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

現在的孫克弘在南衙無人敢惹,遮奢戶們都是敢怒不敢敢言,一方面是孫克弘和衙門的關係極好,第二方面孫克弘的手段委實狠毒。

當年徐階得勢的時候,孫家倒了大黴,南衙不少遮奢戶跟着一起落井下石,後來徐階倒黴,孫家又扶搖直上,孫克毅做事還算收斂,並沒有大肆報復,畢竟要顧忌在朝廷那邊的影響,可孫克弘一個瘸腿書生,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比如那個當年跟着徐階一起吃了他們孫家布莊的松江衛氏,就被孫克弘收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衛氏歷經唐宋元明四代,松江府有科舉之後第一個狀元就出在衛氏,但就是這樣一個望族,被孫克弘折騰的斷了氣數,五房所有家產、工坊、田畝、家宅、書院、家館,在短短七年內,被孫克弘完全兼併。

孫克弘不殺人,卻把衛氏三人的腿打斷了,讓三人坐上了轉椅,而後把衛氏五房一百二十七人,關在了三個大院子裡,也不殺人,只是關着,每天只送過去一頓飯,即是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體上的折磨。

如此狠厲的手段,自然讓南衙望族對孫克弘恨得咬牙切齒,但又無可奈何,背靠衙門、投獻的孫氏,想要動,實在是難如登天,而且孫克弘掌控了松江遠洋商行,得罪孫克弘等於跟銀子過不去。

孫克弘從來沒想過徐階會死,但徐階真的死了,而且是瘐死天牢之中,孫克弘收到孫克毅的書信,才知道,種種跡象表明,徐階被皇帝所手刃。

徐階死後,孫克弘放過了衛氏,是真的放過,所有家產,原封不動的歸還了衛氏,衛氏還以爲會被關在小院子裡永世不得翻身,因爲孫克弘的那兩條腿,就是衛氏打斷的。

冤有頭、債有主,孫克弘其實拿徐階一點辦法都沒有,徐階是做過元輔的人,而且是松江半府之家,當年楊廷和父子,跟嘉靖皇帝鬥到那種地步,楊廷和的兒子,甚至喊出了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帶着二百二十九人,過金水橋入午門,在左順門伏闕。

那是伏闕請願?根本就是造反。

楊廷和最終還是善終了,甚至朝廷還追贈了太保,諡號文忠。

新都楊氏,仍然是鐘鳴鼎食之家。

孫克弘從來沒有想過徐階會不得善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孫克弘都把怨氣發泄到了衛氏的身上。

孫克弘放過了衛氏,何嘗不是放過了自己?滔天的怨氣,終究是隨着徐階的死,告一段落。

但衛氏還是怕,爲了躲避孫克弘,衛氏去年冬天,舉家搬遷到了京師去。

孫克弘這幾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松江遠洋商行之中。

在萬曆七年這一整年,松江府商行一共派出了二十五支船隊,共計一百二十五艘五桅、三桅船隻,這二十五支船隊,分別前往了長崎、琉球那霸港、呂宋馬尼拉、婆羅洲文萊、安南峴港、暹羅素可泰、爪哇泗水港、錫蘭科倫坡和蒙兀兒蘇拉特等地。

鄭和下西洋的舊案文牘中的出使水圖,在萬曆二年開始更新牽星過洋圖和羅盤針圖之後,松江府遠洋商行,完成部分超過了七成。

在耀武揚威的同時,孫克弘也是如履薄冰,松江巡撫汪道昆巡視松江已經第八個年頭了,明年,汪道昆就要轉任,大明的久任之法,最長爲九年,換一個新的巡撫,到那個時候,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面了。

新的巡撫一定會培養自己的班底,孫氏必然會被放棄,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高拱在隆慶年間當了那麼多年的首輔,到了新皇帝登基,立刻就被更換,在民間也是如此,新任巡撫只會對龐然大物的孫家極爲忌憚。

到那時,恐怕就是牆倒衆人推的局面。

千島之國——元緒羣島,數千座島嶼之上,是南洋少數適合耕種的島嶼,島上超過一成半的面積適合耕種,就目前探明適合種植的土地就超過了80萬頃,而且很有趣的是,這裡並沒有參天大樹,十分有利於開墾,因爲是海島,海鳥的棲息地,島上並不缺少肥料。

