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

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

張居正在奏疏中喜歡講自己是布衣出身,這不是張居正喜歡顯擺,顯擺自己有多牛,能從布衣之身爬到元輔太傅的位置上,當然,這確實小母牛坐火箭,牛皮上天了,張居正不是顯擺,而是告訴皇帝,他沒有跟腳,沒有背景,沒有宗族,沒有威脅。

張居正家裡好歹是遼王府的護衛,世襲的千戶,熊廷弼則是個放牛娃出身。

張居正帶着他的滿腔熱血和抱負在朝堂上叱吒風雲,當他走後必然有無盡的恩怨和是非,這些恩怨和是非,會帶着大明何去何從,世事難料,誰都不知道,即便是朱翊鈞自己本人,也不是無所不能,他需要助力,也需要人和他砥礪前行。

同志、同行,方同樂。

朱翊鈞想要普及基礎教育是看到熊廷弼以後不切實際的幻想,張居正覺得還是開海更加現實。

水師擴張、放遮奢戶出去掠奪利益、用掠奪的財富實現大明的復興,這就是張居正的想法,至於陛下所期盼的,也是張居正所期盼的,但是這真的太難太難了,罕見的,張居正又用出了轉移話題大法。

以前講筵之時,面對皇帝的疑惑時,張居正會拿出《帝鑑圖說》來搪塞一二,現在張居正拿開海、水師擴軍來轉移話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種宏願,張居正年輕時候,何嘗沒有?到了現在,他仍有這種雄心壯志,時光荏苒,成爲了帝國首輔的張居正沒有對宏願的信念降低,而他活的歲數越大,更加看重眼前罷了。

這也是張居正反覆傳授給皇帝的經驗,沒有人能擁有穿越時間長河的目光,看到五年之後的江山社稷會是何等模樣,即便是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他也決定不了身後事,他死後四年,建文君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量變引起質變,是矛盾說的另外一個重要觀點,做得多了,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光明一些,如此,在離世之時,才能無悔這匆匆的一生。

對於水師的擴張,張居正和朱翊鈞講了很多的規劃,主要是集中在軍隊建設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隸屬於講武學堂的學堂設立,對於征戰四方的銳卒,至少讓他們的孩子能夠讀的起書。

朱翊鈞將其稱爲:大明皇家陸海國防大學附屬中小學計劃。

以張居正的才能,也不敢對着陛下許諾,讓每個孩子都能讀書,但他可以許諾做到部分,再多,真的不是他能做的到的事兒了,那需要社會的整體進步。

“熊廷弼這個孩子…”張居正略微有些一言難盡,看着熊廷弼,他總覺得他看到了自己,少年時的自己,那個天才一樣的自己。

“先生盡力教育就是。”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的模樣,露出了一個笑容。見到了比你張居正還要可怕的天才,汗流浹背了吧,先生!

熊廷弼考中武舉人後,被人譏諷,而後一怒之下考中了鄉試的解元,時人皆曰: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

熊廷弼的軍事天賦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丟到了遼陽的總兵賀世賢,熊廷弼給他的書信《回賀總兵》中,就勸賀世賢:不要喝酒、要跟兄弟部隊搞好關係、更不要出城隨意與老奴酋決戰、不要過分信任夷人。

(臨陣不宜過飲;各軍官來策應者當好言慰遣、不宜作聲色相惡;雖善戰能力敵幾人,然人定大勢須大衆挾助方能成功;降夷仍望切切謹防而遠置之,不可留爲軍中身邊之用,願將軍聽吾言毋忽也。)

而賀世賢就是臨陣喝酒,喝大了率領一千家丁出城作戰,盡數殺滅來犯敵人,而後老奴酋努爾哈赤誘敵深入,賀世賢乘銳輕進,被老奴酋的精銳包圍,無人救援,賀世賢勇武,還是逃回了瀋陽西門,但這個時候,城中的降夷復叛,賀世賢戰死,瀋陽陷落。

賀世賢不是無能之輩,兩次吊打老奴酋努爾哈赤,把老奴酋當軍功刷的賀世賢,熊廷弼走後,全然忘記了熊廷弼的叮囑,把熊廷弼告誡的雷區,挨個蹚了個遍,最終敗亡。

在那個遼人守遼土的主張之下,重用降夷,甚至成爲了一種政治正確的時候,熊廷弼反對重用降夷,就犯了忌諱。

降夷確實好用,邊將對降夷的態度則是:信之如腹心倚之如手足。

對此熊廷弼對此非常反對,熊廷弼的理由很充分,薩爾滸之戰大明大敗,本來想當大明忠犬的夷人已經變心了,人心思動社稷難安,輕信夷虜恐釀大禍,遼人受遼土看似修省實誤國之法。

在朝廷的東林黨人,則是不瞭解情況之下,對熊廷弼這種態度非常不滿!說誰誤國呢!

