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王復對阿剌知院的預料並不是在胡言亂語。

草原人,王復非常瞭解。

對於草原部族而言,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時候,選擇兵戎相見,幾乎是一件必然的事兒。

如果看胡元的歷史,區區百年,結果換了整整十一個皇帝,而忽必烈本人,就佔據了三十一年之久,而剩下的六十多年,換了十個。

這等離譜的更換速度,和草原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這種背叛和背刺,是草原上的常態。

相反,像王復這樣和也先已經鬧到了如此地步,但是依舊維持着表面的平靜,可以說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有個好消息,從輪臺城到撒馬爾罕的鴿路已經通了。”王越頗爲興奮的說道:“日後,從大明傳來消息,或者從撒馬爾罕傳回去消息,就不用再等半年之久了。”

王復滿是笑意的說道:“好消息,哪天官道驛路能修到撒馬爾罕,這康國才真真正正的成爲大明的附庸。”

官道驛路所及之地,皆爲漢土。

“你怎麼不說是馳道呢?”王越調笑了一句。

官道驛路從輪臺修到撒馬爾罕,那不知道要多久了,王復和王越只是一個殷切的期盼,期盼那一天早日實現。

王復和王越在盡力遮掩着阿剌知院把兒子送到撒馬爾罕的消息,但是還是被瓦剌諸部的臺吉們給知曉了,一場緊鑼密鼓的刺殺開始醞釀。

要殺了一個人多麼簡單?

只需要一杯毒茶,只需要一把不過二兩重的匕首,只需要一個意外的小傷口,生命太過於脆弱了,脆弱到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被一視同仁。

要保護一個人有多難?

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從和林趕到撒馬爾罕的過程中,大明的夜不收們廢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安全送達了撒馬爾罕。

廢了很多的力氣,並沒有死人。

沒錯,王復和王越對夜不收們下令也是力有未逮,便可脫離。

對於王復和王越而言,他們有太多的辦法阻止阿剌知院西進了,無論是用哪種方法,阿剌知院的埋骨之地是和林,也只能是和林。

幸好,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順利抵達了撒馬爾罕。

伯顏帖木兒、和碩特、阿史那合霍等一衆軍頭等齊聚康宮諮政大院,他們靜靜的等待着王復出現。

“阿剌知院是叛徒,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西進,更不能來撒馬爾罕。”伯顏帖木兒首先表態,作爲也先的親弟弟,作爲瓦剌人,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叛徒西進。

“那你們不讓阿剌知院西進,爲何要襲殺他的兩個送信的兒子呢?若是這兩個兒子死掉了,康國公就是不想做些什麼,也要做些什麼了。”阿史那合霍作爲王復的老丈人,自然要支持自己的女婿。

伯顏帖木兒、和碩安排了刺殺,結果連人都沒找到,在草原上被夜不收們設了個聲東擊西的套兒,伯顏帖木兒的人,便找不到這兩個信使了。

和碩有些不滿的說道:“現在人已經到了,便不能下手了。”

王覆在和碩說話的時候,便走了出來,還拉着自己的孩子王永貞,他將王永貞交給了阿史那儀,才坐到了首位上,笑着說道:“和碩萬戶能這麼想,也不枉費我們在撒馬爾罕這麼些年的經營。”

“怎麼想?”和碩疑惑的問道。

“人已經到了,便不能下手了。”王復重複了一遍,語氣頗爲鄭重。

連和碩這等萬戶都知道守規矩了,這不是最大的成果又是什麼?

“那肯定不能了,人都到了,這不入城,大家都可以當不知道,這入了城,那自然不能當不知道了,這我還是懂的。”和碩愣了愣,隨即解釋了一番。

“和伯顏臺吉的想法一樣,我也不想讓阿剌知院來撒馬爾罕。”王復頗爲確信的說道:“阿剌知院性孤高偏激,若是到了撒馬爾罕,指不定把這撒馬爾罕這鍋渾水,攪合成什麼模樣。”

“不如不來。”

此時的王復和也先之間,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老邁的也先一命嗚呼,康國歸康國公所有,若是阿剌知院來到了撒馬爾罕,反而是攪的不得安寧。

阿剌知院來到了撒馬爾罕,就會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康國的局面何去何從,便不可知了。

