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

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人擎天

朱翊鈞一生行事,就主打一個走一步看三步,張居正的久任一定會引起一定的風波,這是可以預計的風險,而朱翊鈞專門給張居正留了流爵。

大明不是沒有文官封爵,王驥、王越、王陽明,都是文官封的世爵,但這些都是因爲軍功。

朱翊鈞給張居正封爵其實也是軍功,誠然張居正沒有在戰場上獲得過任何的軍功,但自萬曆元年起的強兵,卻是一切的基礎。

大明曆任首輔,除張居正外,沒有一個人明確喊出過要強兵,要給軍將事權。

興文匽武、以文御武,這兩種辦法,一直持續到了明末,到了明末,文官們已經從總督變成了督師,賜上方劍,可先斬後奏,而且晚明還陷入了另外一個怪圈,那就是你不能打,哪怕你是個文官,你是進士出身,伱也不能打,剿匪不能真的剿,抗清你不能真的抗清。

你越能打,朝裡就越有人收拾你,這戰場變成了生意,刷資歷的生意。

比如熊廷弼、比如孫傳庭,比如盧象升。

孫傳庭在黑水域之戰俘虜了第一任闖王高迎祥,撲滅了陝西民亂,在榆林組建的秦軍,所向披靡。而後又督師保定,在盧象升、高起潛接連戰敗的情況下,依舊擊退了清軍,在清軍襲擾山東攻破濟南之戰中,孫傳庭轄區擊退了清軍,孫傳庭很能打,所以飽受攻訐,最終崇禎皇帝的猜忌心起來了,孫傳庭被下北鎮撫司大牢。

這大牢,一住就是三年。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不是無人可用,熊廷弼、盧象升的死,都是求榮得辱,而孫傳庭坐大牢的這段時間,大明更是急轉而下,崇禎九年在京師將高迎祥千刀萬剮的崇禎皇帝,高呼大明天下無敵,到了崇禎十五年,天下已經有傾覆頹勢。

朱翊鈞試圖進行制度設計,讓強軍獲得來自內閣的支持,改變興文匽武、以文御武的格局。

興文和振武,並不矛盾,一條腿跳着走路,自然不能長治久安。

朱翊鈞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張居正,定策之功,亦能封爵,張居正自此之後,從官選官,變成世襲官。

中原自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官吏的基本制度,都是官選官,即便是科舉制也不例外。

如同徐階那樣的人,會通過自己手中的特權和財富,對土地兼併,達到僞世襲制,即:世襲罔替,躺着收租,這是官選官制度下,官吏們的最高追求。

徐階做到了這種地步,最後也是僞世襲,大明世襲的只有皇帝和武勳,比如張居正家裡的世襲千戶,何嘗不是前代的世襲縣男?

朱翊鈞對張居正由一品到超品的這種人事任免,這個制度設計,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中原的軍事,就成爲了政治的延伸,大明的軍事需要來自內閣的支持,僅僅來自皇帝的支持,是萬萬不夠的,僅僅是皇帝,其支持力量是極爲孱弱的,武宗朝就是例子。

“陛下,這很危險。”張居正聽明白了皇帝的想法,他一直拿着茶杯,不斷的轉動着,他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日後內閣首輔爲了封爵、爲了世襲武勳,也會對軍事更多的支持;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政治的穩定性會進一步的降低,一定會出現文武大權歸於一身的權臣。

“北方越來越冷了,今年的春天又晚了一些。”朱翊鈞看着張居正頗爲確切的說道。

張居正立刻說道:“陛下思慮周全。”

張居正說完又沉默了起來,朱翊鈞拿起了奏疏,開始批閱奏疏,讓張居正慢慢思考。

首輔太傅的沉默,持續了一刻鐘之久。

天象有變,這些年,北方越來越冷,遼東再往北一些,大雪甚至要到三月份纔會完全消融,而天象的變化,代表着生產生活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物質會變得短缺,更加明確的說,就是糧食會歉收,意味着必有動亂。

大明開海獲利極大,但是隨着白銀的流入,思想必然會發生轉變,金錢是一個魔鬼,蠱惑人心。

在天象有變的這段時間裡,大明的北方會持續的對南方吸血,不僅僅是南衙,甚至包括了萬里海塘,國事向來如此,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暴力,是大明這艘巨舶的壓艙石。

張居正終於放下了茶杯,開口說道:“陛下,此事理當慎之又慎,而對武勳的冊封,除了必然要經過廷議之外,也應該由陛下獨斷。”

