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李成武順利成爲代鎮之後,舊港發生了許多肉眼可見的變化。

宋桑港變得異常的繁華,本來的泊位和棧橋已經完全不夠用了,更名後的宣慰司開始張貼黃榜,招攬窮民苦力對宋桑港進行擴容,泊位、棧橋、碼頭、倉庫、學舍、官廠、衙門、戶籍、刑名等等一系列的變化,讓舊港的僑民以及番人總覺得眼睛不夠看,應接不暇。

舊港僑民以及番人並沒有看到大明軍的身影,可是這舊港地界處處都是大明帶來的變化。

僑民們之所以看不到大明水師的身影,完全是因爲大明水師在剿匪,宋桑港的商舶變多不僅僅是隨着官船拿下的大明船舶,還有許多的大食商賈商舶到港,馬六甲海峽在大明水師的強力貫通下,終於成爲了通途,而不是三裡一匪,五里一盜,十里就是一場火併的局面。

在大明京師飄起雪花的時候,大明水師終於再次回到了宋桑港,這裡處於熱帶,即便是十一月份,依舊是豔陽高照,酷熱無比,唐興和劉永誠對李氏兄弟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肯定,而陳壽延沒有也不敢食言,一應重設宣慰司之費,也一釐不差的繳納到了宣慰司衙門。

陳壽延帶着一衆陳家老少們準備到錫蘭重新開始的時候,得到了一個消息,大明天使已經照會錫蘭國王優待陳氏,陳氏到了錫蘭也不是無名之輩,而是負責管理一處大明和錫蘭共建的海港,這個海港名叫陳倫坡。

陳壽延選擇了體面,大明給了陳氏足夠的體面,而這個名叫陳倫坡的港口,就是大明給陳氏安排的去處。

在海上,一個港口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

李成武和李成文兩兄弟到港口送陳壽延起航,同樣李成文也要乘船前往大明,李成文坐在轉椅上,對着陳壽延說道:“出門在外,自然要勠力同心,纔不會被人欺負不是?陳氏在南洋經營日久,到了陳倫坡後,陳氏仍是興旺大家,陳祖義悖逆王化爲盜,陳老莫要自誤。”

陳壽延看着李成文,也知道這麼些年,都被這個軟腳瘟的外表給騙了,這李成文是一肚子的主意,李氏興亡,這小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明待陳氏不薄。”陳壽延頗爲感慨,他還以爲自己要死,這舊港陳氏樹倒猢猻散,可是最後的結果,僅僅是挪了個窩,從舊港陳氏變成陳倫坡陳氏罷了,大明之所以如此仁厚,不過就是四個字,出門在外。

陳壽延不傻,舊港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是這舊港從姓陳變成了姓李,而是從不毛之地變成了王化之地的變化,大明這次的南下西洋和永樂宣德年間完全不同,這次舊港宣慰司重設,舊港地界變成大明的四方之地,已經成了一種必然。

要不了多久,舊港內外,都是大明的僑民,宋桑港也將會變成這南洋、西洋交界處最繁華的港口。

至於當地的番民?他們會慢慢消失的無影無蹤。出海討生活的大明男人們,會把當地的生育資源完全霸佔,不出五代,番民就會絕後,眼下的舊港地界番人太少了。

李成文笑着說道:“那就是了,祝陳老一路順風。”

“有緣再見。”陳壽延上了開向錫蘭的三桅大船,大明沒有趕盡殺絕竭澤而漁,還給陳壽延留下了兩條三桅大船。

觀海樓內,唐興和劉永誠也在看着港口棧橋,看着陳壽延和李成文上船啓航,舊港宣慰司的復設非常順利,皇帝的詔命得到了深入而徹底的執行。

“陛下並不喜歡僑民。”唐興一開口就是信息差,雖然劉永誠是大璫,可是論關係親疏遠近,還是唐興這個國丈爺知道的更多,當初唐興跟着李賓言回京,就大明南下西洋的主要指導方略廷議之時,皇帝和於少保之間的政見不同,唐興就比劉永誠知道的更多。

朱祁鈺這個皇帝,並不是一個聖人,而是一個不完美的皇帝,朱祁鈺對僑民的態度大抵只比土人好上那麼一點,聖天子、天可汗那一套理論,朱祁鈺並不是很在意,於少保和皇帝政見不同,最終還是於少保說試試看,以實踐爲準。

若是這些海外僑民已無任何恭順之心,那便棄之如敝履,若是可用,則物盡其用。

劉永誠有些意外,坊間那些流言終歸是流言,並不可信,皇帝似乎並不是獨斷專行之人。

信風再起,大明水師將會繼續南下西洋之事。

大明京師,鵝毛大雪灑滿了整個京師,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而此時的朱祁鈺,正在講武堂的議事廳對一件殺人案做第一次的複議,死刑三複奏,這第一次的複議,朱祁鈺並沒有硃批,而是將三法司叫到了議事廳,對整個案子進行梳理。