“眼下阿剌知院的兩個兒子已經到了撒馬爾罕,該如何是好?”伯顏帖木兒愣愣的問道。

王復看着伯顏帖木兒笑着說道:“晾着。”

“晾着?”伯顏帖木兒一臉疑惑。

王復頗爲隨意的說道:“當我們不想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可以拿到諮政大院裡去讓諮政大臣們各抒己見,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表達意見之後,干預這件事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我們只能表示可惜和無能爲力了。”

“這…”伯顏帖木兒愣住了,作爲草原人,他習慣了直來直去,這讀書人的心,真的髒。

王復略微有些失神,當初在大明的時候,也是如此。

當朝廷不想做某件事的時候,就會部議、廷議、廷推,反反覆覆,就是討論來討論去,討論半天,最後時機已過,只能徒嘆可惜,遂作罷。

比如海貿事,當年內帑日益減少,稽戾王急在心裡,讓朝臣們討論南下西洋,扯皮了兩年沒有結果,最後還是稽戾王下令讓郭暄領八府巡撫,督辦下西洋的船隊,最後還是被毀掉了。

“那就晾着吧。”伯顏帖木兒不住的點頭說道:“晾着好啊,自然有大皇帝去收拾他,當初讓他跟着一起西進,阿剌知院不樂意,後來讓他來撒馬爾罕,又是百般推辭。”

“現在好了,大皇帝的京營過去收拾他,那還不是輕輕鬆鬆?”

伯顏帖木兒的話裡多少帶着些幸災樂禍,在大多數情況下,叛徒要比敵人更加可恨。

伯顏帖木兒多少也知道大明皇帝要北伐的事兒,畢竟撒馬爾罕和大明通商往來,消息還是能帶到的。

說起來,大明要北伐這件事,阻力還是很大,畢竟有土木堡天變就在不久之前,所以大皇帝北伐也是好事多磨。

對於大明軍眼下的實力,伯顏帖木兒心裡有數,就憑阿剌知院,不是大明軍的對手。

最瞭解的永遠是你的敵人,大明那邊百般顧慮,伯顏帖木兒反而覺得大明軍必勝。

伯顏帖木兒也不是沒有做過東歸反攻大明的大夢,只是看到了大明軍在輪臺的邊軍實力,伯顏帖木兒也絕了那個念頭,連邊軍都打不過,去跟皇帝的京營碰,那不是以卵擊石是什麼?

王復正色的說道:“本來定好了今歲三月繼續西進,前往拔都薩萊,但是看起來好像無法成行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直在蘭宮裡深入簡出的也先,甚至都到天山去祭祀山川,祈求長生天庇佑,保佑這次西進的順利。

可是也先從天山回來之後,便出了事。

撒馬爾罕鬧起了大疫,甚至連大營的軍士,都染病極多,這一下子便是人心惶惶,若非王復處置得當,指不定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但是這大疫一起,軍心動盪,人心惶惶,便不能成行了。

“不能成行就不能成行唄,今年不去,明年再去也就是了,拔都薩萊還能自己長腿跑了不成?”伯顏帖木兒倒是毫不在意的說道。

也就是也先心心念唸的要西進,要去拔都薩萊,伯顏帖木兒覺得撒馬爾罕挺好的,經營好這片土地,康國小富即安便是。

也先這種心心念唸的西進,其實說到底,還是康國到底是大明的道統,還是胡元的道統,這個問題,說重要,對於某些人而言,非常的重要。說不重要,其實也不重要,對大多數的瓦剌人而言,也不重要。

也先以重塑大元榮光爲己任,否則也不會在沒有拿下宣府就急匆匆的從紫荊關入,在大明京師碰一鼻子灰了。

王復卻頗爲無奈的說道:“有些事就差那麼一哆嗦,可是就是這一哆嗦,可能日後這樣的機會,便不再有了。”

這次做了充足的準備,結果沒去成,下次再想去,便有這般、那般的變化,最後不了了之。

伯顏帖木兒兩手一攤說道:“那怎麼辦,軍心動盪,軍士們都惶恐不安,以爲是長生天的警告,警告我們不要西進,現在說西進,這過去了,打了敗仗,那不是更難受嗎?不如不去。”