看起來有些奇怪,千島之國,數以千計的羣島適合耕種,但事實的確如此,再加上那個形如烏龜的大島嶼,完全足夠他們孫家生根發芽了。

種植園需要適宜的土地和豐富的奴隸,而這些,千島之國,都不缺乏。

孫克弘判斷,他們孫氏唯一的生機,在於兩個字,聖眷,如果能夠將這片地域經營好,稻穀、棕櫚、甘蔗、方糖、橡膠等等產物,也是大明急需之物,陛下對糧食的渴望,已經在之前開海的多道聖旨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市舶司的考成中第一項就是舶來糧。

經營千島之國、緊緊跟隨陛下的步伐、奉詔開拓,博取世襲罔替的開拓爵賞,必然會獲得聖眷,即便是不再被新的巡撫作爲腹心,這些聖眷無法庇佑孫氏,孫氏不得不出海避難,也有落腳之處。

“大食人買賣奴僕倒是一把好手,質量上乘,而且買賣的奴僕都敲掉了鈴鐺,這法子,在日後開拓的時候,也可以學一學。”孫克弘合上了筆記,他在厚重的備忘錄上,記錄了今年的目標,年底之間,至少要開拓十到二十個種植園。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孫克弘才思敏捷,仍然喜歡把事情記在備忘錄上,他手裡是大明皇帝賜給他的鋼筆,墨是油墨,而不是煙墨。

無風三尺浪的海上,硬筆比軟筆更加方便一些。

“商總,幾個東家等了很久了。”司務低聲稟報着,風向在變,港口變得繁忙了起來,堆積了一個冬天的貨物,幾乎淤塞,需要一個泄洪口泄洪,而這個泄洪口就是松江府新港。

松江遠洋商行,碧水、綠樹、古牆、漏窗、石山、小橋、曲廊、亭臺、樓閣、灰雕交相輝映,孫克弘的轉椅被推到了無怠堂,無怠堂,掛三副匾額,酬酢退讓,日用節儉和操持含忍,這三副匾額都是皇帝親提御賜的金字招牌。

“見過孫商總。”十幾個身着綾羅綢緞之人,起身見禮。

孫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紡毛呢長衫,再看看這幫人的羅衫,揮了揮手說道:“客氣,坐下說話。”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絲產地,蘇鬆地區則是最大的絲綢產地,所以,連朝廷都急缺的絲綢,豪商家裡也有,這是不恭順,金錢的確是個魔鬼,讓人對自己所擁有的權勢產生一種錯覺,一種只要有錢,就無所不能的錯覺。

“諸位的來意,我已經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說那麼多廢話,去年十一月,我們確定了十五支船隊,當時只是交了個訂金,若是要退,現在還來得及。”孫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衆人開口說道。

松江遠洋商行的經營模式,是臨時一次性的認籌,每一支船隊,由發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再從其他人的手裡募集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而後在約定好的時間內,將貨物運送到船上,當船舶回航,清空貨物,扣除了船資後,開始分配利潤。

這樣的模式,自松江遠洋商行建立以來,已經執行到了第七個年頭。

船資非常昂貴,海貿之利,超過五成是船資,這也是京師燕興樓貿易行對船舶票證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東,是躺着賺錢。

如此昂貴的船資,往往供不應求,因爲松江遠洋商行,不僅僅是民間商行參與,還要參與很多的官貿,比如去倭國運白銀和硫磺,去琉球運魚油送軍需,去呂宋拉銅料和糧油等等,甚至還要承擔一百二十萬石的漕糧海運。

無錫高氏高天興低聲說道:“孫商總啊,你在朝廷那裡,能說的上話,朝廷那麼多的造船廠,漕糧海運的差事,能不能讓朝廷自己來?咱們都是商舶,這漕糧海運,若是出現一點差池,那是要掉腦袋的事兒。”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陸深趕忙附和道:“若是把這一百多條三桅船編成船隊,至少能編十幾條了,這來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萬銀了。”

孫克弘搖頭說道:“這沒得商量,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長,各家各戶簪纓不絕,詩書傳家代有聞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極爲容易的,你們愛說你們去說,反正我不會說。”

“諸位,陛下最近又在開海事上投了一筆,一千萬銀,現在,窮得很。”

皇帝都窮到賣官鬻爵的份兒上,觸這個眉頭?這不是找死嗎?生怕緹騎們不去踹門嗎?

