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

皇帝問,族黨排異,不勝不止,朝中黨錮盈天,皇帝以什麼治天下。

楊博站了起來俯首說道:“回稟陛下,臣慚愧。”

晉黨看他老了,早就不聽他的了,今天這出彈劾,他其實也不是很清楚,張居正看他失望,楊博自己也很是失望。

自己坦坦蕩蕩的活了一輩子,走進了文華殿,做了廷臣,卻整日裡做這些事兒,到了現在,更是被後輩兒用異樣的眼光打量。

但是楊博作爲晉黨黨魁,他只能這樣說,這樣做,這樣的身不由己,和當初的高拱一樣,楊博背後的族黨,不允許他停下。

所以楊博纔打算致仕,打算急流勇退,再這麼下去,下場只有身敗名裂。

朱翊鈞思考了片刻說道:“兵部尚書譚綸、禮部尚書陸樹聲,朝日壇失儀,罰俸一月。吏科給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韓必顯三人,削官身回籍閒住,不知元輔以爲如何?”

“陛下決斷,臣不敢議。”張居正作爲首輔,不能議論京官任免,衆目睽睽之下,他自然不會說什麼,小皇帝沒把三個差點挑起黨爭的傢伙送到解刳院,那是陛下寬仁。

張居正也鬆了口氣,陛下對送入解刳院是十分慎重的。

“楊太宰以爲如何?”朱翊鈞看向了楊博問道。

“陛下英明。”楊博稍微思慮了下,並沒有爲三個晉黨科道言官求情。

“那就這樣,你們繼續廷議吧,朕繼續讀書。”朱翊鈞露出了陽光燦爛的笑容,拿過了張宏遞過來削好的鉛筆,繼續寫寫畫畫。

涉及到了皇帝的事兒,朱翊鈞自然要開口,既然張居正要稟明皇帝,朱翊鈞也沒等到講筵後,直接開口做了處置,省的又出現什麼張居正坑蒙拐騙小皇帝之類的風言風語。

到底誰坑蒙拐騙誰?

吏科給事中雒遵彈劾譚綸尸位素餐、御史景嵩、韓必顯彈劾譚綸朝日壇咳嗽,他們三個的懲罰是削官身回籍閒住,沒了官身,到了鄉野連個縉紳都不是,不能避稅,更不能再起。

他們三個既然要做刀,就要有被折了的準備。

他們三個人的罪名是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用舍予奪,無綱無紀,朱翊鈞已經摺了三把刀,這是殺雞儆猴,止黨爭之風。

再生事,就只能解刳院雅座了。

廷議很快就結束了,張居正站了起來,爲皇帝講筵。

張居正的神情頗爲奇怪,他在品味陛下說的話,主要是那個詞,族黨。

這個詞非常有趣,族這個字,言簡意賅。

“元輔先生?”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疑惑的問道。

“陛下,雒遵、景嵩、韓必顯,三人削官身回籍閒住,是不是有待商榷?”張居正回過神來,他的面色有些不忍的說道。

讀書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這一步一步,費了多大的勁兒,才走到了這一步,這直接就削了官身,張居正有些於心不忍。

朱翊鈞像是沒聽明白張居正話裡的意思,眼前一亮問道:“元輔先生的意思是,把他們送解刳院,沒必要這麼狠厲吧,又不是陰結虜人之類的不赦之罪。”

“那還是削官身回籍閒住吧。”張居正一聽,立刻選擇了折中。

把小皇帝教育成了不折不扣的暴君,他這個帝師有直接責任,孩子還小,可不能把皇帝陛下教成暴君,守護陛下心中的三綱五常,張居正義不容辭。

朱翊鈞知道張居正啥意思。

這三個科道言官,考中進士觀政三年,履任之後,做的是科道言官,無綱無紀,且不說對大明、對皇帝、對朝廷、對綱憲法紀,有沒有恭順之心,但凡是他們對自己讀的書有一點恭順之心,也不會做這種事了。

小題大做、結黨營私,聖賢書就教他們這些道理?

朱翊鈞也讀聖賢書,怎麼不覺得聖人訓,講的是這些蠅營狗苟?

“戚帥怎麼還沒入京來領賞?”朱翊鈞有些奇怪的問道。

開奉天殿恩賞戚繼光之事,已經定下,結果戚繼光遲遲沒有入京來,連點動靜都沒有,朱翊鈞才特別詢問。

張居正略顯無奈的說道:“戚帥在關外,董狐狸全軍覆沒,董狐狸侄子被抓,戚帥唯恐北虜藉此由頭南下,去關外斥候巡察去了。”

朱翊鈞略顯可惜,他見過戚繼光畫像,還沒見過戚繼光本人,他拿了一本奏疏說道:“朕看這本科道言官的奏疏,說戚帥輕啓戰端,既然董狐狸索賞,給些銀錢打發便是,何故設伏誅殺,引得胡虜畏驚。”

“戚帥有勇有謀、將士悍不畏死、敵人全軍覆沒、生擒賊寇酋首,這怎麼就成了,挾寇自重了呢?”

