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

大明萬曆元年,當屬海瑞。

朱翊鈞笑着說道:“海瑞也,把海瑞召回朝堂任事,也可以平息清議。”

止黨爭之風,殺雞儆猴,把雒遵、景嵩、韓必顯削官身回籍閒住,算是警告,讓晉黨停止對譚綸的攻訐,對朝局穩定,很有必要,那麼將海瑞召回朝廷,兩難可以直解。

海瑞是懟皇帝寶具,最難受的應該是皇帝了。

海瑞擡着棺材板,把嘉靖皇帝罵的狗血淋頭,嘉靖皇帝到底是沒捨得殺了海瑞,隆慶皇帝也沒捨得殺了海瑞,但是這樣的人,在朝堂之中,註定是不討喜的。

皇帝不喜歡,大臣們也不喜歡,刀子太鋒利,也容易割到自己,葛守禮這樣的刀子,才最最合適。

海瑞,唯獨科道言官、清流們喜歡。

海瑞罵嘉靖,就不罵隆慶了嗎?清流們幾次想把海瑞擡到都察院裡,最終都未能成行。

科道言官救雒遵、景嵩、韓必顯,很正常,涉及了自己切身的利益,因言獲罪此事一開,言官還言什麼?

把科道言官的海瑞擡到都察院,看看誰還敢說,皇帝不重視清流!

張居正的空白浮票,李太后沒看明白,馮保也看的似懂非懂,但是朱翊鈞非常明白。

張居正不能說,他作爲內閣首輔,本來就是對皇權形成了直接威脅,再把這把敢懟皇帝的寶具,海瑞海剛峰放在皇帝面前,海瑞一旦罵皇帝,羣臣只會認爲張居正要罵皇帝。

所以張居正只能留白。

李太后聽聞朱翊鈞的處置,眼前一亮,但是很快就升起了新的擔憂,這海瑞回朝,看到不務正業的小皇帝,怕是又要擡棺上諫了,到時候又是一堆的麻煩事。

李太后只想讓小皇帝順利長大,執掌大權,這些事兒,可以到皇帝親政後再做。

朱翊鈞喝完了梨水,笑着說道:“元輔先生今日講《帝鑑圖說》,講到了唐太宗和魏徵,貞觀十七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故,唐太宗涕淚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朕就問元輔先生:魏徵輔弼唐太宗,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我大明朝直言敢諫當屬海瑞,有海筆架之稱,不畏懼權貴,爲何海瑞至今仍然在家閒住,不得任事?”

“元輔先生只說:朝堂龍潭虎穴,過剛易折。”

海瑞在上了《治安疏》後,嘉靖皇帝次年大行,隆慶皇帝登基大赦天下,海瑞從天牢裡出來,做了通政司左通政,正四品。

隆慶三年,海瑞上奏言:隆慶皇帝神隱,不召見輔臣、不見廷臣,奏疏入宮如泥牛入海再無消息,這一封奏疏,也是泥牛入海,沒過多久,海瑞就被外放做了應天巡撫。

海瑞真的只是一個清流,高談闊論之輩嗎?

海瑞到了應天做巡撫,興利除害,請求整修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才形成了黃浦江,在此之前,松江府的吳淞江流域,皆是灘塗,而海瑞把這條吳淞江收拾的服服帖帖,松江府百姓人人稱頌。

能治水的臣子,大多數都不是什麼高談闊論之徒。

海瑞收拾完了吳淞江、白茆河,就開始收拾徐階了。

徐階一共侵佔了四十萬畝田,松江府少米田,而多棉田,徐階佔的都是上等的膏腴之地,海瑞追究徐家侵佔田畝,不留一點情面,也不給予優待,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讓徐家清退所有田畝。

給事中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庇護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於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糧儲。

高拱把海瑞的差事併入了南京戶部衙門,逼海瑞致仕,海瑞至此隱退,回了海南瓊山老家閒住。

張居正不用海瑞,是知道海瑞這個人回朝任事,只有死路一條,海瑞不懂變通,回朝之後,怕是連回籍閒住都難。

海瑞嚴峻剛直,中外官員多次推薦,也不是真的看上了海瑞的名望,而是看上了海瑞的不懂變通,把海瑞擡回京師做那把利刃。

“若說真的要正朝綱、朗風氣,讓海瑞回朝最爲恰當。”朱翊鈞極爲肯定的說道。

朱翊鈞他真的不怕海瑞,科道言官們一直拱火把海瑞這麼鋒利的一把刀,擡回來京師。

可到時候,真正受傷的,到底是誰?

老爹說過:只有魔法才能對付魔法。

李太后面色凝重的思考着。

大明皇帝要海瑞回朝任事,而當朝首輔張居正是個循吏,不是清流,他不太想用海瑞,不過是擔心海瑞把自己給折了罷了,張居正其實不怕海瑞。

李太后在考慮,是否讓海瑞是否回朝。

海瑞回朝指着小皇帝怒斥小皇帝不務正業,十歲天子治天下,本就人心惶惶,海瑞這種清流中的頂流,再怒斥皇帝一頓,到時候,皇家的臉面丟了也就丟了,但是十歲人主,真的能承受得住這種風波?真出了事,又如何處置?