熊廷弼多次上書辯駁,即便是被罷免遼東經略,在走的時候,依舊寫了一封近萬字的《奉旨交代疏》,將遼東的局勢分析的全面且徹底。

但是這一封奏疏,如同石沉大海一般,無人問津。

熊廷弼死後,之後的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其實都是按着熊廷弼的三方佈置的戰略方向在做,纔算是將遼東局面穩定住了。

“熊大,來過來。”朱翊鈞和張居正的談論不避着熊廷弼,熊廷弼立侍在一旁,眼神極爲的詫異,坊間傳聞陛下和先生多有不合,但熊廷弼今日一見,完全不是這樣,君臣之間並無間隙可言,既是師徒,也是好友,更是同志。

相同志向,砥礪前行,何嘗不是快事。

“陛下。”熊廷弼來到了皇帝的面前,十分的恭順。

“鏐兒那個混小子,倒是對你十分看重,覺得你是可塑之才,答應伱的萬國美人,已經送來了,你切記不可貪歡,在先生門下,好生習文練武,報效國朝。”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

在和高橋統虎對戰之前,朱翊鏐許諾了兩個萬國美人給熊廷弼,自然不會食言,就真的送來了,而且不是潞王府原來的美人,而是朱翊鈞賞賜潞王府六個美人裡的兩個,是兩個波斯美人,全新未開封。

熊廷弼呆滯的看着皇帝,愣了半天,才眉頭緊蹙慢慢說道:“臣那個…年紀尚幼,還請陛下將美人送回,等臣文成武就那天,再言此事不遲。”

這還沒結婚,就有了兩個侍妾,這讓熊廷弼有點懵圈,陛下已經賞賜了世襲百戶,在熊廷弼看來,已經完全足夠了,他現在最重要的是認真學習。

君所賜,不可辭,但他這個年紀,還不是玩萬國美人的年紀。

“那也行,先送到潞王府,等回頭你成丁了,朕再賜給你也行。”朱翊鈞站起身來,這是吃飽喝足打算離開了,他拍了拍熊廷弼的肩膀說道:“熊大啊,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按部就班的學,不必過分憂慮。”

張居正和熊廷弼將皇帝送上了車駕,才十分恭敬的俯首喊道:“恭送陛下。”

在車駕轉彎之後,張居正和熊廷弼纔回到了全楚會館之內,熊廷弼亦步亦趨的跟着張居正,走到了半道熊廷弼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先生,弟子有惑。”

張居正腳下一崴,聽到這有惑二字,當初那些痛苦的回憶,就開始襲擊他了。

“什麼疑惑?”張居正看着熊廷弼站穩了身形,誰!還不是個天才!

陛下那些問題,他都挺過來了,熊廷弼小小年紀的疑惑,他還是能解惑的,但有很多事,得熊廷弼自己去尋找答案。

熊廷弼面色猶豫了下,開口問道:“遼東兵馬八萬,大營官軍堪戰者不足半,東西應援力薄難支,行伍不充,芻糧不給,舉遼東銳卒僅三千人耳,寧遠侯貴爲武勳侯爵,爲何充耳不聞?”

熊廷弼看不懂李成樑在遼東的作爲,李成樑雖然不如戚繼光那麼擅長練兵,但作爲少數能夠出塞並且戰而勝之的將領,爲何李成樑不改變現狀?遼東武備不興,最能打的只有李成樑的三千客兵家丁。

“你覺得呢?”張居正沒有回答,反而詢問熊廷弼的想法,這些都是遼東巡撫、參將、戶部各清吏司上奏的內容,朝廷對遼東的糜爛,一清二楚。

熊廷弼思索了片刻,開口說道:“人皆言李成樑爲我大明安祿山,養寇自重、弛防徇敵,遼東軍備糜爛如此,確有養寇之嫌。”

“不是嫌疑,李成樑就是在養寇自重。”張居正站在大朴樹下,已是深秋初冬,這棵大樹之下,全都是落葉,這棵樹是他嘉靖三十二年回京之後種下,後來有了全楚會館,就移植了過來。

熊廷弼聽聞眉頭直接擰成了疙瘩,呆了片刻,只緩緩的開口:“啊?”

