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

朱見深是個可憐人。

他的父親是大明朝的罪人,他的生母在白衣庵裡落髮爲尼,他的嫡母生性柔弱還要擔起之前稽王府內外大事,他心愛的人不能成爲妻子,只能做小。

朱見深旁人不擔心,唯獨擔心自己若是在草原上出了意外,心慕之人跟着一起出了意外,無人照料。

因爲其他人都是貴人,只有萬貞兒是個下人。

“萬氏你自己照顧,我爹要是知道我參與你們沂王府的事兒,我還過不過日子了?”朱見濟嗤笑了一聲,拒絕了朱見深的託付。

朱見深滿是笑意的說道:“那也成。”

朱見深聽懂了崇王話裡的意思。

人要有個念想,要有個奔頭,在絕境的時候,就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力量,若是在絕境之中,沒有了這個念想和奔頭,那便會在絕境面前低頭。

袁彬被喜寧吊起來喂狼,而後落地後在白毛風的漫天大雪裡迷失了方向,他是怎麼走到了東勝衛?

就是心心念唸的要回去規勸稽戾王,盡人臣的最後一絲本分。

朱見濟不答應託付,不是無情,反而是有情有義。

人如此,國亦如此。

一旦忘記了爲何出發,便是忘本,便是萬事皆休。

在忘記爲何出發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只不過過於魁梧的身軀,會在漫長的歲月裡慢慢崩塌,最終成爲歷史長河裡的一段歲月,甚至不堪回首。

“你先去,我等兩年再去。”朱見濟頗爲不在意的說道:“咱們這些個宗室,受萬人供養,總得做些什麼,纔算是沒白活一次。”

“我能去嗎?”朱見澄略帶着幾分嚮往的問道。

朱見濟聽聞弟弟如此詢問,笑着回答道:“伱是太子,你不能去。”

朱見澄略微有些惱火的說道:“太子不能去嗎?”

“不能,再大些,你就明白了。”朱見濟頗爲確信的說道:“太子可是國本,哪裡能擔這樣的風險。”

朱見澄第一次發現,作爲儲君,並不是常人所描述的那般美好,至少哥哥們能征戰的地方,他去不得。

次日的清晨,東南的暖風吹拂着大明的京師,通惠河兩岸變得綠意盎然,可是今日這通惠河畔上,少了許多遊玩踏青的士子,就連這畫舫的生意,都冷清了許多。

因爲今天是殿試的日子,即便這殿試和大多數人並沒有太多的干係,但是依舊是萬衆矚目。

這次的殿試和以往並無什麼不妥,奉天殿內,朱祁鈺正襟危坐的打量着所有的士子,而錦衣衛和番子們組成的糾儀官,在來回巡視,防止出現殿前失儀。

早在三國末年,魏晉南北朝之初,晉武帝在九品中正制上加了一個策問的環節,並且親自閱卷點了阮種爲頭名之後,這殿試的制度便是定了下來,一直髮展到兩宋時候,成爲了常制。

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這三甲之中,都是進士,但又有差別,三百餘位進士們,有很多,可能是這輩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聖的機會。

這殿試只考策問,也就是皇帝出的策題,而這策題,歷來都是時務策爲主,也就是時政,眼下大明最重要的事兒便是北伐,自然以此爲論。

作爲監考的朱祁鈺,並沒有隨意走動打擾考生們作答,除了午膳的時候,他也沒有發出多少聲響,埋頭作答的考生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皇帝的動作。

在暮鼓敲響的時候,考試結束,殿試只考一日,日暮交卷。

衆多考生雙手下垂,待考官們拿走了他們精心書寫的策文之後,纔會在內宦的帶領下謝恩離殿。

商輅將每一本都封頂並且舉起讓士子們看到,這是糊名,以示公正。

朱祁鈺也站起身來,這坐了一天,都坐木了。

考生們還要精心準備考試,朱祁鈺則是什麼都不能做。

他其實可以不用監考,一切都交給商輅便是,但是作爲皇帝,連殿試都不露面,這滿殿的進士,真的能叫天子門生?