“還是算了。”李太后猶豫了下,不打算讓海瑞回朝。

朱翊鈞吃了兩塊糕點,又喝了些水說道:“孃親,一步退,步步退。”

“若是答應了言官,從輕處置,言官們就會要求,罰酒三杯,那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如果答應了言官,罰酒三杯,言官們就會要求,無罪釋放,那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如果答應了言官,無罪釋放,言官們就會要求,官復原職,那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從輕處置、罰酒三杯、無罪釋放、官復原職、平步青雲、處置譚綸,這一步一步的要求,難道都答應嗎?譚綸是大司馬,兵部尚書,這個位置至關重要,元輔先生推行新政,要富國強兵,沒了大司馬的支持,他還怎麼強兵?”

“不答應,言官就鬧,就連章上奏,就到承天門磕頭,就到承天門絕食、就到奉天殿文華殿撞柱。”

“皇權退一步,他們就會進三步,一退再退,身後就是萬丈懸崖,如何能退?從一開始就不能答應,就不能退。”

李太后心事重重,孩子說的話,她親眼見過。

她的夫君就是沒辦法收拾這種局面,在常朝上、在廷議上才慢慢很少講話,說什麼都是錯,最後交給了司禮監去外面撕咬。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也是如此,退一步,被人進了三步,只能退第四步,退到最後,無路可退。

“海瑞是君子。”朱翊鈞頗爲肯定的說道:“仁是一杆秤,他又不是那種只會高談闊論,指摘皇帝博取清名之人,孃親擔心的那些事,不必太過擔心。”

щшш⊕ тTk ān⊕ CΟ

政治這個遊戲,就是一個選擇遊戲,正確的選擇做得多了,皇威就可以在一次次正確之中建立,這纔是威權。

跟朝臣鬥,就要跟那個最狠的鬥,海瑞就是那個最狠的科道言官。

海瑞上諫,朱翊鈞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就可以踩着海瑞一步一步的確立皇威。

朱翊鈞非常明白威權的建立過程,但是二十七歲的李太后,她連而立之年都沒過顯然並不太明白,威權二字的建立過程。

“那就讓海瑞回朝?讓給事中舉薦一下,看看廷議?”李太后終於有些猶豫。

朱翊鈞站了起來說道:“孩兒玩去了!”

他對景山那些個土豆、番薯,可是十分在意,到了乾清宮換了衣服,就直奔景山而去。

次日的清晨,寒風吹拂着大地,小冰川時代的春風,帶着一股刺骨的冷厲,吹動着承天門外磕頭的科道言官。

都察院的御史、六科給事中全都來到了承天門前。

寒風不能阻攔他們追求正義的腳步,他們按照官階依次排好,不言不語的跪在地承天門前,請求皇帝收回傷耳目言官之敕諭。

都察院額員共有一百一十七人,而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並無定員,萬曆元年,都察院大約有一百三十餘位御史,這五更天這幫御史科道言官們,就開始糾集,最終天矇矇亮的時候,來到了承天門前無聲無息的跪倒了一大片。

朱翊鈞清楚這幫文臣的秉性,皇權退一步,他們進三步,這皇帝原地不懂,他們都要進兩步!

一應廷臣入右掖門入文華殿廷議,遠遠的就看到了烏央烏央跪倒了一大片。

“葛守禮,好本事,搞了這麼大的陣仗,我譚某人,深感榮幸啊,嘖嘖嘖,上次搞這種陣仗,還是倒嚴嵩,還是倒徐階來着?”譚綸對都察院總憲葛守禮直呼其名。

這架勢,是奔着讓皇帝收回成命去的?

分明是奔着讓皇帝革罷他這個大司馬去的。

譚綸是個很豁達的人,他對朝堂這些爾虞我詐、彼此傾軋,是有些倦怠了,兒女情長折壯志、英雄氣短苦難言。

譚綸真的覺得,現在這麼憋憋屈屈的活着,還不如當年在福建、浙江、兩廣殺倭寇來的痛快。

所以他說話越來越不客氣,都厭倦了,就懶得再維持表面的平和,他對葛守禮直呼其名,也不再陰陽怪氣,而是直接了當。

譚綸幾乎預見了事情的結果,不過是清流的又一次大勝利。

張居正看着那跪倒的一大片,這場面他見過還多次,這只是最初級的手段,連章彈劾後到承天門磕頭,非常非常非常的初級。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葛守禮面色漲紅,他看着那片跪倒的科道言官,大聲的說道:“不是我乾的,我真的沒讓人這麼幹!”

“你們信我!真不是我!”

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556章 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掌握了世界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529章 不想當國王的院長不是好船長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請假條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532章 禮法不能是新政的絆腳石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