按大明制,遇大案、要案及難決之案,三法司會審仍不決,便會同吏、戶、禮、兵、工五部長官,通政使司通政使共同審理,皇帝主持交辦,三法司會同錦衣衛共理,在大明這被叫做圓審,也被叫做九卿會審。

朱祁鈺並沒有召開圓審,而是三法司會審,他對這個案子和三法司的意見不同。

“這個案子朕看了,並不複雜,楊正明當街殺五城兵馬司校尉陳銘,事實清楚,人證物證書證俱在,鐵證如山,楊正明殺人後並未逃跑而是投案自首,並無當堂翻供。”朱祁鈺的表情頗爲凝重的說道。

刑部尚書俞士悅、大理寺卿柴震、都察院總憲賀章,互相看了看,以往死刑案,都是走的通政司、文淵閣硃批複議,而這個案子,皇帝居然把他們都叫了過來,連盧忠都在,此案非比尋常,陛下格外重視。

“楊正明,開平衛百戶楊信之子,楊信在永樂五年前往了舊港宣慰司招安三佛齊明王入京,正統四年,楊信以失機坐罪論斬,時瓦剌強虜劫掠至赤城堡,楊信鎮守赤城堡,出堡斬首七級負傷回堡,賊寇勢大攻破外堡,楊信據守內堡退敵,時論斬,正統四年秋行刑,這是正統四年的冤案。”朱祁鈺再次開口說起了犯人的過往。

按照大明軍例,楊信出堡殺敵,而後固守內堡最終退敵,無論如何都到不了論斬的地步,可在興文匽武的大勢之下,楊信還是死了,而這百戶的世襲軍戶也被褫奪。

俞士悅斟酌了一番說辭開口說道:“這個案子發生的時候,臣已經在刑部,楊信罪不至死,當時國帑空虛,正統三年時,折俸七成爲鈔,京官沸議,御史嘗言開海以資國帑虧空,朝中議論極多,以市舶司商舶納稅風力最甚,而後,楊信便死了。”

朱祁鈺設立市舶司收稅,他能想得到,大明這麼多的聰明人,想不到嗎?大明禁海,官船不再南下西洋的可怕後果,大明就朱祁鈺一個大明白能看得明白?

其實很多人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甚至還提出過折中的、能夠實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俞士悅一番話語,就差明說,楊信的死,完全是因爲朝中開海風力,有些人辯不過就開始動手,爲了殺雞儆猴,把楊信當成那隻雞給殺了。

這個人是楊士奇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爲壓根就沒有證據能證明到底是哪個人授意,朝堂上的明公要辦髒事兒,絕對不會開口明說,而是這些明公的司務們領悟上意,司務們去做。

而且很有可能,壓根就沒人授意,而是默契之下的行爲。

一個徹頭徹尾的冤案,在經過死刑三複奏後,楊信橫死,死的時候,在赤城堡爲大明戍邊的傷,都還沒好利索。

朱祁鈺繼續說道:“楊正明正統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應召入大明京營,彼時瓦剌已經俘虜了稽戾王,而後其在景泰三年當選銳卒,在景泰七年年老力微放歸依親,以販早食爲業。”

“其父奇冤橫死,斬首示衆,其子仍入京營,奮勇當先,滿門忠孝。”

“景泰十一年九月初三,楊正明引車販早食,五城兵馬司校尉陳銘以有礙觀瞻、阻塞交通爲由,要收繳楊正明的餐車,發生口角,楊正明跪地祈求陳銘不要收繳,陳銘強行拖拽,楊正明操刀一刀斃命。”

“這個案子本身的確不復雜,楊正明殺了人後也沒有跑,而是扛起屍體直接到府堂自首了,朕說的可有遺漏之處?”

楊正明殺人,是因爲五城兵馬司的校尉陳銘要收繳楊正明的餐車,而衝突過程中,楊正明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乾淨利索一刀斃命,楊正明曾經是京營內的銳卒,即便是年老力微,但實力仍在,陳銘不是對手。

俞士悅俯首說道:“陛下明鑑,確實如此。”

朱祁鈺眉頭緊蹙的說道:“陳循在世的時候,跟朕說:走卒販夫,引車販漿,自古有之,有道之世,必以厚生爲本,而止於至善。”

“朕其實很不喜歡陳循這個老夫子在朕耳邊嘮叨,可他的話,朕還是聽了,楊正明從京營退役之後,以這餐車爲生,陳銘憑什麼收繳?可有公文?是順天府堂出的公文,還是東城縣堂出的公文?若是沒有,陳銘憑什麼搶掠楊正明餐車?就憑陳銘是五城兵馬司的校尉嗎?”

“若是沒有公文,陳銘劫掠在先,楊正明殺人在後,朕以爲罪不至死,諸卿,要朕給你們背一段《賣炭翁》嗎?”

