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

“在南衙時候,店塌房的生意,於少保還記得嗎?”朱祁鈺說起了當年親征平叛時候的一件舊事。

城裡的百姓們房子塌了,便不能修了,因爲城裡的沒有磚石土木,只能拿着自己的房契,低價轉讓給當地的勢要豪右們,而要實現對磚石土木的控制,就要通過南衙五城兵馬司對城門的控制,勢要豪右,他們手中並沒有這個權力,這個時候,利益輸送便出現了。

勢要豪右們想做這店塌房的生意,就得給駙馬都尉們分潤,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勢要豪右再有事求到駙馬都尉們,駙馬都尉們便抹不開這個面子,那桐園、礦山、山林、甚至是糞道,都逐漸被勢要豪右所掌控。

失道天下,便是權力的丟失過程,這道、權力,便是如此這般,一點一點失去的。

“臣記得,也不止應天府一府。”于謙的語氣有些感慨萬千,當時皇帝在推行考成法,甚至都逼反了一羣野心家,在那個時候,再折騰,陛下豈不是成了建文君了嗎?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江淵一時間有些沉默了,他有點想不通陛下到底是怎麼想的。

駙馬都尉是什麼?是皇親國戚,是幫襯。

駙馬都尉掌控了這個權力,也相當於皇帝掌控了這個權力,到時候皇帝和朝臣們的意見向左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權力,進行博弈。

比如盧溝橋抽分局會對西山之煤抽分,這個抽分局在五城兵馬司的掌控之下,當朝臣們對着抽分局有異議,大喊着與民爭利,那皇帝爭不過朝臣,也可以繞開朝堂衆臣繼續抽分,你罵你的,我收我的稅。

這種事不只是抽分局,方方面面皆是如此,外戚通常和武勳合稱勳戚,都是皇帝和朝臣們博弈的工具。

這就是幫襯的意義,這也是大明在洪熙年後給外戚封伯、侯的原因。

陛下先是將外戚以恩蔭封爵的路給堵死了,非汗馬功勳不得封爵,三皇子他外公唐興,屢立奇功,可現在別說世侯了,連個伯爵都沒恩封,而後陛下又藉着駙馬都尉趙輝的案子,把駙馬都尉從伯爵之上,侯爵之下的超品,降級爲了五品,這品秩雖然降了,可是駙馬都尉的權力還是沒有變化。

若是日後陛下和朝臣們在某些事兒起了爭執,還怎麼通過幫襯和朝臣們以及他們背後龐大的利益集團博弈呢?

再說的大一些,陛下這是在將部分世襲罔替的皇權,轉交給了朝廷。

陛下或許不明白,可是擅長國家之制的於少保能不明白嗎?

再說陛下真的不明白嗎?

南下西洋的番都指揮可是三皇子他外公,唐興。

朱祁鈺繼續對於謙說道:“朕不是沒給他們機會,這都多少年了,還是這個模樣,朝陽門外,城郭草廟百姓們居住其間,仍有耕種農戶,有幾家共養牛馬若干,好嘛,就這都能賺到錢,下了告示,要把這牛馬都集中圈養,百姓不肯就是強拉硬拽,衝突不斷,這牛馬的草料錢,五城兵馬司要賺,連那馬糞,這五城兵馬司也要拿去堆肥賺錢。”

“哪怕他們去開礦挖煤料鐵料、去辦桐園、去倭國吹銀、去婆羅洲淘金、去暹羅搞辦櫚園,朕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怎麼說也是產業,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大明的政治格局,大抵來說,就是皇帝團結世襲宗親勳戚,來壓制朝堂流官,從而達到一種平衡,朱祁鈺並不是不給宗親勳戚機會,襄王可是嫡皇叔,大明一個四皇叔燕王直接得了天下,一個二皇叔漢王直接舉起了反旗,至德親王五皇叔襄王殿下,朱祁鈺禮遇有加,委以重任。

“要是不樂意在勳軍,也可以去海外折騰,折騰出一番作爲來,朕也不是不認這門親戚。”朱祁鈺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駙馬都尉去哪裡?朱祁鈺給了兩個選擇,可以去勳軍混吃等死,領那點俸祿,絕對餓不死,權,一毫沒有。

或者可以出海去,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願意圈多大的地就圈多大的地,稱王稱霸,朱祁鈺也可以當沒看見。

朱祁鈺說完了處置意見後,這講武堂內,便沉默了下來。

江淵硬着頭皮說道:“陛下,這事兒,要不從長計議?此策一出,朝中議論,恐失親親之誼。”

江淵已經把話說的非常委婉了,維持現狀,或許是朝野內外都有的想法,因爲一個放歸依親的軍卒當街殺人,這軍卒不僅沒有償命,還把駙馬都尉們的權力收了回去。

“親親之誼,朕有過嗎?”朱祁鈺一樂,看着江淵反問了一句。

自打當初被人從郕王府拉到奉天殿,坐在四方凳上監國,朱祁鈺就已經跟親親之誼這四個字絕緣了,皇帝被瓦剌人俘虜,作爲郕王去監國,最後登基,擊退瓦剌人後太廟廢稽戾王太上皇帝號,炸了稽戾王的墳頭,最後太廟悍然弒君,朱祁鈺哪來的親親之誼。

襄王爲何在大軍凱旋之時,立刻馬上,連口水都不喝的奔着大寧衛去了?朱瞻墡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皇帝這兒親親之誼,那是一點沒有,陛下對襄王府的種種恩賞,是看在朱瞻墡爲大明奔波的份上,和親親之誼沒有半釐錢的關係。

“這…”江淵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親親之誼這塊,陛下自然有,嫡皇叔、沂王府,不都是親親之誼的體現?