廷議歸廷議,廷議最終形成的只是建議,而皇帝應該文官封爵,尤其是大明錄定策功封爵一事,有一票否決權。

張居正只能保證自己做權臣的時候,不會僭越主上,如果因爲他的原因,大明有了制度上權臣形成的必要條件,這是張居正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先生所言有理,那賜下世券之事,就走廷議吧。”朱翊鈞聽聞張居正的想法,點頭說道。

“臣叩謝陛下聖恩,臣自問略有功於社稷,此臣報先帝,忠陛下之職分也。”張居正站起身來,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行了一個五拜三叩首的大禮,鄭重謝了皇帝賜下了世券。

萬曆八年正月十七日,朱翊鈞一大早來到了文華殿,等到廷臣見禮之後,朱翊鈞沒有讓衆人平身,對着馮保說道:“宣旨吧。”

馮保前踏一步,看着兩個小黃門拉開的聖旨,再甩拂塵,大聲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自庚戌之變,虜王俺答進犯京畿,西北兵禍踏至綿延二十五載,無休無止;自丁未倭患,浙撫朱紈自縊明志,東南海寇肆虐狼煙千里不絕,生民塗炭。”

“朕以幼衝登大位,繼守無疆大曆服,朕惟知寡識昧,弗能造明哲以導民於安康之地。下無以奠安民生,上無以凝承天命,夙夜兢兢,常恐不能勝此艱大之責,就如涉淵水而莫知其津涯。幸上天眷命,有大艱靖安賢臣輔弼朕之左右。”

“自古如是,王以幼衝之年而繼嗣君位,必任用壽耇之臣,不徒隆以禮貌,必倚爲腹心,朝夕親近,不可輕遺亂棄,此稽古之德,類伊尹告太甲,以先民時若爲言;亦類成湯制官刑,以遠耆德爲戒。”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人擎天。”

這是朱翊鈞這個皇帝親自寫的聖旨,而不是讓內閣擬好,朱翊鈞下印,天下動盪不安,主少國疑,年紀幼小的皇帝要有稽古之德行,要親賢臣遠小人,就像伊尹立太甲爲帝,太甲昏聵無德,被伊尹流放桐宮,太甲修德,伊尹復還國政。

青天搖搖欲墜卻沒有垮塌,因爲高山之大柱正支撐中天,朝廷失道近乎於毀滅,是問誰如同架海紫金樑、擎天白玉柱撐起了大明。

馮保繼續念道:“恭照聖祖定製,公、侯、伯爵,非有軍功,不得濫封。嘉靖八年,世宗皇帝曾詔廷臣會議外戚封拜事理,世宗皇帝亦言:夫爵賞者,天下之爵賞,人主所恃以勵世之具也,爵賞,與有大勳勞之人,並享茅土。惟器與名,不可輕許,名器既輕,社稷既危。”

“朕理應事事皆祗遹先猷,憲章烈祖,仰稽而效法,然今朕意錄先生定策之功,爵賞先生,宜城伯世券,世襲罔替。”

“先生定策,有大勳勞。”

“其一,主少國疑,似有大臣專權擅政,欲國事不許皇帝主專,先生自掖廷出,僦騾車出宣武門。”

“其二,考成吏治…”

……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這封聖旨很長很長,下面的內容則是張居正定策之功的具體部分,功勞實在是太多了,數都數不完,馮保唸完之後,感覺嗓子都要冒煙了,真的要把張居正做的事,一件件數清楚,即便是隻數隆慶六年七月到萬曆八年一月,都是長篇累牘。

“臣,叩謝皇恩。”張居正沒有拒絕,昨天已經拒絕過了。

“諸愛卿平身,朕違祖宗成法,今日爵賞先生,先生曾上五事疏,國事理當廷議論,今日就議一議吧。”朱翊鈞揮手示意衆人平身,他的聖旨已經寫好,大印已經蓋了,要反對封駁,就現在反對,不反對,就不要出了門陰陽怪氣。

所有人落座,但大家都非常沉默,一言不發,都不想開這個頭兒。

“萬太宰?”朱翊鈞只好自己開這個頭。

“臣在。”

“陛下真的是好文采!”

萬士和一個激靈,一個十分絲滑的馬屁就拍了出去,他現在還沒有收到風向,所以不知道向哪個方向洗地,萬士和雖然有八成的把握,陛下不是在以退爲進,用世券逼張居正離去,眼下的場面是君聖臣賢。

但萬一呢?