“那還是算了。”高天興看孫克弘把話說的這麼明白,立刻擺了擺手,這還真不是他一個人的意思,這十幾位大家長們,都是這個想法。

高天興喝了口茶,眉頭一皺,看着孫克弘低聲說道:“孫商總,這悶聲發大財,大家都是跟着孫商總混口飯吃,孫商總找到了門路,居然要吃獨食,這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孫克弘卻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千島之國,數千海島,數十萬頃沃土,伱們覺得我孫克弘一家一戶能吃得下嗎?”

“牽星過洋的星圖、針圖,以及探明的堪輿圖,都在這裡,只要是咱們遠洋商行的商賈,都可以拿去,我印了三百份。”

孫克弘從來沒有想過保密,高天興知道了元緒羣島的消息,還是孫克弘故意泄露的,他今天來勢洶洶,卻不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商總大氣!”高天興無話可說,他不是真的想把孫克弘趕出商行,就是想借着機會爭取好處罷了。

松江遠航商行,這個買賣,高天興有自知之明,他真的玩不轉,能力不允許,所以他的攻訐,很多時候,都是想要多撈點銀子,商人逐利,不是天經地義嗎?

孫克弘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份文書說道:“諸位,元緒羣島,能拿多少,看各家的本事,但這裡要定幾條規矩,要是反對,就當面說。”

“第一條,元緒羣島不能成爲海寇窩,但凡是聞訊有劫掠大明船隻者,理應羣起而攻之,若是真成了海寇窩,那隻能請大明水師進剿了。”

陸深伸出手來,疑惑的問道:“就只是不能劫掠大明船隻嗎?”

“自然。”孫克弘看着陸深笑着說道:“咱們都是大明的商賈,我只是大明商行的商總,哪裡能管得那麼寬,都是出門在外,彼此不說互相照顧,也不應該落井下石。”

“這是商總的意思,還是那位爺的意思?”高天興探了半個身子,眼神鋥亮的問道。

“我寫了到劄子送到了京堂,陛下給的硃批。”孫克弘將手中的文書上的印露了出來。

“商總真的是手眼通天啊!厲害還是孫商總厲害!”高天興伸出了大拇指,扳倒孫克弘,不看看孫克弘的背後到底站的什麼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孫克弘時常擔憂自己家這麼出挑,會被羣起而攻之,失去了松江巡撫的庇佑,會倒黴,但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他身上到底疊了多厚的聖眷,早已是簡在帝心。

就一件事,朱翊鈞就能念孫克弘一輩子,孫克弘把福建趙氏在歸雁灣私市舉報,將一場大明和呂宋產生巨大間隙的隱患消除掉,這就是天大的功勞了。

孫克弘拿着手中的文書,面色複雜的看着所有人說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諸位,我好心提醒,倭患之前,各家各戶沒少蓄養亡命之徒,倭患來了,這些亡命之徒,都成了喪門星,帶路的鬼,劫掠終究不是什麼正經營生,大明水師強橫,海防巡檢近兩千處,哪天被朝廷給剿了,怨不得旁人。”南衙的這些望族大戶,都喜歡養亡命之徒,能壓得住的時候,那自然那是利器,可壓不住的時候,亡命之徒,就會反噬,倭患二十六年,這剛剛風平浪靜,這些望族大戶一點記性不長,又開始了。

如果朱翊鈞在這裡,一定會驚訝孫克弘的眼光,晚明江南的奴變,可是數不勝數。

“這第二,種植園蓄奴,理當閹割使用,出了什麼岔子,不要怨天尤人。”孫克弘說了第二個規矩,無人詢問,更無人提出質疑。

比較有趣,回回人和大明人用的臧獲、蒼頭、驅口、世僕、勞動工具,都喜歡閹割,但紅毛番不這樣,紅毛番不用閹奴,搞得種植園串串兒一堆又一堆。

種植園內,奴隸主和爪牙的數量一定低於奴隸,不用閹奴,遲早倒反天罡。

“第三,則是墾荒稻穀田畝至少要佔五成以上,海防巡檢每年都會檢查,不要抱僥倖心理,今年冬天,南衙大江結了冰,多拉回來點糧食,就當是積陰德了。”孫克弘說到這條的時候,看着面色各異的衆人,覺得自己讀了半輩子聖賢書,都是狗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讓他們種點稻米,一個個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種植園種經濟作物當然賺的更多。

