒了,代表着局勢變得穩定,那些個縉紳還怎麼兼併土地?那些個海商們還怎麼渾水摸魚?那些個官吏們還怎麼以兵禍爲由,要銀子修城修海防,中飽私囊?

南兵在平倭戰事之中,常常以十數人傷亡戰禍千餘首級的功績,讓人瞠目,這種戰損比是一些文官們無法理解的,所以,言官就覺得戚帥在殺良冒功。

戰報會說謊、戰損會說謊、但是戰線不會說謊,倭寇披猖,禍延三省,現如今東南三省,還有倭寇橫行跡象?

百姓心之所向不會說謊,整個東南三省遍地都是生人祠,百姓們會紀念殺良冒功的將領?

殺良冒功,被殺的是百姓。

若是南方路途遙遠,那北方呢?

戚繼光帶着重重矛盾領兵作戰,就以萬曆元年戚繼光擊退董狐狸這一仗,大明依仗長城的地利,傷亡不過十餘人,北虜傷亡超過兩千級。

倭寇是流寇,北虜可是強敵,如此彪悍戰績,還不能證實戚繼光的勇猛嗎?

戚繼光到底要用多少勝利,才能證明自己的勇武呢?

彈劾戚繼光的第二個罪名則是貪墨鉅萬,這罪名,張居正最有發言權。

每年冰敬、碳敬,戚繼光送到全楚會館的銀兩都是碎銀子,偶爾不湊手,還會用鹽引湊數,碎銀子而不是整整齊齊的銀錠,戚繼光真的貪墨鉅萬,給自己後臺送禮的時候,送這些碎銀子出來?

晉黨藉着修長城、修營堡、修關隘的名義來,上下其手,每個人都吃得滿嘴流油,就會下意識的認爲戚繼光也是如此。

彈劾的第三個罪名則是阿附權貴、曲意逢迎,這個罪名是實打實的罪名,因爲戚繼光之前拜在了張居正門下行走,戚繼光的確阿附權貴、曲意逢迎。

這件事詭異就詭異在這裡,戚繼光阿附權貴的時候,沒人敢彈劾,戚繼光不再阿附權貴的時候,這些言官都跳了出來。

內閣到底是如何獲得部分的決策權呢?

通過浮票,浮票上不僅僅是對內閣對國事的分析,還有處置辦法,而皇帝在參考了內閣和司禮監的意見之後,做出決策。

很多時候,內閣的處置,就是皇帝的決議,這就是內閣獲得了部分的決策權,雖然不如明初時候宰相的權柄,但已經能夠威震主上了。

但是這一次,是小皇帝自己想到的處置辦法。

和張居正的浮票沒有關係,張居正在戚繼光歸還了腰牌之後,對戚繼光的事兒,只能站在大明的立場上去分析,不能提供辦法。

而陛下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

張居正收起了奏疏,開口說道:“諸部回去之後,告訴朝士,若是還要執意彈劾戚帥,就送往薊州營寨歷練三月,找到證據再來彈劾。”

爲了蒐集邊方大將左都督的罪證,跑去邊軍邊將的地盤搜尋證據,戚繼光得虧不是軍頭,他不會拿這些御史怎麼樣,但是這些御史再昧着良心喋喋不休,皇帝就可下章薊州,讓戚繼光陳情了。

這一來二去,就是半年的功夫,時日稍長便不了了之,這就是典型的利用制度的僵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官們最擅長這一套。

看來小皇帝也擅長這種扯皮的手段。

不就是扯皮嗎?誰不會似的。

至於清流言官肯不肯去,大抵是不肯的。

離開了京師外出任事,可是外放做官,離開了權力中心,他們腚下的位置被人頂替,再想回來,難如登天。

張居正說完之後,看向了葛守禮,語氣極爲嚴厲的說道:“葛總憲,我要提醒你,奉天殿、文華殿神器所在,都察院御史爲耳目之臣,彈劾是國家大事,是爲了約脂韋之習,漲骨鯁之氣,是爲了正士張目,是爲忠臣發聲,是爲了國之大利害,是爲了進逆耳之規。”

“言官如此刻意歪曲事實,搖脣鼓舌,是在拿國家大事,國之大利害做兒戲嗎?奉天殿、文華殿是莊嚴之所,糾劾是正義之舉,不是無端指責,更不是黨爭之器。”

“葛總憲,我在這裡正告於你,你是左都御史,你是都察院總憲,恪守綱憲事類、明確自己的職責、忠君忠國忠己、以事實證據說話,這是對每一個在都察院做事的御史最起碼的要求!”

“你是總憲,清朗御史風氣,難道要等到海剛峰迴朝再做嗎!”