“這是他的生存之道,三千客兵,不多不少,再多了朝廷會猜忌,再少了不能禦敵,人生在世,大抵都是如此的不得已。”張居正的確是細心教育,熊廷弼這個文武全才,唯一的問題,就是有點像海瑞那般嫉惡如仇,這是優點,這是德行,但在朝堂上,是致命的缺點。

遼東可出塞征戰的銳卒,不能再多,也不能再少。

張居正詳細的講解了其中的奧妙,看事情不要看表面,要從現象出發,找到問題,再從普遍存在的現狀中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隨後在多種解決辦法裡,選擇一個不是最好,但最合適的辦法。

只是怒斥狂罵,根本就不是在培養,是在發泄情緒罷了。

這就是張居正教給熊廷弼的思考方式。

賤儒不是這樣思考問題的,賤儒思考問題更傾向於泰西那種,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對,不聽我的就是你的錯,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異端。

“我有點明白了。”熊廷弼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說道:“非不願,實不能。”

“然也。”張居正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矛盾就是如此普遍的存在,不做錯,做的多也是錯。

次日的清晨,天仍然沒有亮,潞王府內,宮婢們開始忙碌,一個一看孩子就不缺口糧的美人,來到了朱翊鏐的牀前,俯下身子,輕輕說道:“殿下,殿下,該起牀去聽政了,離宮那邊都忙起來。”

“啊!二十五日是休沐,今日沒有聽政,睡覺!不起,就不起。”朱翊鏐猛地撩起了被子,蓋住了腦袋。

冬日的被子極爲暖和,封印之下的朱翊鏐昨天就打算好了,他要狠狠的賴牀、狠狠的睡懶覺,每月二十五日休沐是早就定好的事兒,天大的事兒,他都要賴牀!

潞王府的寢宮是暖閣十分暖和,可宮婢從外面進來,穿的並不單薄,她看着鬧脾氣的小潞王,有些無奈的解開了大氅,掛在了旁邊的衣架上,只穿着一層紗衣,撩開了被子,鑽了進去,抱住了潞王,帶着些許羞澀和惹人生憐的聲音說道:“殿下,今日本該休沐,但離宮說仍要去文華殿,就一早來告知,殿下得去。”

“若是離宮那邊怪罪下來,殿下和陛下是手足,自是無礙,我們這些宮婢就遭了殃,要挨罰的。”

“殿下也不想妾身,被陛下責罰吧。”

冰冷的身體讓朱翊鏐一個激靈,遊走的手讓朱翊鏐徹底醒了過來,他極爲懊惱的坐了起來,準備起牀之事,剛坐起來,又躺下,鑽到了宮婢的懷裡,狠狠的在洗面奶上滾了幾下,起牀氣纔算是消了。

“咯咯咯,殿下慢些慢些,癢,殿下。”美人一邊笑,一邊躲避着朱翊鏐的手,直到笑聲變得有些低沉和壓抑的嫵媚時,纔算是停止了每日叫醒的纏鬧,再纏鬧下去,怕是要擦槍走火了。

離宮那邊的老嬤嬤每半個月都要對潞王府內外進行檢查,但凡發現一個美人不是完璧之身,陛下就會收回所有賜下的萬國美人,朱翊鏐倒是遵從約定,沒有在大婚前胡鬧的太厲害,吃不到肉還是能喝點湯的。

“還有三年!三年我才能大婚!好氣!”朱翊鏐開始起牀,他還是有些怨氣,但是一想到熊大,那些個怨氣就消了。

熊廷弼離開潞王府後,那日子過得根本就不是人過的日子,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早上全楚會館家學,下午講武學堂捱揍,晚上還要考校功課,當真是聞雞起舞,披星戴月。

熊大認爲這是他天大的機會,他真的在努力的把握這天大的造化,朱翊鏐則認爲熊大小小年紀承受了他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量。

朱翊鏐把熊大送走時候,那真的是敲鑼打鼓,熊大這樣的人傑在身邊,只會耽誤了他潞王的躺平擺爛大業!這個熊廷弼在潞王府帶着陪練們一起聞雞起舞,搞得朱翊鏐想擺爛,都有些羞愧,熊廷弼一走,陪練們又開始擺爛,潞王府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還有什麼,比,早上起來,在洗面奶上滾幾圈更舒適的事兒?沒有,絕對沒有!