賀章當然聽出了陛下話裡的意思,陛下這已經不是暗自袒護了,而是明明白白的要寬宥楊正明,陛下說這個案子,是從楊信的舊案說起的,他俯首說道:“確有公文,不得在行道樹內引車販槳,主要是這早上入城出城的人最多,纔有了這個規矩。”

“陛下,楊正明殺人,是在以武犯禁,故此三法司認爲當誅。”

朱祁鈺立刻說道:“以武犯禁,楊正明的確是有武力在身,陳銘的確是朝廷的人,這以武犯禁看似合理,可是那這公文裡有說,可以收繳餐車嗎?若是有明確這麼說,朕就辦了這東城縣堂縣主,誰出的這個公文,朕就辦誰。”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炭翁裡,這一千斤的炭,黃衣使者白衫兒還知道給半匹紅紗一丈綾,他陳銘算什麼東西,他,憑什麼明搶?!”

“若是沒有明確說可以收繳,賀總憲這以武犯禁,犯的是誰的禁?朕的禁?朝廷的禁?還是這東城縣堂的禁?!”

“以武犯禁,指的是嘯聚山林之盜匪,楊正明無論怎麼看,都不是盜匪之流。”

賀章趕忙請罪說道:“臣愚鈍,陛下教誨的是,臣用錯了,以武犯禁,的確不是這麼用的。”

賀章說話,就是在給皇帝遞彈藥,三法司認定楊正明當誅的理由是以武犯禁,這個禁是誰的禁,得搞清楚,大明只有、也只能有一片天,那就是陛下。

“那公文裡有沒有說可以收繳?”朱祁鈺繼續追問。

賀章似乎是認真回想了一番說道:“並無此言,只是說不能在行道樹內引車販漿,以驅離爲準。”

朱祁鈺這才收起了怒火說道:“陳循跟朕說,朕是皇帝天子,朕是天下黎民之君父,朕的一舉一動,億兆瞻仰以爲則而行之,這朝廷也是一樣的,今天這楊正明真的死了,這大明天下十六省的衙役們就敢把手伸向老百姓。”

“這一件事,兩件事不起眼,可是架不住成年累月積累起的民怨,那股火燒起來,瓦剌人拿不走朕的腦袋,讓大明百姓拿走朕的腦袋,朕丟不起那個人。”

“朕以爲此案不應斬首,流放遼東官廠,做苦役吧。”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若是遇到了搶劫,難道不能反抗了嗎?可楊正明的確是犯了罪,他殺了人,纔有了流放遼東官廠的處罰,陳銘的確是執法過度,楊正明完全可以到登聞鼓院敲響登聞鼓,但是楊正明卻選擇了拿刀殺人。

遼東官廠並不是石景廠,那不是享福的地方,徐四七主持遼東官廠,的確苦楚。

俞士悅面色如常,只是看了賀章一眼,也便知道了,這賀總憲就是陛下的水猴子。

這六部明公們兵部和禮部都換了兩茬了,俞士悅還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穩如泰山,他還是有些眼力價兒的,這賀章雖然明面上在反對陛下,可是擅辯的賀總憲,居然說以武犯禁,這不是給陛下發飆的機會嗎?

俞士悅想了想開口說道:“陛下,楊正明有頭功牌在身,按制三複議後,理應論功過,亦不至死。”

三複議後纔是八議八辟,很顯然頭功牌在身的楊正明,也在論功的範疇之內,這是必須走的司法程序。

“那便如此。”朱祁鈺站起身來,讓三法司重新上奏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回到了御書房的朱祁鈺對着興安說道:“去把兵部尚書江淵叫來,再把於少保叫來。”

“臣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江淵知道陛下找他來做什麼,行了個大禮,捱打要恭敬,既然做錯了老老實實的捱罵就是。

“行這麼大禮作甚?平身,坐。”朱祁鈺並沒有生氣,而是對着先來的于謙說道:“這五城兵馬司不能再在駙馬都尉手裡攥着了,屁大點的權力,都能惹出亂子來。”

“不對,朕說的不對,這可是關乎民生的權力,可不是屁大點。”

以民爲本,以民爲重,這關乎民生之事,就不是小事。

朱祁鈺把江淵叫來不是罵人的,這事兒也怪不到江淵頭上,五城兵馬司名義上是歸兵部管轄,可都是駙馬都尉任事兒,京師的五城兵馬司歸焦敬、石璟、薛桓三人掌管,江淵就是想管,人家都是駙馬爺,江淵也管不了不是?

于謙想了想說道:“陛下,臣以爲,順天府、應天府、松江府的五城兵馬司校尉,當以京營銳卒充任,而將校當以講武堂庶弁將充任。而其餘州縣皆以放歸軍卒充任爲宜,主事當以銳卒、庶弁將充任。”

“江尚書什麼想法?”朱祁鈺看向了江淵。

江淵還是有點懵,他以爲來捱罵的,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陛下是奔着解決問題去的。

江淵愣愣的說道:“那駙馬都尉們怎麼辦?”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一律去勳軍,佔着茅坑不拉屎就不要佔着,去勳軍領俸就是。”

求月票,嗷嗚!!!!!!

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十二章 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寫在十月末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推薦幾本書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