萬士和在等風,等陛下明確的風向。

此言一出,羣臣們都看向了萬士和,論拍馬屁的功夫,還是得看萬太宰的!

“萬太宰真的是滴水不漏啊!”朱翊鈞笑了笑,廷臣們看着萬士和也是直樂,實在是沒話說,也能拍馬屁,不愧是萬太宰。

這廷議的氛圍經過萬士和這一打岔,立刻從極其凝重變得緩和了起來,至少不再是壓抑到掉一根針都能聽得到的凝重。

“陛下,臣以爲,爵賞先生,無可厚非。”戚繼光作爲大將軍做出了表態,支持了陛下的這個決定。

理由,理由很簡單,振武需要皇帝、內閣、朝廷的支持,後勤對軍事行動越來越重要,戚繼光本人就是當代軍神,若是朝中再無人支持,他戚繼光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站在大將軍的立場上,陛下這個決策,戚繼光必然支持。

“封是該封,但必然有一個前提,自絕於百官。”譚綸作爲兵部尚書,選擇了支持陛下的決定,但他不是無條件支持,即便是開了這個先例,日後再封,也應該有一個大前提,便是自絕於百官之前。

考成法,把百官當牛馬。

楊博還在的時候,一直想把自己不存在的閨女嫁給張居正,這樣楚晉合流徹底架空皇帝,楊博不止一次這樣表示過,而且羣臣心知肚明,想要奔着封爵去,不是不可以,但要做一個孤臣,非孤臣不能走這個路數。

譚綸此話一出,廷臣們開始小聲的議論,議論了一陣後,大家都選擇了贊同,又不想當孤臣,又想封爵,你不是想造反,是想幹什麼?

考成法的核心不僅僅是限時限量,還有草榜糊名,底冊填名,底冊在文華殿陛下面前鎖着,考成法打破了之前官員升遷的規則,將譚綸這個前提量化一下爲:是否支持草榜糊名、底冊填名。更加簡單明白的講,就兩個字,忠誠!

“有了這個前提之外,則是以定策爵賞,不可領兵。”張居正看向了廷臣,作爲第一個以定策爵賞之人,張居正給自己畫了個圈,那就是不能領兵,即便是名義上,也不可以,這不是畫地爲牢,而是必要的限制。

有沒有軍事天賦,在大明官場上逐步升遷的過程中,足夠去實踐檢驗了,張居正給自己設了限制。

“理當如此。”王崇古鬆了口氣,張居正給人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成了武勳,再領兵,那他不當反賊也是反賊了。

這一前一後兩個限制,幾乎堵死了以定策爵賞的大臣,謀反之路。

廷議仍在進行,對於定策爵賞的種種規則進行圈定,但最重要的兩條,還是譚綸和張居正這一前一後,自絕於百官和不得領兵。

“廷議之後,理應由六科廊給事中,科道言官公議一下。”張居正寫完了浮票,廷議的確是通過了,雖然加了許多的限制,但他覺得還得公議一下才更加明確。

萬士和笑了笑,搖頭說道:“就咱們大明這些官吏們,肚子裡都是主意,一問一個不吱聲,怕是問不出個什麼來,對於官場而言,官吏們覺得,最好的情況就是一潭死水,一成不變,否則就沒有那麼多的復古賤儒了。”

萬士和作爲吏部尚書,對大明這些個官吏們,早就看的明明白白,都罵他萬士和是個牆頭草,可萬士和非常清楚,大明官員,九成九全都是牆頭草!

“萬太宰,非議、禮法上,就有勞萬太宰了。”朱翊鈞拿到了張居正的浮票,下印之後,看着萬士和說道。

朱翊鈞明確說了,他違背了祖宗成法,接下來洗地會非常困難。

“陛下,此乃開闢之舉,禮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祖高皇帝曾言:亙古未有長生不老之術,更無萬世不移之法,理當因時而變,講求時務,革故鼎新。”萬士和俯首回答道。

萬士和爲陛下洗地,左手拿的是祖宗成法,這一招萬士和早已經用的爐火純青,右手拿的是革故鼎新,這一招雖然很少用,但萬士和不是不會,尤其是建立在矛盾相繼釋萬理的基礎上,萬士和本身的禮法造詣,完全足夠用了。

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萬事萬物總是在矛盾中,不斷的變化着,如果單純守着祖宗成法過日子,會因爲祖宗成法無法適應當下,而無法指導當下施政綱領。

萬士和是個很圓滑的人,他可以不拿祖宗成法去洗地,那些個不事實務的賤儒,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吵架!現在在大明,萬士和除了皇帝,從來沒怕過任何人!包括修煉氣人經的馮保!