天才有天才的宿命,而他朱翊鏐是天生貴人,躺平、擺爛、享受纔是他這一生該有的命運!

十二個宮婢在寢宮內穿梭着,伺候着潞王起牀,這些宮婢個個身材豐腴,身上都穿着一層薄薄的紗衣,走路如同扶風擺柳,妖嬈間帶着未經人事的青澀,偶爾有陣陣笑聲傳出。

“哥!我只有十二歲,十二歲!你讓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這麼早起來,陪你去上朝,你難道不覺得羞愧嗎!”朱翊鏐見到了皇兄,坐上車駕,就開始大聲的抱怨!

朱翊鈞一個大逼鬥扇在了朱翊鏐的肩膀上,厲聲說道:“朕如此勤勉,你如此懶散,親兄弟的你,難道不羞愧嗎?!”

朱翊鏐權衡了一下,自己真的打不過皇兄,才橫着臉說道:“哥!你是皇帝啊,皇帝,天底下最大的天生貴人,你一個月就休這一天,就這一天!多大的事兒啊,還能耽誤你休息!皇兄如此勤勉,實乃大明之幸!”

“那磨坊的驢還在打盹呢!”

朱翊鈞直接被這臭弟弟氣笑了,摁着朱翊鏐一頓爆錘,才說道:“遼東那邊文官彈劾李成樑了,所以今日廷議,休沐順延到明日,明天你再睡懶覺就是。”

“遼東之事?那是得去文華殿,快些,別耽誤了國事。”朱翊鏐聽聞遼東有人彈劾,才知道皇帝爲何放棄了珍貴的休沐時間,要去上早朝御門聽政了。

大明有幾件事是必須要果斷決策的,邊方狼煙如宣大、遼東、長崎、呂宋、雲南戰事,各種突發的災禍,如地龍翻身、凌訊、黃河決堤等等,這都是需要及時決策,耽誤不得,朝廷這頭耽誤一天就是天大的事兒。

朱翊鏐很聰明,但他認爲享受纔是屬於自己的命運。

朱翊鈞來到了文華殿正襟危坐,宣在偏殿等候的朝臣入文華殿,朱翊鏐打着哈欠站在一旁,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羣臣俯首作揖,都是廷臣,不必跪着奏對。

朱翊鈞一揮手說道:“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巡撫遼東周詠,彈劾寧遠侯遼東總兵李成樑之事,諸位明公以爲如何處置爲宜?”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拿出了奏疏說道:“李成樑在鐵嶺衛建豪舍曰花樓,雕欄玉砌,臺榭之勝甲於江南,雲集娼妓樂人三千,日夜宣淫,追礦稅、徵房號、編牛車、拿大戶、調夫匠、修牌坊、冒軍糧、佔軍役、詐假官、用非刑、拷財物,罄南山之竹,不能盡書其髒;決東海之流,不能盡洗其穢。”

“此奏疏還有大寧衛屯田御史侯於趙、全寧衛參贊軍務周良寅聯名上奏。”

忠君體國侯於趙一起上奏,證明這件事不是空穴來風,所有人看向了之前的遼東巡撫,現在的戶部尚書張學顏。

朱翊鏐眨了眨眼,好好好,這麼玩是吧!潞王府也要有花樓!而且是萬國百花樓!

“李帥的確放蕩不羈。”張學顏略顯無奈的說道。

鐵嶺衛花樓之事,張學顏是十分清楚的,娼妓樂人三千?太小看李成樑了,那是漢妓,還有不少萬國美人,有些不在賤籍的暗娼、窯姐、家妓,至少也要五千打底。

鐵嶺衛,說是個魔窟也差不多,再強壯的人進去,三個月也得瘦十幾斤。

“那花樓依山傍水,有溫泉流淌而過,遼人莫不流連忘返。”張學顏稍微補充了點細節,李成樑的花樓,是建在溫泉之側,總之就是個讓人去了就不想回來的地方。

至於其他的事兒,追礦稅、徵房號、編牛車之類的,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無法造成傷害,之前朝廷欠餉,遼東都司只能自己想辦法,後來形成了慣性,就不是那麼好改了,這些年倒是不那麼窮兇極惡的追索了,追欠之事也逐漸轉移到了稽稅房,倒是輕鬆了不少。