所有的士子謝恩,朱祁鈺伸手示意所有人平身,也站了起來,正當所有人以爲這殿試如此順利結束的時候,一個聲音突兀的響起。

“陛下,學生有本要奏。”

朱祁鈺擡起的腳放下,看了半天,纔看到了有一個身穿儒袍的學子在人羣中,仍在行禮。

“陛下。”商輅一時間有些着急,這面聖的禮儀,千叮嚀萬囑咐,這萬萬沒料到,最後一哆嗦的時候,還是出了事兒。

朱祁鈺則是擺了擺手說道:“無礙無礙,讓光祿寺卿給士子們準備晚膳,不急,聽聽有何本要奏。”

上一次,朱祁鈺被這麼叫住的時候,還是李賓言在景泰元年的最後一次朝議,彈劾駙馬都尉趙輝。

朱祁鈺並不反感這樣的意外,相反,他很欣賞這個讀書人的膽氣,在所有人都恭敬行禮打算離去的時候,這個讀書人這一嗓子,需要多大的勇氣?

于謙當年策語傷時,硬生生把自己從進士及第搞成了同進士出身。

朱祁鈺坐穩,對着那名讀書人說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

“學生名叫汪諧,乃是順天府漷州香河人。”汪諧頗爲恭敬,而且感覺如芒刺背,殿上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他怎麼能不緊張?

商輅手一劃,拿起了一本花名冊,翻動到了汪諧那一頁,遞給了興安,這花名冊上,簡述着每一個進士的大概生平。

朱祁鈺看着汪諧的生平,也是愣了片刻,讓他愣神的原因是這汪諧是第二次金榜題名。

這考進士,還能二次金榜題名?

汪諧本是浙江仁和縣人士,幼時便跟隨父親進了京,他的父親考了一輩子科舉就中了個舉人,這汪諧在景泰七年,在順天府的鄉試裡是第二十七名,在景泰八年的會試中是第二甲五十三名。

這汪諧的父親應考屢次不中,後來便棄儒從商,掙下了好大的一份家業,這孩子中了進士,自然要大擺宴席。

汪諧的父親喝了二兩馬尿,說話便沒了把門,出了意外。

汪諧的籍貫仍在浙江仁和,但是汪諧是在順天府參加的鄉試,這參加筵席的某個人,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一個落榜的舉子,這舉人心懷不滿,便告到了禮部。

這禮部仔細查驗之後,便革去了汪諧的功名。

這落榜的舉人尋思着這革除一人,就會遞補,自己就有機會,但是禮部並沒有遞補,這落榜舉人的心思便落空了。

禮部不得不革除汪諧功名,因爲大明的南北卷難易程度不同,汪諧異地參考,顯然有投機取巧的嫌疑,若是沒人告訴也就罷了,但是有人告狀,那就只能革除了。

汪諧心裡不服氣,在景泰九年返鄉,回到了浙江仁和,在景泰十年在浙江杭州府再次中舉,而後在景泰十一年,名正言順的走進了大明神器所在的奉天殿內。

這纔有了二次金榜題名。

朱祁鈺注意到,這花名冊上簡述中的註腳,那個舉報了汪諧的舉人,今年仍未能金榜題名,再次名落孫山。

這一行小字,是商輅寫上的。

細微之處可見商輅做事的認真,事無鉅細,甭管有沒有人看到,也要做好。

“嗯,香河人士。”朱祁鈺合上了花名冊問道:“有何本要奏?”

“學生斗膽,有三問不解,還請陛下解惑。”汪諧的話有些顫抖,有緊張,也有害怕,畢竟在民間,朱祁鈺的形象,大抵都是暴戾的形象。

但汪諧還是說了出來。

朱祁鈺笑容更加燦爛了幾分說道:“不用緊張,爾等既然是天子門生,心中有惑,朕自然應答,問吧。”

朱祁鈺很欣賞有膽氣的讀書人,至少汪諧這個讀書人沒有辱沒自己十數年的寒窗苦讀,汪諧尊重自己讀書人的身份,朱祁鈺也尊重他。

汪諧真的非常緊張,這春天的季節裡,他的額頭上都是汗,但他還是把話說的很清楚:“陛下,和林苦寒,尤以永樂元年起,塞外一日寒與一日,牲畜不興水草不豐,和林之地,於大明而言,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瓦剌西逃,盤踞和林賊寇不足爲慮,如此勞師遠征,臣有異議。”

“其一,盤踞和林賊寇已然爲一盤散沙,此時出兵征伐,會不會令其同仇敵愾,擰成一股繩,攥成一個拳頭?”