“江尚書的意思是,這件事兒,想要推行,會有阻力。”于謙爲江淵分辨了兩句,江淵是個幹實事兒的人,就是這張嘴就不討人喜歡,沒事就懟戶部尚書沈翼一句,江淵說不清楚的話,于謙要說清楚,這是百官之首的職責。

朱祁鈺非常認可於謙和江淵的話,他看着于謙頗爲認真的說道:“那自然會有阻力,但凡是把手伸向老百姓的政令,都會得到廣泛擁戴;但凡是維持現狀的政令,大家都會真心認可;但凡是把手伸向了肉食者的政令,就會備受攻訐,阻力重重。”

“中原數千年,風風雨雨王朝更替,大事小事莫過如是。”

“陛下聖明。”于謙沉默了片刻,爲皇帝陛下點了個贊,有些道理臣子明白,但是臣子不能說,這話只有陛下可以說。

江淵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陛下和於少保論政,可每次,江淵都膽戰心驚,這等話,能講的這麼明明白白嗎?

於少保這頭不勸也就罷了,還順着陛下的話說陛下英明!

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的椅背上,對着于謙底氣十足的說道:“皇叔不在京師在大寧衛,這鄭王被坑沒了,這沂王、崇王還小,我倒是要看看,他們鬧起來,能去找誰?忠國公府,我們的京營大都督石亨石都督算一個,浚國公算一個,浚國公領宗人府事,也回來了,能請得動,就讓他們請!”

這最後一句,朱祁鈺以前是萬萬不會說的,朱祁鈺以前喜歡拿石亨說事,是知道石亨不敢、更不會跟着胡鬧,親疏有別,朱祁鈺能拿石亨說話,但是之前朱祁鈺絕對不會這麼說陳懋。

他清楚的知道老爺子忠於大明,至於是否忠於他這個皇帝,那就尚未可知了,他自然不能點陳懋的名字,容易出事兒,君臣相隙。

這問清楚了,這便能說了。

于謙搖了搖頭,笑意盎然的說道:“浚國公年事已高,回京後除了到講武堂,概不見客,想請浚國公出面,還不如從臣這裡想辦法來的簡單。”

大明頭號權臣、皇權和臣權鬥爭的漩渦中心、大明晉國公于謙於少保,分量確實夠了,可是拿什麼籌碼讓於少保爲他們這羣廢物點心說話?

廢物就是廢物,連利用價值都沒有。

駙馬都尉權柄丟失後,這兩京一十六省的五城兵馬司也有人管理,無論是銳卒、庶弁將,還是放歸軍卒,那都是陛下的忠實擁躉。

朱祁鈺笑容更甚,敲了敲桌子說道:“從於少保身上想辦法,他們能想出什麼法子來?朕都奈何不了的晉國公,他們要是有這能耐,朕把位子讓給他們坐!”

朱祁鈺有時候對於謙也頗爲頭疼,這個人執拗起來,朱祁鈺也拿他沒辦法,就這幫只知道極限朘剝百姓的傢伙,能拿于謙有什麼辦法?

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可是卑鄙者面對高尚者是不堪一擊的,是無可奈何的。

“陛下言重了。”于謙是心裡有數,他之所以無敵,是因爲陛下的庇佑,是陛下在給他遮風擋雨,沒有陛下的庇佑,這朝中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于謙一個臣子,又能扛得住幾波洶涌的攻勢?

皇帝怎麼可能拿一個臣子沒辦法?于謙又不是權臣,他自己放棄了武力。

“呂宋國王賽義德·艾布伯克爾,請封呂宋總督,朕不願,不知於少保的想法?”朱祁鈺說起了南洋事,眼神中露出的卻是兇狠,他語氣不善的說道:“一個大食人也敢請封這個職位,他又不是大明人。”

狹隘的大明皇帝,依舊狹隘。

“臣以爲不能封。”于謙立刻表態,態度異常的堅決。

在松江府萬國薈的時候,于謙就見過賽義德的親弟弟安塞亞,這羣大食人實際統治了呂宋,當時于謙就和皇帝談論過關於呂宋問題,永樂年間許柴佬被文皇帝冊封爲了呂宋總督,大明不再南下西洋,沒有了大明支持的許氏總督,很快就失去了在呂宋的統治權。

于謙深吸了口氣,從袖子裡抖出一份奏疏,呂宋遣使到大明請封,于謙也早有聽聞,陛下肯定會問他,那作爲百官之首,自然要言之有物,他將奏疏遞給了興安對陛下說道:“正統九年,賊酋賽義德,大屠僑民。”

朱祁鈺並不知道這段往事,面色凝重的拿過了奏疏,耐心看完之後,朱祁鈺的眼神已經不是兇狠了,而是平靜,這是準備操刀子殺人的平靜。

朱祁鈺的確不喜歡僑民,可那也是大明的海外棄民!