“五成是不是太多了?”高天興面露難色。

“歷屬皇莊的五十四處種植園,處處都是如此,至少五成以上的稻米,海外不是法外之地,那也是有王法的,至少元緒羣島,是陛下水師夠得着的地方。”孫克弘也不跟他們白話,直接上武力威脅。

不服?憋着。

“回去都多讀讀矛盾說,都是大家長,不是散兵遊勇,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惜自己的命,也替家裡人想想。”孫克弘又教訓了一句,這幫傢伙,都該遷徙到西土城,感受下皇威,就知道讀書了。

西土城遮奢戶的年輕人,人手一本矛盾說。

高天興、陸深等遮奢戶們,都是隻想享受權利,不可能承擔一點點的責任,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哪有這種好事?

大明興文匽武了這麼多年,其實也有內在原因,振武的話,皇帝一旦掌控了暴力,對遮奢戶而言,不服就只能憋着了。

“第四,不得陰結番夷,這一條,諸位心裡都清楚分量,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最好碰都不要碰,萬一被逮到了,全家跟着一起遭殃。”孫克弘唸完了手中的文書,主要內容是這四條,還有十二條,都是罰錢的條例,發下去自己看就是。

孫克弘看着所有人,十分鄭重的說道:“我得到了消息,密州、松江、寧波、福建、廣州和呂宋,都會在今年內建立遠洋商行,不用我說,大家都明白,朝廷離了咱們這個張屠夫,還能吃帶毛的豬?咱們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大江通衢九省之地,天下百貨集散所在,水文極好,商行辦了這麼些年了,若是被其他五處商行給比下去,面子事兒小,損失的是實打實的銀子。”

“這具體影響什麼?”陸深想知道輸掉的代價。

“船隻和船引。”孫克弘言簡意賅。

“嚯!那絕對不能敗啊!”高天興一拍桌子,船的配額不是他們松江商行一家獨攬了,這要是輸給了後來者,面子裡子和未來,全都輸了。

“這張太嶽是準備把考成法那一套,拿到考成咱們商總嗎?”一個商賈呆滯的問道。

一語中的,其他商行的籌建,就是給松江遠洋商行壓力,就是在考成。

其實孫克弘知道的更多,這些商行會有個總會,隸屬於戶部。

“最近南衙會出發一支船隊,四艘五桅過洋船,一艘觀星艦,順着洋流,前往秘魯等地,也就是紅毛番口中的新世界,而後橫跨大西洋,至泰西,而後返航,諸位,這可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孫克弘說起了另外一件事兒,探索新航路。

孫克弘看了一圈,果然對付商賈,最好的辦法,還是利益,他笑着說道:“新航路意味着什麼,不言而喻,這是個好機會,由晉商和西土城遮奢戶的船東們一起弄的,陛下承諾,給二等功賞牌,三月份出發,一個月的準備時間。”

“有些乏了,今天就到這兒吧。”

轉椅離開了無怠堂,這些望族的家主們,還是熱切的討論了起來。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二月初,松江府迎來了一支特別的艦隊,來自呂宋總督府的五桅過洋船,不是最新部署的四艘丙型,而是極爲少見的最早型號的甲型,帶領船隻返回大明的是呂宋總督、泗水侯國姓正茂,還有他的小兒子殷宗信,現年二十一歲。

在松江府,五桅過洋船卸了六百四十萬斤的銅料、三十萬斤的魚油、五十萬斤的棕櫚油、十四萬斤方糖等等,而後再次揚帆起航,在二月十五日,五桅過洋船停靠在了塘沽。

二月十七日,殷正茂、殷宗信等人從德勝門兵道入京,在會同館驛下榻。

次日下午,殷正茂、殷宗信帶着兩個人來到了離宮,覲見陛下。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殷正茂行了五拜三叩首的大禮,時隔四年,殷正茂再次見到了陛下。

“免禮,殷部堂遠渡重洋,朕甚是欣慰,看賞。”朱翊鈞準備了一對兒龍鳳呈祥的雞油黃瓷器,器型由鼎演變而來,形似聚寶盆,黃色釉面光潔如玉,顏色鮮亮如雞油一般妖豔,所以得名嬌黃瓷。