稽稅房稽稅可是有三成留存地方,李成樑手下客兵,在無戰事的時候,有一千多人輪流幫着遼東稽稅房一起稽稅、追欠。

所有的罪名,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誣告。

張學顏在遼東時,萬曆二年,這花樓其實關了,今年不知道爲何,李成樑又把這花樓給開了起來。

其實問題非常明顯,遼東總兵和遼東巡撫,文武之間鬧矛盾了。

戚繼光罕見的開口說道:“今年冬天無戰事,遼東大雪三尺有餘,人馬皆不能行,驛路斷絕七日有餘,李帥帳下三千客兵家丁,既可克虜,亦會生亂,無事則生奸盜之事,李帥重開花樓,大抵是給這三千找點活兒幹,他們不在花樓待着,怕是要無事生非了。”

“戚帥,京營,從無如此荒唐之事!”右都御史李幼滋對戚繼光的說法,並不認同。

自萬曆元年起,的確每年冬天都有出戰,今年冬天休養生息,沒有作戰任務,可是京營完全不需要娼妓這種東西,李幼滋對戚繼光迴護李成樑的理由,不認可。

馬自強思索了片刻說道:“京營在側,京營可以,遼東客兵不行?”

“京營可以,遼東不行。”戚繼光十分確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進一步解釋道:“京營十萬衆,每年每人十八銀,若遇封賞戰功,每人每年不下三十銀,遼東客兵無戰事,一年不過十銀,有戰事也不過十八銀。”

“那京營的軍紀去對比遼東客兵,並不公平。”

海瑞坐直身子,眉頭緊鎖的說道:“戚帥說的不對,戚帥在薊州坐鎮,十二城十萬兵,南兵全餉,北軍半餉,十萬軍兵也沒鬧出這種荒唐的事兒來,彼時朝堂內外、南兵北軍等視戚帥爲綴疣,多餘無用之物,恨不得除之而後快,若有如此荒唐,決計免不了彈劾。”

海瑞此言,廷臣們左右議論了一下,京營給的軍餉足,軍紀好,說得過去,那薊州衛軍那會兒連全餉都拿不到,只有半餉,也沒有鬧出這種亂子。

“海總憲,遼東和薊門又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的,具體的事情,具體看待便是。”戚繼光其實不擅辯,戚繼光一知道李成樑的花樓,就知道要糟,準備了不少的理由,本來都要把人給繞進去了,結果這個海瑞,他居然翻舊賬!

戚繼光和李成樑完全不同,戚繼光練兵極強,令行禁止是他連戰連勝的不二法門,李成樑在練兵之事上,的確不如戚繼光。

“所以,是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海瑞沒有咄咄逼人,反駁了戚繼光的說法之後,就坐直了身子,繼續廷議。

譚綸立刻開口說道:“那怎麼辦?讓這三千客兵出去爲非作歹去?客兵的軍紀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遼東酷寒之地,打了好幾年仗,遼東的軍兵還不能享受享受了?”

“京營軍卒,來自大明各地優中選優,李成樑的客兵都是什麼人,大家也都清楚,個個都是亡命之徒。”

“這周詠,多少有點無事生非。”

譚綸覺得這個周詠這份彈劾的奏疏多少有點沒事找事,但遼東巡撫和總兵顯而易見的鬧了矛盾,恐怕不利於遼東局面。

客兵的軍紀要是好,大明早就遍地募兵制了,李成樑的兵源跟京營根本沒法比,京營可以從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遴選忠勇之士,李成樑手下客兵家丁,全都是亡命之徒。

大明軍費一年一千萬銀,有八百萬都是用在衛所軍卒身上,客兵是把雙刃劍,唐玄宗廢府兵制,導致藩鎮做大的歷史教訓在前,只能募兵制和軍屯衛所並行。

張學顏一臉無奈的說道:“周詠也不是無事生非,實在是這老李,是一點面子不給周巡撫。”

李成樑出塞作戰都帶着張學顏,李成樑在前面衝鋒陷陣,張學顏在後面安定後方和補給,兩個人是抵背殺敵殺出來的戰友情,李成樑報軍功都要給張學顏報一份。

遼東巡撫周詠在萬曆五年去了遼東,那真的是小妾進家門,哪哪都不是。

張學顏當初讓李成樑把花樓給關了,說容易引起非議,李成樑就把花樓給關門了,主要是朝廷補了全餉,李成樑也沒必要用這種手段籠絡人心,周詠勸李成樑管一管鐵嶺衛這個魔窟,理由也是怕引起非議,李成樑直接把花樓重開!