“賽義德好大的狗膽!幹了這等事,以爲把人殺絕了,就不會有人知道了嗎?罪大惡極,罄竹難書!他!還!敢!請!封!”朱祁鈺幾乎是一字一句咬牙切齒的,說出了這段話。

正統八年,賽義德說要兵發他國,厚價購買鐵器鑄造兵器,僑民不知內情把這鐵器都賣給了大食人,賊酋賽義德令人錄僑民姓名,三百人一院,入即殲之。

紙包不住火,賊酋如此大屠,事情敗露,僑民羣走菜園,聯袂相抗,賊酋賽義德發兵攻打,僑民無兵器可用,死傷無法計算,逃奔大侖山。

賊酋賽義德繼續發兵復攻,僑民殊死鬥,因爲不熟悉大倫山地形,賊酋賽義德屢戰屢敗,旋即後悔,遣使議和。

僑民首領根本不相信賽義德這種狗東西會反悔,撲殺了使者,大倫山到底是山地無糧食用,僑民再攻城遭到了埋伏,一戰先後死者二萬五千人。

賊酋賽義德更是下令,諸君所掠僑民貲,悉封識貯庫。

在奏疏中,于謙對賽義德已經不是呂宋國王,而是賊酋二字,這代表着于謙已經把賽義德定義爲敵人。

被于謙定義成敵人,那就是大明的敵人。

打狗還特麼看主人,這些海外僑民無論和大明有什麼樣的齷齪,那都是關起門來的齷齪,賽義德劫掠僑民,大屠特屠,呂宋僑民從十數萬衆,一下子銳減到了四十家,這四十家還是賽義德的狗腿子,最後也沒落得個好下場,正統十三年,這四十家狗腿子係數被誅。

呂宋慘案,大明朝廷並不知曉,實在是賽義德心狠手辣至極,殺人時將所有船舶付之一炬,要不是這慘案的倖存者千辛萬苦的逃回了大明,才奏聞朝廷,這件事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可是這奏聞石沉大海,堆積到了古今通集庫的書山之內。

于謙也是要跟皇帝奏對,才差人到古今通集庫裡翻找呂宋文書,這才讓這奏聞,重見天日。

要確定這件事的真僞很簡單,十數萬衆死難,只要想知道,稍微調查一番,就清楚了,這些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會憑空消失,呂宋是不是還有這麼多的僑民,問問海商就一清二楚了。

于謙通過鴿路詢問松江商總葉衷行,葉衷行一聽晉國公吩咐,行動極爲迅速,尋找了諸多海商,詢問詳情,這樁陳年舊案才浮出水面,不僅僅是舊怨,還有新仇。

“陛下消消氣,氣大傷身。”興安給皇帝倒了杯茶,小心的放在案几之上。

于謙低聲說道:“據葉衷行奏聞,這賽義德自大明開海後,還在做這些事,不過不敢明目張膽而已,證據太少,臣沒寫在奏疏裡。”

葉衷行不敢誆騙于謙,于謙手裡的證據太少,沒寫到奏疏裡,可賽義德仍屠掠大明僑民之事,根據于謙多年的從政經驗,九成九是真的。

其實就是路徑依賴,僑民富碩,搶了就能發財,搶習慣了,自然要路徑依賴的搶下去。

興安第一次這麼討厭于謙這實話實說的性子,陛下這會兒火氣正大,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朱祁鈺沉默了許久,纔開口說道:“血債血償,賽義德是吧,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欺我南洋僑民無軍備傍身是吧,朕就讓他看看,什麼是軍備!”

“敢殺大明百姓,敢殺朕的子民!!”

于謙往前半傾的說道:“陛下啊,臣有一策。”

此時此刻於謙的神情,代表着于謙不是大明的晉國公,而是讀書人在爲陛下分憂解難。

于謙可是會試第一,殿試第三甲九十三名的正經進士出身,怎麼也不會辜負這讀書人的名頭,出主意的時候,于謙總是盡顯讀書人的風采,他出的主意,陰狠毒辣。

于謙爲人正直,也是這剛正二字的光環太過耀眼,讓人們常常忘記於少保讀書人的身份,被他定性爲了敵人之後,這些敵人會見識到什麼叫做殘忍。

呂宋屠掠僑民之事,不是發生在正統年間,而是在嘉靖三十年,大明使臣張嶷和王時和前往呂宋之後。真是狠毒啊,假借兵發他國把鐵器都買到手,而後開始殺人。

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