張居正頗爲鄭重的甩了甩袖子說道:“自古蠻夷畏威不畏德,若是給銀錢打發,只會步步緊逼,得寸進尺,大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胡虜又至,其餘賊寇酋首必效仿,邊方永無寧日。”

“殲滅全軍、生擒賊守,以收威嚇懲戒之效。”

張居正施政就四個字,富國、強兵,張居正做到了嗎?做到了。

那薩爾滸之戰中,大明強出來的兵何處去了?

萬曆二十三年的冬天,在薊州鎮石門寨,薊州總兵官王保說‘今日發餉,不要帶甲兵’,將剛剛在朝鮮打完勝仗的浙兵皆坑殺之,戚家軍求榮得辱,成爲大明江河日下的一個註腳。

“戚帥辛苦。”朱翊鈞停止了問詢戚繼光的動向,作爲三鎮總兵官,戚繼光真的很忙,雖然離京師很近,但他還是邊軍,有巡察邊方的準備。

關於陳五事疏的內容,朱翊鈞並沒有多問,大明京師的考成法剛剛開始試行,不易操之過急。

講筵開始了,張居正對講筵產生了一種由衷的迷茫,這種迷茫在他考中進士之後,從未有過,論語的註解越來越奇怪了,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變的越來越陌生。

張居正開口說道:“子曰:道[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引導;政,正人者不正,法律政令;齊:齊一;刑:刑罰。”

“德;行道而有得;禮,制度品節。恥,是愧恥、羞恥。”

“孔子云:人君之治天下,不過是要人爲善,禁人爲惡而已。”

“解曰:用法制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整齊他們,老百姓雖然免受刑法,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整齊百姓,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而且也會使人心歸正,天下向治。”

“《禮記·緇衣篇》雲: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恥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遯心。”

“《孟子·盡心上》雲: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

“這些說的都是一個道理,用道德去引導、用禮法去整齊萬民,使天下百姓,聞善能徙、知過能改,修養人格、實踐德行。”

張居正講的是論語,引用了孔子的話,又引用了《禮記》、《孟子》,似乎如此引經據典,就足以夯實自己的思想鋼印,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一樣。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問道:“以德服人,以德治國?”

“然也。”張居正鬆了口氣,陛下果然很懂,從中提煉出了關鍵和精髓,這些話的核心主張,就是以德治國。

朱翊鈞在紙上寫了四個字,君子,小人,而後又在君子下面寫上了譚綸、戚繼光,在小人下面寫到了楊博、王崇古、張四維、葛守禮、雒遵、景嵩、韓必顯。

想了想,小皇帝又把葛守禮給劃了去,這傢伙還不配做小人。

寫完之後,小皇帝看了許久,纔開口問道:“元輔先生,朕有惑。”

“臣爲陛下解惑。”張居正現在聽到朕有惑這三個字,就只感覺一股涼意從尾椎骨直衝天靈感,讓他心神一凜,這講筵的差事,必須要儘快給出去,再這麼奏對下去,張居正怕是連聖賢書都不認識了。

堂堂大明進士、文淵閣首輔,給一個十歲的孩子上課,怎麼就這麼難!

朱翊鈞開口問道:“譚綸做事光明磊落,不阿附族黨,坦坦蕩蕩,上無愧於義,下無愧於心,可謂君子?雒遵、景嵩、韓必顯小題大做,倚禮而行族黨排異之事,不勝不止,用舍予奪,無綱無紀,可謂小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張居正肯定的回答道。

朱翊鈞立刻開口問道:“元輔先生教咱,以德何以服人?”

譚綸被數次彈劾的原因是不阿附晉黨,而彈劾他的人,是晉黨的科道言官,扛着禮法的大旗,做着族黨排異之事,以德又如何服人呢?

沒有說服力啊!

這最後處置,還是要落到這法律政令之上。

張居正沉默了片刻說道:“陛下,臣不知。”

張居正其實知道如何以德服人,確切的說,聖賢書說過: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仁發於心,行出於義,便可以以德服人,這個邏輯是非常完整的。

可是在譚綸被連章彈劾之事,張居正實在是說不出這句話來,這是哄小孩子的話,陛下雖然十歲,可是陛下是大明的君王。

政,正人者不正,用道德的力量無法糾正他人行爲的時候,就只能用法律政令了。

正如陛下之前說的那般,貧賤不移則必諂,富貴不限則必驕,禮必壞,樂必崩,禮崩樂壞。

“元輔先生,朕有惑。”朱翊鈞繼續說道。

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譚綸,認可譚綸,成爲譚綸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