主打一個叛逆。

張學顏勸李成樑不要以身犯險,李成樑覺得是大兄弟關心自己的安危,周詠去勸,李成樑覺得這周詠管的太寬,打仗的事兒,一個措大懂個屁!

李成樑連戰連勝,軍功在身,兒子李如鬆是京營第一銳營參將,但凡是硬仗,李如鬆都是爲王前驅,打硬仗衝鋒在前。

周詠不求有張學顏的地位,但自己說的話屁用沒有,反而變本加厲,這便告到了京堂。

萬士和敏銳的察覺到了一些問題,他好奇的問道:“張尚書在遼東的時候,是不是也去過花樓啊。”

“啊這個,確實是去過。”張學顏露出了一些尷尬,而後又覺得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李成樑這種渾人,你要跟他關係好,這花樓請你去,你必須去,你不去,就是不給面子,李成樑若是犯渾,指定沒他張學顏好果子吃。

“那怪不得張尚書和寧遠侯關係如此和睦。”萬士和笑呵呵的看向了中書舍人的方向,今天中書舍人掉茅坑裡了,去上廁所這麼久都沒回來。

一起去花樓,玩的絕不是琴棋書畫,說不定還有什麼二龍…

周詠是個傳統的儒學士,跟李成樑尿不到一個壺裡,張學顏是個循吏,他只求遼東局面安穩,名聲什麼的不是很在乎,花樓可以去。

“太宰不要取笑我了。”張學顏連連擺手,示意自己投降,別點自己了。

“周詠是晉黨的人,我回頭給他寫封信,勸勸他吧。”王崇古能怎麼辦?只能勸和,難不成勸巡撫和總兵火併?那不是給女真人看了笑話去?

李成樑是廣義上的張黨,託庇張居正門下,但李成樑從來沒獲得過全楚會館的腰牌,所以不能算張黨,只能算廣義張黨。

“陛下,讓寧遠侯把花樓給關了,把侯於趙調過去吧。”張居正思索了片刻,還是打算和稀泥,李成樑犯渾,跟巡撫這麼對着來,顯然不合適,這花樓必須得關,把侯於趙從大寧衛調往遼東,幫周詠一把,忠君體國侯於趙是陛下的人,李成樑就不敢如此犯渾了。

“開着吧,讓侯於趙過去。”朱翊鈞看着張居正,做出了自己的決策,他想了想說道:“戚帥和大司馬說得對啊,這三千客兵家丁,冰天雪地的讓他們幹什麼?什麼都不幹,就會出事,更難收拾。”

“寧遠侯上次入京,極爲恭順,設身處地的想,李帥也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若非有辦法,恐怕也不會跟巡撫直接衝突了。”

“花樓不是問題的核心,核心問題是讓巡撫和總兵不要有間隙,恐爲奸人所利用。”

“陛下聖明。”張居正思索了片刻俯首說道。

這遼東巡撫和總兵鬧起來,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麼周詠妥協,要麼李成樑妥協,趁着大雪天貓冬,得鬥出個結果來才行。

“呂宋總督府國姓正茂上奏疏謝陛下賜婚。”張居正說起了另外一事,面色極爲古怪。

十七歲的大明皇帝,把自己十六歲的公主嫁到了呂宋,殷正茂從今以後,就是真正的皇親國戚了,這進而引發了一個更加讓人深思的問題。

大明皇室爲何如此處心積慮的把殷正茂變成自家人?甚至還找了個沒有血緣的敕封公主嫁了過去,殷正茂果真不是大明流落在外的宗室?

本來大家都只當是坊間胡亂猜測,但現在,連廷臣們也審視起來了。

越看,越像。

當然,這個問題是不能在朝堂上討論的。

熊廷弼的軍事天賦不必懷疑,歷史已經檢驗過了,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都是拿着熊廷弼的戰略在進行,而且有點東施效顰,廣寧這個地方位置極爲關鍵,廣寧丟了,三方佈置這套法子其實就不能用了,熊廷弼在臨死前,胸前掛了個袋子,裡面是熊廷弼對丟了廣寧之後的謀劃,《罪囚辭疏》最終沒能出現在廟堂之上,奈何,奈何。唉,一聲嘆息。求月票,嗷嗚!!!!!!

 

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請假條高燒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七十五章 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君子處事,有經有權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一百零二章 元輔先生沒有這麼無能的弟子!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