朱翊鈞選擇了相信,萬士和在洗地這塊,確確實實有自己的見解。

最大的事兒上,廷臣們達成了一致,廷議得以繼續,朱翊鈞在皇極門前收集的民意,的確讓大明朝廷更加理解了地方的主要矛盾。

各個地方,從巡撫到庶民,他們最爲關切的問題,和廷臣們設想裡的主要矛盾有所差別。

比如南衙,朱翊鈞、張居正,一直以爲清丈還田的堅決執行,讓遮奢戶們苦不堪言,趁着皇極門收集民意這個好不容易的機會,遮奢戶們會對清丈還田提出自己的不滿。

但並非如此。

不知道是出於對張居正的畏懼,還是出於生產關係的逐漸轉變,遮奢戶們的視線正在從土地上離開,而是看向了工坊。

在這次收集民意之中,遮奢戶們更希望皇帝能夠扶持手工作坊的建立。

比如更加寬鬆的路引政策,讓工坊獲得更多的勞動力;減少通關的手續,增加貨物流通的速度;更開放的官道驛路等等。

大明的路引制度,十分的嚴苛,以熊廷弼從湖廣江夏長途跋涉入京,是以巡檢司弓兵的身份參加京營銳卒遴選,沒有路引,按照大明律會按照流民被逮捕,甚至要被充作賤籍,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旨言: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爲遊民,則逮捕之。

隨着時代的發展,兼併導致佃戶和遊民逐漸增多,此條已經慢慢成爲了沉睡條款,但百姓出縣界,仍然要盤查路引,遮奢戶們希望可以在南衙地區,將路引制度簡化一些,比如從每縣盤查,簡化爲每府盤查路引。

可是遮奢戶們的提議,遭到了廷臣們的反對,不是一個兩個的反對,而是全體反對。

“這些遮奢戶在南衙打的如意算盤,我在這文華殿都聽到了!不就是爲了反對清丈還田政令?繞這麼個大圈子!”王國光覺得遮奢戶們在反對清丈還田。

土地是需要人耕種的,根據丘濬的勞動價值論,勞動賦予了價值,沒有勞動,土地閒置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而勞動是用人去實現的。

這些寬鬆的政策,看似是在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但仔細一想,卻發現,遮奢戶們的如意算盤,還是爲了人丁。

“大司徒所言極是。”譚綸對此非常的認可,王國光一眼就把遮奢戶的小把戲看穿了。

郭朝賓,工部尚書,老實本分的打灰人,他真的很少很少在文華殿上表達自己的意見,但今天,郭朝賓出奇罕見的開口說道:“我反對這些內容,眼下南衙匠人數量是足夠的,如果路引、通關、官道驛路等政策更易,恐怕不利於匠人的培養。”

“陛下,臣愚鈍,竊居廷臣高位,但這供需臣還是能看的清楚的,一旦這佃戶、自耕農不事農桑,都去做了學徒,那麼匠人就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報酬了,這樣匠人反而懈怠,怠惰因循之下,反而不利於南衙手工作坊的興旺。”

“遮奢戶爲求一時之利短視,朝廷不能短視。”

郭朝賓好不容易開口一次,就直接開始長篇大論了,一直說了一刻鐘才停下,他不是在胡說,大明現在的手工作坊是極爲脆弱的,一旦窮民苦力的數量激增,勢必會影響到工價,當工匠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報酬時,生產的積極性和技術創新的熱情就會降低,反而導致生產效率降低。

遮奢戶們想的無非是降本增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手工作坊的成本,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放寬了這些限制,看似能短時間內降低人工成本,短期內,一年兩年內,可能會促進市場的蓬勃發展,但整體效率低下,盈利降低,遮奢戶們勢必會持幣觀望,不肯投資,大明整體生產規模會降低。

貽害無窮。

郭朝賓略顯無奈的說道:“陛下,這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但生產是這樣的,一個熟練的織娘,一天可以織半尺,但一個不熟練的織娘,一日能織幾寸就是極好的,若是這個熟練的織娘不肯認真做,那就耽誤生產了,遮奢戶們急功近利,朝廷則應該看的更遠,徐徐圖之。”

“永定毛呢廠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攤子那麼大,盈利仍然超過了民坊。”