張居正很少用如此口吻、如此嚴厲的措辭教訓人,通常情況下,張居正對誰不滿,都是直接用些手段,把人攆出去,現在這麼罵,還真是爲了葛守禮好。

晉黨和張黨的衝突,葛守禮再這麼衝鋒陷陣之下,倒黴的就是葛守禮了。

“是。”葛守禮被罵的不能還嘴,只能應承,科道言官表現糟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葛守禮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捱罵了。

葛守禮管不了科道言官,他這個總憲快變成晉黨的喉舌了。都察院的御史,六部的給事中,對於阿奉權貴的葛守禮,怎麼可能真心尊重,誰還拿他的話當回事兒?人心都散了,葛守禮怎麼可能帶得好隊。

張居正點了點桌子說道:“若是海瑞在朝,會如此罔顧事實狺狺狂吠?”

“不會!”葛守禮聽到張居正談起了海瑞,更是一言難盡,吐了口濁氣,算是應承了下來。

訓誡,就是奔着戳人肺管子去才能把人罵醒。

海瑞就是葛守禮這個大明科道言官頭子的肺管子,科道言官根本不理他這個總憲的話,而以在海南閒住的海瑞爲榜樣,對他這個總憲根本沒有一點的尊敬。

張居正之所以要提到海瑞。

其實是想告訴葛守禮,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這一輪彈劾戚繼光,哪怕是皇帝不拿出辦法,張居正不仗義執言,依然會有臣子上書爲戚繼光辯白,戚繼光依舊能夠過關。

因爲戚繼光剛剛打了勝仗,全殲了董狐狸部,而大同長城虎峪口關隘,剛被北虜輕而易舉的捅破了。

戚繼光有面子、有裡子、有尊嚴,更有實力,當然也有勢力、更有後臺,過去是張居正,現在皇帝,是戚繼光的後臺。

張居正言盡於此,好言難勸找死鬼,張居正好壞話,都說到頭了,日後葛守禮的路該怎麼走,全看葛守禮自己的造化了。

廷議的第二件事,則是派遣李樂爲首的閱視邊方御史,前往虎峪口等處長城,進行閱視。

而李樂是張居正的人,隨行的言官還有都察院山西道御史、兵部、工部等官員,同樣還有司禮監派出的太監,而勳貴也有代表前往。

太監、兵部工部官員、科道言官、司禮監太監,這一看就是動了真格,這也是嘉靖四十年以來,大明第一次非晉黨的科道言官前往大同宣府,巡檢邊方,閱視長城。

“誰有意見?”張居正手中握着一本奏疏。

若是沒人反對,他就要書押送陛下御案下印了。

從紙面上看,兵部尚書譚綸、戶部尚書王國光、吏部尚書楊博、都察院總憲葛守禮、總督京營軍務王崇古這都是晉黨的人。

大明首輔張居正、禮部尚書陸樹聲、刑部尚書王之誥,是張黨的人。

晉黨全面反對,張居正手中的《請御史巡檢宣大閱視長城鼎建疏》決計無法通過廷議。

可是兵科給事中李樂是葛守禮推舉的,兵部尚書譚綸因爲提舉京營將才和晉黨已經分道揚鑣,道不同不相爲謀,戶部尚書王國光在之前彈劾譚綸事中,就旗幟鮮明的做了叛徒。

陸樹聲和張居正同師,張居正還舉薦了陸樹聲,結果陸樹聲跟晉黨眉來眼去。

王崇古想了想開口說道:“這御史巡檢,人心動盪,若是這俺答汗南下,再起兵禍,軍士無戰守之心,如何是好?”

張居正看着王崇古,頗爲平靜的問道:“王少保,你要不要聽聽伱在說些什麼?自己再重複一遍?”

養寇自重是一種極爲普遍的玩法,但是王崇古不能直接開口說:總不能都查吧,沒準會查出了什麼來。

王崇古被一句話給堵了回來,極爲無奈,看向了楊博。

楊博坐直了身子,猶豫了下說道:“這京師考成法早日進行結束,我這身子撐不住了。”

無論這次御史查出什麼來,都跟楊博無關了,楊博這話意思很明確,他打算置身事外了,晉黨的事兒,他不打算管了,他也管不了。

能順順利利的完成考成法在京師的試點,沒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對楊博而言,就是大成功。

“既然沒人反對,那就這樣吧。”張居正在奏疏上書押,遞給了張宏,張宏拿着放在了御案之上。

朱翊鈞拿起了萬曆之寶,蓋在了奏疏之上,將奏疏還給了張宏,示意可以下章吏部了。

對於這次巡檢邊方之事,朱翊鈞並不看好,張居正這一擊黑虎掏心,打在了要害處,但晉黨要是這麼簡單的被打倒,那就不是根深蒂固的晉黨了。

“臣等告退。”羣臣廷議之後,恭敬行禮,離開了文華殿。

展書官、侍讀、侍講、贊禮等一衆伺候皇帝讀書的官吏依次入場。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的一臉嚴肅的神情,開口問道:“元輔先生,以爲此次巡檢邊方,閱視鼎建,會有幾分收穫?”

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請假條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軟弱,習以爲常的妥協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