朱祁鈺眼前一亮,頗爲認可的說道:“好,問得好!”

“自匈奴起,草原這些部落,分分合合,其實大抵還是那些人,那些個部落,今日匈奴做大則爲匈奴,明日鮮卑做大則爲鮮卑,後日突厥做大則爲突厥,契丹、金人、蒙古亦是如此。”

“今日是鐵勒十三部,明日是蒙古六十六部,七十二部,不都是如此嗎?”

“若是大明大軍進犯,這草原上本來狗咬狗,爲了河流、爲了草場打的你死我活,這一看到有人拿着大棒要敲打,會不會同仇敵愾?”

“你這個擔憂,很好。”

汪諧有些懵,陛下這一頓誇獎,可就是不回答問題,若是真的擰成了一股繩,大明軍北伐豈不是要難上加難?

朱祁鈺之所以誇汪諧,是汪諧這第一問,問的不是仁義道德這些形而上的東西,汪諧書讀的很好,否則也不可能兩次金榜題名,但是汪諧並沒有把書讀死,這也是朱祁鈺誇獎汪諧原因之一。

朱祁鈺稍加思索才笑着說道:“你在順天府亦在關內,其實不瞭解塞外,在草原上大抵就是,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

“草原上有句諺語,草原上的惡狼不會臣服於其他的惡狼,只會向老虎低頭。”

“大明就是那頭老虎,這麼講,你能否明白?”

汪諧認真的品味了這番話,才俯首說道:“學生明白了。”

“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壤壤,皆爲利往。一羣分食不均的惡狼,如何能夠放下過去分食之痛,同仇敵愾呢?”

朱祁鈺滿意的點頭說道:“然也。”

“學生第二問,則是問義。”汪諧說這句的時候,生怕皇帝誤解,趕忙解釋道:“若是不義,學生以爲不進爲上上之策。”

不義之戰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朱祁鈺的腦海裡立刻浮現了四個字,帝國墳場。

在那個遍地都是沙子的喀布爾地區,埋葬了三個世界帝國,帶英在那裡鎩羽而歸,蘇聯在那裡折戟沉沙,美利堅在那裡狼奔豕突,醜態百出。

無論是四百萬一頭羊,還是起落架上的走狗,都給帝國蒙羞。

不義之戰最大的影響是士氣,軍士不知爲何而戰,那便無任何勝算可言。

朱祁鈺不緊不慢的問道:“大明立國,是大義否?”

商輅趕忙俯首說道:“胡元失道天下,大明取而代之,自然乃是天公地道的大義。”

這可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可容不得這學子胡說,要不然陛下還以爲是他商輅教這汪諧如此說,那商輅這唯一合法的三元及第頭銜,也保不住他的命。

“自然是天公地道的大義!”汪諧擡起頭,頗爲篤定的說道:“投獻之說,無稽之談!”

汪諧還未踏足仕林,他不明白,這食君俸,爲君分憂的本分,怎麼就變成了投獻?

朱祁鈺才滿是感慨的說道:“那便是了,洪武年間十三次北伐,永樂年間五次北伐,不就是爲了這個天公地道嗎?”

“朕繼列祖列宗之遺志,自不敢忘。”

爲了這個宣稱權,朱元璋捏着鼻子在洪武元年的登基大殿上,認了胡元爲正朔,受這個委屈,不就是爲了日後做事有大義的名分?

朱祁鈺的語氣變得冰冷了幾分,擲地有聲的說道:“一地可遏三北之地,太祖高皇帝睡不踏實,太宗文皇帝睡不踏實,朕也睡不踏實。”

“學生明白了。”汪諧再次俯首說道。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不是大義是什麼?

事涉大明的國土安全問題,就是江山社稷的根本問題,自然是大義。

汪諧再行大禮,才顫抖着開口問道:“學生有第三問,問,若是戰敗了怎麼辦?”

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推薦幾本書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