“朕本來聽得雲裡霧裡,但郭尚書一提永定毛呢官廠,朕便明白了!”朱翊鈞本來對郭朝賓說的不太明白,但郭朝賓一舉例,朱翊鈞就立刻懂了。

郭朝賓說的複雜,若是總結的話,就是防止‘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其實全都在摸魚’的惡性循環,應該建立像毛呢官廠‘你好好幹我多給錢,大家都好好幹’那樣的良性循環。

大明的手工作坊、大規模僱傭生產還在萌芽,如果短視,勢必扼殺大明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

遮奢戶爲私,大明爲公,遮奢戶爲求自身利益,短視無可厚非,但朝廷必須要目光長遠,最起碼,不能鼠目寸光。

“嗯,那就依郭尚書所言。”朱翊鈞選擇了郭朝賓的建議,郭朝賓是一個很慎重的人,他不是無的放矢。

大明的工匠數量並不是停滯,而是在穩定增長,是能夠滿足需要的。

按照郭朝賓的說法去做,大明朝廷肯定要被遮奢戶罵是開當鋪的頑固派,守舊派,不肯適應當下形勢,革故鼎新。

但朝廷有朝廷的考慮,農桑爲根本,土地還是需要人去耕種的。

漫長的廷議終於結束,朱翊鈞伸了個懶腰,打算用過午膳,就去操閱軍馬。

朱翊鈞在結束了北大營操閱軍馬之後,就到了北鎮撫司,一來要親自過問一下李元約的案子,二來,他要從北鎮撫司出發,看個熱鬧。

“李元約的屍首呢?”朱翊鈞詢問着趙夢祐,仵作的報告已經出了。

“這裡都是李元約。”趙夢祐指了指面前的一個棺材,好歹是進士出身,家裡還是準備了一口棺材。

朱翊鈞沉默了下說道:“緹帥最近非常風趣,打開看看吧。”

趙夢祐面色極爲爲難的說道:“陛下,別看了吧,那丈夫殺人分屍,李元約和婦人被一起分了,這也分不清楚誰是誰了,就都放一個棺材裡了。”

“縫不起來了嗎?”朱翊鈞略顯猶豫的問道。

趙夢祐十分確信的說道:“縫不起來,仵作都吐了。”

“那算了,不看了,走,看熱鬧去。”朱翊鈞最終沒有讓趙夢祐打開棺材,一堆爛肉,的確沒什麼看的,專業的仵作都頂不住,朱翊鈞這個天生貴人,更頂不住了。

朱翊鈞去了燕興樓,這個大明京師最大的酒樓,熱鬧很多。

這次的熱鬧,是燕興樓船舶票證的交易行,今天開市了,朱翊鈞打算看看今年的形勢。

萬曆八年一月起,五桅過洋船丁型商舶,會再次加入認籌的套餐之內,朱翊鈞去燕興樓不是看哄搶,而是看新年第一天的行情。

朱翊鈞到了燕興樓,五桅、三桅船,全部認籌結束,而之前船舶票證的價格,也是又漲了一輪。

“這直接漲了一成,從七銀七錢每張,漲到了八銀四錢每張?這個漲幅,有點怪。”朱翊鈞拿着個算盤,噼裡啪啦的打了一下,最近並沒有大筆的資金注入市場,這個漲幅,實在是有點超過了朱翊鈞的預料。

內帑太監崔敏笑着說道:“陛下,正月初十,松江遠洋商行進行年度結報,去年一整年船隻安全回航從八成,漲到了九成,這新年一開市,立刻就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之所以有如此的回航率,一來是因爲海路跑熟了,二來得益於呂宋總督府、長崎總督府、琉球等地的安定,若是鬧倭患,怕是不升反降。”

“嗯,好!孫克弘做得好。”朱翊鈞拿起了遠洋商行的年度結報,的確是個捷報。

“陛下,有個事兒,交易行的船東們,希望湊五條五桅商舶前往泰西,從太平洋到墨西哥、秘魯總督區,過大西洋,到自由城,這條航線打通了,咱大明的海貿纔算是徹底開門了。”崔敏小心翼翼的說道。

馬教師罵朝廷是開當鋪的,不讓他的螞蟻金服上市,可是螞蟻金服是高利貸啊。求月票,嗷嗚!!!!!!!

 

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讓朕跪着當皇帝?沒門!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575章 皇帝陛下,你也有今天!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579章 半分封半郡縣的開拓之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25章 那都是過去倭人做的,和現在倭人無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