“臣叩謝陛下皇恩。”殷正茂接過了裝着瓷器的盒子,這既是禮物,也是大明皇帝的賜婚的象徵。

黃釉,控制最嚴格的一種釉色,金黃是至尊之色,黃同皇,私造黃釉者死,這代表着從拿到瓷器這一刻起,殷正茂一家,就變成了皇親國戚。

“愛卿,坐下說話,愛卿年歲已高,日後就不必親自回京敘職了,讓宗信過來便是。”朱翊鈞看着兩鬢斑白的殷正茂,給了一個恩榮優待,這海上奔波一圈,對於殷正茂六十三歲高齡,的確是舟車勞頓。

同樣,代表着殷正茂這一去,就再也見不到了,這便是最後一面,再見到可能是落葉歸根時。

“陛下,臣還能吃五碗飯,能開一百斤的弓,前些日子,棉蘭老島的紅毛番想出門,被臣給打回去了。”殷正茂坐定聽聞,立刻馬上,沒有猶豫的說道。

殷正茂現在還能打,這不是他當着皇帝的面胡說,也不是認爲皇帝在試探他有沒有不臣之心,就是表述事實,他的確還能作戰。

“朕知道,但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朱翊鈞有自己的考慮,呂宋總督府,至少要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去過渡,才能真正成爲大明的四方之地,永樂年間交趾十三司的歷史教訓,不能再犯了。

這和殷正茂能不能打,沒有關係。

殷正茂的身份很多,但他現在的身份,就是呂宋實際上的國王。

“臣…”殷正茂猶豫了,他最終還是俯首說道:“懇請陛下成全成忠孝之心,收回成命。”

大明纔是他的家,無論何種原因,他都不能不回大明朝,每三年一次入京敘職,時間再短暫,他也是踏上了故土。

“也好。”朱翊鈞思索了下,還是收回了成命,爲大明戰鬥了一生,卻不能回到大明,這是何等的殘忍,有大醫官在,殷正茂的身體無法承受舟車勞頓之時,再下此命令不遲。

“殷部堂,這次,得把公主娶回去。”朱翊鈞說起了賜婚之事,和歷代駙馬都尉不同,這次皇室賜婚,是跟着五桅過洋船回到呂宋,而不是在京建立駙馬都尉府,讓殷宗信住在駙馬都尉府內。

“啊?這不合禮制啊。”殷正茂呆滯了下,他一直以爲小兒子尚公主要留在京師,順便作爲質子,結果鬧了半天,更像是嫁女兒!

這殷正茂說自己不是流落在外的宗親,那也沒人信了,繞這個圈子,這怎麼看都像是爲了讓殷正茂這個流落在外的宗親,再次成爲自家人的做法,哪有尚公主把人娶回去的?

“太后的意思,禮部不敢違逆。”朱翊鈞解釋道:“本就是親上加親,故此特例。”

這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其實就是特殊時間裡的和親,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殷宗信可是漢人,又不是把公主嫁給了番夷,還不管死活。

特事特辦,李太后不是那種迂腐的人,朱翊鈞和李太后稍微商量下後,就達成了一致。

大明對呂宋的王化,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的羈縻仍然不足,殷正茂是實質性的呂宋國王,雖然殷正茂從來不這麼覺得,他的舊部,張元勳等人,還喊他殷部堂,他現在還領着兵部尚書的官職。

“一個公主遠嫁呂宋,其實也是爲總督府着想,朕知道愛卿在海外諸事不宜,這嫁了公主,一些野心蓬勃之人,也能稍微收一收心思了。”朱翊鈞解釋了這麼做的第二個原因,給呂宋總督府在呂宋的統治站臺。

呂宋總督府,大明皇帝罩着!誰敢擅動,大明水師絕不姑息!

勿謂言之不預也。

“臣叩謝陛下皇恩!”殷正茂又要行大禮,朱翊鈞擺手示意不必多禮。

“鷹揚侯在馬六甲海峽打的怎麼樣了?”朱翊鈞詢問起了戰事。

明朝尚公主,都是建駙馬都尉府,後來,宮裡沒了銀子,出嫁的公主都住十王府,同房也是駙馬到十王府,到了崇禎年間,駙馬成年累月都不去十王府跟公主同房,王朝末年大抵都是如此,羣魔亂舞。

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38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請假條高燒第九十二章 此物甚好,送於首輔先生使用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