主要是這大疫起的時機,也先跑到天山祭祀山川,祈長生天庇佑,結果也先回來,撒馬爾罕起了大疫,這軍士們心裡不打鼓纔是怪事。

伯顏帖木兒甚至惡毒的猜想過,這是康國公王復給也先設下的圈套。

但是一想到王復平日的爲人,伯顏帖木兒自己都搖頭,否定了這個不切實際的猜測。

對於王復而言,康國上下黎民的安危,遠比蘭宮那個老頭的威望更加重要。

“這次去不成,怕是再也去不成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王復頗爲遺憾的說道:“當年大石在我微末之際,啓用了我,這頭等大事,便是西進,人無信則不立。”

對於王復而言,西進,是他履行當初在和林對也先的承諾,西進結束之後,就是兵戎相見,王復也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活的就是一個信字。

可是這大疫起,西進不得,王復自然遺憾。

和碩疑惑的說道:“我們這不是在撒馬爾罕扎穩了腳跟嗎?而且康國經營的這麼好,康國公當居首功,到了撒馬爾罕,也算我們西進了吧。”

西進了,但只西進了一點點,未竟全功這種事,自古就不出奇,在大多數的瓦剌人心目中,康國公已經踐行了承諾。

“若是康國公覺得和大石說起來爲難,我去說便是。”伯顏帖木兒還以爲王復不知道該怎麼跟也先交待,便大包大攬,攬下了差事。

伯顏帖木兒從康宮來到了蘭宮,在寢宮的天井,找到了在曬太陽的也先,也先的身上蓋着厚厚的毛氈,靠在躺椅上,失神的看着天空。

“大石,撒馬爾罕出了疫病,鬧到了大營裡去,那邊染病的人,人心惶惶,西進,怕是不行了。”伯顏帖木兒開門見山。

“伱沒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了。”也先的情緒還算穩定,只是有些落寞:“既然染了大疫,自然不能輕易動兵,當年孫權孫十萬,若不是軍中起了大疫,也不能被張遼用八百騎羞辱,還是兩次。”

也先雖然在蘭宮深入簡出,但是這麼大的事兒,他還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事涉西進,他更是重視,經過了反覆的考量之後,也先也說服了自己,沒有強行西進。

草原部族都是窮兇極惡的惡狼,一旦利益分配不均,或者無法在分得利益,那背叛,是順理成章之事。

也先直勾勾的看着蔚藍的天穹,咬牙切齒的說道:“伯顏啊,你說這是不是長生天的旨意?就是不讓我到拔都薩萊繼承汗位呢?”

伯顏趕忙勸慰道:“看大石說的哪裡話,這疫病起的突然,也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等到明年再去,也是一樣的。”

也先略顯頹然的說道:“明年,還能去的成嗎?你呀,你不懂,這做事全靠一股氣,這股氣一旦卸了,再想起勢,天方夜譚了。”

“伯顏啊,我老了,快死了。”

也先說的這股氣,說的是事兒,也說的是人,他就靠着西進的這股氣撐着,現在西進不得,那便要做打算了。

也先示意伯顏走近一些,才惆悵的說道:“博羅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多好一個孩子,在王諮政的教培下,有人主之風。”

“阿失帖木兒不爭氣,搞得離心離德,連個孩子都沒生出來,混賬東西,還把博羅的孩子給掐死了,我一死,他大約就沒有命在了。”

“你過繼來的那個孩子卜列革,尚且年幼,就讓卜列革繼承這大石之位,國事,還仰仗王諮政和伯顏了。”

也先在安排後事,之前康成志在撒馬爾罕遊說,也先從伯顏那過繼了一個幼子,就是這個卜列革。

卜列革大名應該喚作樑惟明。

伯顏帖木兒給自己的四個兒子改了漢姓,也先不認,這麼多年了,就是過繼了過去,也是稱其卜列革,而不是樑惟明。

也先說到這裡,顯然有些氣急的說道:“你也是,你要是有些爭強好勝的心,咱康國的事兒,還能事事依仗那王諮政嗎?兄終弟及也算尋常,我走了,把位子交給你,這王位還是咱們家的,你呀。”

伯顏帖木兒搖頭說道:“大石你是知道我的,我哪有那個本事。”

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904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十三章 拿去!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寫在十月末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